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aph同人)北城往事 >

第26部分

(aph同人)北城往事-第26部分

小说: (aph同人)北城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从云南过去的。”
  对方拿起照片,又摇了摇头:“我应该不认识他。”
  “他曾告诉我,他父亲是南京商会的,他父亲大概在一九三七年去世。”
  “南京商会的?也许这是一个很好地线索,但是您不知道他父亲的名字,也不知道商会的名字,那个时候商会比较多,而且国民政府留给我们的档案大多残缺不全。您知道他父亲做什么生意么?或者有没有工厂或者商店的名字。”
  伊万摇摇头。
  “您来之前,我已经把日本在南京屠杀的时候的档案都梳理了一遍,说实话,关于国际红十字会的记录太少,记录里没有中国人的名字,没有一个叫王耀的人,他有没有可能用外国名字登记?”
  “不知道,应该不会,他是个挺奇怪的人,他在德国留学的时候好像就没给自己取德国名字,到苏联的时候也叫本名。”
  “一个能认识英国大使的家庭,说实话,这在南京虽然不少,但是也并不多见,祖父还曾做官,这个更少见,好像答案就在眼前,但我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对方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这一个月以来,我有时候都会怀疑,您说的这个人是不是真实存在。”
  “当然存在!”伊万大喊了起来。
  “抱歉,失礼了。”对方被他激动地情绪吓了一跳。
  伊万控制好情绪:“要不我们换个方向,西南联大,他在那里任教长达一年,并且他是在那里入的党,我想会有他的记录才对。”
  “西南联大在一九四六年就停办了,现在已经被分为清华,北大,南开,昆明师范学院留在旧地。清华和北大在北京,南开在天津,他们都有机械专业,这个工作量会很大。”这个大个子中国人看着照片里的人,思考了片刻:“您是一定要找到他么?”
  “我一定要找到他!”
  “好,给我时间,我帮你。”大个子放下眼镜,看着面前的苏联人:“我到过苏联,我在苏联生活了三年,直到莫斯科解围我才离开,我会帮你的,我爱苏联,就像爱我多灾多难的祖国,我会帮你的。”
  “谢谢!”
  走出档案馆,翻译姑娘站在大厅门口等他:“书记!”
  她冒失的挥着手。
  “久等了。”
  “不要难过,会找到的。”翻译姑娘跟了过来。
  “您怎么会知道我的事?”伊万奇怪的看着她。
  “因为您看到的那个人,是我爸爸啊。”
  伊万被她逗笑了。
  “中国姓王的人太多了,叫王耀的人太多了,如果您的朋友像我一样就很容易被找到。我姓瞿,中国叫瞿怡舟的人应该只有我一个吧?”
  “不会比苏联叫伊万的人更多吧?”
  “那应该不会!”
  “如果他也在找我,我想就算全苏联的人都叫伊万,他也能找到我。”伊万拉开车门:“糕团小点是怎么回事?”
  “好吃的东西!”
  “甜的咸的?”
  “甜的啊!”
  还真是甜的啊,伊万想。
  汽车没有返回宾馆,伊万让瞿怡舟带他去吃饭。南京比他想的繁华,看来这座城市的创伤也在愈合,那些古风卓越的建筑似乎有着列宁格勒同样的文化底蕴,只是更内敛、含蓄。
  “南京的历史比列宁格勒久远多了!”瞿翻译脸上满是自豪:“我是南京人,啊!南京可真是个好地方!我愿意为她写一百首诗,用汉语,用俄语,都行!”
  伊万没有嘲笑她的颤音,她和她的父辈不一样,她对苏联还不够热爱。
  在点心铺里,伊万见到了他想象中的“工巧文雅”的小点心,他尝了一口,看着店内店外买吃食的中国人发呆。
  “你看,我被中国人包围了。”伊万在心里对王耀说:“我知道他们在偷看我,就像你和我上街,苏联人都偷看你一样。”
  一旁的瞿翻译一直啪嗒啪嗒的不停嘴,不是在说话,就是在吃。
  “您好?”伊万突然说了句汉语。
  瞿翻译惊讶的张大了嘴:“书记!您会说汉语,而且是如此标准的南京话!太厉害了!”
  “是我的老师很厉害,”伊万觉得自己的情绪好了点:“方便帮我看一首歌的歌词么?”
  在一家小茶馆里,伊万从包里掏出了他誊写好的那首歌词:“有些地方我看不大懂。”
  瞿怡舟看了一遍:“四季歌?哦,可能是周璇的那首四季歌!我知道啦,我把中文歌词写给你。”
  瞿怡舟在第一段的旁边一边哼,一边写下了歌词:“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
  “鸳鸯是什么?”
  “一种鸟,在中国象征爱情,只要他们结成了一对,便一辈子不会分开。”
  “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江南江北风光好,怎及青纱起高粱。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
  小姑娘的声音很可爱,有一股孩子般的稚气,南京温暖柔和的风从窗口吹进来,伊万看着窗外的长江,江面宽广,如这座城市一般的宁静,他不知道王耀当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对他唱的这首歌,如果在那一天他就知道这歌词的含义,他们是不是不用忍受这么多年的煎熬?
  “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小孟姜。”瞿怡舟放下钢笔。
  “最后一句我不大懂,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说实话,全篇只看懂了情郎。”
  这两个字足以令他激动了。
  “这是一个久远的故事,经过了太多的改编,”瞿怡舟撑着下巴:“但他的主题却永远不变,讲的是一个妻子痴情的守候,不倦的等待,即便她的丈夫身死沙场,她也要哭倒长城,与他相见。”
  回去的路上,伊万没有再讲话,只是看着窗外。瞿怡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她觉得这个苏联人很亲切,他英俊的脸更让她觉得有好感,但当他表情忧郁的时候,她又不知道如何再开口找些话题让他开心起来。
  毕竟是领导,我还是闭嘴吧。瞿怡舟放弃了想要继续欣赏他的紫色眼睛的打算,开始傻乎乎的盯着街道发呆。
  晚上,她父亲回来的时候,俄语还不够熟练的瞿翻译和她父亲分享了今天这位莫斯科文协副书记的事例。
  她父亲沉默了片刻,拍了拍她的头:“可能是因为,他太爱中国了。”

  ☆、第二十六章

  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寻找,他有时候会这样安慰自己。莫斯科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帮助战争中离散的公民寻找家人,他有时候会到那里去看看,当他假装看着公告栏上的信息的时候,会有人好心的来安慰他。
  “别担心,一定会找到的。”
  有时候是个老人,有时候是个姑娘,有时候是个军人。
  “谢谢。”他会和对方握手,然后继续赖在这里,消磨他等待中国来信的时光。
  一九四九年才成立的中国很新,多年的侵略战争和内战搅得这个国家满目疮痍,瞿研究员的来信里有时候会抱怨,抱怨机构还不成熟,有些东西太难找,抱怨他没法直接去云南,而云南那边可能希望是最大的。
  伊万每次看到信都有点失望,但他还是拿起笔回信安慰他,或者说好像他们在彼此安慰。
  这些都成了他唯一的消遣,他每天离开文协吵吵嚷嚷的办公室后,就把自己锁回家里,找一本书打开,然后发呆。
  即便他就住在莫斯科,他也没想过要去参加任何聚会,他的军队的老战友们都以为他消失了,连安德烈都这样觉得。
  安德烈并不想见他,在他看到他的转业文件后,他甚至想打电话去骂他一顿,但却找不到他的电话号。
  要直接打到文协去么?他怂恿自己,然后他就打了,却被告知布拉金斯基副书记已去造访中国。
  “啊!混蛋,竟然转业去文协,你还不如转业去化肥厂呢!”安德烈狠狠的踢了桌子一脚,决心这一辈子再也不见他了。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三个月,他给南京写回信,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
  伊万认为没有人会给他打电话,他便没有给他的新住所装电话,因此他对于突然见到安德烈毫无心理准备。
  安德烈静静的看着他,表情有点落寞,他朝他挥手致意:“你昨天怎么没来?”
  “我,有点事。”
  “是么?忙得连你父亲的葬礼都不参加了么?”
  老伊万此刻正安静的躺在花丛里,身上盖着一面红旗,他是一战的战斗英雄,他配得上这荣誉。花丛旁,他的妻子和女儿正在和安德烈的妻子交谈着,三个女人在彼此安慰。他的孙子,伊万的侄子,已经三岁,正开心的揪着花丛里的花,并邀请安德烈的儿子一起来玩儿。
  伊万叹了口气,和安德烈走到阳台,他终于开口:“他病重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在病房里大嚷,说不想见到我,死都不想见到我。”
  安德烈拉了把椅子坐了下来,看着房间里的宾客:“我说……伊万。”
  “你说……”
  “我上周拿到了我的检查报告,我的身体里有一个肿瘤,你明白么?”安德烈说这话的时候,看着他的妻子:“是癌症。”
  “……”
  “你还在找你的国际留学生么?”安德烈尽量换了一个轻松地语气:“听说你去了南京,怎样,找到了么?”
  “……”
  “啊!没找到啊!”安德烈咬了咬自己的嘴唇,思考着措辞:“我伤害了太多人,”他又看向了他的妻子:“我的脾气很坏,其实我知道,我不是想伤害别人,也许甚至都包括了你的留学生,但是我忍不住,这很糟。她是一个好姑娘,世间最好的姑娘,但我却让她过得很不幸。你知道么,其实我们快离婚了。”
  “……”伊万看向安德烈,他们相处了许多年,他们随时都在吵架,都可能打架,他曾不以为这不正常,但其实这就是不正常。
  “我不知道我何时变成了这样,也许是在瞄准镜里看别人脑浆四溅的画面看得太多了。”安德烈抽出一根香烟,点着:“伊万,我们都被毁了,你失去了爱人的机会,我呢,和爱人在一起,但我却只是让她更不幸。不,也许你还好,漂亮眼睛的留学生不是还活着么?如果你找到了他,你要好好生活。”
  伊万拔下他嘴上的香烟,掐灭,扔到了地上。
  “晚了,伊万,对我来说太晚了,不论是婚姻,家庭,还是我的生命,都太晚了。我并没告诉她我的病情,这是我应得的。我要做的只能是不离婚,这样她和孩子就能享受军官家属的待遇,这是我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他们不应再承受任何一点痛苦了。她可以在我死后再婚,和爱她的男人结婚。幸好没多久了,幸好。”安德烈看着地上的烟头:“今天咱们别打架好么?”
  “我不打病人。”
  “废话,我也不会在别人的葬礼上打架。”安德烈对他笑了笑:“南京怎么样?”
  伊万思索了片刻,掏出了他的皮夹子,拿出一张纸:“还记得当年他写给我的歌词么?我找到了一个中国人帮我解读,我认为他一定在等我。可惜线索太少了,他在德国留学的档案应该是完备的,如果能去德国查一查,可能会更有希望。”
  “其实他不错,”安德烈眨着他灰蓝色的眼睛:“知道那天我为何要跟着你么?”
  伊万看着他的歌词摇摇头。
  “在最危机的时刻,你第一个想到的人,一定是你的爱人。但那是个男人,所以我得做个确定,有必要的话就把你送去枪毙。”
  “你真是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你看出来了,为何不把我送去枪毙?”
  “他不讨厌,你知道么,他不讨厌,甚至很讨人喜欢,”安德烈做了个夸张的表情:“他的黑眼睛很漂亮,这是实话,不过你看他的表情很恶心,充满了爱意,啧啧啧。”
  伊万看着安德烈,他暂时还很难把绝症和眼前的男人联系到一起,他们一起出生入死太多年,说不清谁救过誰多少次,算不出谁揍过谁多少次。他们彼此觉得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友情,但其实,如果没有战争,这就是友情。
  “伊万,”安德烈抱住了自己的膝盖:“其实我不是太理解你,呵呵,两个男人,说不上恶心吧,但如果给你张沙发,你和留学生,谁扮演姑娘?真的有点恶心。”
  阳台的门突然被拉开,然后猛的关上了,响声惊得宾客们纷纷侧目。
  安德烈半伸出的手僵在空中,他本可以拉住他,告诉他自己没有恶意,但是他的身体在这一刻发出了剧烈的疼痛,让最后一次和解的可能化为了泡影。
  一个月后,一个戴着黑纱的女人敲响了伊万的门。
  “我是安德烈的妻子,这是他临死前托付我要给你的信。”
  伊万的手抖了一下,接过了信封。
  ’这是苏联东德地区负责人的电话,他会帮助你。他欠我很大的人情,时机到了的话,不用客气。也许,战争注定让逝者不能往生,生者难寻救赎,但我希望你能找到救赎,代我的那份一起。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克里诺夫斯基’
  “我可以拥抱你么?”伊万感到自己的眼睛模糊了。
  “可以。”
  “他爱你。”伊万泣不成声。
  “我知道。”戴着黑纱的女人哽咽着:“我都知道。”
  一九五五年,西德领袖阿登纳造访莫斯科,苏德之间终于建立了大使层面的对话。这让伊万看到了一丝希望,毕竟斯图加特在西德,国际局势让这个不算太远的地方,远得如同不在人间。战争已经过去了十年,然而世界依旧被割裂为很多块。
  安德烈的那位朋友接待了他,但他却表示不能帮助伊万前往西德:“太敏感了,同志,现在还绝不是时候。我只能依靠我的大使身份代您联系那所大学,我只能说,我期盼得到回音。”
  美国呢?有时候伊万会想起别里亚耶夫教授,这其实是他最大的希望,教授还活着,并且到了美国,他一定知道王耀的情况,但是冰冷的美苏关系让他再没能联系到他。
  算来他都七十多了,伊万叹了一口气,他独自走在莫斯科的街头,走过等待、希望、失望、等待、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