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五行书 >

第145部分

五行书-第145部分

小说: 五行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会像公孙这样敢于直接把这个规则当做建议提出来。

    或许,依照公孙的样子提出自愿接受挑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建议的情形。更多的,却好像是公孙在以一族之长的身份,呵斥这些人,要么单挑,要么闭嘴。

    公孙的强势,是这些敢于提出质疑的人始料未及的。而真正让这些敢于在公孙取得族长的权柄之后,还不住呱噪的人感到恐怖的,或许应该是,整个九黎城,的武装力量,都在第一时间站到了公孙这一边。

    面对公孙那压倒性的威望与武力,几乎质疑的声音都在第一时间消失了。如此一来,公孙无论如何解释少典的事情,都变得好像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一样。

    而顺利的获得了绝大多数实权派的公孙,也在第一时间就发出了他成为族长之后的第一个命令。这个命令很简短,只有三个字,那便是,“”。

    九黎部的军队,在之前一直有三个公认的领袖。其一自然就是深得人心的公孙,第二与第三分别是,勇力过人的蚩尤,以及杀伐果断的后羿。

    此刻,公孙从军队的领袖,升级为整个九黎部的领袖,自然是由公孙的弟弟烈山来接替公孙的位置。可以说,整个九黎部的军队,在公孙的大伯,师傅,以及兄弟的主动配合之下,在公孙的手下,展现出了空前的团结与凝聚力。

    当公孙将出城的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只经过了极为短暂的时间。九黎城中的军队,几乎就是没有耽搁的,便完成了集结的过程。

    随后,伴随着悠扬的角声与振奋的战鼓声,九黎城四面的城门全部都在同一时间被打开了。

    然而,这个世界最有趣的地方,或许就在于它充满了未知与遗憾。

    即便公孙在整合九黎部的军队的时候,并没有耽搁时间。可是,包围九黎城的联军,在九黎部的战士们出城的时候,还是已经开始了撤退。

    是的,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就在公孙下定决心拿下了自己的父亲少典,武力夺取了九黎部的最高权柄之后。尽管公孙要做的事情,以近乎完美的速度与过程达成了,却同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令公孙措手不及的事情。

    本来,公孙还打算带着这帮嗷嗷叫的战士,跟城外的联军来一场大决战的。可惜,现在,没有人愿意给公孙这个机会了。即便公孙在第一时间命令手下的军队追赶敌人,也并没有留下一个组成联军的部族。

    实际上,自从重与化身祝融的夋老大,双双被羲爷爷击毙的时候开始,便已经注定了九黎城外的联军的退却。不过,此刻造成联军退却的原因,却并不完全是夋老大离开联军的营地太久。看书实际上,夋老大联络的部族中,虽然以中洲大族为主,但是也有部分其它大洲的部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并非是夋老大在中洲交游最为广阔。实际上,只不过是中洲的大族更为多一些罢了。

    夋老大选择主要在中洲联络组成联军的部族,只不过是因为夋老大有些懒惰罢了。而在联军中占据较少部分的余下四个达州的军队中,又以西洲的军队最为多。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怪夋老大懒惰。实际上夋老大在东西南北四个大洲所下的力气是一样的。只不过,东洲一直都处在羲爷爷治理之下,除却和部落这个异类以外,基本没有人愿意无故挑起争端。而在夋老大联络各大部族的时候,羲爷爷有恰好坐镇人族先遣军大本营,已经在北洲留下了不小的名气。北洲多数部族一听说集结的目的地是羲爷爷治下的东洲,便打了退堂鼓。至于南洲,赤帝遂人治理下的子民,全部都跟赤帝一个脾气。基本上南洲的部族都只遵从赤帝的令,没有人能用武力逼迫他们出兵。

    所以,只有与东洲隔中洲相望的西洲,这个羲爷爷的影响力最为薄弱的地方,成继中洲之后,又一个大规模出兵九黎城的地方。

    或许,重与祝融将决战的地点选在了西洲的不周山,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天意。伴随着重与祝融的战斗,不周山上冰封数千年的冰雪融化而出,化作水灾席卷了西洲大地。而同时伴随着重与祝融的陨落,出兵九黎城的西洲大族,也获得了自己族中传来的求援消息。

许宏愿() 
联军的退去,自然有令公孙措手不及的突然性。但是,也确实是必然会发生在眼前这种情况之中的。来自西洲的军队,占据了联军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数。当这群人收到来自家乡的急报,紧急召唤他们回到西洲去帮忙对抗水患的时候。相信,仅仅是协同出兵,并且已经找不到“胁迫”他们协同出兵的人的时候,这些军队基本连考虑都不会考虑,就会直接挥师回援自己的部族。

    毕竟,就算收了和部落再怎样多的好处,九黎城的事情也还是外人的事。更何况,这些部族的长老与族长们,一个个很是老奸巨猾,很是清楚自己是依靠什么才收获的利益。换句话来说,就是这些老家伙,很爱惜自己的羽毛,知道只有自己的部族强大,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涌向他们。而且,在这些长老大人们之中,多数人其实早就已经设计好,这一次不能真的将九黎城的问题彻底解决掉。

    毕竟,只有让九黎部与和部落之间的争斗持续下去,和部落才会源源不断的为他们与。只要这些长老,还是各自部族的长老,而那些部族也还都是各自大洲的大族,和部落送来的与,便同样会源源不断的涌入这些长老的怀中。

    那么,很显然,在这种简单的选择题面前,这些猥琐的长老们,全部都选择了离开联军的队伍,火速驰援自己的部族。同时,或许是出于这种阴险小人的共性,又或许是西洲的部族就是这么一种相处方式。这些部族在撤退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跟联军部族打招呼。甚至,就连同属于西洲的部族之间,也没有人相互知会。可以说,西周部族的集体撤退,是一种,完全没有预谋,便“不约而同”的出现的集体行为。

    而这种“集体”行为,看在其他大洲的军队,特别是中州军队的眼中,那意义便完全不同了。因为夋老大长时间没有回归,本来就已经开始出工不出力,直接将战斗回溯到一开始的“围九黎城而不攻击”的状态的联军,正处在不知所措的境地。

    偏偏,就是在这种整个联军都微妙的感觉到自己的部族无论是攻击还是撤退都不太好的情形下,居然有整个一个大洲的军队全部都撤退了,这就不由得其它大洲不去联想了。当然,如果是根本就没有什么部族来到九黎城外的北洲的部族集体退兵,也影响不到中洲的军队。因为中洲的部族,压根就没有吧这些北洲军队放在眼里。

    可惜,这一次“集体”跑路的,居然是总人数排行联军第二的西洲军队。西洲军队的这种“不约而同”,直接就造成了堪比“事主”和部落直接离去一般的影响。而受影响最大的。显然就是总人数第一的中洲军队了。

    尽管,在之前的战斗中,以风氏一族为首的中州军队,曾经战斗到了最后的阶段。但是,伴随着西洲军队的“集体”出逃。包括风氏一族的铁杆盟友雨氏一族在内的中州军队,基本山全部都到了随时准备撤退的阶段。

    这种情形的出现,自然也对风氏一族的作战方针产生了影响。本来打算拼尽全力为自己的弟弟风剑报仇的风权,也在第一时间,就开始联络起盟友来,准备打探西洲军队突然撤退的内幕。

    遗憾的是,西洲各部族的“保密”工作,做得实在太出色了,根本就没有风声能够透给中洲的部族。是以,中洲的部族首领们,无论是部族的大长老还是部族的族长,全部都聚集在一起,想要推断出来西洲军队撤退的具体原因。

    毫无疑问,最适宜被在现在这个阶段提出的推断,仅有一个。同时,这也是最“老谋深算”的族长与长老们所接受的理由。西洲军队的撤退,在中洲部族的眼中看来,全部都是因为夋老大离开的时间太久了。而这些“精明”的族长与长老们紧跟着结合了决战地点的位置,以及各自观测到的情况来推断。全部都觉得夋老大是因为在战斗中陨落了,所以才没能回来。而这个推断的佐证,便是西洲军队的“集体”不告而别。

    可以说,这些族长与长老们,依靠自己的推理,就将之前发生的事情,联系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这个链条也是他们相信自己推断准确的有力证据。只不过,正如之前我们说过的,这个世界的美丽就在于,这个世界充满了遗憾与未知。当时我们讲述的是遗憾,那么中洲的首领们的会谈,便是对未知最佳的阐释。毕竟,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et这些老家伙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错误信息,推断出来正确的事实的。

    当然,无论中间的推理过程是多么的曲折蜿蜒荡气回肠。这并不妨碍,中洲的这些老家伙们,依靠推断出来的正确信息,做出之后的判断。在“密会”结束之后,这些统兵一方的老人们,全部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并且,在他们的高效指挥之下,这些来自中洲的“大族劲旅”,全部都以比他们来时快无数倍的速度,打点好一切,离开了九黎城。

    或许,整个中洲联军中唯一的异类,便只剩下了风氏一族的军队。风氏一族的军队,因为风剑被杀,并且头颅被直接送到风权手中这件事情,成中洲部族之中,最后一个离开九黎城外的军队。

    只不过,背负着杀弟之仇的风权,除了对着九黎城敞开的大门撂下几句狠话以外,基本上就失去了的作为。身为一族之主的风权,显然是无法对抗整个长老会的。在家族利益大于一切的论调之下,风权不得不暂时放下了弟弟的事情。毕竟,无论再怎么不冷静,风权还是看出了正处于如日中天状态下的九黎部,不是风氏一族一个部族可以惹得起的。只不过,风权能暂时隐忍下来,并不代表与之对立的九黎部就能这么善罢甘休。

    刚刚带兵冲出城外之后,就见到联军已经撤离得差不多的公孙,在听到风权最后的狠话之后,恼怒的说道:“好一个风氏一族!我公孙在此发誓,今日联合起来辱我九黎部的部族,一个也逃不掉我公孙的报复!而九黎部的报复行动,就从你风氏一族开始!”

言东征() 
显然,不管风权是否听到了公孙的话语,风权都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在生出什么风波。当然,就算风权真的因为激愤,想要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风氏一族的长老会,想必也会在第一时间去镇压他。是以,虽然风氏一族的战士与九黎部的勇士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但是,最终这两个部族之间仍然没有爆发武装冲突。

    就算公孙因为愤然,命令九黎部的战士对风氏一族的战士进行了追击。但是,在风氏一族严密的撤退阵型,以及真的如风一般的撤退速度的掩护之下,最终也没能如愿跟风氏一族进行一次决战。

    再加上,九黎城外仍旧有几个部族的军队,虽然已经开始后撤,但是并没有完全撤走。公孙自然不会在这种情形之下,便让九黎部的战士,集体追击风氏一族太远。如果公分泄愤而一定要找风氏一族决战,致使九黎城防御空虚,被这几个部族乘虚而入。公孙首先付不起这个代价,其次也丢不起这个人。毕竟,在几乎对抗“全天下”的时候,九黎城都没有陷落,如果因为公孙的指挥失当造成什么闪失,也确实是太过可笑一些。

    是以,公孙选择了以最大的风度,直接放任想要撤退的部族离开九黎城郊外。公孙这么做的目的,是未来在正面战场上,一个一个的击败这些部族。另一方面,尽管公孙并不怕风氏一族听到公孙发下的宏愿,从而联络盟友共同对抗九黎部。但是,公共自己敢于与全天下为敌,并不代表九黎部真的就能独战天下。

    公孙仍旧忌惮,如果自己趁着对方撤退的机会,屠灭了几个部族的军队,会不会直接刺激今天来过九黎城的部族,全部联合在一起组成反九黎部的联盟。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九黎部本来拥有复仇的实力,也只能做到勉强自保了。是以,公孙无论是真的大度,还是故作大度,最终都不得不大度的放任这一切。

    只是,九黎部今日被围的事情,自然不是这样就能算了的。必须有一方,成为今日事件的负责方。那么,还能有哪一个部族,能比和部落,更为适合对这一次的事件负责呢?

    想到这一点的公孙,直接抬起头,看向了停放夋老大的云舆的地方。幸运的是,尽管夋老大之前将营地驻扎在了九黎城外的一处山崖之上,但是,由于夋老大的云舆实在太过巨大,站在九黎城外的人,都可以轻易地看到的夋老大的云舆。此刻,或许是因为夋老大一直也没有回来,夋老大的云舆,仍旧安静的呆在那座山崖上面。

    看到了自己想要寻找的目标的公孙,第一时间就分出一半主要由身手敏捷擅于复杂地形作战的,羽民国人,夜郎国人,以及犬戎国人组成的队伍。由公孙亲自带领着,杀奔了九黎城外的那处山崖。

    毫无疑问,这些公孙精挑细选的战士,并没有让公孙失望。他们用极为短暂的时间,便赶到了山崖之上。遗憾的是,在云舆的周围,并没有发现夋老大的手下。只是在夋老大终于落地的云舆上面,发现了许多火红的衣裙。很显然,这些衣裙并不是夋老大的物品。应该是与夋老大同行的人遗落在这里的。

    后来,经过后羿的辨认,这些衣裙,与和部落的女族长,和姑娘平时的穿着,一模一样。很显然,这些衣裙,正是属于这些日子以来,一直与夋老大在一起的和姑娘。那么来夋老大对付九黎部的,显然便是和部落。这样一来,无论九黎城外的联军,

    究竟是因为什么才整合在一起,而后又是什么才来到九黎城的,这些都已经不再。和部落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谋,理应作为罪魁祸首,为这一次的事件负责。若不是和姑娘见情况不妙,直接带队提前逃离了九黎城外,这一次公孙便直接打算给和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