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骁雄 >

第235部分

骁雄-第235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奎眼睛一亮,道:“好啊!我早想这么干了,我们的兵力实在太少了,捉襟见肘,只是后勤吃得消么?”

    李风云笑了笑,道:“应该没有问题,这次我们夺的马匹便有四千多匹,咱们要不了那么多,留下一千多匹,剩下的都转卖给周围的友军,让他们用兵器甲衣以及粮草来交换,我估计能筹到一大笔粮草和兵器。

    而且,现在我们有藏军谷,藏军谷中的积粮也不少,如果将藏军谷中的荒地都开出来,估计能整理出一千七八亩好地。加上朝廷拨下的粮饷,足以支应游击营现在和将来一定时间的需要。

    这次我们抓了不少俘虏,加上上次藏军谷抓的,完全可以把种田等粗重的活交给他们。辅兵专门负责护送粮草及监管这些俘虏,还有防守藏军谷,一千二百人足够了。”

    典奎想了一下,道:“既然如此,我认为可以,只是新的这团兵马,谁来当主将,你可有人选?”

    李风云呵呵一笑:“当然,我认为丁虎就可以,丁虎跟了我这么久,绝对值得信任。他现在实力不弱,二流初期,而且做事稳重,考虑全面,完全能独当一面。我打算丁虎的这个团就留在狼牙山。

    狼牙山的位置非常好,进可攻退可守,又能屏护藏军谷的左翼。山下更有不少良田,光是收税,就能保证丁虎团三百人的日常的粮饷支应。就算有所不足,从藏军谷运粮过来,也不过才八十里地,驮马一天就能把粮草运到。

    我想过,只要我们在狼山及狼牙山这一线站稳脚,等若护住了定州的右翼。对杜帅即将到来的大军的安全有极大的帮助。”

    典奎同意了李风云的看法,又问道:“那一千辅军你打算从哪里招收。”

    李风云迟疑了一下道:“当然不能全从风云镖局中抽调,那样对风云镖局实力影响太大,我想从风云镖局中抽调两百训练好的新兵,加上咱们留在藏军谷中的两百人作为辅军的骨干,然后在狼山宗招收一批人,在狼山周围再招收一批人,应该能将一千两百人的辅军凑齐。”

    典奎皱了皱眉,有些担心:“从狼山宗中招人,合适吗?先不说他们同不同意,依照你所说,狼山宗有很多人似乎对我们游击营有很深的敌意。”

    李风云笑了笑,道:“这也是我必须在狼山宗中招人的原因之一,狼山堡对藏军谷的安全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加强于狼山宗的联系。可是有什么交情比在战场上同生共死,打出来的交情更为深厚坚固?

    咱们也不能总这么防着狼山宗,我想,只要狼山宗足够的聪明,就不会跟我们为敌。我们将狼山宗的弟子招入游击营,无形中,我们就成了狼山宗的自己人。

    不过,有一点我们要跟狼山宗说清楚,狼山宗的弟子进了我游击营,就是我游击营人的,退伍还乡之前,狼山宗管不到游击营中来,要不然,这些人我们宁可不要。”

    典奎见李风云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点头赞成,又赞道:“风云,你现在真的成为独当一面的虎将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权谋() 
十月初,杜重威、李守贞两路兵马会兵于广晋,拔寨北征。

    这次北征的大军共计三十万,无一不是大晋从各地征调的精锐之师,就连驻守京城开封的守军,也调拨到了杜重威的麾下。

    为了这次北征,石重贵算是下了血本,说孤注一掷也不为过,各地的精兵基本上都征调到杜重威的麾下。至于粮草,更是不计其数,大半年的时间,石重贵几乎抽空了所有的官仓,只为这次北征成功。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上次北伐,杜重威与刘知远相互顾忌,不敢北上的旧辙,石重贵甚至果断地弃用了刘知远,换之以更忠心的李守贞。

    在石重贵看来,李守贞的忠心足以保证三十万大军不起大变。而杜重威与李守贞还是儿女亲家,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杜如月与李天尧的婚事至今尚未举行,但是有皇帝的玉口金言做保证,北征凯旋之日,便是两家结为秦晋之好之时。

    况且,这三十万大军分别来自中原各地,就算杜重威真有什么异心,也只能指挥得动他原本麾下的几万兵马,其他的人没有道理会听他的。其中更有数万开封守军,其兵权握在石重贵信任的大将手中。名为协助杜重威,其实也不无防范他的意思。

    靖国郡主杜如月被永固宫主劫走之事,石重贵已经收到了禀报,为此石重贵甚至大发雷霆,杖毙了数人。为了遮掩此事,石重贵从宫女中选出一位与杜如月肖似的宫女,冒充杜如月。防止此事泄露出去,被杜重威、李守贞知道。

    石重贵不知道的是,永固宫主将杜如月接走后,便已经传书给杜重威与李守贞。可怜石重贵还被蒙在鼓里,还心焦如火的命令张尽忠所主掌的内事监急速与永固宫联系,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靖国郡主从永固宫主手中弄回来。

    张尽忠虽然是石重贵身边最受信任的太监,对官场的事他了如指掌,但是从来就没有在江湖上行走过,对江湖中的事简直是一头雾水,哪里懂其中的深浅?

    曾经一度,张尽忠居然想发通缉令,捉拿永固宫主,并打算胁迫楚国剿灭永固宫。这下将得到消息千牛卫统领刘传勋吓了一跳,急忙拜见张尽忠,向他阐明了永固宫和永固宫主的来历。

    张尽忠也被吓了一大跳,他没料到永固宫主的来头这般大,永固宫的势力又如此庞大,现在正值北征之时,不宜再起波澜,只得将此事按下。又通过千牛卫联系到永固宫的人,求永固宫主将靖国郡主还回来,大晋愿意出重金相赎。

    在心里面,张尽忠仍旧将永固宫主当成是绑票勒索财物的江洋大盗。

    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半个多月,永固宫主总算是有了回音,永固宫主直接告诉张尽忠,杜如月是她的亲传弟子,让他不用担心,她接走杜如月仅仅是为了传授她武功,这段时间,杜如月正在闭关练功,不宜打扰,等过了这段时间,她自然会将杜如月送还。

    “杜如月是永固宫主的亲传弟子?”张尽忠大为诧异。

    刘传勋有些尴尬,道:“江湖上的确有这种传闻,不过仅仅只是传闻,所以千牛卫没有将这未经证实的消息禀告陛下。”

    “刘将军呀,咱家要怎么说你!”张尽忠一抖袖子,他隐隐感到此事关系重大。

    如果永固宫真的如刘传勋所说的那么强大,而杜如月又是永固宫主的亲传弟子,若是杜重威与永固宫主以杜如月为纽带沆瀣一气,那后果……张尽忠的身子不由得抖了两抖,后果他简直不敢设想。

    不成,这件事要立刻告诉皇上。

    张尽忠正要起身,却被刘传勋一把扯住了袖子,“张公公,你这要去哪里?莫非你真打算将此事告知陛下?”

    张尽忠一抖袖子,怒道:“你放手,这般重要的消息,咱家自然要告诉皇上。”

    刘传勋放开手去,叹道:“张公公,我有几句话想要说给公公听,如若公公听了仍要去禀报陛下,刘某绝不拦公公。”

    论皇帝的信任,刘传勋当然是比不上当红张尽忠,可是论身份地位,其实刘传勋是远高于张尽忠的,能对张尽忠这般说话,其实是看在皇帝对张尽忠信任的份上。至于张尽忠搞出的那个内事监,在刘传勋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有几个一流高手又怎样,做他们这一行,重要的不是手中有多强的力量,而是底下的人能否探知一些重要而且隐秘的消息。

    而眼前这位张公公显然对这一切半点也不懂。

    张尽忠迟疑了一下,重新坐了下来,道:“刘将军请说,咱家听着呢!”

    刘传勋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张公公以为,若是杜重威真的起了异心,公公可有制约他的法子?”

    张尽忠呆了呆,他手上的人手,不过是一些大内高手和最近从江湖上招募来的几百名奇人异士,又哪来能力制约得住杜重威?

    杜重威封疆大吏,手上的兵马据说足有六万多人。跟他私下有来往的节度使更不知有多少。这么强大势力,又岂是他刚刚组建不足一年的内事监可以对抗得了的?

    刘传勋叹了口气,道:“有些事情并非做臣子的不想说给陛下听,只是说了也没有用。皇上的性情,张公公最为了解,他若知道了此事,必定会大发雷霆,也一定会让张公公您拿出章程来,可是,张公公,你准备好对付杜重威的方法了吗?”

    张尽忠呆若木鸡,他知道刘传勋说的都是事实,皇帝好大喜功,恨不能将千百年的事情一天都做完,他若禀报了此事,石重贵一定会要他想出解决的办法。

    可是他一个宦官,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权谋他懂一些,但是权谋在真正的实力面前,其实一文不值,这个道理,他更懂。

    拿不出办法,皇上会不喜,皇上不高兴了,对他的信任就会降低,他说的话就会渐渐不管用。他张尽忠如今能跟满朝文武平起平坐,众人都对他笑脸相迎,是因为什么?

    张尽忠心里很明白,是因为皇帝的信任,他时不时能帮着满朝文武说上几句话。

    皇帝的信任没了,他张尽忠也就完了,谁会把一个失了宠的太监当回事,说不准过不了几天,他的尸首就会裹在茅席中,被拖到开封城外的乱葬岗,任由野狗吞噬。

    见张尽忠听明白了自己的话,刘传勋接着道:“说句不该说的话,其实满朝的文武百官,包括我在内,其实都是皇上的一条狗,皇上要咱们咬谁,咱们就去咬谁。皇上没说要去动的,咱们不能乱动,哪家的主人喜欢养一只乱咬人狗?

    万一哪一天,招惹了一位对付不了的主,张公公,你认为皇上该怎么做?”

    张尽忠心中一紧,皇帝自然会将那条狗抛出去,任由对方处置,以平息对方的怒火。当初大汉景帝就是这么干的,把晁错抛了出去,腰斩于市,暂时平息了七国之乱的怒火。

    从古至今,这样的事一再发生,几乎所有的君主都这么做过,石重贵又岂能例外?

    他张尽忠的确对石重贵忠心耿耿,也愿意为皇帝去死,可是这不代表他愿意做那只被人抛出做成狗彘的狗。

    一个大逆不道念头突然从张尽忠心头升起:“也许,皇上看重的不仅仅是奴才的忠心,更看重的是奴才能被利用的价值。一个忠心但没有利用价值的奴才,对于皇上来说,又有什么用处?

    那么,在皇上的眼中,咱家的利用价值又是什么?”

    看着皱眉沉思的张尽忠,刘传勋知道他已经说动了这位赤胆忠心的张公公。这位张公公要是真将此事捅到皇帝那里,不但张尽忠会倒霉,他刘传勋同样要倒霉。

    他是石重贵养的一条狗,但是皇家也不会养一只只会吃肉,不会干事的狗。

    他明知杜如月是永固宫主的弟子却不上报,这就是大罪,足够让他刘家跌入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所以,他不能不说服张尽忠。

    过了许久,张尽忠方才开口道:“刘将军,那你说该怎么办?靖国郡主的事,不能不给个交代。要知纸里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皇上迟早都会知道。若等到那时,情况只会更糟。

    况且,杜重威身边不是还有李守贞将军么?更有几万御林军,事情真若有变,斩将夺旗,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刘传勋苦笑一声,答道:“假如李守贞跟杜重威……我只是说假如,他们俩是一伙的呢?”

    张尽忠脸色骤变,厉声喝道:“刘传勋,刘大人,你究竟还有多少事瞒着咱家,瞒着皇上?”

    刘传勋答道:“张公公莫急,做臣子也有做臣子的苦衷。当初皇上把御猎场和投毒案都从大理寺撤回,交由我千牛卫查办,不许大理寺莫轻言再插手,这件事张公公应该知道的。”

    张尽忠当然知道,当时皇帝对李风云有猜忌之心,并不放心他的义兄莫轻言,所以才有此举。只是他不明白刘传勋为何突然提起此事。

    见张尽忠眼中有些迷惑,刘传勋接着道:“这两件案子我千牛卫查了,还有与这两件案子相关联的和煦堂纵火案我们也查了,种种迹象表明,这三件案子都跟李守贞脱不了干系。只是我们手中没有证据。”

    顿了顿,刘传勋又道:“就算真有证据,我们也不敢将这消息禀报给皇上。事关重大,李风云李大将军也曾提醒过陛下,可是结果又怎样?

    前车之鉴,我们又怎可不小心谨慎?

    现在他们心中还有顾忌,那层窗户纸一旦捅破,逼着他们做出选择,后果又会是怎样?”

    事情越牵涉越广,事到如今,已经不是张尽忠可以掌控的了。

    若将所有事情报上去,毫无疑问,一怒之下,很可能做出冲动的事情来,时局将更加不可收拾。

    “乱臣贼子,都是乱臣贼子!”张尽忠颓然地坐在软榻上,嘴中喃喃自语,“刘将军,你说,该怎么办?”

    刘传勋答道:“张公公说得没错,靖国郡主的事,不能不给个交代,不过如何交代,却在张公公的笔下。我以为,永固宫主掳走靖国郡主,是因为看中了靖国郡主的资质,想要收她做亲传弟子比较合适。

    其他的事,我们都可以私下配合,缓缓化解。

    张公公以为如何?”

    避重就轻,既然永固宫主是“想要”收杜如月做亲传弟子,那就意味之前两者并无关系。既然之前没有关系,那皇帝自然不会大动干戈,免去了张尽忠左右为难的局面。

    私下配合,缓缓化解,怎么配合,怎么化解?

    张尽忠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无非是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也许哪一天,杜重威或者李守贞就战死在沙场,或者身患重病,不治而亡。

    权谋,这就是权谋。

    这一日,手握大晋两股秘密力量的两人,在内事监足足商量了四个时辰。

第四百四十七章 毒茶() 
“查清楚了吗?究竟是谁要谋害本帅?”杜重威阴沉着脸,脸黑得几乎滴出墨汁来。若不是猎鹰突然暴起,打翻了那杯茶水,他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