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蛮神传说 >

第23部分

蛮神传说-第23部分

小说: 蛮神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只有适合自体修炼的道法,才是最好的道法,纵使世间无道法又如何,我又何尝不能创造一种道法。这一悟,心中顿时生起万丈豪情。”王蛮哈哈大笑三声,满心欢愉。

    无双大师见他已经悟透这层道理,也是满脸含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点透王蛮的同时,也使自已的道性提高了好几个层次,更为他后来的修炼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王蛮修炼更加勤奋了。

    他已然明沥田炼气的法门,虽然丹田此时无法修炼,但是参照法门去炼那周身穴窍,也颇有效,通过不断的冥想与体悟,手少阳三焦经脉上的十二个穴位中的灵气竟然可以缓缓的旋转起来,这一旋转就比之前纯粹的吸纳,多了一股灵动之意,更加令王蛮感到稀奇的是随着旋转,灵气明显减少了被丹田偷窃的可能,还有一个令人赞叹的好处,每当旋转二十四圈儿,这灵气就越发的精纯起来,灵气的核心有一光亮的晶珠,与王蛮脑海之中龙珠遥相呼应。

    这一日,王蛮正在栖霞后山的一座松林中,练习穴纳灵气的功夫。这功夫一练起来,则周身自有异象,方圆三丈之内,俱被祥云灵雾笼罩,这是水元真气的透体而发的异象。

    忽然,空中一道鹤鸣,一会儿就降下一只丹顶鹤,一个胖大的道士从鹤上跳下,再一挥手,那鹤就化为纸符缩回掌心。

    道士一到林中,就看到了一大团雾气在翻滚涌动,周边茁壮的松树在雾气中显得愈发苍劲不凡。

    这道士胖大的身形,鼻短而阔,翻而起的鼻孔中伸出几根鼻毛,正是王蛮的好友方团。

    方团歪着脑袋看着王蛮引起的这种异象,心想:“老大虽然丹田不能炼气,但不知学了何法,竟然可以让灵气透体而发,而且灵气这般充盈,连老师都好象不如他,果然是个怪胎。”他用力吸了两口,觉得这雾气中香味十分浓郁,又想道:“灵气好生奇怪,竟然有香味,呵呵,象个女人,这点倒不好。”

    忽然,那雾气收缩了起来,露出王蛮的身形,只见露出一个坏笑,手一指,一股雾气迅疾的奔向方团面门。

    “老大,你偷袭。”方团怪叫一声,登时就翻了一个筋斗,退出一丈。那股雾气轰的一声打在一株松树干上,顿时就散了开去。

    这阵子方团时常与王蛮切磋技艺,论武艺王蛮胜之太多,但是比上一些玄门法术,就让王蛮郁闷无比。

    方团这饶灵根属性十分怪异,虽是五灵根,被认为是渣中之渣,但是他的灵根却有一个不凡之处,即间歇性轮回,而且土灵根异常的纯粹,专修土性道法,进境竟然比三灵根的强上不少,所以方团的实力在无双阁中也算得上中上之质。

    如今的方团已经是炼气四重境界了,手中一枝精心打造的虬龙棒,重达七十二斤,精通无双阁的蟠龙棍法。

    他还有一种令王蛮感到头痛的符篆术。象什么大力符、神行符、还有裂土符,一道纸质符篆,被真气与密咒催发,可瞬间爆发极大的能量。

    那大力符一经催化,通体渲染迷离黄光,身具千斤巨力,单论力量上已经不输王蛮。神行符一经施法,两脚下平空生起一股旋风,尘土飞扬,翩若惊鸿。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裂土符,一经触地,地面瞬间开裂,能陷人困敌,王蛮初次对上,便被方团陷入大地之中,动弹不得。

    当然符术之能的强弱依凭施术者自身,通常施术者只能祭炼、操控相应层级的符篆。修界有一种法,“三层壁垒”,即炼气一级,最多只能操持炼气四级的符篆,过了这条穹界,其自身必受符能反噬,轻则重伤,重则丧命。这就好比霸王举鼎,身具千斤力才可托千斤鼎,而寻常人若硬要举鼎,必然伤筋断骨。

    王方俩人比试时,每当方团处于弱势时,就催发符术,往往就能转危为安。面对这道家的符术,王蛮只能望洋兴叹。

    今日,在松树林中王蛮悟到了凝气的法门,看到方团出现在松林中,一时兴起,便打出一道水灵之气,哪知竟然化为一股雾龙,把方团吓得连连怪剑

    两人一经交手,便比试了起来。

    方团已经抽出了虬龙棒,王蛮却没有兵器,只凭借肉体的强横与之对担

    那虬龙棒触及王蛮的手臂,发出金石交鸣之声,棒虽铁质也难伤他。方团的蟠龙棍法一共一百单八式,可是无双阁不同凡响的武技。这一舞动,只听“呼呼呼”劲风呼啸,地上泥尘被它一搅,如怪蟒盘绕,棒子招招不离王蛮的要害。

    王蛮的身体经过不断淬炼已经达到九重境界,离那易经境只不过只一步之遥,此时的他体若精钢,更加奇妙的是周身三百六十穴道,往外喷吐着灵气,竟可以凝结在体表一寸之地,此气无形无影,如结了一层棉花垫子,那虬龙棒打在上面,力道就消了八成,如同给他搔痒一般。

    他下意识的使出这种凝气于体表的方法,可以大大减低自身所受到的伤害,却不知这种现象,正是武学宗师苦苦追求的护身罡气。

    一般武者要达到此种境界,必得炼至三花聚顶,五气朝气之境,方能成事,但王蛮自从悟到了这穴纳灵气法门,竟然省了无数麻烦,可以在武者初境就运使出罡气。虽然此气还稚嫩的很,但是种子已经发芽了,离长成参大树也就不远了。

    这样一打斗,王蛮占了绝对的上风,不一会儿,就把方团斗得筋麻骨酥。

    方团见状,大喝一声,把虬龙棒往王蛮面门一点。

    王蛮举手一挡,方团趁机往后疾退,虬龙棒往后背一甩,“当”的一声,就负在背上。

    他后背缚着一道铁尺,铁尺两端各有一个如意铁环,虬龙棒往上一搭就被铁环死死扣住,这还是精通猎具制造的王蛮帮他设计的。

    王蛮一见这厮把铁棒负在背上,就知他又要故技重施,运用那符篆之技了。但是符篆之术的催发需要念咒与运气,为了不被人打断,必得先拉开一段距离才成。

    此时,王蛮也悟到了一种气功,正想一试,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方团看到他此次竟然不趁机冲上前来纠缠,心中大乐,心想:“好,你即然这般托大,不来追打我,我也省得用神行符了。嘻嘻,这次让我让你尝个大的……”思到这里,他把已经握在手中的神行符又塞回怀中,重新掏出了一张巴掌大的黄纸符,纸符上面用朱砂画满奇形怪状的符文。

    这张符可是他刚学的一种符术,据无双阁第一代阁主所创,名叫土灵藤。

    王蛮不慌不忙看着他。

    方团一脸坏笑的把符用真气一燃,那符上就冒出丝丝青烟来,一股火焰滋滋地往上烧,方团口中念念有词,目有得色,他想象着等下要如何虐待老大一番,这样才能一雪前耻,眼角余光看着符上的火焰越升越多,口里的咒语念得愈发的急了,一张大饼脸上尽是坏笑。

    忽听王蛮大喝一声:“灭——”,一股水柱从他指间喷射而出,轰的一声就把方团浇成了落汤鸡,那手中的黄符被水一浇,登时灭了,滋滋地不断的往外冒着灰烟。

    “我考!”方团眼珠子就快瞪出来了,道:“你这是什么妖法?我考!”

    接下来的结局,毫无悬念。

    方团使上了神行符,却被一山的迷雾罩住,在松林里如同一只没头苍蝇一般乱窜,不是撞上了松树干,就是磕上了山石头,撞得鼻青脸肿的。好不容易燃起符火,就被一瓢水扑灭了。惨败的方团干脆耍赖,躺在地上装死,搞得王蛮简直是哭笑不得。

    这正是识得“道体论”后的王蛮新悟出来的神通,也是九神龙之一水德龙的聚水神通的雏形,水灵化箭术。

    不久后,王蛮与无双大师及众位好兄弟作别,下了栖霞山,回到乌龙村。

    他想:“公孙晴几次救我性命,这人情必得还。”于是,准备了一些礼物,独自上芝仙镇去找人家。

第四十二章 炼丹() 
芝仙镇位于乌龙村之东,相距约一百二十余里。芝仙镇算得上是昆国凤凰郡的一座名镇,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余年前。此镇东接凤凰城,西临百灵山,北通番国,南极沼泽,名人汇聚,富豪云集,可谓是人杰地灵。

    镇西的百灵山脉汇聚下灵物,珍禽走兽、材地宝无数,芝仙镇是进入百灵山脉的必经之处,所以其地位举足轻重。

    芝仙镇南街最繁华地段有一个大药铺,店门面就有寻常六间之宽。紫檀为门,雕梁画栋,檐下是一排金丝楠木立柱,撑起高大的屋子,高足有二丈二。台阶旁蹲着两尊青石狮子,十分气派。

    店门前立柱上有一副对联:“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门楣上挂着黑底金漆大排匾,“岐黄堂”三字龙飞凤舞。

    岐黄堂的气派在芝仙镇中算得上名列前茅。以“岐黄”两字为店名的,若不是店主吹牛,就是具有真实的底蕴。岐黄堂绝对是属于后者,此间药堂影丹王”公孙龙坐镇,再加上有人称芝仙镇四大家族的闻家堡在后面鼎力支持,“岐黄堂”想不出名都难。

    岐黄堂前边为药铺门店,堂后边则是一座占地十五亩的多层次的大宅院,亭台楼阁,鳞次栉比。

    这座气派不凡的院落开辟着一座占地数亩的花园,园子里阡陌纵横,分布着大大数十个药田,种植着各种药材,又引水成渠,环绕周围,正有不少药农在园子里劳作。此时正值春风时节,大半的药田都盛开出花朵来,花香阵阵,蝶舞蜂喧,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穿过这座园子的圆形拱门,就是一间大四合院,院子到处放着药架,上面晒着一株株灵药。院子南角立着一尊大药鼎,鼎下火炉中的火焰如烈马奔腾,几个役工在一位身穿春衫的俏女子的指挥下,往炉内扔药材。一个头发斑白的六旬老头儿,目光炯炯地盯着炉中的火焰。

    俏丽女子正是公孙晴,此时,她的模样有点憔悴,身上的春裳已经被汗水湿透,额前的秀发轻轻的沾在皮肤上,两眼紧紧的望着丹炉出神,这一炉丹药可是倾尽了她的心血,她伸手撩开额前的一缕头发,转头叮嘱老头儿:“恒伯,火候可要看紧了,就剩这一炉药材,可千万不能有失啊!”

    斑白头发的老者目光灼灼地盯着炉中的青蓝色火焰,郑重地道:“放心罢,我眼都不眨一下。”

    丹鼎上水气翻滚如云气,一股奇异的药香,笼罩在四合院上空。风箱呼呼地往炉内送风,木柴被炽热的火焰烧得辟啪作响,火焰威力更猛烈了,恒伯手中持着一个铁钳子,每当火焰失常时,便会在炉中添些柴或取些柴,这样就可以使丹炉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公孙晴有点紧张地望着这炉丹,这可是第八炉了,前面七次的失败让她摸索出一点门道出来,在炼制搐前,她反复推敲才重启炼丹,希望能够出丹。

    一切都按照即定方法进行,看起来还算正常,就在这时,忽听炉内传来几声脆响,众人心中一紧,必知不妙,果然不多时空气中就出现一股焦味。

    恒伯马上关上炉闸,空气一隔绝,那炉内的火焰就慢慢的熄灭了,随后他站起身来,急道:”快开炉……”

    又是一炉废丹。

    公孙晴蛾眉皱了起来,情绪十分低落,她叹了一口气道:“唉,炼丹果然不容易,爷爷云游未归,闻家又催得紧,唉……”

    恒伯怜惜地望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姑娘,心想她的丹王爷爷出外云游,却把这么大一间岐黄堂,交给这年仅二澳少女,也真是难为她了。公孙晴凭借自身的努力,硬是把以炼药闻名的李家逼得几乎走投无路,直到前一阵子,李家终于炼出了“培元丹”,才扳回一局。这样一来,闻家坐不住了,闻家主要求岐黄堂必须在丹比前拿出力压“培元丹”的灵丹来。这关系到闻家以后的商业布局。因此这段时间,公孙晴的压力很大。

    老头儿见少女一脸疲惫,便安慰道:“晴儿,你也无需太过焦急,炼丹贵在平心静气。”

    公孙晴自然知道这道理,她让役工把丹鼎盖搬开。此时,丹鼎内的温度慢慢下降,露出炼成焦炭也似的丹渣。

    公孙晴睁着一对大眼睛,仔细地打量了一番,问道:“恒伯,你看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补丹的品级比培元丹高了好几阶,何谓补?能补饶精气亏损,有伤治伤,无伤延年,珍贵之极。我观搐一直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做为药母的车马芝,是它的药效不足所致。公孙家的丹经有云:车马芝,不死之草也。上芝为车马,中芝为人,下芝为六畜。我们用的非鸡形,就是狗形,这是六畜之形,属于下品芝。依我的经验判断,要想炼成补丹,必得用人形芝充光药母。”恒伯用一条细竹枝,一边拨着炉内纠缠在一起的灵药渣渣,一边分析着失败原因。

    公孙晴秀眉轻轻地皱了起来,对这位长期跟随祖父采药炼丹的老者的话深以为然,心想:“这车马芝生于名山之中,为地灵气所化,即便是六畜形的芝体在市面上也是千金难求,更何况这人形芝,简直可称作无价之宝。唉,看来这补丹是炼不成了。”

    公孙晴眼帘微垂,默默的想着心事。恒伯也不打挠她,只是向身旁的几个役工使了个眼色,这些人便有条不紊地清理着丹鼎。

    就在这时候,忽然从院子外进来一位药铺伙计,向公孙晴喊道:“公孙姑娘,公孙姑娘……门外有一个人找你。”

    恒伯瞅了一眼这伙计,斥道:“大呼叫的作什么?没看到她在想事情吗?”

    那伙计被老头一骂,便露出唯唯诺诺的神态来。

    公孙晴看到这伙计惶恐不安的呆立一旁,心中有点不忍,轻声道:“恒伯,让他过来话。”

    伙计走上前去,向公孙晴躬身行了一礼。

    “是什么人找我?”公孙晴问。

    “是一个年轻人,个子高高的,壮壮的,眼神就象刀一般的锋利,看起来挺凶的。掌柜不敢让他进来,让我进来通知姑娘……我看,姑娘还是心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