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天刀之刀锋天下 >

第44部分

天刀之刀锋天下-第44部分

小说: 天刀之刀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等候,自己孤身一人入洞查看。洞中不知还有何种机关,赵天龙可不想带上这么个累赘。山洞石门一左一右一次只容一个人通行,进了石门也就可两人并行。赵天龙小心翼翼的走过山洞,时而连刀带鞘敲敲左右石壁,时而捡几个石子前掷看看有无机关,此招名曰投石问路,用于探测暗器机关。看来对方认为擅闯者在门前就被解决了,或者根本没想到有外人能找到这里,内部根本没有安装机关。

    甬道不长,也就二十来步,还未走到尽头就可以看到前方的亮光,待走近才发现这是一个三丈方圆的宽阔空间,上方分两段,第一段依占地边缘垂直而上,高约一丈,一丈之后一圈一圈越来越窄,整个内部空间就像一个倒置的陀螺,尖顶上开了一方小孔,有光从孔中照入。赵天龙收回仰望的目光,看向地面,地面上杂乱的放着三四十口箱子,箱子不甚宽,差不多恰好能从石门任意一边进入,箱子的高度较平常的高一些,似是特殊制作。箱子都上了锁,看锁的做工倒只是为盖严箱子,不似为了防盗,赵天龙随意一刀就砍断了其中一只箱子的锁,不过丝毫不敢大意,抽出刀站于侧面缓缓将盖子挑起,果然,箱盖才开到一半就有一支短箭从正面射出,赵天龙并没停下动作,直到箱盖后翻看清箱内之物,竟是满满一箱黄灿灿的元宝。赵天龙拿起一个元宝,看看是否货真价实,元宝背面的年代落款却引起了赵天龙的注意。

    宇泰五年?宇泰五年,即太平历六八二年,是独孤尧的父亲独孤靖在位的第十五个年头,独孤尧于太平历六九一年继位,称宣文帝,年号太康,今年是独孤尧在位的第三十年,即太康三十年。四十年前的元宝,为何还存在于世?

    原来大厉王朝虽与世家共同发展,却将决定大厉经济命脉的铸币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世家的人虽对其垂涎三尺,可无奈自己的势力覆盖面积不及独孤氏,不得不放弃。大厉建朝的这片区域在前朝时就已经开始使用银票,银票的印发和兑换同样牢牢掌握在独孤氏手中。银票自身虽没有价值却出过不少造假案,有鉴于此,大厉王朝每隔五到十年都会将流通用的黄金和白银按当年价值等价兑换以便重铸,再按照流通的金银数量印发银票,因此民间偶有未兑换的也不会如赵天龙所见这般多,更别说是四十年前铸造的官银。

    当然,真金白银的价值摆在那里,即使贬值也不可能便宜到哪里去。赵天龙又陆续打开了其余的箱子,有的是黄金,有的是白银,还有各色珠宝,夜明珠,古董字画等等。赵天龙无意间翻看一幅字画,这字画却让他看得呆了。画中三大六小共九个人,三个大人一男两女,六个小孩三男三女,像是一幅全家福,看背景似乎是一座高山。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背景却虚实相生。赵天龙心下疑惑,再看落款,竟然是当代山水画大师沈默然,赵天龙眼睛渐渐湿润:此画分明是自己一家六口和姑姑及她的子女。

    原来当年沈默然携子云游四方行至天峰山,与刀神上官杰相谈甚欢,遂以画相赠,共有两副。此乃其中一幅,另一幅就是挂于云都赵宅前厅的那副山水画。至于那副山水画如何到了云都赵宅,此乃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赵天龙将画收于袖间,这是旧物,也是证据,很明显这是当年血洗天刀门的战利品。赵天龙粗略估算,此地的黄金白银,再加上珠宝古董,总价值接近千万两白银,难怪三个首领即使死也要守护这个秘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黄金白银的铸造年代不尽相同来看,想必是其所属的组织多年各种经营所得。如此多的财富已经接近大厉王朝独孤氏一年的总收入,三个首领必定只是负责守护,至于秘密囤积财物的目的,用脚趾头想也能明白,毕竟钱财才是一切目的达成的基础。

    赵天龙查看已毕,此地的情况尚需保密。不义之财,谁收下不是收,不过既然是对方的藏金之所,上面的人自然重视,看来也需得尽快处理。计议已定,便快步走出了山洞。洞口的那人倒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样,赵天龙一出洞口,石门便自动关闭,严丝合缝,看不出一丝痕迹。赵天龙倒不理会石门,只是盯着那人目光闪烁,那人被看的慌了,急忙下跪道:“大侠饶命,大侠饶命,小的绝对守口如瓶。”

    “罢了,本少爷从不滥杀无辜。不过这几日,你就在本少爷左右,本少爷不让你说话,你就一个字都不要说。”赵天龙说道,他本不想如此麻烦,但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赵天龙又吩咐他将石门前的痕迹清理干净,这才回到场中。

    赵天龙又问明寨众平时掠夺的财物置于何处,很明显不会和那些秘密宝藏藏在一起。赵天龙找到财物,不过是些寻常金银首饰和常用的铜钱,数量也不少,但和山洞里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分发给了寨众一些,又是软言相劝,又是威严恫吓,将他们打发下山。连一些被掳掠来的妇女也和那些人一并下山去了,那些无辜妇人见到眼前的惨像,有的害怕尖叫,有的解恨,不过均不约而同的叩谢赵天龙。此刻场中只剩下了赵天龙和三名寨众。村子里小便失禁一位名叫郭熊,寨门口投降一位名叫任三,还有带赵天龙去山洞的一位名叫朱申。

    “郭熊任三,你二人速去康城县县衙和陆家,就说本少爷已经把山寨挑了,叫他们明日来此善后。”赵天龙吩咐道,二人闻言如蒙大赦,撒腿就跑。

    “回来。”

    “本少爷说过不杀你们,就不会食言,何须如此惧怕。你们可知怎么说才能保证他们来此?”赵天龙问道。

    “小的愚昧,请大侠示下。”二人异口同声道。

    “任三,你拿着三首领的宝剑和一样随身物品去求见陆家家主,他们要是拦你,就说是本少爷叫你去的,再把宝剑呈给陆家家主,再表达本少爷的意思。”赵天龙吩咐道。

    “是,小的遵命。”任三回答道。

    “郭熊,你多带点金银珠宝呈给县丞,就说山寨里还有很多,陆家的人已经先收到消息前来,晚了就没有了。若他还是不敢动,你就告诉他,快则七日,慢则十日,王爷就会派人到此。”赵天龙说道。

    “没。。。。。。没有了,不用说明哪位王爷。”郭熊战战兢兢道。

    “不用。”二人见赵天龙不再言语,又是撒腿就跑。

    “回来。”

    “大。。。。。大侠还有何吩咐?”二人又战战兢兢的回到赵天龙跟前。

    “县丞和陆家家主如果问起你们的身份,怎会知道此事?是不是和寨众一伙?你们要怎么说?”赵天龙连珠炮般问道。

    “这。。。。。。。这。。。。。。”

    “不用告诉本少爷,你们自己想好,本少爷只是不希望你们被抓起来问罪,好了,去吧。”赵天龙说道,如此恩威并施,也有防止二人直接下山逃走之意。

    “小的多谢大侠抬爱,小的去了。”二人再三磕头道,这一次去得倒是不那么匆忙了。赵天龙看二人远去的背影,不再看向那边。突然想起一事,便看向了一旁的朱申。

    “朱申。”

    “小的在。”朱申回答道。

    “寨中可有什么信鸽或者可传递信件的飞禽,你去找一找,看一看,找到就直接杀了,不用回来告诉本少爷。”赵天龙吩咐道。

    “小的遵命。”朱申接到命令就去了,赵天龙也没闲着,现在终于有闲暇去查看一番山寨,看看是否有些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搜寻良久,一无所获,尤其是信件之类的东西一丝痕迹都没有,看来对方做事滴水不漏,信件看过即焚。如此重要的一处所在,竟然如此大张旗鼓杀人放火惹人注目,是对此地十分自信,还是他们的上级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话又说回来,若不是自己适逢其会,此地或许还真没什么人物能奈何他们。

    朱申回来的时候赵天龙已在场中等候,看方位似乎没动过。果然不出赵天龙所料,此地确实有信鸽,已被朱申解决。

    “朱申,你去寨里寻些酒肉带上,今夜我二人须得露宿山中了。”赵天龙吩咐道,朱申闻言急忙去了,此时倒不似先前那般战战兢兢。此人年纪轻轻,武功出神入化,若能为其鞍前马后,说不定日后还能传我一招半式。。。。。。再不济,跟着他,也总比在此占山为王有前途,朱申这样想着。

    二人当夜便露宿山巅,烤肉吃酒,山大王还真会享受,酒竟也是中等秋露白。赵天龙不好酒,今夜却也喝了不少。若可以,谁愿双手沾满鲜血?赵天龙不是第一次杀人,他杀过的人也不少。他十五岁到赵家,当时被其父上官杰不止一半的內劲强行灌体,直到十八岁那年才基本将那些內劲纳为己用,武功初成。之后紧接而来的就是落云城西边的沙漠附近沙盗横行,赵家自然义不容辞,那也是他第一次杀人,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杀人之后的反应。吃饭喝水都仿佛满眼是血,夜里总梦见那些被自己杀死的人前来索命,也曾一度不敢也不想再杀人。

    后来,赵家父兄带着他前去查看被沙盗洗劫过的部落村庄,那惨像和这两日所见也不遑多让。赵雄告诉他:如果可以,谁愿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那些无辜的平民,他们有什么错?官兵奈何不得沙盗,我等再不管,世上还会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于他们之手。杀人偿命,于天道于国法而言,都是天经地义。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责任,也就意味着需要承受多大压力。只要持心为正,心存敬畏,杀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申,你为何会加入清风寨?”赵天龙问道。

    “小的家中父母早亡,少年时又游手好闲,无一技之长,无以谋生,后来便误入歧途。”朱申不好意思道。

第52章 偶遇() 
“哦,原来如此,本公子亲生父母也已经亡故,不过境遇稍好一些。你为何不敢杀人?”赵天龙问道。

    “小的少年时曾亲眼目睹犯人被斩首,那时年纪尚小,那景象始终萦绕于怀,后来还大病了一场,大夫说这是惊吓之症。再后来因为常被玩伴们嬉笑,遂硬着头皮杀些小动物,可要杀人,却始终不敢。”朱申说道,一说到这里似乎还在打哆嗦。

    “也好,本少爷希望你永远也不要学会并习惯杀人,无论你杀人是否合理合法。”赵天龙叹道,朱申闻言却不再言语,赵天龙也不再理他。

    第二日午时。

    赵天龙对餐风饮露这种事情倒是不陌生,身为一个江湖客,即使贵为世家子弟,出门在外也在所难免。不过赵天龙这么些年独来独往,一个人习惯了,因而最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等人,朱申也是,虽然眼前的公子已经说过不杀自己,但看他越来越难看的颜色,要是他一个暴脾气上来把自己杀了,那可怎么办?心里肯定也把县丞和陆家家主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尔等再不来,爷的小命就不保了。

    战战兢兢,已经想好夺路而逃的朱申终于看见眼前的公子哥不再阴沉着脸,随他的目光看去,南边十余骑快马先行,有官兵装束,也有武人打扮;后方三四里处,几百人旌旗招展,浩浩荡荡缓步行来。这样的速度也算差强人意了,此地距康城少说也有三十里,即使戌时就出发,午时至此,两个时辰徒步三十里,也差不多了。

    朱申原以为眼前的公子哥会等县城里的人到来,没想到却招呼自己离开,此时大部队来到山脚,刚好可以取道绕开。待二人下了山,赵天龙再不迟疑,翻身上马,朱申只能上马跟上。

    不过一刻钟,便拍马行至昨日偶遇悍匪的村庄,朱申却发现前方的赵天龙放慢了脚步。再往前方一看,原来是有一孩童挡在路中间,大声用清脆的童音喊着“叔叔”,声音中说不出的欢喜。

    赵天龙翻身下马,上前抱起那孩童,此时后面有一年纪略大的中年妇女快步上前,待认清赵天龙,急忙下跪行礼高呼“多谢大侠”,她这一声呼,村里的人都闻言出来行礼。

    “轩儿乖,听话,快到婶婶这里来。”那妇人说道,说完就要去赵天龙手里接过孩子,那孩子却紧紧搂着赵天龙的脖子,不肯放手。

    “不要,不要,轩儿要叔叔,轩儿要骑马儿,轩儿要和叔叔学本事。”那孩童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声音了充满了坚决。赵天龙此时才想起问孩子的父母。原来孩子的父母在昨日赵天龙未到时已经被匪寇杀害,其母亲将他藏起来躲过一劫。

    “这孩子家中可还有什么亲人?”赵天龙问道,自己要是摊上这么个累赘,以后诸多不便。

    “没了,他爹也是独苗,他爷爷奶奶也去得早,他们家就剩下他一个了。”那妇人惋惜道。

    “那你们的意思呢?”赵天龙问道,既是问那妇人,也问一众村民。

    此时一个老者出列道:“大侠若是不嫌弃,就带他走吧。我等乡野村夫家底本就不厚实,再加上如今大难刚过,他若能跟着大侠,不说学点本领,就是只去外面看看,都比留在此处要强得多。”赵天龙闻言虽有犹豫,也听明白了老者的话。不是亲生的,毕竟无所谓,也不见他们谁还把自家的孩子给自己带走。话虽如此,老者所言也不无道理,孩童在此处确实没什么前途。

    “轩儿,你是叫轩儿吗?叔叔要去很远的地方,可能再也不会回到这里了,你还愿意跟叔叔走吗?”赵天龙问道。

    孩童眼珠滴溜溜一转,说道:“是的,轩儿愿意。”

    “好,轩儿先下来,”赵天龙说道,“孩子可曾取名?”

    “没听说,就听他父母轩儿轩儿的叫,我们村里识字的不多,也不知道是哪个轩字?”那妇人回答道。

    “也罢,轩儿你跪下。”赵天龙很严肃地说道,孩童闻言看看高大的赵天龙,又看看妇人和村民,村民和妇人都叫他快跪下,孩童急忙跪下。

    “从今天起,你就叫赵文轩,以后你就是我的义子,只要我在一日,就会养你护你。”赵天龙认真的说道,似是说给孩童听,也似是说给自己听。赵天龙赵家大哥赵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