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骁雄 >

第253部分

骁雄-第253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第三个儿子。

    双方在相隔五六丈处站定,这样的距离,即便对方突然发动袭击,己方也有足够的时间应对。

    “对面可是王重胤王将军?”耶律天德大声叫道,“久闻将军大名,今日才得相见,真是相见恨晚!”

    王重胤抱拳,大声答道:“正是王某,对阵疆场,刀剑相向,要拼个你死我活,又有什么恨晚不恨晚的?还是不见为妙!王某对天德将军的大名,也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谁不知‘天德武略安天下,万军丛中如鼠奔’之威名?”

    王重胤身后的十名亲卫闻言哈哈大笑,齐声喝道:“天德武略安天下,万军丛中如鼠奔!”声音洪亮,两军将士皆能耳闻,顿时,晋军阵中传出更大的哄笑之声。有知道这件事典故的,将当初在张家庄前,契丹万军丛中,李风云如何单枪匹马,追得耶律天德四处逃窜,丢尽颜面的事添油加醋好生描述了一遍。两万晋军顿时士气大涨。

    晋军对面的契丹人则不然,不少人纷纷低下了头,气焰萎靡了不少。

    “本帅好意要讲将军,将军何故要侮辱本帅?”耶律天德声音中多了几分怒意,此事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羞辱,最忌讳别人提及,王重胤居然在两军阵前重提旧事,虽然两军交战,不择手段,但依然让耶律天德恼怒不已。

    “都说中原是礼仪之邦,今日看来,也不过如此!”耶律天德不愿在此事上多做纠缠,接着道,“君子绝交,不出恶言,更何况今日本帅以礼相待,诚邀将军在阵前相见,将军如此说话,未免太不厚道了吧!”

    “哈哈哈哈!”王重胤放声大笑道,“耶律天德,你契丹人入侵我中原,劫杀我苍生,掳掠我百姓,种种行径,教人发指。这好好大好河山,如今被你等糟蹋得百里不见人烟,枯骨辚辚,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谈什么礼仪,又有什么脸面说什么厚道?

    简直就是一群禽兽,此之谓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注1)。

    你我之间,并非朋友,亦非知交,乃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中原豪杰再仁义,再怎么胸怀宽广,又岂会蠢到与你们这些中山狼讲什么礼仪厚道?

    但凡我中原子民,在中原的土地上,用任何手段对付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都是应该的!”

    耶律天德长叹了一口气,意趣索然,在晋国诸将中,他颇为看重王重胤,原本希望通过阵前交谈,说降王重胤,日后好为他效力,却没想到王重胤性子如此火烈,丝毫不给他半点颜面,不觉打消了招揽王重胤的想法。

    “将军这又是何苦?如今杜重威杜大将军都要投降我契丹,王将军又何必固执,螳臂当车,不过是一场笑话!”耶律天德再次转换话题。

    “胡说什么?”王重胤大声喝道,“大帅怎会投降你这等腌臜小人?休要在此胡说八道,施展这阴谋诡计,动摇我军军心!”

    “本帅胡说八道?”耶律天德冷笑一声,高声叫道,“二三三,何不出来见一见王将军,说说本帅可有虚言?”

    话音一落,从耶律天德的随从中闪出一人,朝王重胤拱手施礼道:“二三三见过王将军,二三三的确是受主上的使派,前来契丹大营,商量投诚事宜。王将军何不就此息兵,待大势一定之后,再与主上重商大局?”

    “轰”王重胤脑中如炸开了一个响雷,他最担心的事居然真的发生了。眼前这人是杜重威的心腹亲信二三三无疑了,王重胤曾见过他数面,当然认识,而且他还知道,此人对杜重威忠心耿耿,不可能背叛杜重威。

    “胡说,都是胡说!”王重胤猛然睁开眼睛,双目通红,逼视着二三三,大声喝道:“二三三,你若还是中原男儿,炎黄子孙,就立刻出手,杀了你身边这人!”

    二三三被王重胤如刀一样的目光逼得勒住马缰,连连退了数步,低下头来,摇头道:“二三三一生,唯主上命令是从,王将军这要求,二三三实在做不得。”说罢,调转马头,回到了众人之后。

    “哈哈哈哈!”王重胤仰天大笑,笑声显得无比凄凉,“大帅,你好生让重胤失望!”忽然之间,王重胤拔出随身宝刀,遥指耶律天德,怒目欲呲,高声呼道:“杜重威降了契丹,我王重胤不降,纵使天下人都降了契丹,我王重胤不降。我堂堂华夏好男儿,岂可为胡虏做猪狗?

    耶律天德,你快些滚回去,你我整军大战,看看鹿死谁手,看看我华夏血性好男儿是如何战死沙场!”

    耶律天德摇了摇头,心中无比惋惜,没有多说话,调转马首,回归本队。

    王重胤也回到了两万晋军的阵前,高扬战刀,胸中那股火焰越烧越高,越烧越烈:“兄弟们,将士们!

    刚才,对面的强盗要我们投降,充当他们的走狗,帮他们掳掠我们中原的百姓。

    我王重胤说了,纵使天下人都降了契丹,我王重胤不降。我堂堂华夏好男儿,岂可为胡虏做猪狗?

    兄弟们,你们降还是不降?”

    “不降,打死都不降!”

    “不降,跟鞑子拼了!”

    “堂堂华夏好男儿,岂可为胡虏做猪狗?”

    “纵使天下人都降了契丹,我也不降!”

    ……

    一阵惊天动地的山呼海啸。

    这两万新卒,绝大多数是河北之人,肯随王重胤走到这里来的人,有几人与契丹人没有血海深仇?怎肯投降契丹。

    “好,好兄弟!”王重胤嘶声竭力地大声吼道:“今天,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也许我们救不出对岸的三十万将士;今天,我们也许要全军覆灭,悉数战死于此。

    不过,我们要想对面的那群契丹鞑子证明,曾经在这华夏的土地上,在这辽阔的河北大地上,有一群铁骨铮铮的好男儿,愿意为华夏族裔流干最后一滴血。我们的性命,就是对炎黄祖宗的最好祭礼!杀贼!”

    “杀贼!”两万雄兵大声呼喝,喝声如排山倒海般,此起彼伏,久久不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2)

    不知何人起头唱起了这首古曲,应和的人越来越多,很快两万雄兵一齐唱了起来,一齐踏步向契丹军行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歌声中,刀光血影,血肉横飞……

    注1:“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这句话其实是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意思是仁义沦丧而导致带着野兽去吃人。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人,请勿喷神龙!

    注2:取自《诗经?秦风?无衣》。

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审琦() 
雪越下越大,今夜注定是一个血与火的夜晚,说少英灵将魂归地府,这场雪,是要祭奠这些即将逝去英豪么?还是要将这满地的鲜血隐藏在皑皑白雪之下,还人间一个清平净世的假象?

    遥望北方,杜重威脸色阴沉,随着北风,一阵阵歌声隐隐传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王重胤到底还是违背了他的命令,从镇州城传来的消息,王重胤已经率领两万镇州精兵奔袭契丹大营。

    “我真的错了么?”那一刻杜重威几乎怀疑自己的决断,“十七如此,符彦卿如此,连王重胤也是如此,他们就不明白他们只是飞蛾扑火,于事无补么?

    不,我没有错,错的都是他们。

    他们不懂得隐忍,他们不懂得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韩信有胯下之辱,勾践也曾卧薪尝胆,他们不懂,他们都是蠢材,死不足惜!”

    杜重威的眼光变得锐利坚定起来。

    北岸的堤坝上,尸横遍野,符彦卿、王清的四千将士已经杀上堤坝,与契丹人纠缠在一起,皇甫遇的骑兵也扑了上去,与契丹人杀做了一团。

    按道理说,这时候,援军应该该上去了,已经渡河的安审琦的两三千兵马也该冲上去支援符彦卿、王清等人了,可是,杜重威的将令却一直不肯发出。

    安审琦回头望了一眼远处的杜重威,眼中露出一丝惶惑,他不明白,杜重威他究竟想干什么。

    说实话,安审琦并不愿意拿自己的部众与契丹人拼命,在这乱世,什么高官,什么厚爵,其实都是虚的,只有手中兵权才是实实在在靠得住的东西。

    底下的人拼完了,就算是位高权重又如何,谁会鸟你?君不见景延广、桑维翰哪个不是权倾一时,可是现在这两人怎样?一个在洛阳喝闷酒,一个在开封喝闷酒吧里。

    曾经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如今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连路人也要避开他们门口,生怕招惹什么是非。

    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没有兵么?皇帝的一句话,让他们一步登天,但登天之后呢?还不是一样要摔落下来。

    再看看河东的刘知远,皇帝石重贵明明对他忌讳颇深,却偏偏不敢动他,连重一点的言辞也没有一句,又因为什么?无非是他手上有一支雄兵。

    在乱世,手下的兵,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安审琦没有像刘知远、杜重威那样的雄心壮志,或者说他的威望,他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他有那样的野心。他只想舒舒服服的活着,他欺负别人,可以;别人欺负他,不成。

    实际上这世上的大多诸侯枭雄都是像他这样。战争只不过是他们捞取更大地盘和实力的手段,无论是对契丹人,还是对身边的同类。

    如果有一天他们地盘足够大,实力足够强,他们不介意让自己心中的野心变得更大一点,适当的时候可以询问一下九鼎有多重(注1),不过,至少现在,他们还没打算做山中之王,做做豺、狼、豹子也不错。

    如果手下的兵拼光了,拿什么去做豺、狼、豹子?想做只狐狸也难。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只又肥又大、任人宰割的獐鹿。

    所以,当初李风云提出要跟契丹人拼命之时,安审琦其实是不愿的,他希望别人去拼命,他坐享其成。他相信跟他想法的人应该不少。

    可是这个想法只能想想,绝对不能说出口,如果他不想被环视群狼吃得连骨头都不剩的话。

    不过安审琦也懂兵法,他明白,李风云说的是对的,如果不想投降契丹人,那么,这将是唯一的办法。王清、符彦卿、皇甫遇等人站了出来,愿意打头阵让他很高兴。

    至少他不用打头阵,损失的兵力也许没有那么重,既然大家都损失了实力,那么他也就相当于没有损失实力,还是安全的。

    可是安审琦不明白杜重威为何到现在还没有下令他援助王清、符彦卿、皇甫遇等人,说实话,他与皇甫遇的私交还是不错的,他也不愿意看到皇甫遇战死沙场。

    忽然,安审琦心中一动,难道杜重威他……安审琦背后不由得冒起了凉气,身体有些发颤。

    越想,安审琦他越觉得有这种可能,这种事杜重威他做得出来。当初在瀛洲,杜重威不就是用这种手段轻而易举地除掉了梁汉璋么,如今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并不让人觉着奇怪!

    让安审琦心寒的是,杜重威居然连他的心腹爱将符彦卿也暗算了。此人的心可真够狠的。

    也许已经不算是心腹爱将,安审琦忽然想起在武强那次军议,符彦卿似乎逆了杜重威的意,非但没有支持他,反而站到了他的对面。符彦卿与张彦泽不同,张彦泽是上了薛怀让当,情况都没有弄明白的情形下,随口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符彦卿不同,从头到尾,他对事情是一清二楚。

    难道说在杜重威与符彦卿之间早有罅隙?杜重威对符彦卿早怀怨恨在心,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将符彦卿一齐除去?

    安审琦越想越觉着有道理,看来,杜重威此人心眼小得很,不能轻易得罪,尤其是当他大权在握,实力强大之时。

    “安将军!”安审琦的思绪被杜重威派来的亲卫打断,“大帅有令,请安将军火速撤回已经渡河到对岸的兵卒。”

    “哦!”安审琦点了点头,没有感到任何意外,果然如此啊!也罢,既然杜重威打算投降契丹人,那跟着杜重威一起投降也不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反正天塌下来有杜重威顶着,清算也清算不到自己头上。只要实力犹在,谁做皇帝都还不得将他当爷一样供起来?

    抬头望了一眼仍然在血战之中的皇甫遇,安审琦心中长叹一声:“皇甫兄弟,莫怪兄弟没有救你,实在不能呀!得罪了杜大帅,以后天知道会落个什么下场。”

    注1:取自典故问鼎中原。

    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春,楚庄王率领大军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后被晋国灭),来到了洛水,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并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

    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的大军。

    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寻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楚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

第四百八十章 怒斩() 
一片羽箭射下来,一时间将士们倒下了不少,不止如此,数十个巨大火球从坝顶被推了下来,只滚向坝底簇拥在一起的大晋将士,沉重的火球碾过将士的身体,生生地碾压出一条条“火路”,石漆(注1)被点燃后,火焰很难被扑灭,火星溅射到将士们的身上,传来一阵阵惨呼。

    一块块巨石从大坝后面由投石车投掷,越过坝顶,落在了将士们的头顶,砸得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