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骁雄 >

第158部分

骁雄-第158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风云当然明白,小皇帝石重贵这在是逼他与杜重威划清界限。显然,石重贵对杜重威已经起了芥蒂之心。这般重的封赏,其意恐怕是想拆散李风云与杜重威的联系,去掉杜重威一条左膀右臂。

    想到了杜如月,李风云愁眉苦脸道:“桑大人,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与杜帅的次女如月姑娘早有盟誓,不知道皇上能否成全?”

    桑维翰奇怪地望这李风云,道:“大丈夫何患无妻?皇上赐了你四个绝世佳人,难道你还不满足吗?你若想要大家千金,这也不是什么难事,看上了哪家闺女,你直说,老夫为你做主提亲。

    杜将军的次女如月,早已经许配给了李守贞李将军之子李天尧,这件事你不知道么?”

    “知道倒是知道,不过,我李风云曾对天发过誓,我这一生只娶如月为妻,不知桑大人可有什么解决的法子?”李风云哭丧着脸道,“还有那四个美女,桑大人还是带走为好。我怕我哪天控制不住,被如月知道了,那可不得了!”

    桑维翰哈哈大笑:“没想到李大将军还是一位虎痴(注2)!不过此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老夫来时,你与杜姑娘的事,其实你老师鲁国公冯大人已经对老夫提起,就只看李大人怎么做了!”

    “桑大人,此话何解?”李风云大奇。

    注1:桑维翰(898年—947年),前文有提到,字国侨,唐朝河南府洛阳人。后晋大臣,石敬瑭的亲信大臣,石敬瑭借契丹兵攻入洛阳之谋就出自他手,并由他办理具体事宜,为石敬瑭灭后唐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936年后晋建立以后,桑维翰曾两度出任宰相,权倾朝野。契丹灭后晋,被张彦泽缢杀。

    注2:桑维翰此语暗喻杜如月是母老虎,又取笑李风云怕老婆。

第二百九十章 桑维翰() 
桑维翰认真地看着李风云,缓缓而道:“作为一名武将,最重要的是什么,李将军,你可知道?”

    李风云一愣,答道:“自然是骁勇善战!”

    “不对!”桑维翰摇摇头,道,“华夏人口亿万,从来都不缺骁勇善战的将军,缺的是没有私心,忠心为圣上效力的良将。”

    李风云呆了一呆,心道:“石家不也一样靠着拳头大起来,如今夺了皇位,却开始说此话,当初干嘛去了?”

    桑维翰叹道:“生逢乱世,礼乐崩坏,你又出身于荒野,受鲁国公的教诲也少,不明白这些道理,老夫也不奇怪。试问天下谁人无私心,忠君报国的忠臣良将又有几位?

    李将军,你可想过我泱泱华夏,曾经经历过汉唐盛世,雄踞天下,为何到了今日,却被一个区区契丹逼得几乎陷入了绝境?这当中究竟是谁之过?”

    李风云低头不语。

    谁之过?若不是石敬瑭为了一己私利,卖国求荣,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让河北之地再无天险可守,广阔天地,契丹人说来便来,说走便走,局势怎会变得如此局促?

    不过这样的话,与疯和尚、白福通等人说说可以,与燕无双、野狐禅、醉道人说说也可以,却并不对桑维翰说,除非李风云不打算再率兵打仗,只想如燕无双般做一名落拓江湖的豪杰。

    须不知,强如疯和尚、白福通等人,不也不得不依附于李风云,才能施展报国保民的夙愿?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向来是李风云的强项,李风云睁大眼睛,故作惊讶道:“究竟是何缘故?”

    “武人之祸!”桑维翰叹道。

    “武人之祸?桑大人,何出此言?”李风云大为惊诧。

    这种说法李风云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也难怪,他所接触到的人,要么就是江湖豪杰,要么便是军中将领,跟冯道、枯竹翁没有相处几天,哪里知道这些人对时局的看法。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怠政,杨国忠擅权,引出了安史之乱,大唐一代盛世,由此走向衰落。平定安史之乱之后,军权渐渐旁落于武将之手。黄巢之乱后,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各地藩镇割据,听调而不听宣,朝廷已不可制,无能为力。”

    大头巾就是这样,数话喜欢调书袋子,桑维翰这段话,有的李风云知道,有的李风云全然不知,比如黄巢之乱,李风云是知道的,但什么“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怠政,杨国忠擅权,引出了安史之乱,大唐一代盛世,由此走向衰落”之语,说的啥,李风云半点也不知。

    “到了大唐末年,朱温篡位之后,原本蒙在武人脸上的那层薄纱彻底被撕烂。各地割据的诸侯突然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在武人眼里,真命天子忽然从神坛上掉落下了,原来只要手中实力足够强大,谁都可以做皇帝。既然如此,世上又有几人愿意当郭子仪?

    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纷纷称王称帝,大唐大好河山四分五裂。于是几十年间,有了南吴,有了南平,有了南楚,有了前蜀,有了南汉,有了吴越,有了闽国。”

    桑维翰沾着茶水随手在桌上画出了一副群雄并立的形势图。

    “怎么没有南唐?”李风云有些奇怪,问道。他去过南唐数次,对南唐可以说是十分熟悉。

    桑维翰呵呵笑道:“南唐就是过去的南吴,是后来的事,南唐的国主也不姓李,姓徐,谎称是大唐李氏的后人,改姓为李。开国国主叫徐知诰,曾经是南吴的重将与权臣,后来篡位自立为皇帝,南吴就变成了南唐。

    实际上,这些割据的政权并不稳固,由武力得来的东西,也会因为武力而失去。

    当初的那些分裂出去的诸侯,到现在好几个已经不在了。南吴是其一,被南唐所取代。南平、前蜀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所灭,不过在后唐末年,孟知祥(注1)再次割据蜀地,重新建立蜀国,被称为后蜀。

    如今南唐趁着契丹再次挑起战端,对南边的闽国发动了攻势,估计只怕也即将不保。南唐野心颇大,暗中勾结契丹,对南楚也虎视端端,闽国被灭,恐怕南楚也保不了几年了。

    吴越为求自保,一向与中原朝廷交好。南唐怕触怒我大晋,暂时不大可能对吴越大举动兵。”

    李风云呆了呆,这天下的形式,经过桑维翰这般一解说,他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以前他虽然听别人谈起过,却没说得像桑维翰这般清晰。

    “那岂不是说,现在除开北面契丹和本朝之外,天下还有南唐、吴越、后汉和奄奄一息的闽国和苟延残喘的南楚?”

    桑维翰点点头:“南边对我大晋威胁最大的就要数南唐了。不过,南唐虽然繁华富庶,却难出雄兵,中原再弱,南唐也不是我大晋的对手。只要我大晋缓过劲来,收拾南唐只是迟早的事情。”

    李风云心中暗道:“瞅着如今的形势,中原内部矛盾重重,指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就扯旗造反,要缓过劲,天知道是什么时候。”

    桑维翰道:“可是,北有契丹,南有南唐,我大晋要缓过劲来,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来,这一次阳城大捷是一次机会,抓住这次机会,重创契丹的筋骨,甚至诛杀贼酋耶律德光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真的能诛杀耶律德光,契丹国内必定大乱,趁着大胜之机,一股作气,拿回燕云十六州。那时北有雄关抵御契丹,我大晋就能放手收拾南唐、后蜀这些小国,一统宇内。

    只可惜,杜大将军太过保守求稳,让贼酋从容北归,让我大晋错失了这次大好良机。”

    说到这里,桑维翰长叹一声,脸上隐隐露出一股忧意。

    李风云知道桑维翰在忧虑什么,连他都能看出的事情,没有理由眼前这只老狐狸看不出来。桑维翰怎么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当初公孙无忧对他的评价很高。

    注1: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

第二百九十一章 燕云十六州() 
“事情还不至于这么严重吧!”李风云哈哈笑道,“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打过去便事,哪有那般麻烦?”

    桑维翰摇摇头,道:“不成,至少现在不成。耶律德光雄才伟略,只要此贼还活着,我大晋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难,十分之难。”

    “既然燕云十六州这般重要,当初为何又要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李风云好奇的问道。

    提到燕云十六州,桑维翰脸上有些难堪,轻轻地咳嗽了几声,桑维翰解释道:“当初割让燕云十六州是老夫的提议。

    李将军你应该知道,前朝后唐,与契丹素有恩怨,敌对已久。契丹对我中原朝廷向来有防范芥蒂之心,而燕云十六州无论是握在我大晋手中,还是握在契丹人手中,从大局上来看,都会占有主动权。

    而当时,先帝还是河东节度使,篡位自立的伪帝李从珂,对先帝虎视端端,极为不放心。要将先帝的兵马南调,实际上是准备先毁去先帝的根基。

    这种情况下,先帝不得不反抗,拨乱反正,还其正溯。

    只可惜,那时先帝手追踪的力量太过薄弱,无法与伪帝李从珂相抗衡。那时,先帝能借助的也只有契丹了。而契丹帮助了先帝,等若是为他日后培养了一个对手,又岂肯放心?

    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先帝不得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暂时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以安耶律德光之心。日后我大晋强大起来,自然会再收复这燕云十六州。

    正是因为当时先帝的选择,这才换来中原和契丹这近十年的平静。直到鼠目寸光的武夫景延广将这种平静打破,致使中原形势崩坏,这些年来的休养生息毁于一旦。

    可惜呀,若是在给我大晋十年时间,北收燕云十六州,南定天下,并非不可能。”

    桑维翰又是一阵长吁短叹:“老夫早就知道景延广这武夫不能托付大事,可是先帝偏偏只看到了他的忠心,却……”

    说到这里,桑维翰摇摇头,笑道:“老夫扯远了,刚才说到天下诸侯割据,听调不听宣。各地节度使各自私下蓄积兵力,只要给他们时机,他们有几个不想当皇帝?

    后粱如此,后唐如此,到了我大晋,同样是如此。

    实际上,中原大部分的实力,都耗损在这上面。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各人拉各人的车,有谁还真正关系我大晋的安危?”

    李风云摇摇头,道:“我瞧不是这样,我遇到的很多将士都是愿意与契丹人拼命的。比如皇甫遇将军,王重胤将军,符彦卿将军。”

    “不错,忠君爱国之人当然有,比如李大将军你!”桑维翰不失时机地送上一顶大帽子,“现在没有,不等于以后没有。而且很多人,之所以看不出他有谋逆之心,是因为他手中的实力不够,或是时机未到。

    这些人,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不能不为圣上考虑。

    当然,李大将军拳拳赤子之心,是绝无可怀疑的。”

    李风云知道桑维翰说的是谁,一时沉默无语。

    难道在这乱世,官当大了,手上的兵多了,就只有谋朝篡位这一条路可走吗?这难道是一个无解的结?

    李风云心中很不舒服。

    他是一个没有多大野心的人,不想当皇帝,也不想当叱咤风云的大将军。但是桑维翰说得对,现在没有,不等于以后就没有。随着他的官越做越大,手中的兵马越来越多,功高盖主,赏无可赏之时,他会不会也像刘知远、杜重威、李守贞那般,一心只想自己登上金銮宝殿上的那把金交椅?

    即使他不想,坐在那把金交椅上的那人,谁又能保证他不将李风云视为肉中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谁又能保证身边的人心中就没有从龙之心?

    若真走到了那一步,他该怎么做?

    小皇帝石重贵现在欣赏他,重用他,说到底是因为他现在在朝堂上的威望和实力太弱,区区几千人马,还不足以引起小皇帝的戒心。

    而且,为了拆解杜重威的实力,重用调离李风云也势在必行。

    以后呢?

    换一个角度去想,假若有一天杜重威做了皇帝,难道真的会心无芥蒂的信任他?不见得吧,无论是谁坐上那个位置,做出的选择恐怕都差不了多少。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照着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到最终为了自保,李风云都只有一条路可走。究其缘由,竟然是他立下的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军中的亲信故旧太多。

    李风云觉得头皮有些发麻,不愿再想这些事情。

    桑维翰见李风云低头沉思,心中微微一笑,行了,此来的目的已经达到。无论李风云接受不接受小皇帝石重贵的拉拢,李风云心头的那根刺他已经种下。疑虑的种子一旦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生根发芽。

    杜重威最得力臂膀算是被他这一席话卸下了。

    接下来,他还要去见王重胤、符彦卿和张彦泽,杜重威最倚重的三名手下。

    谁说书生无能?书生杀人是见血的。

    桑维翰告辞离去。

    “臭小子,整天愁眉苦脸究竟在想啥?说出来给大和尚听听!”疯和尚蒲团样的大手拍在了李风云的肩头。

    李风云迟疑了一下,觉着疯和尚无欲无求,可以信任,于是将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疯和尚听罢,哈哈大笑:“没想到你这小子,才当了这么点芝麻小的官就有这些忧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担。想那么多做什么?说不定到了那天,你巴不得当皇帝呢!

    千古一帝,可比在清平镇里当一家客栈的老板,一家杏花楼的老鸨要强多了,一个聚气坊的赌头要强多了。而且后宫三千粉黛,你这臭小子真心不想?”

    “想倒是想,不过要老子有那个命才成啊!想起以后每天都要与人勾心斗角,不能舒舒服服,爽爽快快做人,我就发愁!”李风云一本正经地道。

    疯和尚又一阵大笑:“你这小子想多了,还不一定轮得到你当皇帝呢!要是日后你真有这机会,登极成了真命天子,不乐意做了,来清平镇,换大头和尚去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