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

第11部分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第11部分

小说: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尿素15~25千克,后期根据需要补施盖顶肥。根据棉田生长势,适当化控,每667米2

    缩节胺一般用量,蕾期1。5~2克、花铃期2。5~3。0克。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盲椿象、蚜虫、红蜘蛛等棉田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抗病性较好,适宜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种种植。

    skbshge

24。 中棉所79(GK中177)() 
(1)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特征特性 双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前期生长势一般,中后期生长势强;植株筒形,稍松散,株高112。6厘米,茎秆光滑、韧性好;叶片较大,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好;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果枝数14。0台,单株结铃18。3个,单铃重6。3克,籽指10。9克,衣分42。2%,霜前花率94。4%;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

    (3)抗病虫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性鉴定:2008年枯萎病指4。3,黄萎病指22。7,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9年枯萎病指9。1,黄萎病指22。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9点汇总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29。8千克、97。1千克和91。3千克,比对照鲁棉研21号分别增产14。9%、14。2%和12%,分居春棉2组13个参试品种第三、第二和第二位,皮棉增产极显著;2009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31。0千克、97。4千克和92。4千克,比对照鲁棉研28号分别增产7。5%、7。1%和7。4%,分居春棉1组14个参试品种第七、第四和第四位,皮棉增产极显著。2009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25。4千克、92。6千克和86。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0。3%、11。5%和14。4%,均居春棉2组7个参试品种第二位。

    (5)栽培技术要点 地膜棉田4月15~22日,直播棉田4月25日至5月1日播种。种植密度:高肥水地3000~3200株/667米2

    、中等肥水地3300~3500株/667米2

    、瘠薄旱地3500~3800株。播种前每667米2

    施磷酸二铵20~30千克、钾肥15千克、尿素10千克。地膜棉田在初花期前和花铃期应及时追肥浇水,一般每667米2

    施尿素15~25千克,后期根据需要补施盖顶肥。根据棉田生长势,适当化控,每667米2

    缩节胺一般用量,蕾期1。5~2克、花铃期2。5~3。0克。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盲椿象、蚜虫、红蜘蛛等棉田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

    skbshge

25。 中棉所78(B4318)() 
(1)选育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特征特性 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5天。出苗较好,整个生育期长势稳健;植株塔形,稍紧凑,株高100。6厘米;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6。2节,单株果枝数13。6台,单株结铃20。5个,单铃重6。2克,籽指10。8克,衣分41。9%,霜前花率92。7%;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

    (3)抗病虫性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植保室抗性鉴定:2007年枯萎病指14。1,黄萎病指32。9,耐枯萎病、耐黄萎病;2008年枯萎病指3。4,黄萎病指27。0,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抗棉铃虫。

    (4)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26。8千克、91。5千克和84。1千克,比对照豫杂35分别增产6。0%、1。1%和0。6%,分居春棉2组14个参试品种第八、第十一和第十一位;2008年续试,5点汇总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94。5千克、83。6千克和78。3千克,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3。0%、1。6%和1。2%,均居春棉2组13个参试品种第十一位。2009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8点汇总平均每667米2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96。5千克、79。4千克和74。3千克,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0。4%、减产2。7%和减产2。4%,分居春棉1组7个参试品种第五、第六和第六位。

    (5)栽培技术要点 地膜棉田4月15~22日,直播棉田4月25日至5月1日播种。种植密度:高肥水地2500~2800株/667米2

    、中等肥水地3000~3400株/667米2

    。播种前每667米2

    施磷酸二铵20~30千克、钾肥15千克、尿素10千克。地膜棉田在初花期前和花铃期应及时追肥浇水,一般每667米2

    施尿素15~25千克,后期根据需要补施盖顶肥。根据棉田生长势,适当化控,每667米2

    缩节胺一般用量:蕾期1。5~2克、花铃期2。5~3。0克。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盲椿象、蚜虫、红蜘蛛等棉田地上害虫。

    (6)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枯、黄萎病重病地区不宜推广种植。

    skbshge

1。 气候条件() 
长江流域棉区无霜期227~278天,年平均气温15℃~18℃,棉花生育期4~10月份平均温度22。5℃,≥10℃年活动积温4800℃~5500℃,≥15℃年活动积温4000℃~4500℃,年降水量1000~16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

    skbshge

2。 生产条件() 
该棉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紫棕壤、红壤等,偏酸性。改革开放以来,该棉区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乡镇工业化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棉花产量水平持续提高,棉花种植品种主要是抗虫杂交棉,占该棉区棉田面积90%左右,种植方式除一熟春棉外,棉油套种、棉瓜套种、棉菜套种是主要方式,单位植棉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该棉区多数棉田属于枯萎病和黄萎病混生病田,6月份以后相继发生枯萎病和黄萎病,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黄萎病的新类型——落叶型黄萎病对棉花生长危害很大,棉株感病后短期内叶片变黄,大量脱落,形成“光秆棉”,甚至大量植株死亡,被称为棉花的“癌症”,这是目前对棉花危害最大的病害。棉花主要害虫是棉红铃虫、棉红蜘蛛和棉盲椿象。气候灾害主要包括棉花开花结铃期的持续高温和梅雨,造成蕾铃脱落和棉铃腐烂。

    skbshge

1。 一熟抗虫棉高效栽培模式() 
(1)播前准备 抗虫棉宜集中连片种植,播前应选择适宜茬口,合理间作套种,以提高抗性效果。大豆、瓜类、蔬菜等作物也是棉铃虫的寄主,为了防止棉铃虫大龄幼虫转移和产生抗性,这些作物不宜与抗虫棉间作套种。

    (2)精心培育壮苗 苗床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和靠近大田便于运输的场地,有枯黄萎病、前茬喷过对棉苗有害除草剂的场地不能作为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移栽面积比为1 ∶15~20,床面宽1。2米左右、长10米左右、深14~16厘米,每个苗床间距1。0米以上。标准苗床对培育壮苗很重要,苗床过长,不利于控制膜内温湿度;苗床过宽,一方面操作不便,另一方面导致棚膜高度不够,影响膜内通风和边行棉苗的生长,降低成苗率,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备好钵土,精心制钵 钵土要选用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无枯黄萎病、前茬未喷过对棉苗有害除草剂的表土,于年前加入腐熟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适量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充分混匀,耕翻冬凌熟化。制钵前1天浇足水分,让水分充分浸透,不要搅拌,做到制钵前“手握成团,齐胸落地后即散”。制钵时用直径7厘米、高10厘米的制钵器,采用营养块育苗,一定要达到体积要求,一般以长、宽、高分别为7厘米的土块为宜,避免采用小制钵器和小营养块育苗,这两种方式由于体积小、厚度不够,都不利于育成壮苗,起苗时伤根严重,致使缓苗期加长,往往造成迟发。制钵前要对苗床底铲平夯实,然后铺一层细沙、草木灰或小麦、油菜颖壳等,以利于日后起苗。营养钵要摆放整齐、高度一致,钵与钵要交错摆放,尽量减少钵间缝隙。每667米2

    大田应制营养钵3000~4000个。

    (4)播种、拱棚盖膜 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播种前营养钵钵体要浇足水,以从钵间能看到明显积水为宜。棉种要选用脱绒包衣种,直接干籽播种,不要浸种,每钵放1~2粒种子,用爽细土覆盖,先要让其填满钵间缝隙,然后覆盖钵面至1。5~2。0厘米,最后抹平盖土,保持平整。为防除杂草,每20米2

    苗床用除草剂敌草胺5~6毫升或床草净3~4毫升,对水2~3千克,均匀喷洒床面。接下来用长2米的竹片或树条支撑拱形棚,每隔1米一根,拱高40厘米左右,用绳子拉紧后覆盖农膜,农膜选宽2米、厚0。15毫米的为好,膜四周用土封好压实,棚顶用绳绑紧,以防大风揭膜。最后在苗床四周挖好排水沟。

    (5)苗床管理 齐苗前的重点是增温保墒、促进棉花快速全苗,这一阶段不能随意揭膜,床温应保持在30℃~35℃,要保持膜内足湿。足湿的标准是:晴天早晨膜内层有水珠、床土呈均一深色。若膜内层水珠不多,床土黑白不一,则出苗慢而不整齐,要适当补水,可在晴天下午4时左右揭开膜的一侧喷足水。若遇特殊高温(日最高温度大于25℃),膜内温度可达50℃以上,此时要适当在膜四周开口通风降温,以免造成烧苗、烂籽、烂芽。

    棉苗出齐后到出真叶这段时期的重点是防烧苗、防高脚苗及促苗健长,床温应保持在25℃~30℃为宜。晴天上午9时到下午4时开膜通风,晚上覆盖。每天视气温情况,决定棚膜通风口的大小。当棉苗普遍出真叶后,苗情已基本稳定,可以定苗。定苗要一次早定,保留一钵一苗。如有杂草应及时除去。

    棉苗长到2片真叶到移栽前,应昼揭夜盖,开始逐步炼苗,但遇阴雨或低温大风等天气仍要及时盖膜,以防棉苗受害。这一阶段可施用1~2次稀水粪肥,以利棉苗长旺,但要禁止撒施过量尿素等速效化学肥料,以防烧苗或形成高脚苗。为防治病害,可适当喷多菌灵。为防止形成高脚苗,控制旺长,促进棉苗多生侧根,可在移栽前(2叶期)进行搬钵蹲苗。具体方法是:选择晴天从苗床的一头取出1~2排钵,然后将以后的钵依次搬至空当,搬钵时应除掉病弱苗和空钵,并按大小分开排放,搬完之后要用细沙土将钵缝填平,然后适当补水补肥,覆盖增温,以利棉苗及早恢复生长。

    对不搬钵的苗床,可看苗化控,对旺苗用25%助壮素3~4毫升,对水12。5千克喷雾,以不滴水为度。

    苗床期若发生棉蓟马、盲椿象、棉蚜和地老虎等害虫,可用0。2%阿维菌素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可用25%稻脚青或多菌灵0。3%药液防治立枯病、炭疽病。

    移栽前1周,将膜昼夜揭开,以适应大田气候环境,用稀粪水浇棉苗,移栽前还可喷药防治害虫,带肥带药下大田。

    (6)苗床除杂 做好田间除杂是提高抗虫棉种植效果的重要措施。苗期抗虫棉与常规棉比较,子叶偏小,叶色深绿,个体发育较小,叶片皱褶明显,株型较为紧凑。在间苗、定苗时,应根据这些特点识别抗虫棉,将不符合抗虫棉农艺性状的杂苗和变异株去掉,以提高群体抗性。也可在移栽前15天左右用2500倍液的卡那霉素喷棉苗,7~10天后拔除叶片有黄斑的不抗虫植株。

    (7)合理配置,适当密度 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栽培密度掌握在2500~3000株/667米2

    ;杂交抗虫棉品种密度2000~2500株/667米2

    ,适当放宽株行距。

    (8)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棉田覆盖 冬闲田、预留套种田于年前深翻冬凌、起垄,4月上旬耕翻松土,去掉杂草根。在接茬棉田等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满幅耕耙、灭茬,按照等行距1米整地。除草,开沟集中深施基肥,基肥要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667米2

    施用2000千克农家肥或50千克饼肥再加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20千克、硼肥0。5千克、锌肥0。5千克,各种肥料一并混匀。2/3开沟集中深埋,1/3施于移栽营养钵的塘中。施肥后结合清理前茬耙平厢面,呈公路形。覆盖之前,每667米3

    用25%乙草胺50~70毫升或25%绿麦隆0。4千克或拉索0。2千克对水25千克均匀喷洒。地膜选用0。006~0。008毫米的超薄型为宜,每667米2

    棉田需地膜3千克左右。若前茬为板茬、行距配置适合时,可采用免耕法,直接开沟施肥、喷除草剂,然后覆膜移栽。除地膜覆盖外,还可以用农作物秸秆覆盖,一般每667米2

    棉田用200千克左右稻、麦草、油菜及麦颖壳覆盖,覆盖应在棉花移栽1周内完成。秸秆覆盖后,可每667米2

    撒施15~20千克复合肥,以利秸秆分解。

    (9)适时移栽,确保移栽质量 移栽地膜棉的移栽期最好在5月上旬,若因茬口原因,不得迟于5月25日,提高移栽质量有利于缩短缓苗期。移栽时先用打塘器打塘,打塘器内径与钵径相等,塘比钵面深1。5~2。0厘米,防“钵肩”外露伤苗,打好塘后要浇足活棵水,特别是底墒不足的棉田要浇足水,遇旱还要浇第二次,以确保早缓苗、促早发。移栽时大小苗要分开栽,栽好苗后要壅实钵土,使钵土与土壤融合,用土压实膜口,以防杂草生长。移栽时注意尽量使地膜完好无损,最后还要清理膜面余土,以增加膜面受光,提高保温效果。

    (10)以促为主,看苗轻施接力肥 揭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