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鸡病智能卡诊断与防治 >

第11部分

鸡病智能卡诊断与防治-第11部分

小说: 鸡病智能卡诊断与防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至今,大家知道的都是描述性的症状,难学、难记、诊病时遗忘或联系扭曲,往往还是要查书。

    矩阵上内容,都是将描述性的症状,变成诊点(证据)与分值。有人在证据医学中说有“芝麻大的证据可以抱来大西瓜”。

    院士秦伯益说:“在疾病诊断上,过去是以经验为基础,今后将以证据为基础。过去凭经验,老中医一看就明白,你就看不明白。”“诊断凭客观证据,谁都可以诊断,就不会你看不出来,他看得出来”。

    我们认为秦院士的观点非常正确。但是遗憾的是,秦院士所指的证据是CT,B超,MR之类,而不是指症状证据。

    我们认为,证据不但包括CT,B超,MR,血清学反应、基因缺陷等,症状也是证据(比如出血、骨折、沉郁等)都是证据。

    以前,人们在竭力查找和记忆具有特异症状(证据)来诊病。遗憾的是这样的症状只有几个。然而用矩阵表示症状就不同了。可以说,凡是“统”字下的1,都表示此症状只有1种病才出现。

    11。关于“1症诊病”应从数学和诊断学两个角度回答。数学答题有几得几,传统诊断无法以1症诊病。用病组的病症矩阵回答,应该是题中之意,稍加解释如下。

    (1)“1症诊病”含义之一是“1症始诊”患者给1个症状,就以此症到目录中去找病组,开始为他做诊断,这是20字用法的前提。如果他告诉两个以上的症状,反而要权衡比较应该选择进哪组了。现在他就告诉1个症状,直接找组取卡诊断就是了。问诊肯定能问出较多症状来。

    (2)“无病无症状,有病必有症状”有症就能做诊断,这是病症矩阵的特点。

    (3)比喻解释 病组约等于一个家庭。在家庭里,1个信息如“穿童鞋”就可以定是某人;在诊卡里也是这样。

    12。何谓三“神”保佑? 世上无“神”、也无“灵魂”,只是比喻。我这里所说三“神”是指哲学、数学和系统学。

    很显然,一门科学如果没有这三“神”做灵魂,很难说明已经成熟了。

    数学诊断学的实体和灵魂就是这三“神”的体现。

    skbshge

(二)实践部分() 
13。“病组”是怎么建的? 在电脑上,因为Excel2007功能非常强大,横向可容6万多病,纵向可容100多万行。人类的1。8万种疾病,全都可以装下。我们已经建立6个大或特大矩阵。使用非常方便。但是还有许多农村读者尚无电脑,还得用纸作载体,特别要求用大32开本的书做载体。这样,就得分病组了。

    大多数生物病少,1卡能容下就不必分组;少数生物病多,1张卡容不下,需要分成若干病组。病组的建法:①按症状建组;②按年龄建组;③按身体部位建组。用电脑建立病症矩阵,分病组,研制智卡等,所有操作都十分快捷。

    14。症状提示的作用是什么? 大家知道,每种病症状很多,每种动物的病多,症状就更多了。如果将所有症状都建立病组,书就会变厚,携带不便。因此,对许多只出现在1病或2病上的症状,就未建病组,而设立“症状提示”。它的作用是很大的。你可以顺藤摸瓜,很快能诊断出来。

    15。症状的分值是怎样确定的 33年电脑诊病科研,近1/2的时间在琢磨给每个病的症状评分打分,即将症状对诊病意义的大小用分值表示谓之症状量化,以便于人和电脑计算。

    将症状量化的方法很多,仅模糊数学的权数确定方法就有6种:专家估测法、频数统计法、指标值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逆方程法。离散数学写了7种:①例证法;②统计法;③可变模型法;④相对选择法;⑤子集比较法;⑥蕴含解析法;⑦滤波函数法。其中1例证法讲了几页,我将其概括为1行:如身高,真定1分,大致真0。75,似真又假0。5,大致假0。25,假0。也可以灵活改成:

    真定10分,大致真8,似真又假5,大致假3,假0。心算都很快。

    本书我们创立“四等5分法”,即0,5,10,15,四等;每个分又都与5有关。

    (1)根据之一 依据权威专著所写症状前边的形容词、副词和数词等修饰词或修饰语,如“常常”、“多数”、“有时”、“偶尔”、“个别”、“特别重要”给不同的分。

    0分,就是无分,空白单元格,就是0分;

    10分,就是有肯定。如口干,前后没有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

    5分,就是有弱化“口干”的形容词或副词;如有时口干、少数口干等;

    15分,就是有强化“口干”的形容词或副词;如“以口干为特征”,甚或可以确定诊断时,也可以评35分。

    (注:15是权值,就是特别重要的症状,给以加权15分;而对示病症状,还可加权给35分或50分)。

    (2)根据之二 五分制1,2,3,4,5;四级制甲乙丙丁制;优、良、及格、不及格制;A,B,C,D制。

    “四等5分法”的优点:①包容,就是打分不够准确,也不影响诊断结果,因为有判点数把关;②明朗、易理解和好掌握,分值间距大,四等5分制与人脑潜在的四等法不谋而合。

    16。怎么快速找到智卡?找错了诊卡怎么办? 在目录中按患病鸡症状找。多读几遍目录,找卡不困难。如果熟悉病组像熟悉钥匙板那样找卡更快。

    找卡遵照原则:①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②多数症状与少数症状;③发病中期症状与早、晚期症状;④固有症状与偶然症状。均以前者去找。这是各内科书都提到的。我又给加了1条,特殊症状与一般症状,也以前者去找。

    卡找对了,诊病既准又快。找错了也没关系,再找就是了。关键是怎么知道找错了卡?统计判点时,一、二诊判点都不高,或者拉不开档次。比如“打点”8个,而一、二诊判点才是3或4,就属于判点不高;一、二诊判点相等,或仅差1,属于拉不开档次。另找就是了。

    17。症状少或不明显怎么办? 数学诊断有一个特点——1症诊病,包括1症“始”诊。患者告诉的1症,说明是主要症状。就按此1症在目录找病组,然后开始问诊。有了较多的症状,诊断就可以步步逼近“是”了。“是”是正确诊断,逼近“是”就是逼近了正确诊断。

    如果问到最后还是只有1症,那就看此1症所对应的疾病数,即“统”下边的数字。如果此1症“统”字下是3,就应该对3病进行逆诊。如果“统”下只有“1”,那就找到“1”所对应的病,它就是该做出的诊断病名。把握不大的诊断,习惯做法是隔离观察,待症状出现的多些后,再做诊断;如果患者本人或家属,坚决要求治疗,就可以进行“治疗性试验”或“诊断性治疗”。请注意“1”症诊病是理论问题。世上不存在只有“1”症的病。笔者分析了1万多种病,只有肥胖症,在一本书上只写2个症状,这是最少的。

    18。为何一、二诊判点拉不开档次? 如果第一和第二诊断的病名判点数相差2以上,就算拉开了档次。而且一诊往往就是以后正确的诊断。如果相差0或1,就算拉不开档次。拉不开档次的原因有:①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症状太少;②如果症状明显或症状较多,还是拉不开档次,但判点都较多,那是同时合并或并发两病或多病,或是疾病后期症状复杂化的结果;③笔者的体会,未用“携检表”收集症状,往往拉不开档次。所以,特别强调必须用“携检表”收集症状。

    19。老师为什么对读者诊病有那么大的信心? 其实,这个问题是颠倒过的。许多读者来信,说如何好使,如何诊对了。说本意,笔者当初是为基层技术人员研究的。可是他们有包袱爱面子不用,而那些外行读者,反正也没有包袱,他们就拿出卡来对患病动物进行诊断,对了,直至今天无一反例。这个事实的背后就不简单了,说明人们的创新观念多么重要。本课题组的研究者多是教授,求实地说,如果凭个人经验和记忆诊病,他们自己也信心不足。可是如果用数学诊断法诊病,就一点也不担心了。因为矩阵上病全症全,分值联系紧密,就不会诊错了。其灵魂就是哲学、数学和系统学这“三神”。

    20。什么是“携检表”?为什么“携检表”特别重要? “携检表”就是诊卡上症状的有序集合。首先它是电脑排序的结果,再加上业务知识——解剖系统和临床知识,还有系统学思想。实际上,症状要全而不重复。“携检表”上的症状,1项不多,1项不少,恰到好处——表示每种疾病的症状集合,也是全部疾病的症状集合。用它收集症状,当然全面准确快捷。

    我还要特别强调“携检表”。人类认识是不会统一的,因为认识是由大脑完成的,一个人一个大脑,决定了不会有两个人的思想相同,也就决定认识事物不会两个人是相同的,对于1个病例也是一样。但是,有了“携检表”就会取得一致或近乎一致的认识。笔者做过一个试验:把纸笔分给3人,笔者翻患者眼睛,让3人同时看结膜色彩,并记录下来。结果:甲写红,乙写白,丙写黄。在另外一个场合做同样试验,但笔者事先将结膜3种标准颜色画好,当笔者翻开患者结膜后,请3人将看到的结膜与标准颜色做对比,而后写出来。结果:3人写的就完全一样了。

    笔者还做过一个试验:将鸭和鹅的外形给某人看,然后只将其中一个脖子的局部还让这个人看,结果他答得很对。

    笔者做过另外一个试验:将一只趴在地上病鸡,让人看并问他,此鸡怎么了?他答:病了。笔者又说:此鸡趴着的姿势是劈叉吗?

    他答:是劈叉。笔者做此试验的头一问,实际上白问,他说出鸡有病,答得对,但没用。二问是劈叉吗?答是。这个点打上就意味着给马立克氏病打上点了。

    这3个试验使笔者充分认识到“携检表”的重大作用。笔者甚至把它作为10点发现之一。人们现在已经理解“描述”绝对不会统一,“携检表”就是统一法。

    skbshge

(一)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是根据肌肉的丰满程度而判定,可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不良、营养中等和恶病质。

    1。营养良好

    表现为肌肉丰满,特别是胸、腿部肌肉轮廓丰圆,骨不显露,被毛光滑。

    2。营养不良

    表现为骨骼显露,特别是胸骨轮廓突出呈刀状,被毛粗糙无光。

    3。营养中等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4。恶病质

    体重严重损耗,呈皮包骨状。

    skbshge

(二)发育情况() 
1。正常(或良好)

    身高体重符合品种标准要求,全身各部结构匀称,肌肉结实,表现健康活泼。

    2。生长缓慢(或不良)

    体格发育不良,身体矮小,体高体重均低于品种标准,表现虚弱无力,精神差。

    3。消瘦

    由营养不良或发病引起。可分为急剧消瘦(多见于高热性传染病和剧烈腹泻等)和缓慢消瘦(多见于长期饲料不足、营养不足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skbshge

(三)精神状况() 
1。正常

    健康活泼,食欲旺盛,具有活力。

    2。沉郁

    呆立不动,反应迟钝,无食欲或拒食。

    3。不振(或委靡)

    介于正常和沉郁之间。

    4。昏迷

    呈沉睡状态,强刺激才可能有感觉,反应极为迟钝,甚至无意识反应。

    5。兴奋不安

    活动性增强,容易惊恐发出尖叫声,乱飞乱跳。

    skbshge

(四)体温情况() 
测体温方法:由助手或自己把鸡抱住,事先把温度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小心地把温度计插入鸡泄殖腔内,固定温度计3~5分钟后即可。鸡正常体温为40。5℃~42℃。

    skbshge

(五)热型() 
按体温曲线分型,可分为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不定型热。

    1。稽留热

    高热持续3天以上或更长,每日的温差在1℃以内。

    2。间歇热

    以短的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为其特点。

    3。弛张热

    体温在一昼夜内变动1℃~2℃,或2℃以上,而又不下降到正常体温为其特点。

    4。不定型热

    热曲线的波形没有上述三种那样规则,发热的持续时间不定,变动也无规律,而且体温的日差有时极其有限,有时则出现大的波动。

    skbshge

(六)呼吸情况() 
检查呼吸数须在安静或适当休息后进行,观察胸腹部起伏运动。胸腹壁的一起一伏,即为一次呼吸。鸡正常呼吸次数为每分钟22~25次。

    skbshge

(七)脉搏次数() 
检查脉搏次数须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借助听诊器听诊心脏的方法来代替。先计算半分钟的心跳次数,然后乘2,即为1分钟的脉搏数。

    skbshge

(一)采食() 
1。采食困难

    吃食时由口流出,吞咽时摇头伸颈,表现出吃不进。

    2。食欲减少(不振)

    吃食量明显减少。

    3。食欲废绝

    食欲完全丧失,拒绝采食。

    4。异嗜

    采食平常不吃的物体,如煤渣、垫草等。

    5。饮欲减少或拒饮

    饮水量少或拒绝饮水。

    6。口渴

    饮欲旺盛,饮水量多。

    7。剧渴

    饮水不止,见水即饮。

    8。流涎

    从口角流出黏性或白色泡沫样液体。

    skbshge

(二)口腔变化情况() 
1。口腔有伪膜

    指口腔黏膜上有干酪样物质。

    2。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有损伤并有炎性变化。

    3。舌苔

    舌面上有苔样物质。

    skbshge

(三)粪便情况() 
指排粪次数少,粪量也少,粪上常覆多量黏液。

    2。停止

    不见排粪。

    3。增加

    排粪次数增多,不断排出粥样液状或水样稀便。

    4。带色稀便

    粪呈粥状,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