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石头镇轶事 >

第30部分

石头镇轶事-第30部分

小说: 石头镇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住了。”

“来,这五百块钱你先拿去,办成了,日后我再谢你。”

老白婶说完,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红包,递了过去。

“我这人花不上啥钱,不必了。”阿丕连忙推辞。

“这点小意思,你好歹得收下。”

老白婶硬是把红包塞在了阿丕的手心。阿丕执意不收,把红包又塞回给老白婶。老白婶只好作罢。

他们一边吃饭,一边闲聊着。

老白婶起身到厨房又炒了一盘菜端出来,让阿丕继续吃,随后,她端了碗鸡肉泡线面上楼去,一会,她下楼来,对阿丕道:“再等一会儿。”

阿丕又举起筷子慢慢地吃着菜。

又过了一阵子,老白婶瞧了瞧墙上的挂钟,九点多了,她急忙走上楼去。过了一会儿,她下楼来了,怀里抱着一个用小棉被裹着的婴儿。

“他正睡着,阿丕,拜托你了!”

阿丕接过了婴儿,瞧他正甜甜地睡着,说道:“得赶快行动,等下他一醒一哭就不好办了。”

阿丕来到了院子里,老白婶拉灭了厅堂的灯,顿时,四周一片漆黑,老白婶走到院子门前,轻轻地拉开门闩,伸出头往巷子两头瞧瞧,只见不远处电线杆上挂着的一盏昏黄的灯照着巷子内的青石板,没一个人影。阿丕连忙向离白家不远的文家走去。

“嘭嘭嘭”,阿丕伸出一只手拍打文家院子门。

“谁呀?这么迟了!”若冰在里头叫道。

“我!阿丕!”

若冰急忙打开院子门,阿丕一闪身跨了进去。

“垚垚有消息了?”若冰惊喜地问道。

阿丕并不答话,径直走进厅堂,若冰急忙跟随进去。灯光下,若冰发现阿丕怀中抱着一个婴儿,甚感诧异,问道:“这是……”

“彩雯的孩子。”

“她在哪?”

这时,婴儿“哇”的一声啼哭起来,若冰急忙从阿丕手中接过婴儿,抱在怀里边哄边轻轻地摇晃着。

老文婶在房间里还没睡着,听到外头的说话声和婴儿的啼哭声,披衣下床,走了出来。她一见眼前这情景,愣住了。

“姐,天快黑时我回到祠堂,看见彩雯抱着小孩正站在我的房间门口等着,她见我回来了,求我把小孩送到文家。”

“彩雯人呢?”老文婶急切地问。

“她说她看破了红尘,当尼姑去了。”

“你都不会劝劝她,叫她回家来?”老文婶又道。

“她态度坚决得很,我咋能劝得动?她刚把小孩交给我,就从外头进来了两位中年尼姑,一人夹住她的一只胳膊就往外走,她转过头来叫了声:‘送文家去,叫她们看好我的骨肉。’就被那两人架着走了。我急忙去追,天黑下来了,小孩哭叫了起来,我追了一段路,不见了,只好回祠堂。”

“阿丕,辛苦你了!”若冰道。

“我歇了一会,就抱上小孩一路走了来。”

“男的还是……”老文婶问。

“男的。”

“太好了,文家有后代了。老天爷还是有眼睛,咱一生做善事到底有了好报应。”老文婶激动地说,走近前去端详着若冰怀中的婴儿。

“姐,我的任务完成了,我要回去了。”

“阿丕,这么迟了,黑灯瞎火的,就在这睡一晚吧。”老文婶急忙说。

“我睡惯了自己的床铺,再好的床铺也睡不来。我习惯走夜路,没事的。”

“阿冰,手电筒放哪?”

“我用不来那东西,我走了。”

“明儿要有了垚垚的消息,早早来报告呀。”老文婶叮嘱道。

阿丕走后,婴儿啼哭了起来。“我上街去买点东西。”若冰说着把婴儿交给老文婶抱,自己出去了。她来到石板街上,大冷天的,有几家店铺还亮着灯开着门,她走进一家食杂店买了葡萄糖奶粉。回到家后,她找了个旧奶瓶,洗净了,用温开水泡了葡萄糖,装进了奶瓶给婴儿吮咂。婴儿安静了许多。

“这孩子饿坏了。”老文婶道。

若冰从老文婶手中接过婴儿上楼去,走进自己的房间。一个夜晚,婴儿醒来啼哭了几次,她一会儿给他喂葡萄糖水,一会儿又给他换尿布。厅堂的灯亮着,她懒得出去关灯,恍惚中,她透过半掩的门似乎看见垚垚在厅堂踅来踅去,她想叫他一声,又感到太累了,浑身无力,终究没叫出声来。

天亮后,老文婶上楼来,一进房间,若冰就对她说:“阿妈,昨夜里我好像看见垚垚在外头厅堂走来走去,说不定今儿就回来的。”

“能回来才好哩,许是你看花了眼吧。”老文婶道。

婴儿哭闹了一晚,现在正睡着。她们先后下楼去了。

吃早饭时候,达理回家来了,他径直上楼走进自己房间,要换身衣服。他瞧见了床上睡着的婴儿,大感诧异,急急换了衣服,下楼来瞧见若冰正往八仙桌上摆碗筷,急忙问:“哪来的小孩儿?”

“你媳妇生下的。”

“彩雯不是失踪了吗?”

“谁知道她躲到哪里去了,生下了这小孩,昨晚交给阿丕抱来了。”

“男的还是女的?”

“男的,这下你文家有接班人了吧。你呀你,就知道工作工作,昨晚一出去就不回来了。”

“昨晚镇政府开会,讨论石板街拆建事儿,会开得很迟,我就在宿舍里睡了。”

“你就想着阿公的事儿,垚垚呢,你还去不去找?”

这时,院子门外传来了大声说话的声音:“我不回来!我不回来!求求你带我冲出墙去!冲出墙去!”

达理和若冰不约而同地往外头望去,只见院子门口立着两个人,那位算命道士正拽着垚垚的胳膊呢。

达理、若冰急忙往院子门口走去。道士见状,把手从垚垚的胳膊上松开了,转身往巷子口奔去。达理来到院子门口,垚垚正呆呆地站着哩。达理不理他,冲进巷子去追赶道士。|Qī…shu…ωang|那道士在前头忽高忽低地跳跃着前进,出了巷子口,上了石板街,又蹦跳着往南去了。达理追到了石板街上,那道士奔走的速度加快了,街上人来人往,达理想快快不来,眨了一下眼,那道士竟不见了。

达理神情沮丧,回到家里。他走进院子门,垚垚正站在院子中间嚷嚷道:“昨儿我跟道士玩去,多痛快多自在呀!今儿他要送我回来,我不干,他却硬把我给拉回来了,多难受呀,我又要待在这墙内了。阿通叔叔他多自在呀,他冲出墙去了!阿丕舅公他也比我自在呀,他好歹冲出半截墙了。我呀,呜呜……我冲了半天还掉在这儿,我要把这墙这房子全拆掉。救救我,救救我呀,怎么就没人救我呀……呜呜……”

若冰见达理回来了,急忙闩牢了院子门。大家见垚垚的病又发了,不去理会,让他自个哭叫去。

垚垚哭叫了一阵子,止住了,他感到了肚子饿,走进厅堂,坐在八仙桌旁,拿起碗筷就往嘴里扒饭。

若冰从厨房里端菜出来,放在桌上,她瞥了一眼他那副饥饿的模样,暗自好笑。

达理在家吃过了早饭,又出去了,若冰紧随其后关上了院子门。

过了一会,垚垚上楼去了,若冰跟着也上了楼。

“垚垚,你到妈的房间来一下。”若冰说着把垚垚拉进了自己的房间。老文婶怀里抱着婴儿正坐在床沿,她的一只手拿着奶瓶正让婴儿吮咂着。

“垚垚,这是彩雯生下的孩子,过来瞧瞧吧。”若冰道。

垚垚并不走上前,只是呆呆地站在门口,两只眼睛直直地怔怔地望着那婴儿,许久,忽然说道:“他被关进墙内了!他被关进墙内了!”

若冰见此情景,摇头叹息,拉着垚垚走进他自己的房间,对他说:“垚垚,昨天你在外头跑了一天,累了,歇歇吧。”

若冰虚掩了房门,走了出来。她回到自己的房间,从老文婶手中接过了婴儿。

老文婶从墙角拿起空热水瓶,走出房间,随手掩上房门,下楼去了。

若冰抱着婴儿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着。婴儿脸上露出了一丝笑靥,她见了,笑了。过了会,她瞧见婴儿睡着了,把他轻轻地放在了床上,盖好了被子。

第十五章

 林香被前来讨债的愤怒的人们赶出了套房。她走出了镇街,来到了公路上,茫茫然不知往哪儿去。她背着背囊在公路边徘徊着。几年前她初到这儿时,就喜欢上了这个南国的小镇,她喜欢长长的石板街和街两旁正在逐渐消失的古色古香的店房,后来她又喜欢上这儿新崛起的楼房和投身商海的人们的匆匆的身影。这儿虽比不上繁华的大都市,却是个可以落脚的港湾。她真希望能够在这儿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安个家,舒舒服服过上一辈子。一晃几年过去了,如今她的希望破灭了,她的心被深深地刺伤了。在这儿,她感到羞于见人,感到无地自容。她恨这小镇,她要永远离开这儿,永远不再回到这儿。她恨这儿的人,希望永远不再见到他们。不知不觉中,她来到了汽车站前,一辆客车就要开走了,广播里在叫喊着让旅客上车。她跳了上去,找了个位子刚坐下,车子就往北开去了。她透过车窗张望公路东侧的小镇上一排排新建筑物,心里默念着:“别看它!别看它!”却忍不住回过头来瞧,直到车子开远了,再也看不见那些建筑物了,她才转过身来。过了一会,跟车售票员过来了,她连忙摸了摸裤袋,幸好有钱,她买了张到省城的票。

到了省城,走出汽车站,她茫茫然又不知往哪儿去。她又在大街旁徘徊着踌躇着,她明白,自己身上只带着一点钱,在这高消费的大城市里一下子就会花光的,这地方没钱是一个钟点也混不下去的。她上了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共汽车,到了火车站,她走进售票大厅,上哪儿去呢,她犹豫着。她不想回老家。她来到一个窗口前,把裤袋里仅有的九十块钱递了进去。

“上哪儿?”

“这钱够上哪儿就哪儿。”

“神经病!”

售票姑娘骂了一声,摔给她一张票,退还了十块钱。买完票,她到火车站边的商店用仅剩的十块钱买了一瓶矿泉水两袋面包,塞进背囊。傍晚,她上了火车。火车离开了滨海的省会,风驰电掣般向西开去。她感到昏昏沉沉似睡非睡,不知过了多久,她睁开了眼睛,望了望车窗外,天色蒙蒙亮了。她从座位上站起来,拿了毛巾牙杯到盥洗间洗漱一番。回到座位,她摸了摸裤袋,想掏出火车票瞧瞧,决定下一步上哪去。她往裤袋里掏了半天掏不出火车票来,又从行李架上取下背囊翻了个遍,也找不到。她去了盥洗间看看,也没发现。没了车票是要被罚款的,自己身上没钱,这可怎么办呢?她心急如焚,她瞧了眼窗外,火车渐渐驶近一个小站,“咣铛”一声停下来了。她连忙背起背囊,来到车门口下了车。她并不向车站出口走去,而是沿着站台顺着跟铁路平行的方向向西走去。这时,火车像一匹刚刚喘过气来的野马吼叫着从她的身旁疾奔而过。

她沿着铁路踩着枕木小步跳跃行进着。她不时回过头望了望,小站渐渐地离远了。这儿是山区,铁路沿着河岸蜿蜒伸向前方,周围远近是重重叠叠的山峦。她继续走着,天越来越亮了,入秋了,她感到了丝丝凉意。走了一段路,眼前出现了铁路跟公路的交叉口,她停了下来,决定不走铁路,沿公路走去。这儿是一处山谷,公路顺着山脚边向前方延伸。她感到了饿,停下来吃了块面包,继续上路。已经是秋天了,这儿仍是满山青翠,她漫无目的地走着,她不愿想“下一站到哪儿了”,“下一步怎么办”这心烦的问题,此刻她只想让自己彻底地轻松轻松。是呀,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是被许多看不见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一点儿也不自由,一点儿也不自在,刚刚懂点儿事就要读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那九年够长够难熬的呀,好不容易熬过来了,又硬着头皮上完了两年职业学校……唉,想这些心烦的事儿干啥,她放松脚步向前走去。公路左边是山,右边是一条大溪流,隔着溪流还是山。她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拐弯处,这儿竖着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上方古栈道八千三百坎,前方十五公里,迷濛山气象站。”古栈道勾起了她的好奇心,她不想再沿公路走下去,决定上古栈道看看。她来到了古栈道口,这儿是一级级青石块铺成的坎层,从山脚下一层层向山上伸展去。她踩着石阶往上登去,石阶两旁长满了野芭蕉,右侧是一条小溪流,流水穿过石缝树丛向下流淌着。石坎路靠山而凿,越往上走树长得越密,有的地方枝叶藤蔓相互交叉把阳光遮挡了。她往上登了一段,气喘吁吁,停下来歇了歇,解下背囊掏出矿泉水喝了几口,又抖擞精神继续往上登。不知往上登了多少坎层,头顶上出现了一个亭子,她加紧脚步登了上去,一瞧,这儿是一个拐弯口,又是一处小空地,一个石亭子坐落在这儿,亭中有一石桌,桌旁是四张石凳。她走进亭子,顿感腰酸腿软,就在石凳上坐下,又觉冰凉凉的,站了起来,环视了一下,石柱上缠着老藤,亭外靠山墙竖立着一块石碑。她顿觉稀奇,走上前细瞧,但见碑上爬满苔藓枯藤,似有字迹,斑驳难辨。石碑上方是通往山上的石坎层,她仰头望去,数不清的石阶向上伸展开去,她想再往上登,一时脚下没了劲儿。这时,她发现亭子边有一条小路向右延伸。她想探个究竟,顺着小路向前走了一小段,拐了一个弯,只见路旁是一棵够几个人合抱的老樟树,树底部豁然开着一个洞。她来到跟前,钻了进去,这洞比她高点,一个人站在里头正好。她闻到了樟树发出的刺鼻的香味儿。待了一会,她钻了出来,离开老樟树,又往前走了一小段路,一道溪水横在了面前,小溪的对面有一排石垒的房屋,一座独木桥横卧在小溪上。她走到近前,却发现是两根粗大的木头并排横着。她踩着木桥走了过去,这是一块不大的开阔地,有一排旧石头平房,她数了数,有八个房间。平房的两旁长着高大的野芭蕉和几丛粗大的竹子,正面一堵石墙上是白灰涂刷的大字“八千三百坎知青点”。她走近前,发现房间门虚掩着,全没上锁,门楣和窗棂挂满蜘蛛网。她推开中间的房门走了进去,房间挺宽敞,靠墙有个铺,是用木板铺在两截石头砌成的短墙上,她按了按,杉木板很厚很结实,地面上撂着两个脸盆。她又逐个房间看了遍,有间厨房,里头有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