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综穿]穿越不是系统的错 >

第61部分

[综穿]穿越不是系统的错-第61部分

小说: [综穿]穿越不是系统的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四位占据妃位的妃子都是育有皇子的来看,圣上的理性尚存。
    但是先帝的例子实在让人有些草木皆兵,德嫔的姓氏又太让人敏感,已经晓得这个世上可能真有鬼魅之类的存在的大臣觉得能将圣上迷成这个样子,德嫔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大臣们还在想法子委婉地劝谏的时候,宫中突然挂起了白幡,自太子以下,诸皇子都换上了孝服。
    既然宫中的白幡都已经挂起来了,那大臣们自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皇后禁足没过一个月,就“病”死在了含凉殿。
    皇后素来身子很好,就算被禁了足,但是有太子的颜面在,分管宫务的四位妃子也不敢对她怎么样,况且,皇后落到这个境地都是因为佘氏的原因,妃子们也是兔死狐悲。
    看起来一切都好好的,皇后怎么突然就病死了呢?
    宫中的消息越传越邪乎,最后传得整个京城都晓得了。
    说是先头太宗的那位佘氏不甘陪葬,如今转了世化作如今的德嫔来报复当今呢!
    这倒真的上升到狐媚祸国的层面上了。
    而且,宫中既然会有这传言,那皇后的死因自然不像圣上说的那么平常。
    听说皇后是惊惧而死,身上倒是没有什么伤——所以用病死的借口也能解释得过去——但面容可怖不说,就连心都不见了!
    圣上却不但没有什么反应,还将想要详细调查皇后死因的太子和二皇子都训了一顿,太子如今也在端本宫内闭门思过呢!
    既然到了这种地步,劝圣上不要被妖孽迷惑的折子雪花片一样地呈上来,圣上却看也没看,直说文武百官是满口胡言。
    既然涉及到了妖邪之事——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那白云国师总能站出来说个什么吧?
    谁成想,白云国师不但没有说什么,反而闭了他在宫外的宅子,回到宫中的炼丹房操起了旧业,还说什么要为圣上和娘娘——他说的娘娘就是德嫔——炼丹?
    后妃能得别人尊称一声娘娘不假,但除了那后妃的本家,谁人提到她的时候,不会在前面加个妃名或者嫔名?
    能让所有人尊称娘娘的,满后宫也才只有皇后一人!
    现在看来,就连国师也被德嫔迷惑了……
    有些人认为国师是被迷惑了,但还有些人,认为国师和那妖妃本就是一伙儿的,要不然,怎么会一道将圣上迷得五迷三道,渐渐有向昏君发展的趋势了!
    观源弘承五年中的状元,因为是五元首,也算官运亨通,还没在翰林院待满三年呢,弘承六年的年底就调任到了吏部考功司任员外郎,官不大,才正六品,但掌管着整个大越朝廷官员的考课,是个既实且肥的缺。
    这期间他也见过国师,果然发觉了他的原形。
    若不是白云的道行也算高深,又处于龙脉聚集之地,还真感觉不到他的妖气。
    那么,和白云一起引诱了皇帝的那个妖孽——没错,观源已经确认了德嫔确实不对劲了——到底,是个什么品种呢?
    一山不容二虎,皇宫也不能容下二妖,除非,这俩妖有一腿。
    想到这里,观源默默地给弘承帝点了个蜡。
    
    第95章 金吾
    
    太子的境遇在皇后死后落到了一个极为糟糕的地步。
    其余的皇子还没有长成,太子当年更是先帝的宝贝疙瘩,小小年纪就被立为了皇太孙,说得不客气一点,便是以后圣上废储,恐怕都不能如愿。
    然而,在皇后病亡后的短短三个月内,太子遭到的训斥恐怕比他这辈子加起来都要多。
    而在朝廷上,不是没有人给太子说话,结果圣上为此大发雷霆,偏说太子结党,还接连贬了好几位大员,就连阁老们替太子说了几句好话,都被圣上骂了个狗血淋头。
    太子是先帝和圣上按照明君的模版教出来的,后院的人不多,至今除了太子妃之外,就只有两位侧妃和三个原先教导他人事的宫女出身庶妃。
    这就导致了除了已经被划定为太子党的太子妃的娘家和两位侧妃的娘家之外,朝堂上再没有人敢替太子说话了。
    太子在朝堂上境遇艰难,最后无奈亲自上门去寻求有交情的大臣们的帮助——当然啦,他是微服出行的。
    有好几位老大人是先帝时期的阁臣,不仅是当今圣上的太傅,也曾教导过太子,所以虽然他们已经致仕了,但是太子还是去求见他们了。
    当然了,太子选择的老大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和圣上的关系好,并且致仕后因为家里的子孙还在做官,所以仍留在京城或离京城不远的地方。
    但是老大人们,情分倒有了,说话管不管用却不好说,就算圣上当面应了,转头又是另一套,难道那些老大人还能再冲回来指责圣上不守信用不成?
    最后太子想到了观源。
    他是勋贵出身,又是几百年来头一个五元首,圣上看重得很,更重要的是,他给太子讲过课,虽然从他离开翰林院之后太子就没怎么见到自己的这位小师傅,但好歹有情分在那里,能拉得上关系不是?
    太子找上门的时候,观源正在按照老太太的意愿,给自己的未婚妻写信,美其名曰交流感情。
    观源的婚期本来定在今年的四月,天气正好的时候,可是,谁让皇后去了呢?这一年就不要指望着嫁娶了。
    太子是微服来的,反正圣上最近时不时就让太子闭门思过,太子做的小心一点,圣上绝不会发现他出了宫。
    观源也想着找个好机会让自家的阿政出场呢,顺便给大越换个国师就更好了,于是他不仅答应了太子的请求,还顺带推荐了一位靠谱的降妖人选——隐世宗门玄心正宗的宗主金光。
    太子也觉得那国师很不对劲,再加上早就怀疑德嫔是妖孽,如今观源不仅愿意帮忙,而且还提供了一位高人人选,自然喜出望外。
    太子来找观源的时候是五月底的事情,到了六月的时候,陆续有好几位德高望重的已经致仕的老大人想要进宫面圣。
    大越朝制,致仕官员仍可从朝廷领俸禄,官职不足五品得半禄,五品之上得全禄。
    而像这些曾经是帝王的心腹重臣,甚至曾经教导过帝王的老大人,和普通的致仕官员相比,还有一处不同。
    这些重臣致仕的时候,最差也是二品大员,陡然致仕,心理落差太大,而且从前官位比他们低的,对上他们这群已经致了仕的老上官,竟变作“大人”了,他们这些没有官位的,实际上就是“草民”,这怎么能让他们受得了?!
    所以,大越的官职除了做实事的实官之外,还有一种叫做散爵。
    散爵又叫散官,和勋贵宗室们的爵位还有不同,散官是专门为致仕的官员们设置的,所有的官员致仕后名义上拥有和他们之前的实职级别相称的官职,称为散爵,但是二品以上的老大人们身为重臣,待遇又有不同,他们的散爵都是比致仕前的原职还要高一级的。
    太子找来的这几位老大人致仕前都是从一品的官职——大越朝的正一品只有四个官位,分别是太师、太保、太傅、太尉——如今还没有人能在活着的时候就得到这几个官位。以散爵论的话,这几位都是正一品,散爵也是大越朝廷承认的官职,致仕的老大人们自然能求见圣上。
    圣上和老大人们都还有情分在,一面听老大人们絮絮叨叨偶尔露出点正题,一面点头应是,姿态做的足足的。
    等到这些老大人出宫的时候,圣上回头还给他们家里送赏赐。
    所以六月的时候,传旨送赏的太监们红光满面,去那些老大人家里,他们每回都要得上不少的“吃茶钱”。那些老大人得到的赏赐各不相同,不过有一样却是一样的,一柄玉如意。
    不管圣上想表达的是老大人们的话讲到了他心坎里让他很欢喜——当然了,这个选项应当不太可能——还是他不会怪罪老大人们的行为,让老大人们放心,总之已经是表了态了。
    那么,太子的情况有没有好起来了呢?
    有的,圣上不再训斥太子了,也没有揪着太子的错处不放了。
    要知道,太子作为圣上如今唯二的能上朝听政的儿子之一——特别是二皇子比太子小了五岁,还是太子的同胞弟弟的时候——当圣上抓住他的错处不放的时候,他的压力有多么的大。
    太子对此惊喜万分,然而很快,他就发觉了,圣上深层次的用意。
    事实上,当皇帝厌恶一个人的时候,他光明正大地发火不可怕,要是皇帝只是在心里记住那个人,等到合适的机会再下黑手的话,那一般来说,被皇帝记恨的人已经没有翻身的余地了。
    圣上不再让太子旁听朝政的时候对政事发表看法了,甚至直接无视了太子,好像站在陛阶下的那个人不存在似的。
    圣上之前刻意难为太子,臣子们还能劝谏一下,可是现在圣上动的是冷刀子,谁都晓得那伤口不见血,可偏生就不能说什么。
    要是为太子听政的事情再发表什么看法,那就是替太子分圣上的权,要是被安上这种罪名,不死也得脱层皮。
    而且后宫里,圣上也只在那留宿半个月,剩余半个月都是在他自己的寝殿福宁殿度过的——大越如今三代帝王,已换了三座寝殿,先帝的寝宫拱宸宫被圣上以不忍擅动的原因封存起来,之后圣上便寻了福宁殿作寝宫,值得一提的是,福宁殿离后妃们居住的宫殿群更接近——虽然圣上宠幸的还是德嫔,但大臣们劝他的怠政他听了,于女色上也收敛了,臣子们还能怎么办?
    太子也想要继续忍,可他的火气在观源偶尔去看他的时候,不明原因的一日比一日大。
    供给太子的端本宫里的东西一日比一日差,太子的侧妃张氏于皇后去世之前已怀有了两个月的身孕,眼看着就要满九个月临产了,孩子却流了,那可是一个成了形的男婴啊!太子至今也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已。不仅孩子流了,张侧妃熬了两日,也没熬过去,殁了。
    消息回报到圣上那里,他也只淡淡地说了一句“知道了”。
    这哪是一个父亲会对接连丧母、丧妻、丧子的儿子的态度啊!而且,要知道,明明在之前,弘承帝一直表现出他对太子寄予厚望,若不是其他的皇子年纪没到,恨不得直接把他们赶出皇宫建府以消除太子的威胁的样子啊!
    太子的侧妃身份地位不低,太子的身份和皇子不一样,他是储君,他的侧妃的家世,给其他的皇子做正妃指不定都绰绰有余。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先帝对这个孙子向来关注,太子妃便是先帝为太子选定的,而且两位侧妃是先帝对比太子妃后排除的人选,虽然没能入选太子妃,但暗地里也是定了要留给太子的。
    弘承七年的中秋,也是家宴的时候,德嫔又扰了宴会的安宁。
    上好的大闸蟹,她吃了半只,之后全吐了。
    被紧急召来的御医把了脉以后,身子也不发颤了,直接麻溜地开口道喜:“恭喜圣上,恭喜娘娘,这是喜脉。”
    圣上也没心思再在家宴上待着了,大笑着便小心翼翼地带着“吃了寒凉的物什”的德嫔回去“好生将养”了。
    还没确定是男是女呢,据说圣上已经准备着,等孩子出生的时候下旨大赦天下了。
    这可是皇后册立,或者皇后刚生下的嫡子便被立为太子才能有的待遇啊!
    太子彻底慌了神。
    事实证明,当一个发慌并且没有人好好劝告他的时候,这个人的智商可能会降到负值。
    不幸流产而死的侧妃张氏出身勋贵家族,她的嫡亲兄长如今正握着京城的一支兵马。
    京中的兵马除了宿卫京城的京营——也就是贾代化这个京营节度使掌管的一支——负责京畿治安的金吾卫之外,还有宫中的四卫。
    监管宫门的监门卫、巡逻宫中的骁骑卫、负责东宫宿卫的奉辰卫以及宿卫皇帝的千牛卫。
    千牛卫有两部分组成,勋贵豪族的子弟以及身经百战的勇士,这部分人向来直归于皇帝的管辖。
    自从圣上开始厌弃太子之后,渐渐有名无实的奉辰卫已经被干脆地分入了其他三个卫。
    监门卫和骁骑卫也被圣上看得很重,统领都是圣上的心腹。
    太子的侧妃的兄长,或者说太子能掌握的,就是金吾卫的一千兵马。
    不过,一千兵马,如果利用得当的话,也能做到很多事。
    太子准备兵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可怜的太子要悲剧了……
    话说回来,金吾卫什么的,无法抑制地想到汉光武帝的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然而他就是个渣……为了给姐姐拉皮条连“富易交,贵易妻”这种话都能说出来的男人……
    为什么宫中的兵马,守卫皇帝的不用什么御前侍卫代替呢?因为千牛卫听起来就逼格很高的样子啊233333话说千牛卫大将军什么的……元芳,你怎么看?话说回来,千牛卫属于贵族子弟的地盘,所以元芳出身一定很好,然后他又姓李,唐朝国姓,唐高祖李渊的儿子字辈除了嫡子外都泛元,李渊有个儿子,封周王,名字叫做李元方……虽然不排除李渊的亲戚的儿子也泛元字辈,然而还是细思恐极……
    #我们还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帅帅的大将军的身世#
    
    第96章 兵谏
    
    弘承七年,冬至。
    京城昨日落了一场雪,冬至这日清晨起来,宫城已是银装素裹。
    刚进宫还没分配主子的小太监们忙着扫雪,一支巡逻的骁骑卫穿过和监门卫交界的宫城地带,在雪地上踏出一串的脚印,然后渐行渐远。
    “父皇今日心情很好?”太子路过御花园的时候,瞥见里头的清醉亭外头站着几个千牛卫,亭里不住地传来男女的笑声。
    不过虽然看起来像是在询问别人,但太子更像是自言自语。
    毕让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答话。
    看着太子的神情又变得阴郁了些,他躬下身子:“奴婢听说,近日德嫔宫中的瓜果都换成了津梅、酸枣。”
    “怪不得呢”,太子继续用那种飘忽的、好像是自言自语的声音说道,“圣上近日的心情都很好。”
    毕让假装没有听见太子对圣上的怨愤之情,以至于连父皇都不称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