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朱明画卷(vip完结) >

第63部分

朱明画卷(vip完结)-第63部分

小说: 朱明画卷(vip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心急,忘了尊称。”
    朱棣抓住仪华的手腕,一边吃力的要站起身。一边微喘道:“这里不能待,我们立马走,朝上游的方向走!”几欲起身,双腿却无力站起。
    仪华忙伸手穿过他的腋下扶住他,瞠目结舌道:“都跳崖了,他们还要来!?”
    朱棣半个身体压上仪华,无言的点了点头。
    仪华脸白如纸,摇头呢呢自语道:“怎么可能还来?您不是发现他们是大明的士兵了吗?若是这样,他们现在不回到蓝玉的身边,无疑会引起众人的怀疑……”
    朱棣微微抬起灰白的面庞,又一次意外的看了仪华一眼,方撑着最后一丝力气,吃力说道:“不是蓝玉的人!快走!”
    不是蓝玉的人?那又是谁!北平境内还有谁敢于朱棣作对!
    仪华惊疑的想着,口里不自觉的问了出来。
    朱棣没有理,仿佛他已虚弱的连说话的力气也无,半晌才憋出一个字:“走!”
    “呦……”深山底谷里,是时的响起了野兽的吼叫。
    仪华身子一抖,也知道此地不可久留,这便也顾不得朱棣身上的剑伤,穿着一身又湿淋淋又破烂的单衣,艰难的挪动双腿,搀扶着朱棣往上游崎岖盘旋的山路走去。
    此时,月上中天,一层淡淡的银光成片倾洒,地上的杂乱的石子照得颗颗分明。
    走过石子山路,一入从林森处,繁枝盘横遮月,一丝光亮也无。
    黑暗中静得可怕,自然界各种声音都被无限的放大,刺激着仪华每一根神经,让她已疲惫不堪的身体紧绷到了一个极限。然而这一切都不能迫使她停下歇一口气,她依然要迈着起了水泡的双脚,扶在已昏死过去只剩一丝意念支撑着挪动双腿的朱棣,往越来越阴森的丛林深处前行。
    而通往静方的路,仿佛没堵尽头,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不知何时,路仿佛不再那么黑暗了,如鬼魅的浓密山林,也变成了绿意悠悠,带着山间清晨的新鲜气息,清香怡人。
    仪华深吸了口气,感觉走出密林的希望就在眼前,她困难的举目眺望,果真见不远处就是一个丛林路口,那里正是行人经过的官道!这个方向让仪华惊喜不已,她死咬咬牙,拼尽全身最后一点力气,想要将朱棣拖上官道,却刚踏出一步,只感眼前一黑,“扑通”一声重重摔倒在地。
    “天亮了……”犹如千斤重的眼皮垂下的前一瞬,依稀看见一抹弥漫着尘埃的光束,她意识模糊的想到这一点,便整个人彻底陷入了昏迷。
    黑暗无边无际的蔓延,她悠悠晃晃地漂浮着,找不到黑暗的出口。
    这是哪?为什么这么黑?不是天亮了吗?
    疑惑重重,唤醒了混沌的思绪……
    对了!她和朱棣正在逃亡!
    仪华一下子惊醒了过来,就听一道鼻音浓重的女音惊喜叫道。
    “大妹子你醒了!呀,快别动!”一只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的抚上她的脸。
    睁开眼,一张放大的脸孔赫然出现在眼前,仪华愣愣地望着这张露出善意笑容的脸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褐黄的皮肤,突出的颧骨,盘髻的发辫,这不是北元人吗!?
    
    第114章 塞外
    
    北元人,蒙古人,大明最凶猛的敌人!而她,一位大明王妃,却落到了北元蒙古人的手中!
    仪华顿觉晴天霹雳,脑袋里炸的嗡嗡作响。
    “别怕!黑暗过去了,你和你的丈夫都没事了,愿长生天保佑你们。”
    看见仪华大大的眼中聚满了恐惧,这个三、四十岁的蒙舌女人怜惜的说道。
    听到她这么说,仪华的心瞬间落到了实处,她知道暂时是安全的,而且很显然是眼前这个蒙古女人救了自己和朱栋。她不由地朝女人扯出一抹感激的笑容,张口就想要说一声谢谢,可喉咙的灼痛感立马撕扯着她所有的感觉,痛得她只能发出“呃…呃…”的呻吟。
    “别说话,巴格说你伤寒得很严重,烧坏了嗓子。”蒙古女人焦急地阻止了仪华要说话的动作,然后从腰上取下了一个牛皮水囊揭开,手脚轻柔的抬起仪华的颈项,将囊嘴递到仪华干皲裂的唇边:“来,喝点水润润嗓子。”
    仪华艰难的咽下一口清水,便摇摇头拒接了继续饮水,尽管她此刻喉咙干涩的冒烟。
    蒙古女人似知道仪华咽水都困难,这也不勉强她再多饮喝一口,塞上了囊嘴塞把水囊搁在了一边,就伸手温柔的擦拭着仪华大汗涔涔的额头,柔声抚慰道:“别担心,你丈夫由巴格照殖。他不会丢下美丽的妻子的,你安心的唾吧……”
    蒙古女人粗糙的手,似乎有种温暖人心的力量,让仪华在它一下一下的轻抚中,渐渐地垂下了双眼,不知不觉的在一阵颠簸中失去了意识,也忽视了她身处的地方……
    嘚嘚嘚!
    连续的马蹄声,伴着一只十余人的小车队。撵过一坡又一坡的崎岖山路,向着漠北大草原驶去。
    ……
    草原的骏马,拖著缰,
    
    美丽的姑娘一一
    
    出嫁到遥远的地方。
    当年在父母的身旁,
    绫罗绸缎做新装,
    来到这边远的池方,
    缝制皮毛做衣裳。
    海青河水,起波浪,
    思念父母情谊长,
    一匹马儿作彩礼,
    女儿远嫁到他乡。
    这是一首歌唱蒙古女儿远嫁的歌,唱出了父母的不舍、女儿的思念。发至肺腑的歌唱悠长的直抵人心。
    悠扬嘹亮的歌声传来,一名蹲在火堆旁,身穿青布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两股大麻花辫从两肩垂下的年轻女子,抬头迎着明媚的阳光微笑嫣然道:“塔娜,巴格大叔又在想念你阿姐了。”
    说话的女子不过二八芳华,已出落的亭亭玉立,肤白大眼,柳眉朱唇,端是一名俏丽话泼的少女。她并未施脂粉,木钗布衣素面朝天,却不掩天资容色,一双美目顾盼间,自然生出一股柔美妩媚之气,再衬着一张恬静的笑颜,不觉难以移目。
    “琪琪格,你笑起来真好看,就同你名字意思,像花朵一样美丽!”一名穿着红白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头戴翻檐尖顶帽,编着一头发辫的女子眨着大大的眼晴,像发现什么新奇事物似地夸张的大叫。
    声音陡然骤亮,引得周围众人频频侧目。
    感受到众人过渡的注视,蹲在地上烧火做饭的仪华脸上唰地一红。
    急匆匆跑来的阿拉塔,一见仪华红着一张白净的小脸,了然地看向自己的小女儿,假意板了脸道:“塔娜,你又欺负琪琪格了!”
    年仅十五岁的塔娜嘟起微厚的红唇,跺脚道:“额吉!”
    看着女儿与自己相似的脸庞,阿拉塔宠溺的看了她一眼,即转过注意,一脸喜气的拉起仪华,笑道:“琪琪格!你快跟我走,你丈夫他能下地走路了!”
    语毕,留了塔娜继续做饭,阿拉搭就不由分说的拉着仪华往蒙古包跑去。
    仪华看着拽上她疾步快行的阿拉搭,不知为何心里莫名一酸,而这四十多天的担惊受怕也一幕幕的在眼前回放。
    那日她又昏迷过去,待身体稍微恢复,已是五日之后,刚过了大明边境,来到了北元的辖管地,而那时的朱棣仍在昏迷。无从选择中,她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着陌生的环境,随着当日救她和朱棣的蒙古人,远赴边关塞外。
    不过好在,惶惶不安没有几日,通过她旁敲侧击,知道了救她的蒙古妇女叫阿拉搭,只是一个普通的蒙古人。阿拉塔和其丈夫巴格是专程送他们的长女出嫁,同时到大明属地用马匹、牛羊和汉人换米、面、衣服、香料等物什。在回程的途中,看见衣裳破烂、身无长物、又受刀剑伤的朱棣和她,以为他两人是受了山贼抢夺才落难,后又见朱棣身形高大、面部轮廊深邃,料定朱棣也是蒙古人。这才出手搭救。
    从阿拉塔那听到这消息,她自然也不捅破,直接圆了谎,说她是汉人,朱棣是蒙古人,夫妻去大明看望岳家,在深山野地里遇见了劫匪云云。
    阿拉塔善良,听了这话也没怀疑,又闻她夫妻二人在关外无亲人。便热情的叫他二人住下养伤。
    如此,总算隐瞒了过去,接下来的日子,仪华便安心养病,后又等朱棣伤势痊愈好早日返回,毕竟他二人身份特殊,在这里多待一日就多一分危险。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十天半月过去了。朱棣人醒了刀伤好了些,却腿不良于行,只得将返回的日子一推再推,以至今日!
    边走边想,不觉已行至蒙古包外,突然就听阿拉格问道:“琪琪格。你怎么在发抖?”
    仪华忙敛回心神,但见阿拉格慈爱关切的脸庞,想起这些日子来阿拉格的真诚相待,眼里忽然涌起一阵酸涩,一时哽咽难言。
    见仪华红着双眼,阿拉塔不解瞪大眼晴,转眼又瞧着仪华一副小媳妇的样子,心道二人估计是新婚上头,正是感情好的时候,这便以为仪华是高兴过头了,遂了然笑道:“小夫妻感情就是好!行了,苏赫巴兽这也好了,你可以安心了。”
    看着阿拉格一副我是明白人的表情,仪华简直哭笑不得,又想着朱棣一好便是临别在即,双眼止不住地又是一红,反手紧紧地握住阿拉格的手,合泪道:“阿拉格大婶,谢谢您!”
    阿拉格一怔,随即温柔一笑,走到蒙古包前,隔开帐帘,慈爱道:“苏赫巴兽现在最想见的人肯定是你,你快进去吧。”
    苏赫巴兽,蒙语猛虎的意思。当日,朱棣醒来刚一了解了周边的情况,就听巴格问他姓名,朱棣不假思索的回道:“我叫苏赫巴兽。”四十好几的巴格是一名好猎手又通医理。见朱棣说叫苏赫巴兽,楞了一楞对着朱棣上下一阵打量,见朱棣虚弱的样子,浑身上下都缠着纱布,不禁一乐,哈哈大笑道:“不过现在,却是一头病虎!”
    听到阿格拉的话,仪华下意识的撇撇嘴,即微微弯腰钻进了蒙古包。
    
    第114章 隐情
    
    包内大,约有十三、四尺高,五、六尺宽,却只是一间极为普通的毡房。里面放着一些矮小、便于挪动的木质家具,也就是木床、方桌、板拒、板箱、几把小机子而已。
    此刻毡房里天窗大大的敞开,白亮的采光透过天窗洋洋洒洒的照射下来,将朱棣整个人清楚的纳入了视线中。他一动不动的站在床旁,黑布缠头的刚硬面庞上铁青一片,额头隐隐可见青筋暴出。一身藏青色的夹袍下,全身肌肉紧绷而僵硬,箭袖扣住的双手死死握拳,无一处不显出他仰止不下的熊熊怒火。
    甫一进来,一眼即看见朱棣一脸的阴霾,仪华茫然的看向尴尬立在一旁的巴格,勉强讪笑一声,咽下了所有欢喜感激的话语。
    “这是怎么了?”随后跟进来的阿拉格见房内气氛明显不对,她抽闷的看向自己的丈夫:“巴格?”
    巴格宽肩膀、粗胳膊,是一个身形魁梧蒙古大汉,同时也是一位不擅言词的丈夫。面对妻子的疑感,他同情的着了一眼朱棣,搔头道:“听说苏赫巴兽能走路了,我急忙赶来就……你问阿巴嘎吧。”
    闻言,仪华、阿拉格这才注意到巴格身后立着的一名身形佝偻的老人。
    老人头发、胡子都花白了,一张皱纹深深的脸上布满了老人斑,看起来应该年岁很老了,但一双几乎松垮成一条缝的眼晴却目光炯炯,时常露出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
    然,现在这名老人眼里却流露出一丝悲悯之色,这让仪华心里“咯瞪”了一下,脑中瞬间闪过一个不好的念头。
    老人就是阿巴嘎,至于他真实的名字以及年龄,这个只有四十多人的小部族群都不知,只是巴格尊称他为叔叔唤阿巴嘎,久而久之下,大家也都叫起这个名宇。但尽管如此,这个神秘的老人却受着众人的尊敬,因为他是一名萨满,并且还拥有一身医术。而现在,连阿巴嘎都露出悲悯的神色,难道朱棣的双腿治愈又有反复了?
    此念闪过,仪华未再深思,已冲到了阿巴嘎身边,揣着一丝小心问道:“阿巴嘎……苏赫巴兽他可是有哪患有隐疾?还是他的双——”喉咙一紧,声音嘎然而止,只因朱棣突然三步上前,走到她对面恶狠根的盯着她。
    “苏赫巴兽……”巴格夫妻见朱棣犹如一头捋了须的老虎,周身透着危险的气息,夫妻两忙上前阻止,却见阿巴嘎朝他们罢了罢手,只好默声不语。
    阿巴嘎蹒跚三、四步走到仪华跟前,安抚似地拍了拍仪华的肩膀,哆嗦着干裂的双唇:“好孩子,你丈夫伤势好了大半,要不了几日就可痊愈,别担心。”
    阿巴嘎的牙已经掉了许多,说话的时候时有“哧哧”的声响,听着有些支吾不清。但他每次与人交谈时,总是看着对方的眼晴,让人不自觉的将他的话听进心里面。
    仪华望着阿巴嘎的眼晴,浮躁不妥的心里渐渐平静了下来她向阿巴嘎点头笑了笑。
    阿巴嘎亦含笑看了一眼仪华,就移目看向巴格夫妻道:“走吧,让他们夫妻两单独待上一会吧。”说着,依然脚步蹒跚地向门口踱去。
    巴格夫妻对看一眠,忙上前左方搀着阿巴嘎。
    临到门口时,显然也被阿巴嘎的括夹抚了的阿拉格,还不忘热情的回头招呼道:“快正午了,小夫凄别光记着说话,还得过来了端了饭食,今儿也炖了羊骨汤。”
    看着阿拉格洋溢着笑容的脸颊,仪华不禁被感染了,回了一抹灿然的笑容,语音轻扬道:“知道了,阿拉格婶子。”
    三人离开,毡房内登时一片安静。
    仪华笑容还来不及放下,就感到浑身冷嗖嗖地。
    朱棣何时有了如此阴冷冷的目光?
    仪华心里腹诽了一句,随即抬头一笑,语似关切道:“你脚伤刚好,却站了这么久了,还是先坐着,毕竟恢复脚力的事也不急于一时。”略一顿,声音蓦然低了几分道:“反正也在这待了一个多月了。再多个七八日也一样。”
    这话听起不知是安慰朱棣,还是安慰她自己。 华觉得这话有几分怨怪的味儿,说完便后悔了,于是忙又补充道:“巴格大叔一家待我们好是真心实意的,若走了还真有些舍不得他们。”
    朱棣低眸瞥了一眼自说自得的仪华,忽的一转身,一瘸一拐的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