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天刀之刀锋天下 >

第178部分

天刀之刀锋天下-第178部分

小说: 天刀之刀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赵天阔中伏损失的人手,之后除了上官仁轻伤,厉军几乎毫无损失,也就没人说什么。

    skbshge

第209章 宛城大捷() 
太平历七二五年八月十一日戌时,前线军营,中营总督大帐

    剑谷一役两军的损失半斤八两,厉军这边,赵天阔麾下的五千兵马如今剩余不足两百。此刻的赵天阔面如死灰,跪在上官仁面前。而上官仁大马金刀坐于帅位之上,上官扬、祁泰华、周睿和林远分立两侧。林远此时不应该在场,他也不是上官仁召来的,一来他是送吴思雨前来为上官仁包扎治疗,二来听说上官仁受伤,前来探望一番。吴思雨救了独孤陌,独孤陌本想让她进入皇城当御医。不过从来没有女子当御医的先例,吴思雨又自请随军行医,东征之时也有过此经验,独孤陌便特许,因此吴思雨此刻才会出现在军中。

    此刻的上官仁光着上身,一身健壮的肌肉很具有美感。上官仁纵横江湖多年,各种大小伤疤不在少数,留下伤疤最多的当属那次坠崖落江和单挑南宫本,战南宫本那次最甚,连脸上都留了一条疤。

    吴思雨不是第一次看见裸露身体的上官仁,再说身为医者此在所难免,自然没什么羞涩姿态。上官仁也不去管她,任由她清洗包扎,眼睛只是盯着跪在下方的赵天阔。

    “末将贪功冒进,致使将士无辜惨死,请总督大人降罪,以正军纪。”赵天阔磕头请罪道,上官仁闻言不语。一旁的三大将领此时也没有发话。

    良久,上官仁才说道:“罢了,此事实乃本督之过,若是本督严令不得出击,断没有今日之局;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将赵天阔拖下去打二十军棍,降为都尉,以示惩戒。”

    “谢将军。”赵天阔倒是坦然接受,不杀其实已是格外开恩。

    将令一出,自然有士兵进入大帐依言而行,行刑的过程中他甚至没有丝毫声响,他需要把今日的教训牢牢记在心里。

    “本督军令不明,致使无辜将士惨死,本督将即刻上书向陛下请罪。”上官仁说道,作为总督他自己也不好受,领军以来何时遭遇过一战就有如此多的损失,霁州碧水城那一役从头至尾也就损失了差不多的人手,而更多的损失还是因为祁泰华的盲目进攻造成的。不过作为一军主帅,难辞其咎而已。

    “将军孤身犯险诱敌深入,此役庆军无法言胜,我军亦不能言败,末将认为引以为戒便可,没有上书请罪的必要。”祁泰华急忙劝道,自从在碧水城下被上官仁救了,祁泰华也算是唯上官仁马首是瞻,此时自然要为他说话。

    “是啊,将军,庆军让我军遭受了损失,你也没让他们好过,如此再上书请罪,就显得有些矫情了。”周睿也劝道。他说的其实也不错,若要仔细算下来,这一役还可以算是厉军惨胜,因为打扫战场清点人头发现斩获庆军超过五千。古语云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须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如此小题大作有失大将风度。

    “也罢,李长史何在?”上官仁向帐外喊道,闻言一人进入大帐,此人一身月白长衫,盘发戴簪,面色白净,丝毫不似从军之人。总督长史由来已久,协助主帅处理一些粮草文书之类的事务。有些朝代长史还兼领监军之职,若是有监军之职的长史,其权利甚大,甚至可以对主帅的计策提出质疑。

    “下官在,将军有何吩咐?”

    “将剑谷一役的始末写成奏章呈给陛下,不过大人定要注意用语,诸如本督孤身犯险,受伤之类的话语描述就不要出现在奏章中,大人可明白?”上官仁说道,还释放了些许压迫的气势,李长史一介文人,自然不敢违抗命令。

    “还有你们,给云都的书信中不要提及,尤其是本督受伤之事。”上官仁又说道,三位将领均不敢违抗命令。上官仁这一次也是红了眼,事后回想起来也觉得自己行事有些快意恩仇的成分,不是一个总督该有的行为。

    “好了,大哥,伤口不深,休息几天就没事了,不过这几天最好还是不要舞刀弄剑了。”吴思雨包扎完毕后说道。

    “嗯,知道了。”

    “既然无事,诸位就先回去吧,明日本督再召汝等来商议军情。”上官仁说道,众人闻言略略寒暄几句,之后便各自离去。

    十二日午时,上官仁先去看望了一番被杖责的赵天阔。征北军八位总将中,除了北上镇守凤鸣关的两位总将,两位总兵分别统领两位总将驻扎南北大营,上官仁自己统领两位总将驻扎中大营,其中周睿就在其统领下,而赵天阔又在周睿麾下,故而赵天阔也在中大营,路途并不算远。

    上官仁其实不忍心也不敢杀了赵天阔,先不说他本就和赵家颇有渊源,赵天阔毕竟出自皇后母族。曾经的赵天龙对这位赵家三叔印象也不错,孤身犯险也算是为赵天阔减轻些罪责。赵天阔经历此事,再也不敢目高于顶,也算是有所成长。

    未时,上官仁再次召集众将商议军情。

    “彭将军昨日所言,似乎对北边这条路有些想法,不知发现了什么?”上官仁出言道。

    彭浩言闻言整理一下思路,说道:“诸位将军请看,前方山势是自东北朝西南走向,此路若是能用,通过庆军封锁之后再往东约三十里便能抵达宛城,宛城乃是清河城西南门户,前线的庆军必定回援,或可将敌军主力歼灭于宛城。”

    “不错,按照搜集的情报来看,庆军前线的军队接近十万,而庆军总兵力也不过十六七万,还要分出兵力镇守北境关口、清河城和元江北岸多处,宛城必定空虚。”云睿博附和道。

    “可是宛城地势平坦,若要布口袋阵,宛城南方是封锁元江北岸的庆军,我军只占据北面和西面,这个包围圈似乎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周睿出言道。

    “诸位将军,这条路即使能通,打通想必也要花费不少时日,依我看,此时我军兵力和庆军不相上下,不如强攻庆军大营,拿下此处大营,我军在清河郡还不是长驱直入,打到清河城指日可待。”祁泰华说道,好战的性格显露无疑。

    “强攻损失难以估计,且胜负未知,当为下策,若是有一支军队能从元江南岸过江突破封锁参与合围,歼敌于宛城或许可行。”上官仁说道。

    “总督的意思是希望陛下增兵?”上官扬问道。

    “可是将军,若是求陛下增兵,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说,需要的时间想必也不会太短,如此消耗恐对大军不利。”出言的是一个从云州军中提拔起来的将领。

    “事实上,最不愿消耗僵持的是庆军,阑州尚未恢复元气又遭遇女真南下,国力吃紧,而陛下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此消彼长之下,我军并不急于结束战斗。更何况一将功成万骨枯,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总好过无辜将士送了性命。”上官仁说道,一语中的,大部分将士并不想打仗,或者说能希望活着回去。此言一出,所有声音戛然而止。

    “既如此,众将听令,本督会奏请陛下请求增兵,并想办法阻断庆军粮草来源;上官将军负责打通此路,时间以三个月为限,还请林将军从旁护卫;祁将军派人前往庆军大营邀战,若庆军敢出来应战,我军也不必畏战;周将军负责剑谷防御,以防庆军从此出突入,其余诸将各司其职。”上官仁说道。

    “末将谨遵将军令谕。”帐内众位将军异口同声应道,商议的时候自然是各抒己见,可主帅一旦下令,违令者可是要军法处置的。

    “林将军和周将军留下,其余诸将若无事便先下去吧。”

    “末将告退。”除了林远和周睿,其余将领鱼贯而出。

    “总督大人有何吩咐?”周睿率先说道。

    “此时要聊的既是私事也是公事,你我就以兄弟相称吧,林兄也不必拘束,我们坐下说。”上官仁说道,三人就各自找地方座下。

    “大哥,你要说的莫非是蓬莱王家的事?”周睿问道。

    “不错,蓬莱王家如今是庆军最主要的粮草来源,若能劝其放弃相助轩辕齐,我军或可事半功倍。”上官仁说道。

    “可是上官兄,轩辕齐和蓬莱王家已经强行联姻,前北刀盟副盟主王怀瑾之女王念琴已经嫁给轩辕齐,做了庆国皇后,如今据说还怀了身孕。轩辕齐不知何故,广招民女入宫临幸不断,始终未能得一儿半女,今次还是皇后怀孕,对蓬莱王家必定又是大力安抚拉拢,此事殊为不易。”林远说道。

    “是啊,没想到念琴姑娘竟遭此劫难。轩辕齐身体常年被寒毒侵袭,而他自己为了那修炼的好处也不曾将毒彻底清除,如今能有这么一个已算是上天垂怜。”上官仁说道,竟还有些同情轩辕齐。

    “大哥说得是,当初为了给他铺路,整个暗夜组织一半以上的人殒命,被他自己亲手杀死的也不在少数,如今自然要大力生产以作补充。”周睿面无表情的说道,上官仁和林远许久才发觉周睿说的是个笑话,白了他一眼。

    “那上官兄的意思?”林远问道。

    “传言轩辕齐的本意是直接灭了王家,不过凌晓宇顾念同门之谊,力保王家,轩辕齐才没动手。同时还有传言,凌晓宇如今功高震主,轩辕齐对此早有不满,只是一时奈何不得他,轩辕齐和凌晓宇的关系,或许可以利用一下。”上官仁分析道。

    “大哥你就说吧,具体如何做。”周睿说道。

    “轩辕齐虽然和王家联姻,但因为凌晓宇的关系,只要有机会必定还是会对王家动手。因此我等双管齐下,林兄派人潜入清河城散布谣言挑拨轩辕齐和凌晓宇的关系;三弟你走一趟王家,为防万一,为兄会请林叔父与你同行,劝说王家,向王家承诺,定会护得念琴妹子安全。”上官仁说道,二人思索片刻,点头称是。

    “凌晓宇此人可谓忠心耿耿,如今立场不同,我等如此做也是无奈之举。”林远说道,林远君子之名绝非浪得,自然希望堂堂正正战而胜之。上官仁则要为十余万将士考虑。

    “凌晓宇之于轩辕齐,何尝不是在下之于陛下。。。。。。”上官仁自言自语道,周睿和林远均是聪明人,自然知道上官仁的意思,无论是功高震主还是被对方利用挑拨的可能性。

    如此,两军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对峙,直到十二月初,厉朝三路大军将庆军前线主力围歼于宛城。

    。。。。。。

    太平历七二五年十二月初八,另一个载入厉朝史册的日子。宣武帝独孤陌采用征北总督上官仁的建议,重新组织征召了五万兵马,其中半数以上来自东海水师。这五万人于十二月初连夜从采石摊乘船渡江北上,庆军在元江北岸只是战略性防御,仅仅安排一万人在北岸,不过一夜就逃散溃败。

    与此同时,上官仁派五万人从北方突破庆军封锁线,兵峰直指宛城,宛城告急。前线的庆军果然拔营后撤,上官仁命祁泰华率精锐骑兵前往追杀,自己则带大军缓缓跟上。十二月初六日,厉朝的三路大军会师宛城。近八万庆军被围于宛城,宛城大战拉开序幕。

    大战一连进行了三日,近两倍于庆军的征北军占尽优势,人困马乏的庆军抵挡三日之后终于败下阵来。此役,征北军以伤亡一万余人的代价,把近六万庆军击杀或者俘虏,只有两万余人突破包围往北逃回清河城方向,史称宛城大捷。

    赵天阔在此役中表现出色,最大的功绩便是俘虏了对方主将,镇北侯廖志明。恰值此役征北军损失了一名总将,众将所请之下,赵天阔如愿当上总将。

    征北军在宛城打扫战场,收编俘虏,休养生息一共花了七日。镇北侯廖志明经劝说之后愿意加入征北军,仍然统领原庆军残部,为一军总将,直属上官仁指挥。众将虽有非议,直言其不可信,上官仁力排众议,廖志明感恩戴德,不敢起丝毫反抗之心。上官仁也是吃定了他,不足两万人在十余万大军面前,最多也就制造点混乱。

    十二月十五日,征北军北上。

    十二月二十二日,征北军抵达清河城,清河城被围。

    百多年来的第二次庆厉大战,终于来到了最后的时刻。事实上,从庆军主力被围歼于宛城时起,庆国的败亡就已经注定;或者更早的,从女真骑兵南下开始,轩辕齐和凌晓宇就只能得到注定的失败。

    skbshge

第210章 清河城破() 
太平历七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戌时,阑州清河郡,清河城

    这一年的最后一日,清河城注定不会宁静,因为征北军打算今夜突袭。

    上官仁率领征北军围清河城之后,并没有贸然进攻,清河城如今只剩下五万左右兵马,上官仁三倍有余的兵力其实强攻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或许是因为宛城那一战的惨烈,那一战两军直接战死者超过四万,远不是剑谷一役可比。绕是上官仁杀人如麻,如今也开始感叹生命的脆弱。

    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清河城如今孤立无援,城破只是迟早的事,若是能威逼利诱骗开城门,或许也可以少做杀戮,挽救很多将士性命。因此从围城的第五日起,上官仁就安排士兵前去城门下相劝,同时还故意安排将士去守城将士面前用餐,把火头军安排在清河城西北,西北风一吹,炊烟的味道混合着烤肉的香气飘向城头,和如今食不果腹的庆军形成鲜明的对比,城上城下冰火两重天。

    可即便如此,或许是庆国高层下了严令,也或许是城头上有轩辕齐心腹监管,并无人打开城门投诚。

    如此整整僵持了八日有余,上官仁决定不再等待,以林远率领的精锐为基础,组织军中高手突袭清河城。他将大军交由祁泰华指挥,他们三兄弟和林远率人进行登城战役。可刚刚部署完毕,清河城西门大开,不少士兵从清河城奔逃而出。

    “不要杀我们,我们投降,啊——”奔逃而出的士兵大声呼喊着,可还没跑出城门几步就背后中箭倒地。

    “快关城门。。。。。。”城头上有人呼喊道。

    “祁将军,你叫那些士兵让开城门,然后你率领骑兵跟本督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