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总有刁民想攻略朕 >

第106部分

总有刁民想攻略朕-第106部分

小说: 总有刁民想攻略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瑄命人给李应熊传消息的时候,李应熊正被高子淳骚扰得正烦,却又无法对高子淳做什么。一收到凤瑄派人送来的消息,他立即准备见凤瑄。
    于是,就在凤瑄潜入大宁城当天下午,伪装过后的凤瑄便直接出现在了李应熊的府上。
    李应熊生得人高马大,威风凛凛,但是一看见凤瑄,他顿时笑得极为和善。他这一笑,就连脸上的煞气都被冲淡了许多。这一幕若是让他的部下看见,怕是要惊掉一地的下巴。
    凤瑄并不是空手来的,他来的时候,还特意给李应熊带了一份礼物。
    这让李应熊十分意外,毕竟凤瑄的身份摆在那里,万万没有讨好他的道理。
    他虽然身为大宁的守将,重兵在握,在凤瑄面前却也丝毫不敢摆架子。他很聪明,岭南的接连变故,不仅是高亥充和高子建看在眼里,他同样是看在眼里。
    不仅如此,还有那传说中日进斗金的多宝楼。
    不过,他更加在意的,其实还是皇庄里的土豆和红薯。传闻土豆和红薯都耐旱,而且产量很高,所以李应熊自从听说了这个消息,就一直希望能够在大宁推广土豆和红薯。
    以前高亥充还在,他不敢跟高亥充提这件事,如今高亥充已经死了,他自然再也没了顾虑。
    如果那两种作物真的跟传说中的一样耐旱高产,那么对于贫瘠的大宁而言绝对是件大喜事!
    李应熊想到这事,对于凤瑄的态度顿时更客气了。
    所以,当凤瑄笑眯眯地说出给李应熊带了一份薄礼时,李应熊立即受宠若惊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口中连连说道:“国师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
    就在这时,凤瑄轻轻打开了锦盒,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李应熊原本对凤瑄送的这份礼物并不是太在意,不过是惊讶凤瑄的态度而已,然而当他看清锦盒里装的是什么后,李应熊顿时大惊!
    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走到了凤瑄面前,随后便亲手拿起了锦盒中的单筒望远镜,惊叹道:“这……这可是传说中的千里眼?”
    他一直在关注岭南的战事,所以对于岭南一战中使用的千里眼,也是略有耳闻。不过凤瑄一直将消息掩得很死,李应熊虽然听说过“千里眼”,却完全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
    如今看到实物,他顿时便惊呆了。甚至不顾凤瑄就在旁边,便迫不及待地拿起千里眼对准了眼睛朝外看。
    这一看,李应熊就被瞬间拉近的画面给吓了一跳。
    不过他毕竟是一员老将,虽然震惊不已,却还不至于做出失手扔掉千里眼的蠢事,只是好奇地看了好一会儿,随即才恋恋不舍地拿在手里。
    他这一拿着,便舍不得放下了。
    其他人拿到这样的单筒望远镜或许只会觉得好玩,可是李应熊身为一员难得的猛将,对于军事上的嗅觉却是相当敏锐。
    他一看见这样的千里眼,便清楚这样的东西一旦用在战斗当中,绝对是一件利器!
    军中为何要安排专门的斥候?还不是为了打探敌情!可一旦有了这千里眼,就算隔得很远,他们也能发现敌人的动向,提早做出戒备!
    虽说这千里眼能看的距离终究有限,远远无法和后世更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可是对于如今的李应熊而言,却已经是一件称得上是鬼斧神工的神器了!
    凤瑄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微微一笑,突然说道:“陛下接到密报,得知北边的鞑子正蠢蠢欲动,野心勃勃想要入侵中原,于是特命我和贺统领前来襄助李将军,击退来敌。不知,李将军对鞑子的情报知道多少?”
    说起正事,李应熊顿时神色一凛。他小心翼翼地将千里眼放进锦盒,这才直接坐在凤瑄旁边,沉声说道:“鞑子这次的确是野心勃勃,所以一直将消息瞒得很死。末将派出上百斥候秘密潜入草原,然而大多都失去了消息,只有十数人成功活着回来。据他们所说,那耶逐可汗正在草原上调兵遣将,不断联合草原的各个部落,已经组成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
    他说到最后,便忍不住叹了口气,既是遗憾那些没能回来的斥候,也是担忧这一次的战事。
    鞑子来势汹汹,这一战怕是会异常惨烈。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凤瑄听完之后,竟然一点也不惊慌。
    李应熊不是傻子,所以他看见凤瑄的反应后,心里顿时有了猜测。他试探着问道:“国师似乎并不担心,莫非是有退敌之策?”
    凤瑄也不瞒他,干脆说道:“李将军有所不知,陛下爱民如子,此前一直下令兵器局研制武器,以减少我方士兵的伤亡。而就在本官出发来大宁之前,兵器局已经研制出了两种杀伤性极大的守城火器。”
    李应熊听到凤瑄的话,心中不禁动容起来。他很清楚,凤瑄说高子辛爱民如子,并非只是一句恭维的话。
    去年高子辛自掏腰包给边关修筑防御工事,他是知道的。虽然大宁乃是宁王的封地,并没有享受到如此优待。李应熊依然觉得,高子辛的确称得上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只是,听到后面,他就震惊了:“火器?”这个词对于李应熊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他根本没办法想象出,这究竟是怎样的武器。
    不过,“杀伤性极大”几个字,他倒是听进去了。
    于是他立即迫不及待地问道:“还请国师为末将解惑!”
    凤瑄微笑着说道:“这二种火器,一曰万人敌,一曰地雷。地雷者,可埋藏于鞑子的必经之路上,骑上用泥土遮掩,一旦鞑子的骑兵经过,踩中地雷,那地雷便会瞬间炸开,爆射出无数锋利的铁片,瞬间收割人命。
    万人敌者,可聚于城墙之上,一旦兵临城下,便可点燃引信,抛入敌军阵中,它自会炸开,杀死敌军。此二者,虽说不能将鞑子尽数杀死,却必能让他们方寸大乱,到时候我军正好可以趁势出击,攻其不备。”
    “好好好!这两个好!”李应熊顿时大喜,甚至激动得连说了好几个“好”字,他捏了捏拳头,突然问道,“不知国师手中可有实物?让末将一观?”
    凤瑄这才摇了摇头:“此二者才研究出来没多久,稳定性欠佳,需临时制备,本官手中并无实物。不过,待工匠一到,便可以立即着手准备。”
    李应熊听闻这话,虽说心里颇有些遗憾,却还是认同了凤瑄的话。
    他一想也是,这样可怕的东西,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带着赶路的?万一路上炸了可怎么办?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高子淳,忍不住试探道:“国师可知,如今整个宁王府,只剩下高二公子一个男丁,他乃是庶出,这爵位……”
    凤瑄微微挑眉,深深地看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李将军说的是高子淳吧?他不是被混进城里的鞑子给刺杀了吗?”
    李应熊心头一跳,瞬间明白了凤瑄的意思——高子淳,必须死!
    
    第164章 亲自动手
    
    凤瑄的确是想要高子淳的命,以便一劳永逸,彻底绝了宁王一脉,将大宁重新收归朝廷手中。
    李应熊对此没什么意见,且不说他本身就对高子淳厌恶不已,更是对高子淳的狼子野心极为忌惮,光是为了大宁,为了整个李家,他就愿意死心塌地投靠高子辛。
    岭南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如今的形势已经相当明显,只要跟着高子建混就能有肉吃有好日子过,李应熊除非是傻了,才不去投靠高子辛,而是死心塌地跟着高子淳这个白眼儿狼。
    不过,未免落人口实,凤瑄和李应熊并未立即下手,而是一直等了好几天,才等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找了几个长得极像鞑子的人,将高子淳杀死。
    这些人并非是真的鞑子,却是鞑子和中原人的混血。鞑子劫掠时侮辱了不少中原女人,其中很多人要么死了,要么被抓到了草原上。少数幸存下来的人生下了这些孩子,而这些人因为从小便受尽歧视,对于鞑子更是极为痛恨。
    他长得和鞑子极像,所以高子淳当真以为是鞑子要杀他,到死都不知道,罪魁祸首其实是李应熊和凤瑄。
    这些人,正是被李应熊养大的。
    高子淳乃是宁王一脉仅剩的男丁,他一死,宁王一脉可以说是彻底断绝,只剩下世子妃生下的一个女儿。
    可惜茹儿自小便体弱多病,能不能活到成年实在难说。
    李应熊不愿世子妃一个人守寡,干脆求了恩典,安排世子妃和茹儿假死,让二人彻底和宁王府断了联系,从此安心住在李府。
    如此一来,宁王一脉就算是真的绝了干净,只剩下一个空空荡荡的宁王府。那府邸修得极为富丽堂皇,一看便能知道宁王的日子过得如何奢靡。
    于是凤瑄干脆抄了宁王府,除了个别犯禁之物留下之外,其余尽皆拿来换成钱粮,充作了军费。
    高亥充为了造反可谓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甚至不惜盘剥百姓,攒下大量的粮食。可惜他一死,他拼着受尽唾骂才辛苦攒下的那些钱粮便直接便宜了高子辛和凤瑄。
    查抄了宁王府,手里有了大笔的钱粮,凤瑄、贺坤和李应熊便再无顾忌,直接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只等鞑子大军一到,便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时间,就这么一日日过去。
    转眼间,秋收之日便近在眼前。
    大梁各地先后开始了秋收,而京城,备受各方瞩目的皇庄,更是难得地迎来了惊人的大丰收!
    因为是第一次大片种植,不比宫里的温室,所以这一次的收获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为了这一次的丰收,高子辛不仅事先就让凤瑄将皇庄上下严查了一番,留下的全都是可靠的人,在收获之前,更是问了好几次,确定玉米、土豆和红薯长势都格外好,他这才下定决心,打算亲自去皇庄一趟。
    不过,钱庸一听高子辛要亲自去皇庄,收割第一株玉米、土豆和红薯,立马双眼发亮地表示要跟着一起去。不仅如此,就连朝中的其他大臣,听到消息后也全心动了。
    一开始,朝中众臣除了钱庸等极少数之外,并未太在意所谓的玉米、土豆和红薯,毕竟宫里的温室收获的产量,高子辛对外是严格保密的,这些人并不清楚。
    可是等皇庄里种下了,人多眼杂,这东西就不太瞒得住了。
    普通百姓或许还不知道消息,可朝中众臣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全都知道了。
    虽然土豆和红薯的果实都长在地下,不挖出来根本看不到,可那茂盛的土豆苗,以及那异常茂盛的红薯藤,却是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得到的!
    不仅如此,因为红薯藤太多,高子辛特意让人在皇庄里养了好些猪,割了红薯藤混着米糠等物来养。
    那红薯藤割了一茬后很快又长出一茬,速度简直快得惊人!不仅如此,嫩尖还能拿来做菜,味道比起很多野菜都要好得多了。
    地里的红薯看不见长得如何,可这生长快速的红薯藤却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于是渐渐的,朝中众臣便纷纷关注起了皇庄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尤其是当玉米长出玉米苞后,众臣就更加关注了。
    所以这一天,不仅高子辛特意带着宝儿去了皇庄,身后还跟了一串的跟屁虫。他在最初的不满后,很快就镇定下来,甚至还开始琢磨起来要怎么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宝儿第一次出宫,对什么都好奇,根本静不下来,乌溜溜的眼珠子总是好奇地四处张望,还时不时挥动肉嘟嘟的胳膊,兴奋得不得了。
    好在他现在年纪还小,根本没办法走路,只能任由高子辛抱着。
    皇庄早已经事先被锦衣卫“清理”了一遍,所以高子辛一到地方,便迫不及待地要去收割了!
    众臣同样迫不及待,全都等着看结果。
    于是,高子辛抱着宝儿在前面走着,他们就在后面跟着,到了茂盛的玉米地后,这些人顿时傻眼了。
    玉米杆子挺高,不仅如此,每根杆子上基本都结了两个大大的玉米苞,看起来格外诱人。
    高子辛看在眼里,不禁兴奋地在宝儿脸上亲了一口,随即将他往欢喜怀里一塞,便将袖子一挽,像模像样地走到田边,一手抓住玉米杆,另一只手飞快地将两个玉米苞掰了下来。
    与此同时,已经有太监捧了个精致的竹盘,供高子辛盛放那两个玉米苞。
    高子辛象征性地掰了两个,便挥挥手,对着那些眼巴巴的朝臣说道:“众爱卿既然来了,就别光看着了,都去试试吧。”
    于是,众臣顿时摩拳擦掌,掰起了玉米苞。倒是他们多想这么干,实在是高子辛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谁还敢站着不动吗?
    偏偏高子辛是天子,他若是不喊停,还真没人敢停下,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掰。
    高子辛净了手,便抱着宝儿让他好好看。
    宝儿看着朝臣热火朝天地掰包谷,顿时乐了,一边“呵呵呵”地笑着,一边不停地拍巴掌。
    他小巴掌一拍,众臣就越发不敢懈怠了,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干活。
    今日来的朝臣挺多,所以一亩地很快就掰完了。高子辛这才一挥手,对众臣说道:“行了,诸位爱卿辛苦了,跟朕去看看土豆和红薯吧。”
    众臣如蒙大赦,赶紧抹了抹汗,从玉米地里走了出来。
    出来大家互相一看,身上的衣服全都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就连脸都花了。
    霎时间,他们便纷纷嘲笑起了同僚,等嘲笑了一阵,才骤然反应过来,他们自己也跟对方一个样,赶紧把嘴巴给闭上了,转而互相瞪眼珠子。
    高子辛带着人走到土豆地里,地里的土豆苗以及发黄了,正是已经成熟的征兆。
    田里的泥土肥沃蓬松,于是高子辛挑了一株土豆苗用力一提,就连着土里的土豆一起提了起来。
    大概是品种比较好,再加上这里土壤肥沃,庄子里的人又照顾得异常精心,所以一株土豆苗竟然长了大大小小总共十五个土豆。
    里头最大的有成年男子的拳头大,最小的也有宝儿肉嘟嘟的小拳头那么大。
    高子辛特意摘了一颗最小的放在宝儿小拳头旁边比了比,宝儿顿时好奇地伸出小胖爪子就要去抓,惊得高子辛赶紧收回了手,将那颗土豆扔进了竹筐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