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

第4部分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第4部分

小说: 棉花高效栽培模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天,注意排涝(在棉田低洼处打眼渗水)。

    ③适时化控 每667米2

    ,初花期,用缩节胺0。8~1克;盛花期用缩节胺1~3克;打顶后6~8天,用缩节胺3~5克。

    ④打顶 打顶时间以7月22日左右为宜,长势弱的要早打,长势壮的要推迟3~5天,一次性将主茎、叶枝顶尖都打去,强调打小顶、早打顶,要求主茎打顶后再长出2~3个果枝。打顶是实现秋桃盖顶的重要措施。

    ⑤虫害防治 防治伏蚜可用啶虫脒防治,用蛴螨素防治红蜘蛛;对于棉铃虫,一般二代不需防治,严重发生年份在第三代卵孵化盛期(7月20~28日),用2。5%功夫菊酯1000倍与50%辛硫磷1000倍混合液治1~2次即可,同时兼治伏蚜和棉叶螨,或35%赛丹乳油,每667米2

    用量100~160毫升,或45%氯氰菊酯乳油,每667米2

    用量25~50毫升,喷头朝上,均匀喷洒在叶背面。实践证明,此方法可达到一次用药数虫并治的目的,节省用工,防效良好。对盲椿象,宜用50%辛硫磷+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喷施。

    ⑥后期叶面喷肥 后期喷叶面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红叶茎枯病,提质增产。以氯化钾、尿素和硼砂混合液2次,间隔5~7天。具体比例:氯化钾0。5千克、尿素0。3千克、硼砂10克,喷施时间以晴天下午为好,以免“烧叶”。

    (5)吐絮期(8月下旬至11月上旬) 遇旱及时浇小水,保证纤维发育,促大铃。对晚熟棉田,9月28日至10月5日喷乙烯利+过磷酸钙。

    skbshge

4。 棉花无土育苗技术() 
棉花无土育苗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资助研究形成的新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受理号2004100454890),其知识产权和成果归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有。

    (1)技术特点 育苗使用无土基质,苗床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制的促根剂灌根,移栽前用促根剂浸根,苗床成苗率高,带走根系多,生产管理简化,减轻劳动强度,省工节本。看图操作见《图说棉花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关键技术》一书。

    (2)壮苗标准 苗龄早育的25天,迟育的20天,单株真叶2~3片,苗高15~20厘米,子叶完整,叶片无病斑,叶色深绿,茎以红色为主,茎粗叶肥,根多根密根粗壮。

    (3)播前准备

    ①备足种子及必要物资 选用当地推广品种,种子质量不低于国家GB15671…1995标准,一般按计划移栽密度加10%的苗数备种。必要物资有无土育苗基质、促根剂、保叶剂、干净河沙、竹弓、农膜和地膜。

    ②建床 大田建床要求背风向阳,地势高亢,排水方便,便于管理。庭院育苗要求阳光充足,注意防止家畜禽的损毁。苗床面积按移栽密度确定,播种行距10厘米,理论株距3厘米,一般每平方米苗床净面积可出苗330株,除去弱苗,可满足大田成苗300株。建床和床底四周铺农膜。大田苗床高于地面,长方形,底部和床四周铺垫农膜,四周高度10~12厘米(约2块红砖的高度),膜上铺基质厚8~10厘米。庭院建苗床池,床高和床底四周铺农膜、基质厚度同大田。基质准备。如计划移栽密度每667米2

    为1500株,需建苗床5米2

    ,需12。5千克包装基质3。6袋,或需15。0千克包装3袋。基质与干净河沙(含水量不超过5%)配比,重量比为1∶ 8~9,体积比1∶ 1。详见《棉花无土育苗基质使用说明书》。

    (4)苗床播种 适时播种,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初,抓冷尾暖头适时播种。育苗期20~25天,苗龄2~3片真叶,移栽时间为5月上旬。基质加水,浇足底墒水,以手握基质成团且不渗水为准。划行播种覆膜,用尺子按行距10厘米划行,开沟深3厘米,按1穴1粒播种,种子距离3厘米,播后用基质覆盖种子,镇压,抹平床面,补少量水。在床面覆盖地膜,搭好搭棚,覆盖农膜,开好四沟。出苗后及时揭膜。

    (5)苗床管理 浇灌促根剂。棉苗子叶平展至棉苗1叶1心期,灌促根剂1次。配制方法:原液稀释100倍,用水壶细流均匀浇灌到棉苗行间根部,不能喷到叶面上。掌握温度,防高温烧苗,方法同营养钵育苗。棉花从出苗到子叶平展,要求温度保持在25℃左右,齐苗后注意调节温度,及时小通风,防止高脚苗。棉花出真叶后,苗床温度保持在20℃~25℃,通风炼苗,上午揭膜通风,下午覆盖;后期炼苗日揭夜盖。根据基质墒情及时补水。齐苗后及时间苗,去劣留壮。防治苗床地老虎和蝼蛄等。如果病害重发,注意防治。

    (6)移栽前管理 移栽前5~7天,日夜通风炼苗,遇雨或天气寒冷,仍需覆盖。浇“送苗水”。移栽前5~6天,浇适量的“送苗水”,起苗前不再浇水,方便取苗。喷保叶剂。移栽前1~2天喷保叶剂,防萎蔫,提高成苗率。保叶剂稀释10~15倍,500克可喷苗床25~37。5米2

    ,80克可喷苗床4~6米2

    。

    (7)其他 如果不能及时移栽,在苗龄超过3片真叶前,要“假植”。方法是在苗床一头用手拨开基质,露出大部分根系,起出苗,将棉苗株距扩大至5厘米,复栽于棉床,补一定量肥水。

    skbshge

1。 麦棉套种栽培模式() 
麦棉套种栽培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一项种植技术。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要在单位面积内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保持粮棉同步增产,发展麦棉套种模式是必然的选择。麦棉套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两个基本技术支撑,一是棉花育种的进展提供了麦棉套种的合适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短的生育期,如中棉所17、中棉所19、中棉所35等品种的生育期为125~130天,可以把播种期推迟至4月底至5月上旬,与小麦的共生期适当缩短,确保小麦和棉花同步增产;又如,中棉所42、中棉所50等棉花品种的生育期进一步缩短为105~110天,可以把播种期推迟至5月中旬至5月下旬,与小麦的共生期进一步缩短。二是小麦育种技术的进步为适合麦棉套种提供了适宜品种,如20世纪末9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小麦品种85中33、河南省焦作市农科院20世纪末选育的焦麦2号,均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丰产、稳产性均较好,生育期短,株型紧凑,株高较矮(74~80厘米),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旱、抗倒、抗病性均较强,抽穗成熟早,灌浆速度快,适合麦棉套种。

    (1)麦棉套种的基本模式 根据黄河流域麦棉套种的成功经验,麦棉套种主要有3—1式、3—2式、3—4式和6—2式几种。3—1式是播种3行小麦,占地40厘米,留棉花备播行40~50厘米,在棉花播种期套种1行棉花,这样每个条带80~90厘米。这种套种模式的优点是充分保证小麦的播种面积,棉花种植面积不受影响。3—2式套种模式的小麦种植宽度与3—1式相同,但预留棉花种植宽度为1。1~1。2米,在棉花播种期套种2行棉花,棉行与小麦行间隔30厘米,这样每个条带1。5~1。6米,形成棉花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90~100厘米,窄行60厘米。这种套种模式的优点是棉花占有空间较大,确保单位面积棉花产量,但小麦播种面积受一定影响。生产上最常用的麦棉套种模式是4?2式,即小麦等行距播种4行,行宽20厘米,占地宽度60厘米,预留2行棉花,预留宽度为1。1~1。2米,棉花播种时种植2行棉花,棉花与小麦行间距离30厘米,棉花形成宽窄行种植,宽行1米,窄行60厘米,每个条带1。6米。这种种植模式的优点是小麦和棉花可互相利用边行优势,单位面积内可实现小麦和棉花同步增产。其他6—2式的种植模式与上述模式基本相同,只是小麦占地面积更大,可确保小麦实现高产。

    (2)麦棉套种模式的基本栽培技术 麦棉套种田存在最大问题是棉花晚熟,由此带来棉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下一季节小麦正常播种。因此,麦棉套种田要获得高产,培育壮苗、促进早发早熟十分重要,必须认真抓好关键技术措施。

    ①选用适合麦棉两熟的配套品种 前作要选用耐迟播、早熟、矮秆、丰产、质优和抗病的当地小麦品种。要注意合理安排小麦的种植比例,以便轮作换茬,将用地与养地结合,实现粮棉高产稳产,黄河流域棉区适宜发展麦棉两熟地区要注意搭配春性较强的小麦品种,以适应部分晚熟棉田种麦的需要,如河南省的豫麦18号、豫麦34号、豫麦70号、郑麦9023、周麦17号等;山东省的鲁麦22、鲁麦23、济宁13、山农664等;河北省的石家庄8号、石麦15和石麦18等。不同的春棉对温度要求有明显的差异,需要选用适宜的配套品种。从当年的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分析,宜选用经国家品种区域试验认可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中早熟优良品种和优质种子,如中棉所35、中棉所43、中棉所46等常规棉品种,也可选择中棉所57、中棉所77等杂交棉品种。

    ②因地制宜采用最佳种植方式 确定麦棉套种方式,要根据当地肥水条件、管理水平和劳动力状况,从有利于发挥两种作物的边行优势,两熟双增产出发,因地制宜选用最佳的套种方式。黄河流域棉区麦棉套种的主要方式有4种,即3…2式、4…2式、6…2式、3…1式等,可根据不同肥力条件和对麦棉产量的要求,因地制宜采用。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麦棉间距都应保持在30厘米以上。麦棉套种都要采用高低垄种植,棉花种在高垄,小麦种在垄沟,方便小麦灌溉,有利于麦棉共生期间减轻小麦对棉花的遮荫,从而改善棉苗光、温条件,实现棉苗早发稳长。

    ③实行育苗移栽、地膜覆盖 棉花实行塑膜育苗麦行套栽或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对克服套种棉花易缺苗、弱苗迟发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既有利于缩短麦棉共生期,又能保证棉花全苗,促进壮苗早发,使生育期提前8~15天,霜前花率比常规套种棉花提高10%~20%,皮棉增产20%~40%。近年来推广应用的棉花无土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对实现麦棉套种双高产具有较好的效果,棉花可在7片真叶时移栽,进一步缩短了麦棉共生期。

    ④加强麦棉共生期的管理 加强麦棉共生期间的管理,是夺取套种棉花丰产的重要环节。黄河流域棉区进入5月中旬后,在小麦抽穗灌浆期间,气温高,小麦耗水量进入高峰期,如灌水不及时,千粒重降低,株苗亦易受“干烤”,严重影响生长,甚至导致死苗,在此期间棉行土壤含水率以保持在15%以上为宜。如遇到降雨多的年份和地区,要提前疏通排水渠,及时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适当提早追施苗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⑤加强棉花中期管理 小麦收获后,要抓紧时间中耕灭茬,及时浇水,加速麦茬腐熟,并每667米2

    追施提苗肥5千克,促苗早发。地膜覆盖棉田可不追肥,中等肥力,最佳施肥量为:在每667米2

    施有机肥2000千克基础上,施纯氮16千克(相当于施尿素35千克),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均为每667米2

    施肥8千克(相当于施过磷酸钙66千克、硫酸钾16千克),同时每667米2

    增施硼锌、微肥各1~2千克。有机肥、氮肥的一半、磷、钾肥与硼、锌微肥作基肥,在移栽前20~30天开沟15~20厘米一次施入,氮肥另一半作追肥在7月上旬初花期,或7月中下旬花铃期施入。移栽地膜棉施氮量一般比育苗移栽棉增加20%,同时补施钾肥,氮肥在7月初揭膜施入,7月中下旬花铃期再追施1次。

    麦棉共生期正是小麦需水高峰期,移栽时土壤水分含量一般仅为50%,移栽前一定要灌足底墒水,每667米2

    灌溉定额40~50米3

    ;共生期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进行灌溉,灌溉定额不宜过大,浇麦洇花;小麦收获后,根据棉花长势和土壤墒情进行灌溉,一般灌水1~2次,每667米2

    灌溉定额30~40米3

    。

    ⑥化学调控与整枝和打顶 看苗化控。苗期棉花一般不控。移栽地膜棉分别于蕾期、初花期至盛花期、铃期喷施助壮素4~5次,每次每667米2

    用量折合缩节胺原粉分别为1。0~1。5克、2~3克、4克和5~6克。蕾期、初花期至盛花期、花铃期的用药液量每667米2

    分别为15千克、40千克、40千克和40千克。

    提倡简化整枝,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每株可以留叶枝1~2个。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中旬,不迟于7月底。淮北平原一般留果枝15~16个/株,华北平原留14~15个/株,杂交棉留果枝17~18个/株。

    ⑦虫害防治 自棉花出苗至7月中旬,棉田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蚜虫、棉叶螨和二代棉铃虫,应采取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技术措施,尽量推迟首次用药时间,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以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直接杀伤天敌。地老虎于5~6月份发生,用毒饵防治幼虫。每667米2

    用90%*50克对水0。5千克化开,均匀喷入切细菜叶或碾细炒过的棉籽饼2。5千克,于傍晚每隔2米顺棉行撒一小撮。苗蚜5~6月份发生危害严重时,可使用25%唑蚜威乳油1000~1500液倍,或35%硫丹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棉叶螨发生危害严重时,可使用40%炔螨特乳油,每667米2

    用50~60毫升对水喷雾。用10%强力浏阳霉素2000倍液,或20%螨速杀乳油,或20%扫螨净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棉叶螨,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持效期长。二代棉铃虫一般情况下不需防治,当发生危害严重时,用生物药剂48%撕皮都杀得水溶性粉剂,每667米2

    喷施5克。

    当棉田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盲椿象和美洲斑潜蝇等数种害虫共存危害时,可使用2。8%阿维·甲氰乳油,每667米2

    用70毫升对水喷雾。用4。5%高效顺反氯氰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