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清公主秘史 >

第83部分

大清公主秘史-第83部分

小说: 大清公主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圣驾来我府上,那得有多大的面子,别人做梦也想不来呢!就算我曹家倾家荡产,也是心甘情愿的!主子爷还没嫌弃咱们小门小户,你竟敢背后多嘴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咱们家空了不要紧,却万不能欠了库银,将来谁来参一本,咱们吃罪不起啊!”

    “这个……你不必多虑,做你妇道人家该做的事,我自会想办法!”

    ……

    那房中之人正是曹家现今的男主人曹寅,以及他的继妻李氏,洛敏听了一阵,大致了解了来龙去脉,无奈叹息。

    皇帝南巡,所到之处全都翻新过,当地官员更要为接驾出钱出力,把银子花得跟流水似的,曹寅不学贪官,也就难以补上那个窟窿了。

    洛敏回到那间为玄烨准备的书房,玄烨正在挥毫写字,见洛敏来了才搁下笔,抬起头,瞧她两手空空,奇怪道:“不是说要做点心?点心呢?”

    洛敏不急着回答玄烨的问话,关上房门,慢慢走了过去。

    “不会叫野猫都偷吃了吧?”玄烨开玩笑说。

    洛敏摇摇头,“你还有心情开玩笑!我吃不得他家口粮,又给送回厨房了!”

    “怎么了?”玄烨瞧她一脸凝色,收起了笑容。

    洛敏道:“这趟下江南,苦累官民,咱们又来给阿寅添麻烦,他可怎么吃得消!”

    玄烨含笑点头:“嗯,你说得对,咱们住他家,吃喝都在这儿,排场花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你怎么还笑呢!”洛敏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真要他们曹家亏空了库银呀!”

    玄烨瞧她着急,忙解释:“你别急,我正想着这事儿呢,于公于私我都不想让阿寅亏空了库银,这不我打算让他今年免交三成税银,再慢慢把窟窿补上,至于国库,我瞧这江南富庶,就让汤斌负责加税加赋一事。”

    这年江苏巡抚出缺,玄烨派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汤斌就任,汤斌上任后,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官声一度不错,便将增加赋税的重任交托给了他。

    洛敏理解他的想法,但还是忍不住说:“玄烨,增加赋税,只怕百姓怨声载道。这几年打了不少仗,如今三藩平定,台湾收复,应该减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玄烨沉思一阵,道:“我何尝不想让百姓休养生息,只是没有办法,如今南方是太平了,可西北还有噶尔丹那头虎狼,东北又让罗刹国虎视眈眈,要是不加赋税,就凑不齐军饷,岂不是要叫西北百姓、东北子民受尽煎熬!”

    玄烨正看重汤斌这人极具操守,不会中饱私囊,又长期为百姓着想,就算加收赋税,百姓有怨言,也不会明着造反。

    洛敏见他早有打算,又想到今后的苦战,便也不再多说,倒是她多虑了。

    “你这是做什么?”玄烨忽见她把身上的首饰、头上的发饰一件件摘下来,惊讶道。

    洛敏含笑说:“我嫌它们重,往后也不戴了,簪朵鲜花就成,我瞧院子里的花开得挺鲜艳,私心想着要一朵,就怕你说我一把年纪还学人家黄花闺女。”

    玄烨说不出话来了,只觉得眼眶一热,过了好半天才说:“你可比人家黄花闺女珍贵多了!再说,你哪里老了,在我心里啊,你永远是最最美丽高贵的,倒是我,都被人喊成‘老爷’了!”

    洛敏笑他贫嘴,又调侃他:“老爷说了这么多话,渴不渴?我服侍老爷喝茶吧。”说着,她倒是真的给他斟茶倒水了。

    玄烨笑看着她老半天,瞧她忙来忙去,再低头看看自己掌间厚厚的老茧,岁月如梭,一晃眼,他真的越来越老了……

第102章 第一百零二章
    翌日,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二癸亥;东方才泛曙色;玄烨就起身了。洛敏服侍他换上一套庄严朝服,饮完茶;吃过点心。

    待一切准备妥当;梁九功进来禀告:“车架备齐;请万岁爷登辇。”

    玄烨只挥挥手,算是知道了;接着站起了身;掸掸袍襟;像平日上朝一样,一手拿朝珠,一手背后,在太监、侍卫的簇拥下走出了曹府。

    一会儿,府外就响起一片例行喊声:

    “万岁爷起驾!——”

    “万岁爷起驾!——”

    旗帜飘带在风中“扑啦啦”响,仪仗队伍中斧、钺、刀、枪“叮叮当当”相互碰撞,车行辚辚,马嘶啸啸,半个时辰后,大队离开曹府,沿着官道,向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浩浩荡荡前进。

    康熙皇帝祭前明太祖皇帝陵墓,这一举动,使整个江宁城都沸腾了。万人空巷,齐聚街头,人人都想瞻仰一下皇帝出巡的排场和风采,更想看看大清皇上亲自祭奠明皇陵的盛大典礼。

    还有那些前明的遗老们,那些至今还缅怀前明、坚持华夷之见的士子们,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玄烨御驾途经之处,人们顶礼膜拜,山呼“万岁万万岁”。坐在銮舆之中的他,亦是深深为之感触。

    当年他的祖宗,太祖太宗皇帝不待见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尔朱太祖,昔曾为僧”云云,玄烨倒不这么认为,他佩服朱元璋,从一个僧人,到一代开创令主,功德并隆,确实伟大啊!

    一个时辰过去了,浩浩荡荡的人马已进入明太祖陵墓的大门了。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北面为宝顶,即朱元璋与原配马皇后合葬的地宫。

    孝陵被山清水秀围绕,周围山势跌宕起伏,黄瓦红墙,与四周葱茏树木、阵阵松涛交相辉映,放眼远望,很是气派。

    玄烨下了銮舆,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步行踏上了陵前的神道,神道两侧相向排列着十二对石兽,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又分别列着四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在石兽石人的注视下,玄烨过棂星门,走上金水桥,一路向北,顺缓坡而上,前方便是孝陵正门,文武方门。

    祭祀典礼很隆重,大清康熙皇帝以臣子之礼,亲自酹酒祭奠大明开国皇帝朱洪武,焚香行三跪九叩大礼。同时被加来观礼的那些六七十岁的在明朝做过官的遗老,看到大清皇帝不远千里来到他们的南京城,又以臣子之礼祭奠明朝皇帝的陵墓,个个感动得痛哭流涕。似乎不再计较留在心中几十年的“国仇家恨”。

    他们知道大清的江山是从李自成手上夺来的,说要救大明的百姓于水火,才不得不入关,可是入了关,夺了江山,鞑子没有把政权交还给朱家皇室的后代,而是自己当了皇帝,又是屠城,又是下达弊政,他们恨啊!一心想着给大明皇室报仇,有朝一日光复明室!

    可是闹了几十年,苦得还不是百姓!如今的康熙皇帝确实是位圣君,他爱戴他的子民,也一心想化解满汉之间几十年的仇怨!

    玄烨跪在祭台前,面对着朱元璋的画像,心中亦是感慨万分。他想起了皇祖母讲过的太祖太宗皇帝的血泪史,想起了太祖皇帝的“七大恨”告文,想起了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困难和艰辛……许许多多,如走马观花,在他脑海一一闪过,建国多的是杀戮,而后世子孙当以仁孝治国,为祖宗积德。

    朱元璋残忍过,他的祖宗也多杀戮,那都是为了后世子孙能够太平。如今明朝亡了,大清兴了,江山交到他的手上,他就要披肝沥胆,创建盛世,还天下一个真正的太平!

    此情此景,想得多了,玄烨不禁热泪盈眶,他在心里告诉朱元璋:既然我祖上夺了你的江山,便不会害了你的子民!他们过去是大明的子民,现在便是大清的子民,我称孤道寡,即便没有一个真心朋友,也要让子民们永享太平之福!

    这是玄烨的豪言壮语,也是他内心最真诚的渴望。

    遗老孤臣们看到皇帝潸然泪下,也都忍不住执袖抹泪,感慨不已,恩怨啊,就在这一刻永远停止吧!

    祭完明孝陵后,又取道行至明故宫,落地只见六朝金粉之地,如今荆榛满目,昔则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断壁矣。昔者玉河之湾环,今则荒沟废岸矣!

    残垣断壁间,叫人辨不清宫殿所在原址。玄烨低声叹息,明珠得知主子心意,忙命人寻来此地管事,管事领命前来,乍一看,垂垂老矣,为前朝金陵百姓,世代留守宫殿。

    老者跪地行礼,又将其祖上留下记忆告知大清皇帝,玄烨顺着他的脚步,悉数听来。

    故皇城开有六道门:正南为洪武门,正对着都城正阳门(今光华门);东南为长安左门,外为长安街(今八宝街);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玄武门。

    宫城大内,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今午朝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

    在皇城与宫城之间还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端门,与洪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沿着中轴线,由南向北,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是外御河。再往前走,进入午门,又有五座石桥,是为“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

    这内外五龙桥,如今都在,只是听那老者后来所说这两侧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殿宇皆已荡然无存。

    明朝自文皇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称帝,仍在南京皇宫居住,同时下令以北平为行在,准备迁都。永乐十八年,燕京宫殿建成,次年迁都北平,此后南京宫殿不再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崇祯十七年,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一度建立南明政权。此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朱由嵩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兴建了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如今内五龙桥眼前便是奉天门。

    玄烨走上奉天门城楼,俯瞰身后残垣断瓦,久久感慨,他沉思一番,兀自说道:“明朝万历以后,恐怕已经亡啦!”

    高士奇上前一步,恭顺附和他:“明神宗幼龄继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却荒废朝政二十八年,此后宦寺朋党,交相构陷,已是埋下祸根了啊!”

    “唉,可怜了张文忠'1'忠肝赤胆,救得早已垂危的明朝延续生命,却救不得学生荒唐!可悲,可叹!”

    高士奇也大大叹了一口气,就算张首辅再活十年,也难以挽救逐步走向衰亡的明朝,历来掌权者都避忌功高震主,明朝确实在他死后便已形同亡矣!

    “这孟子说得好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是明朝的城墙不够结实,也不是他们的兵器不够锐利,更不是打仗用的粮食不够,而是守城的人狠心抛下了城池,离开了它,没有人心,没有上下团结,它就是要亡啊!”玄烨又一声叹息,自到达孝陵,再到明故宫,他已叹息多次。

    这人叹气叹得多了,就仿佛看尽世间苍凉,老得快,心也累得很,这会儿他心里很郁闷,郁闷的时候总想找个人依靠,说说真心话。

    身旁围着的都是大老爷们,明珠他们又常拍他马屁,不知怎么,今天跟高士奇说话也十分疲惫。他想她了。

    今天祭陵,他不能带上她,现在祭陵结束了,倒想迎她一块去散散心。

    “明珠啊。”

    “奴才在!”明珠赶上一步。

    玄烨道:“你叫人去把贵妃请来。”

    明珠迟疑了一下,随后“嗻”了一声。

    明珠刚要走,玄烨又叫住他:“你把人也一并撤走了,不要都围着朕,朕想和贵妃游一游附近的山水,让曹寅、纳兰他们跟着就成了。”

    一听要撤人,明珠惊得直抬起头,对视龙颜:“皇上!万万不可啊!您是万乘之躯,怎可独身上山!请皇上收回成命!”

    “你的意思是怕这山上有人会对朕不利?”

    此言一听,明珠吓得脸色煞白,赶紧叩头道:“奴才不敢!只是奴才有保护圣驾之责啊!”

    “你如今又不是侍卫,朕自有曹寅他们护驾,难不成你怕曹寅他们会威胁到朕的安全?”玄烨斜睨他一眼。

    明珠匍匐在地上,“不,奴才不是这个意思……”

    “既然不是这个意思就别废话了,还不赶紧起来去请贵妃来!”

    “嗻!奴才遵旨!”明珠紧皱眉头,重新站起身,正待离去,忽然有人来报,着眼望去,那人岂不是曹府家丁!

    “皇上!不好啦——”

    家丁气喘吁吁跑到御前,玄烨神色一凛,叱道:“什么事慌慌张张,朕好得很!”

    “奴、奴才叩见皇上!”那家丁头也不敢抬,浑身颤抖不停,支支吾吾说了好半天才把话说完整。

    “启禀皇上……贵妃娘娘她……不见了!”

    那家丁面色惶恐,说完便是死一般寂静,过了好半晌,只听头顶传来低沉浑厚的声音,喜怒不辨:“不见了?一个大活人怎么会不见了?”

    皇上比想象得沉着,可越是沉着,他们心里就越是害怕!

    后来又听他讲,贵妃娘娘自护送圣驾离开曹府,直至午时都不见人影,寻遍府中上下,又盘问守门侍卫,均没有人再瞧见贵妃身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听到此处,玄烨再也沉不住气,也许他们都不知道,可在他的内心,一直怀藏着一份顾虑,如今涌现了,那便是翻江倒海的恐惧!

    “找!翻遍整座江宁城都要把贵妃娘娘找出来,不能出半点差池……”玄烨沉着声,指挥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憋了一口气,又道:“还有,今日之事不准对外张扬,否则,都提着人头去祭扬子江吧!”

    “嗻!”当地官员诚惶诚恐接令。

    人一走,玄烨忽感一阵晕眩,幸得梁九功等人上前搀扶:“万岁爷……您小心龙体……”梁九功颤声道。

    “求皇上降罪!”玄烨睁眼,曹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摘冠请罪。

    贵妃在他府上不见踪影,是以防范不善,玄烨固然心中有气,但也不忍心降罪于他,也许只是她一时发闷,出门散心也说不定……

    玄烨如是安慰自己,又对曹寅说:“阿寅啊,你对这里熟,帮着一块儿去找吧!”

    曹寅含泪磕头:“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