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天剑问情 >

第103部分

天剑问情-第103部分

小说: 天剑问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辅下令,烹牛宰羊犒赏三军。

    整个清化城的大明将士陷入战争胜利的喜悦之中。

    与此同时,一封密函被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府。

    五日之后,应天府外。一人一骑飞奔而来,带起滚滚烟尘。

    奔至城门处时,马上之人高呼道:“八百里加急!”

    城门守军见此,急忙放行,一人一骑飞奔入城。

    片刻之后。驿卒骑马飞奔至兵部门前。

    “吁……”驿卒勒住骏马,翻身下马直奔兵部大殿。

    入殿之后,驿卒单膝跪地高呼道:“报,安南传来八百里加急密函。”

    许尚书闻言,急忙起身。行至驿卒身前,道:“快快呈予我!”

    驿卒伸手入怀,摸出密函,双手呈上。

    许尚书接过密函,打开一看。面露喜色,喝道:“好!太好了!”

    左右两位侍郎很少见许尚书这般失态,左侍郎开口问道:“许大人,何事这般高兴?”

    “安南传来消息,张辅大将军已平定安南。生擒胡氏父子。”

    “这么快便平定安南之乱,张辅将军真有大将之风。”右侍郎喜道。

    许尚书笑着看向二人,问道:“你们猜平复安南之乱谁居首功?”

    左右侍郎对视一眼,没想到许尚书竟出此一问。

    左侍郎斟酌着反问道:“难道不是张辅将军?”

    许尚书卖了个关子,开口道:“非也。非也。”

    右侍郎问道:“难道是沐晟将军?”

    “也不是。”

    听闻此言,左右侍郎有些糊涂了。军中朱能已经西去,张辅领兵之能最强,沐晟仅次于张辅,李彬和陈旭二人乃是伯仲之间。

    许尚书见二人面露疑色。笑道:“据密函所言,平复安南均首功者乃是未安。”

    左右侍郎大吃一惊,异口同声道:“什么?”

    许尚书笑了笑,开口道:“我也有些不敢相信,不过密函所言确实如此,我先向圣上禀报此迅。”语罢,许尚书迈步走出兵部大殿。

    “真没想到首功竟然是未安。”左侍郎感慨道。

    “是啊,估计这未安日后必然青云直上。”右侍郎开口道。

    左侍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目光望向殿外。

    许尚书一路急行。片刻之后,来到御书房外。

    此时,朱棣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太监细声禀报:“圣上,兵部许尚书有要事禀报,现已候在御书房外。”

    朱棣放下奏折。倚靠在御椅上,平整龙袍,威严道:“传。”

    太监走出御书房,冲门外的许尚书道:“许尚书,请。”

    许尚书微微点头。迈步走进御书房。躬身执礼道:“臣参见圣上。”

    “许爱卿免礼。”

    许尚书起身,伸出入怀,掏出密函,双手呈上,道:“启禀圣上。安南传来密函。”

    太监取过密函,双手捧给朱棣。

    朱棣接过密函,展开一看,面露喜色。随后,脸上喜色渐浓,拍案高呼道:“好!安南平复,去我心头一块巨石啊!”

    许尚书恭敬道:“圣上用人如神,大明之威远传四方啊!”

    朱棣满面笑容,高兴道:“张辅领兵果然不凡,未安也勇不可当,传令下去让安南远征军班师回朝,朕要重重地嘉奖众将士!”

    “是。圣上,安南之地如何处置?”

    朱棣沉思片刻,开口道:“既然陈氏皇族已然灭绝,设立布政司。管辖安南之地。安南民众久染夷俗,设官兼治,教以中国礼法。广施一视之仁,永乐太平之治。”

    许尚书躬身道:“圣上圣明,此迅传至安南之后。安南民众必念圣上龙恩浩荡。”

    朱棣面露微笑,目光远望南方,道:“但愿如此。”

    翌日,一辆由两匹白马所拉的华贵马车驶入距离皇宫不远的小巷中。

    马车停在一座府邸门前,车夫撩开车帘。

    一个长相清秀的姑娘身披白貂大氅从马车上走下来,叩响门环。

    微风阵阵,吹动府邸门前两个红灯笼,灯笼上写着“未府”二字。

    片刻之后,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府中响起。

    “吱呀”一声,朱红色大门开启。香菱立于门后,看见门口之人,喜道:“若雨姐姐,快快请进。”

    孙若雨并未迈步走进未府,而是轻启朱唇:“香菱妹妹,今日你我姐们二人且去归云阁用晚膳。”

    “若雨姐姐,为何要去归云阁用晚膳?”

    孙若雨眼带笑意,道:“因为姐姐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第一百六十一章凯旋而归() 
听闻此言,香菱喜出望外,问道:“可是公子有消息了?”

    孙若雨面若桃花,笑道:“香菱妹妹真是聪慧,什么都瞒不过你。”

    香菱面色微红,似乎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抓住孙若雨的右手,轻轻摇晃,急声道:“若雨姐姐快快告诉我。”

    孙若雨抬起左手,伸出如葱根般纤细净白的手指点向香菱额头,笑道:“你呀,就对你家公子在心!走吧,随我去归云阁,咱们姐妹俩喝点酒庆贺一下。”

    听到“喝酒”二字,香菱眉头轻皱。脸成苦瓜色。想起上次被灌醉的经历,目露乞怜之色看向孙若雨,小声问道:“若雨姐姐,我们能不能不喝酒了?”

    “那可不行。”孙若雨轻轻扬起头,板起脸道。“你若是不陪我喝酒,我便不告诉你未公子的事。”

    香菱在京城并不认识其他官宦,为了早一点得知未安的消息,只好咬牙点头道:“那好吧,若雨姐姐。我随你去归云阁。”

    “噗嗤”,孙若雨再也忍不住轻笑出来,一把挽过香菱的手臂,笑道:“你放心好了,我不会灌醉你的。”

    听闻此言,香菱再无担忧,关上府邸大门,随孙若雨登上马车。

    马车一路稳稳行进,片刻之后,停在归云阁门前。

    孙若雨领着香菱走下马车,迈步走进归云阁。

    店小二一看是孙家小姐,急忙迎上前去,恭敬道:“孙小姐,里面请,还是四楼雅间?”

    孙若雨点了点头,轻启朱唇:“所有的招牌菜都呈上来,另外再来一壶好酒。”

    “好嘞,二位小姐楼上请。”店小二语罢,为二人引路。

    行至四楼,店小二为二人推开雅间,奉上茗茶,这才下楼而去。

    香菱耐不住心中的焦急,问道:“若雨姐姐,公子到底有什么消息传来?”

    孙若雨故作神秘道:“我说过需得喝酒才能告诉你,如今酒菜未齐,不能泄露天机。”

    香菱满脸焦急之色,再度开口问道:“公子是不是传来了好消息?”

    “那是自然的。”孙若雨面露笑容,卖了个关子,说道:“不仅是好消息,而且还是天大的好消息?”

    听到这话,香菱心道:“莫非是公子即将凯旋归来了?”看向孙若雨,只见她脸上满是笑容,估计自己的猜测八九不离十。

    香菱见此,心中悬石落地,与孙若雨闲聊起来。

    盏茶之后,酒菜上齐,满满摆了一大桌。

    香菱见菜肴摆了满满一桌,足足有近二十道菜,开口道:“若雨姐姐,只有你我二人哪能吃得了这么多菜肴?”

    “今日高兴。有大喜事庆贺嘛,多点一些菜肴。”孙若雨笑道。

    香菱提起酒壶先给孙若雨斟了一杯酒,随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目光灼灼看向孙若雨,只待她开口。

    孙若雨猜到香菱心意,提起酒杯,笑道:“这第一杯酒庆贺大明收复安南。”

    “果然如此,想必公子不日便可回到京城。”香菱心道,举起酒杯与孙若雨碰杯,一饮而尽。酒入喉咙化作一股暖流,驱散了冬日的寒冷,香菱觉得整个人由内而外的温暖。

    一杯酒下肚,二女面颊微红,显然酒劲不小。

    孙若雨夹了一个狮子头放入香菱碗中,道:“香菱妹妹尝尝这狮子头,京城酒楼之中数归云阁狮子头最为好吃。”

    此时,香菱一心想知道未安的消息。不过,见孙若雨给自己夹菜,只好夹了一小块狮子头放入口中。狮子头入口之后,只觉得口感软糯滑腻。清香味醇。不由得开口赞道:“若雨姐姐所言非虚,果真好吃。”

    孙若雨笑了笑,开口道:“我何时骗过你?”语罢,提起酒壶给香菱斟了一杯酒,又倒满自己的酒杯。举杯道:“我知道你急切想知道未公子的消息。这第二杯酒便庆贺未公子安然无恙,凯旋归来!”

    听闻此言,香菱面露喜色,与孙若雨碰杯,一饮而尽。

    二女又吃了几口菜肴。再次倒满第三杯酒。

    孙若雨举杯笑道:“这第三杯酒便是庆贺未公子此番平复安南位居首功,回京后青云直上!”

    听到这话,香菱樱桃小口微张,酒杯举在空中,宛如被施了定身术一般。

    片刻之后。香菱才缓过来,面露惊色,问道:“若雨姐姐,你说公子位居首功?”

    孙若雨眼含笑意看向香菱,点了点头。开口道:“当然,我是听爷爷说的,不能有假。此事值不值得喝酒庆贺?”

    “当然……当然值得!”香菱激动道,微微颤抖的手举着酒杯赶忙与孙若雨碰杯,杯中酒有些撒在桌子上。

    孙若雨见此。并未怪罪,她初闻未安位居首功也是这般激动,笑着将杯中酒倒入口中,一饮而尽。

    三杯酒下肚,香菱脸色更加红润。她得知未安位居首功之后更高兴。追问着未安的近况。孙若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雅间之中虽然只有她和孙若雨两人,但是气氛异常热闹。二女边吃边聊,所聊的人和事都是围绕着未安。

    当然,这一切远在安南的未安并不得知。

    数日之后。张辅收到朱棣手谕。留下几万将士镇守安南,便领着众多将士踏上归途。

    整个大军近三十余万,驱车近百辆。车上装有金银、铜钱、玉帛及锦缎之物浩浩荡荡奔赴京城。

    归途无战事之忧,众将士又归乡心切,所以行军速度颇快。仅仅过了月余。大军便行至和州,距离京城不足百里。

    京城皇宫金銮殿上,文武百官皆立。

    兵部许尚书右跨两步从群臣中走出,躬身道:“禀报圣上,张辅大将军率领众将士已行至和州,最多两日便可抵京。”

    朱棣闻言龙颜大悦,笑道:“大军远征安南,平复叛乱,震慑四方宵小,大壮大明声威。两日之后。众爱卿随朕出城,前往凤台门迎接众将士凯旋而归。”

    “大军得圣上出城相迎真乃三生有幸。”许尚书恭敬道。

    解缙从众臣中走出,躬身道:“圣上如此礼贤下士,堪比周文王与齐恒公。圣上英明神武必可开创永乐盛世!”

    “哈哈……”朱棣放声大笑,“解爱卿深得朕心。朕也欲开创永乐盛世,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乐享天伦。”

    “圣上英明,功传千秋!”解缙跪地高呼道。

    众臣闻言皆跪地高呼:“圣上英明,功传千秋!”

    呼声响彻金銮殿。远远传至午门之外。

    两日一晃即过。

    鸡鸣三遍,东方微白。

    朱棣沐浴之后,在太监的服侍下换上衮冕。衮服华贵至极,乃是用苏州上好缂丝所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十二旒冕。更衣之后,方用早膳。

    用过早膳,朱棣携黄公公及众多侍卫行至金銮殿前。

    此时已近辰时,文武百官已在金銮殿外恭候多时。

    黄公公上前一步,高声道:“跪。”

    文武百官皆跪于地,叩首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目光扫过群臣,道:“众爱卿平身,今日前往凤台门迎接远征安南众将士回京。”

    “谢圣上。”群臣起身,依次走过内五龙桥,依官位品阶蹬上停在御道的马车。

    浩浩荡荡的车队从皇宫出发直奔凤台门。

    最前面是导驾仪仗,开道是两队骑兵及六行步甲队组成的“清游队”,其作用是清道。十二名士兵手持的十二面龙旗紧随其后,分作两排。龙旗后则是专用车队,其中包括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等。

    导驾仪仗后接引驾仪仗,主要以乐、仗为主。文武百官马车均在其中。十二排骑兵分别手执横刀、弓箭,相隔排列组成的卫队。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乐队之后则是由各种幡、幢、旌旗等组成的旗阵。

    引驾仪仗的后面是朱棣乘坐的玉辂。玉辂由太仆卿驾驭,前后有四十一位驾士簇拥,两侧则由左、右卫大将军护驾。紧随玉辂的是锦衣卫和宦官。外围则布列着多队禁军的骑兵和步卒。

    朱棣所乘玉辂之后为后部鼓吹队,有乐工近三百人。紧随其后的是后卫部队,由两位将军率领的左、右厢步甲队及骑兵。

    整个依仗队总人数约为五千人,浩浩荡荡连绵数里。

    京城百姓皆知安南远征大军凯旋归来,圣上亲自出城相迎。百姓们均想一睹盛况,纷纷涌上街头,主街两侧站满了百姓。

    仪仗队所到之处,百姓皆跪于地,叩首高呼“万岁”,整个应天府一片祥和欢乐之象。

    仪仗队行一路行至凤台门,京城百姓亦跟随仪仗队来到凤台门外。

    朱棣所乘凤玉辂落于正中位置,护卫围绕玉辂两侧。众多大臣所乘车辆落于玉辂之后,分两侧位列。其余将士、乐工分两侧站立。

    百姓立于两边,延绵数里只为一睹大军之威。

    香菱也在其中,不过是在孙家孙若雨的马车之中。孙家贵为京城八大家族之一,所占的位置自然是不错,可以一眼看到官道。

    马车中,香菱十分焦急,不断撩起车帘,向南观望。

    孙若雨不断安慰香菱,劝诫她莫要着急,不过她自己也频频向南观望,显然也有些心急。

    待日悬正空,南方官道上出现一个黑点。

    片刻之后,黑点慢慢变大,最后连成一片。

第一百六十二章论功行赏() 
“来了,来了,大军回来了!”百姓中有人高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