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天剑问情 >

第88部分

天剑问情-第88部分

小说: 天剑问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众将整修三日,三日之后,继续进军。”张辅环顾众将道。

    “是。”众将应声走出大殿。

    张辅行至未安身边,道:“未将军随我前去劝诫降军。”

    “是,大将军。”未安应声,跟着张辅走出大殿。

    一行数人来到多邦城城楼上,城下的降兵纷纷抬头仰望。目露紧张之色,看着城楼上的大明主帅。

    率先投降的年轻士兵心中暗暗祈祷:希望大明主帅是个仁慈之主,可以饶过我等降军性命。

    年轻士兵身旁老兵双手也紧紧攥住身体两侧的甲胄,内心紧张不已。

    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

    此刻。一万多降军没有一个不紧张的。

    未安看向城下的士兵,心中一时间感概万千:古来交战,战败一方身家性命往往在战胜一方主帅一念之间。战胜一方主帅若是仁慈,降军尚有活路。战胜一方主帅若是心狠手辣之辈,降军只有死路一条。可战争之中。仍是有不少士兵为了活命之机,不得不博取那一丝活命的希望。

    张辅看向城下的众多降兵,朗声道:“安南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中华的领土,五代乱世,安南脱离而出。不过一直作为中华的藩属国。如今胡氏父子两弑前安南国王以据其国,淫刑峻法,暴杀无辜,又蛊惑你们与大明为敌。大明圣上念你们为奸人所蒙蔽,姑且绕你们不死,待你们埋葬了城内外众多死尸便可返乡。愿你们日后不再与大明为敌,并向父老乡亲宣扬大明之威。”

    多邦城下一万多降兵听闻此言,皆激动不已。

    年轻的士兵泪水满面,喃喃自语:“我活命了……活命了!”

    身旁的老兵也双目微红,面露感激之色。

    这时,不知谁带头喊了一句“多谢大明圣上隆恩浩荡”,一万多降兵纷纷跪地高呼:“多谢大明圣上隆恩浩荡!”

    声音浩大,传遍整个多邦城。

    多邦城主街前,沐晟也高声道:“诸位百姓请放心,大明率兵前来。不过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不会有一人受到大明将士的屠杀。”

    听闻此言,怀抱婴儿的女人双目流泪,转头看向身旁的男子道:“我们活命了!我们活命了!”

    “是啊,活命了!”男子双目微红附和道。目光眺望远方。

    此时,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天边的云朵。や

第一百三十八章势如破竹() 
明月高悬,群星璀璨。

    众多降兵借着月光不断将城内的死尸搬到车上,待装满之后,将一辆辆大车推至城外。

    多邦城外,三里远的一片开阔地上,数千名降兵正挥舞着铁铲挖掘巨坑。

    降兵将车上的死尸抛至坑内,待坑满之后再埋上泥土。

    一名老兵边挥舞铁铲边轻声自语:“兄弟们,我只能做到如此了,还望你们来世不再生于乱世。”语罢,转头望向多邦城西面,只见团团火光好似一条火龙一般盘踞于多邦城外,在黑夜中格外耀眼。

    多邦城西面大明的一个士兵眼含热泪。将怀中死去的兄弟平放在木柴堆上。嘴唇微动,轻声道:“三弟,多邦城被我们攻破了,你可以安心上路了。”语罢。手持火把点燃了木柴堆。

    木柴堆上沾有火油遇火迅速燃烧,没过多久,火焰便将战死的士兵吞噬。

    立于一旁点火的士兵再也忍不住,眼泪顺着脸庞流淌下来。

    火焰中的士兵正是他的弟弟。二人因家中贫苦一同参军,可没想到多邦城一役兄弟二人生死相隔。此刻,哥哥亲手火葬弟弟,难免悲伤不已。

    大火熄灭之后,士兵双膝跪地,双手扒开尚有余温的灰烬。在灰烬之中寻到数块较大的骨头,双手捧着骨头放进一个陶罐之中。直到将灰烬中的骨头捡干净,士兵才盖上陶罐,站立而起,将陶罐紧紧抱在胸前。眺望着北方,喃喃道:“三弟,我一定会带你回家的!”

    不远处,多邦城城墙上,未安眼望城下众多将士和远处的降军,心中也觉得有些不忍。不由得暗想:战争自古有之,每一次战事均会有死伤。今日虽然攻破多邦城,可大明仍是折损了不少将士。或许,从某一方面来说,战争从来就没有胜利者。

    忽然,未安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转头看去,只见张辅正向他走来。

    未安拱手道:“大将军。”

    张辅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早在大殿议事之时我便见你面色有异,刚才面对降军你也一直沉默不语,是否因今日战事有些许触动?”

    “大将军目光如炬,确实如此。今日攻城我斩杀敌军近百人,不禁想到这些人与我并无仇怨,却以生死相搏。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若知其战死也会悲痛万分。今日是胜了,可日后大明的百姓可能仍会有不少人为战死的士兵所悲伤,战事是否从来就没有胜利者?”

    张辅目光灼灼看向未安,认真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古来战事皆是如此,一个将军的功勋皆是用将士们的性命堆积而来。不过从军者就是如此,兵者,乃帝王之刀。我起初从军时也是如此,可战场无情,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只得劝说自己硬下心肠,奋勇杀敌,亦不计将士死伤。可人非草木,怎能无情。待无人之时,我也会哀痛死去的将士们!亦会念经超度我刀下的亡魂!”

    未安长揖到地,感激道:“多谢大将军劝慰。”

    张辅拍了拍未安的肩膀,说:“你有大将之风,若能悟通其中的道理,日后必会成为千古流芳的将军。”

    “大将军谬赞了,比起诸位将军。我相距甚远。”

    张辅闻言微微一笑:“我看人一向颇准,今日你损耗不小,早些下城去休息吧。但愿降军也如你所言宣扬大明之威,让安南一些城池能投降于大明。避免生灵涂炭。”

    未安点了点头,随张辅迈步走下城墙。

    一日之后,多邦城内外的死尸都被掩埋,大明战死的将士们也均被火葬。骸骨装入陶罐之中由专人看管,以便返乡之时让大明战死的众将士魂归故里。

    多邦城一万余降军被遣散,一小部分为多邦城原住民得已回到城中与家人团聚。大多数降军向南而行,欲返回故土。

    此时。距多邦城数百里外的大虞帝国升龙城也得到了多邦城被攻陷的消息。

    升龙城为陈朝旧都,城内建筑风格与大明十分相似,乃是安南李朝的开国君主李公蕴集全国之资产而建。天德府升龙京内起朝殿,左置集贤殿。右置讲武殿。左启飞龙门,右启丹凤门。正阳启高殿,皆曰龙墀,墀内翼以回廊。周匝四面。乾元殿后置龙安、龙瑞二殿。左建日光殿,右建月明殿,后有翠华宫。城之四面启四门,东曰祥符。西曰广福,南曰大兴,北曰曜德。又于城内起兴天寺、五凤星楼等。胡季犛建立大虞帝国之后方将都城迁至清化,升龙城遂称为东都。

    升龙城集贤殿内。主位上坐着一位身着华贵衣袍之人,他看向左边座位上一袭黑袍的影子,面露忧愁之色,长叹了一口气。道:“没想到多邦城这么快就被攻破了!”

    影子妖异的脸上呈现一抹怒色,厉声道:“黄晦卿那个庸将!我本交代他待敌军大营火光冲天再以象军和骑兵偷袭,可他非但没有等敌军大营大火就派遣象兵和骑兵还带了两万步兵。敌军袭来他只顾着自己逃命,以至于军心大乱,折损了我大虞两万士兵。若非如此,多邦城不至于一日便被敌军攻破。只需待我一日后伤愈,便可刺杀敌军主帅,那时便可守住多邦城。”

    主位之人看向影子。开口道:“我深知影子忠心于大虞,不过听闻敌军阵中也有一位武林高手,刺杀敌军主帅怕不是那么容易。”

    “哼!”影子冷哼一声,妖异的脸上有些狰狞。愤愤不平道:“左相国不必忧心,当日我行刺主帅之时有些轻敌。待我寻得良机,非将敌军主帅和那位武林高手先手诛杀于剑下。”

    “我知道影子本领过人,不过万军之中行刺主帅并非易事。影子乃我大虞帝国武圣。切要以自身安危为重,若你有些许闪失会折损我大虞将士们的士气。”左相国关切道。

    影子看向左相国,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说:“我自小承蒙太上皇搭救性命。即便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将敌军阻在清化之外!”

    左相国听闻此言也颇为动容,出言道:“若是众多将士均如影子这般忠心,那么大虞帝国不至于如今这样风雨飘摇。”

    “难道刺杀主帅也不能使敌军退兵?”

    “难啊!”左相国面露忧愁之色,“大明地大物博,资源丰盛非我大虞可比。且又有先进火器,恐怕即便是刺杀了敌军主帅,大明仍会派兵南下。当日,我曾劝诫父皇不要与大明开战。可是父皇一心立二弟为皇,哪里听得进去我的劝诫。”

    影子看向左相国,见他满目愁容,心中暗道:胡元澄贵为胡季犛的长子,又曾任陈朝司徒。可谓是才华绝代。却不知胡季犛为何立幼子胡汉苍为皇?若是立胡元澄为皇,说不定可避免战事。不过,皇家之事,哪容得自己多言。现如今也只有刺杀大明主帅方可解大虞之危。想到这。劝道:“左相国放心,我必寻得良机刺杀敌军主帅,给大虞带来喘息之机。”

    胡元澄站立而起,长揖到地,道:“多谢影子为大虞不惜性命所做的一切!”

    影子起身上前一步托起胡元澄,回道:“我哪里担得起左相国如此大礼?”

    胡元澄被搀扶而起,目光望向殿外,轻声道:“但愿大虞其他众将能坚守寸土,为大虞赢来喘息之机。如此以来,我便可研制出火器,以火器来破大明火炮和火铳。”

    不过,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大虞众将并没有像胡元澄所希望的那样坚守寸土。

    多邦城降军返回故土之后,果真如未安所言一般宣扬大明火器之威,将士之勇。再加上胡季犛乃是以辅臣上位,名不正言不顺,又苛政于民,不得百姓之心。百姓又听闻大明军队如此厉害,一时间人心惶惶,罔有战心。

    安南远征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一般连克数城。甚至,有的将领带着手下士兵一起投降于大明。

    远在大虞帝国都城清化的胡季犛听到此讯气得口喷鲜血,却也毫无办法,喃喃自语道:“愿长子元澄能守住东都升龙啊!”

    此时,安南远征军已经逼近升龙城。

    影子也一直没有寻觅到刺杀的良机,带着满心不甘来到集贤殿上,欲和胡元澄商议守城之计。

    片刻之后,只见胡元澄满脸笑容,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集贤殿。

    影子见此,出言问道:“左相国何事如此高兴?莫非有了守城良计?”

    胡元澄目光灼灼看向影子,笑道:“我已造出火器,大抵可以抗击敌军!”

第一百三十九章大虞火器() 
“真的?左相国竟然造出了火器?”影子满脸惊讶之色问道。

    胡元澄满脸笑容看向影子,说道:“影子随我来,且让你看看大虞火器。”语罢,在前面引路。

    影子紧随其后,二人一路走到讲武殿。

    讲武殿中有几人正在手持一根铜管低声议论,见胡元澄和影子走进来,纷纷起身拱手道:“参见左相国、影子大人。”

    胡元澄摆手示意道:“诸位免礼。”

    “谢左相国。”众人回道,依次落座。

    影子看向几人手中之物,只见是一根长约两尺,粗约两寸的铜管。铜管前端平滑,后端微微隆起呈大肚状,尾部有一根引线。好奇问道:“此为何物?”

    其中一人回道:“回影子大人,此乃左相国所制,名曰铳箭,下官也正在研究其理。”

    影子转头看向主位上的胡元澄。问道:“这就是大虞的火器吗?”

    “正是。”胡元澄满面笑容,“这个铳箭乃是我仿照大明火铳所制。大明火铳以火药爆炸之力推动弹丸飞射而出伤敌,其射程不过百步之远,但威力巨大。火铳可破我大虞象军,令大象受惊。象军难以发挥威力。”

    影子回想起当日刺杀之时,见象军受到火铳之击纷纷转头,应道:“确属如此。”

    胡元澄指着铳箭介绍:“这个乃是我以火铳之法改良而制,以火药之力推动羽箭射出。寻常羽箭不过可射百步之远,若是稍加改良。以火药推动射程可达二百余步。如此以来,我大虞军队可比敌军羽箭多射出近百步之远,可率先伤敌。两军交战便可占得先机,可壮士气,以弥补兵力不足之处。”

    影子面露疑色,问道:“这铳箭真有这么大威力?”

    胡元澄看向影子,笑道:“影子若不信,大可一试。”

    “如何一试?”

    胡元澄一指讲武殿门外道:“影子行至门外,我以铳箭攻之,你以宝剑抵挡便可知其威力。”

    影子闻言一笑,道:“无需行至那么远,我立于殿中便可。”语罢,起身走到殿中,拔出夺命剑,横剑身前。他对自己剑法颇有信心,不信铳箭威力有那么大。

    胡元澄取过铳箭,持在手中,将一支特制羽箭放入铳筒之中,提醒道:“影子可要小心了。”

    “尽管放箭来攻。”影子毫不在意地开口道。

    胡元澄将铳箭对准影子,点燃引线。引线遇火速燃,瞬间便引燃火药。

    “砰”的一声,铳箭射出一支羽箭,直奔影子。

    影子只听见一声声响,便看到羽箭已来到身前。面露惊色,盯着羽箭箭头,将夺命剑挡在身前。

    “叮”的一声,羽箭击中夺命剑。

    影子只觉得一股巨大的箭劲传来,夺命剑被震得微微颤抖,自己亦控制不住身体,不由得向后退了一步。

    胡元澄看向影子,笑问道:“此箭威力如何?”

    影子思忖片刻,回道:“应有四石强攻之威!”

    影子乃是大虞帝国的武圣,全国之内习武之人,无出其右。

    讲武殿上几人没想到铳箭竟然能将影子逼退一步,纷纷开口赞道:“这铳箭真乃利器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