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

第23部分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第23部分

小说: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叶期用缩节胺0。2~0。5克,6叶期用1~1。5克,盛蕾期用1。5~2克,盛花期用2。5~3。0克,打顶5天后,当顶端果枝伸长10~15厘米时,喷施缩节胺3~5克。根据天气变化,土壤墒情,棉田长势长相安排灌水。一般棉田全生育期滴灌8~12次水。在9月上旬停水。打顶时间7月10~15日,遵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株高70~80厘米、果枝数8~10台。打顶质量要求:摘除顶心或1叶1心。防治棉蓟马、红蜘蛛、棉铃虫、蚜虫等害虫应根据点片发生点片防治的原则。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工作,采用综合防治。

    (6)适宜种植区域 适合在新疆南疆地区推广种植。

    skbshge

(一)棉田多熟制间套作必须坚持以棉为主() 
由于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收入较稳定,特别是2010年以后,棉花价格呈现较大幅度上扬,种植棉花的比较经济效益提高,也稳定和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棉田发展多熟制间作套种,在处理棉花与间套作物关系时,必须坚持以棉为主的原则,把提高棉花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在保证棉花收入的前提下提高间套作物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在保粮增棉的前提下,适当安排间套作瓜菜类作物的面积比例。如棉花密度和行株距配置不能太小,生长期不能太短,田间投入和管理不能忽视;

    第二,要在作物种类、品种组合、间套作方式、管理措施上,突出棉花,兼顾其他作物。如瓜菜品种选用早熟、矮秆类型,采用相应的促早栽培措施,缩短共生期,减轻相互影响,特别是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这段时间内,大田应只有单一的棉花群体,这是保证棉花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从这点上说,棉花与玉米间作就不太适合,因为不但存在两种作物互相遮荫、争夺肥水的问题,而且棉花和玉米都是棉铃虫的寄主,会加剧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skbshge

(二)要因地制宜,产销对路() 
棉田间作蔬菜、瓜果和其他经济作物,是否能获得高效益,不但要因地制宜,注意发挥区位优势,从而确立适宜的作物和类型,而且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销对路。在距离城市和集镇较近的城郊产棉区,要在实现棉花较高产量基础上,达到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应以间套作时鲜蔬菜、瓜果为主;在有加工条件的棉区,以加工产品为龙头,发展适宜加工的蔬菜、瓜果,间套作的作物组合要保持相对稳定,要选用优质品种并实行规范化栽培技术;在远离城镇和工矿企业的农村腹地,可以间套作自给性蔬菜、瓜果和饲料作物,走种植与养殖结合的路子,或者发展耐储藏、适宜远销的经济作物,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市场基地。棉田发展多熟制种植后,应大力开拓市场销路,掌握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以销定产,才能确保增产增收,把多熟制种植作为一项长远的发展规划,切实增加棉农收入,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skbshge

(三)要增加物质投入,注意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棉花发展多熟制种植,单位面积上种植作物茬口多,要求产量高,耗费的肥水必然多,需要的劳动投入多,只有通过种植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提高劳动效率,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才能实现持续增产。因此,在发展棉田多熟制间作套种时,除了要根据作物特点,选择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外,要相应增加物质投入,购置和配套农业机械,特别要注意用地与养地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注意培肥地力。为此,要积极开展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改善排灌条件,以增强发展多熟制种植的后劲。

    skbshge

(四)要重视生态效益,确保食品安全() 
棉花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较多的作物,棉田间套作蔬菜、瓜果,能否确保食品安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因此,首先必须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平衡。目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普遍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虽然前期使用农药较少,可以有效保护天敌,但开花期后仍要化学防治棉铃虫和其他害虫。因此,存在科学用药和减少用药的可能性,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尽量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物理措施等综合防治手段,维护棉田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坚决克服大药量和剧毒农药进入多熟制棉田,以减小蔬菜和瓜果类作物农药残留的可能性。第三,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对蔬菜、瓜果类作物用药,特别是减少收获上市前的用药,降低安全隐患。

    skbshge
://164144 。
手机阅读请点击://16414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