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金品典当师 >

第104部分

金品典当师-第104部分

小说: 金品典当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座的各位都精于书法绘画之道,而绘画从宣纸走上瓷器,说白了其实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新的载体而已,但是由于这个载体是立体的,它与平面的宣纸又有所不同。与普通的绘画相比,它更加复杂和多样。下面我重点给大家一下青花瓷的画法,元代景德镇瓷厂里的画工们在对青花瓷器的绘画实践中,一方面从水墨画中寻找新的表现语言,另一方面又吸收西洋画的明暗法,创造了新的工艺……分水法。分水,是青花特有的表现技法,它是使用特制的含水量很大的鸡头笔,蘸满青花色料在坯胎上直接作画,用浓淡不同的料水,就出现水墨画般浓淡不同的色调,即使是同一种青料由于它浓淡的不同,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甚至在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地浓淡笔韵。”唐俊脸色凝重地介绍道。“国画中有墨分五色之说,同样这青花也讲究青分五色,即一浓、二浓、浓水、淡水和影淡共五种。”
    听了唐俊地介绍,大家霍霍欲试,季凡也兴致勃勃地拿起鸡头笔,按照唐俊的讲解进行操作。这种分水画法听起来容易,实际画起来却很难掌握。尽管季凡有着十几年绘画的艺术积累,但真正在泥坯上绘画,感觉还是非常吃力。
    苏泥勃青料价值昂贵,处于学习阶段的这些新手当然不适合使用,季凡采用的是产自云南的珠明料青料,蘸上这种发色鲜明青翠地青料在泥坯中做画的感觉却与在宣纸上随意泼墨截然不同。由于泥坯特有的吸水效果。一点青花涂上去,很快就渗到泥里看不见了。更为困难的是青花的颜色在瓷器烧制成型之前,在泥坯上是无法准确显示的,明明该是红色,但是涂到泥上很有可能就是黑色。而且涂颜色的厚薄也有讲究,如果层次不够,厚度不够,烧出来地颜色很可能就会流失,这令一向对自己地绘画技巧颇为自信的季凡也不禁有些芒然。
    “在景德镇的青花史上。能工巧匠辈出,而有王者之风的画师却是凤毛麟角。”唐俊语重心长地说道,“因为在泥坯上作画,用多少颜料、什么浓度的颜料,才能达到创作者心目中的效果?这都就需要大量反复实践来完成。现在景德镇分水青花画得好的。也仅十几人而已。虽然你们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谥,但这次对你们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想在青花领域有所建树,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能达到的,而是要付出艰苦地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才能取得成功。”
    唐俊的一席话对这些自恃在绘画方面天份的画家们触动极大,大家都收起心中的杂念和疑惑,专心致志地练起画来,季凡趁无人注意时,冲着唐俊伸出了大拇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家在唐俊地言传身教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大致掌握了青花分水地画法,只是还不太熟练,当然在陶瓷学院接受过这方面培训的易明俊除外。
    元青花地仿制虽然进展不太顺利,但是高温色釉瓷的研制却已经是小有所成,五十八名高级陶艺师研制出了包括梅瓶、渣斗、笔洗、笔筒、茶壶在内的一百多件瓷器。对于龙兴瓷皇公司成立以来即将烧制的第一批单纯以釉色来装饰的瓷器究竟效果如何?大家充满了无限期待。
    在征求易长风的意见后,季凡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准备点火烧窑。这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伴着清晨和煦的阳光,季凡率领公司的员工来到柴窑前,只见易长风早已穿戴整齐脸色肃穆地等候在柴窑前,窑前整齐地摆放着三牲供品。
    易长风点燃一捆香,然后交到季凡手里,虔诚地说道,“请季总给窑神上香!”
    季凡知道这是过去窑厂流传下来的烧窑前先供酒祭神,然后再点火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入乡随俗,尽管他知道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但还是恭恭敬敬地接过香,冲着柴窑的方向,鞠躬拜了三拜,然后起身将香插在青花香炉里。
    易长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打开一瓶白酒,咕咚咕咚倒入一个粗瓷碗里,嘴里喃喃自语道,“窑神大人在上,祈求您老人家保佑我们今日点火,能烧出一窑好瓷器。”
    祈祷完毕,他把碗中的酒洒在地上,然后中气十足地喊道:“满窑!”
    这时,窑里的工人在易长风的指点下,把装好瓷坯的匣钵,搬到窑膛里井然有序地分行码好,并留出焙烧的空间。季凡饶有兴致地看着窑里的工人忙碌着,由于事先听易长风提起过,他知道满窑实际就是装窑的意思。
    “古人云:瓷器固需精造,陶成则全赖火候。农民敬畏的是老天,那么我们景德镇的窑工们敬畏的却是窑火,烧瓷器可谓是火中求财。烧窑时由于温度的上升速度、火焰的性质以及冷却方法等之不同,虽用同样的原料在同一温度下烧制,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就连风向和气压的变化,乃至空气的温度各方面,对于瓷器烧制的好坏都大有干系。”易长风介绍道,“满窑的技巧很有讲究,要合理安排火路,保证全窑通风流畅,以使燃料能充分燃烧,否则极易导致生熟不均。说白了就是卡和放的技巧,所谓卡就是卡住火路,不让火四处跑,放就是让火按照满窑设计的火路。”
    满窑后,易长风亲自动手砌上火床,封好窑门,窑门上方嵌入两个用来观察火焰颜色的碗状的窑眼。一切准备就绪后,易长风动手点燃了窑火。
    “易老,这窑瓷器什么时候能出窑啊?”季凡随口问道。
    “烧窑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即使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话,这窑瓷器最快也得明天才能烧完,而且还要经过二十四小时的冷却。季总,我估计你想亲眼看到瓷器的话,怎么也得等到后天这个时间。”易长风一边往窑里添着松柴,一边回答道。
    “噢,那我就有劳易老了。”季凡转身离去。第一窑瓷器也不知会烧成什么样子,由于掂记着柴窑,这一整天他呆在画坊里,心不在焉地在瓷坯上做画。
    第二天,季凡特地起了个大早,早早地来到了窑上,看见易长风此时还守候在窑旁,他双眼布满血丝,脸色憔悴,显然是在这里熬了一夜。
    “易老,你昨晚一定在这里守了一宿了吧?”季凡关切地说道,“烧窑这种事你指点底下人做就可以了,何必亲自守在窑前呢?你年纪这么大,要当心自己的身体呀!”
    “那可不行,对于柴窑他们这些人都不太熟悉,如果交给他们烧窑,我不放心啊!即使回去睡觉我也睡不踏实。”
    “只是这样你老太辛苦了。”季凡说道,“也不知这窑瓷器烧得怎么样了?”
    “别急,我来测试下窑内的温度。”易长风说着来到窑门,打开窑眼,季凡朝窑内望去,只见窑内火焰清爽如清水一般,已经看不见袅袅浮动和缭绕牵扯的火焰痕迹。易长风用力向窑内吐了一口痰,痰掉到窑底立刻化为一道白光散去,他脸上不由露出喜色,“这下成了,可以歇火了。”
    “易老,难道你是通过吐痰测试出窑内的温度吗?”季凡颇感惊讶地问道。
    “不错,传统的柴窑测温方法是凭肉眼观测以及钩照子观测,还有的在窑内前后左右上下安放测温锥,在烧成过程中观察温锥弯曲程度来确定窑内温度。而吐痰入窑的测温方法是古时候烧窑的把桩师傅根据多年烧窑经验总结出来的,它是依据浓痰入窑内碳化速度情况及痰在窑内飘动情况,这样既可以测定窑内温度,又可以测定窑内抽力。”易长风笑着说道,“不过,这招吐痰入窑测温的真谛,只有经验丰富的把桩师傅才能明查秋毫而又运用自如啊!”
    “满窑昼夜火冲天,火眼金睛看碧烟,生熟总将时候审,此中丹决要亲传。”季凡听了易长风的介绍,不由即兴而发,吟诵起古人这首描绘烧窑情景的古诗。眼前出窑在即,可此时他的心里有些失落,自己到景德镇建厂制瓷以来,不到半年的光景,已经投入了六千多万,这里面还包括马超群四人投资的八百多万,此时他真切领会到“一窑能使人腰缠万贯,同样一窑也能叫人倾家荡产。”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也不知自己这一窑瓷器到底会烧成什么样子呢?
    淘尽黄沙始见金 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败而告终的初窑
     更新时间:2009…1…22 20:57:53 本章字数:3360
    七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前几天还是晴空万里,今天的天空却是灰芒芒一片,阴沉而又闷热的天气令人感到压抑。“这鬼天气,看样子要来场大雨呀!”站在窑前的唐俊擦拭了一下额头的汗水骂道。
    今天是开窑的日子,易长风看了下时间,然后向季凡请示道,“季总,歇火已经超过二十四小时了,窑里也冷却了,你看现在是不是可以开窑了?”
    季凡轻轻点了点头,“易老,开始吧!”
    “开窑”易长风大声喊道,他亲自动手拆除窑门,然后率领手下的窑工走进窑室内,搬出用莫来石做成的匣钵整齐地摆放在窑前的空地上。在场的众人鸦雀无声,陶瓷之家的那些陶艺师更是屏住呼吸,眼睛盯着匣钵里。
    季凡在大家注视下,揭开了其中一个匣钵的盖子,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瓷器,从外表看起来这应该是一件红釉梅瓶,红釉瓷历来是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备受人们的珍视。红釉瓷的品种众多,象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火焰红、豇豆红、祭红、鲜红、宝石红等,而在这其中又以明永乐、宣德年间宫廷中专门用来祭祀的祭红瓷最为珍贵。祭红瓷红而不俗,鲜而不艳,色调静穆凝重,宛如霁云红霞,因此它又被冠以更有诗意的名字“霁红”,这种瓷器不但颜色光泽俱佳,而且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而成为瓷中的珍品。
    季凡倒不敢妄想第一窑就能成功烧制出祭红瓷那种流光溢彩的珍品,既便他早有思想准备,看见这件红釉瓷时还是不免大失所望。瓶身显现出斑杂不一的红色,几条如蚯蚓状的裂痕分外刺眼,很明显这是由于窑温过高而造成的。
    “唉!”身后围观地人群中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叹息声。季凡邹了下眉头,随手拿起了另一件蟹壳青渣斗,器身已严重变形。接下来看到的瓷器不是爆釉、就是器身有裂痕、釉色不正、再或者烧制变形,全部是温度过高的产物,共计一百零三件瓷器全部看了个遍,竟然没有找到一件合格品。
    “易老,把这些瓷器都处理了吧!”季凡轻轻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神色如常地说道。
    “还傻愣着干什么。统统拿到一边砸碎了。”易长风闭上眼睛痛苦地挥了挥手说道。
    眼睁睁看着花费了很大气力,竟然烧制出一堆一文不值的废品,众人的心里都不太好受,远处的垃圾箱附近传来了清脆地砸瓷器声音,象重拳般击打在众人的心里。
    “哎,季总这都怨我没有掌握好火候。才烧出了这些废品。”易长风叹了一口气大声自责道。
    “易老,你也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什么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烧瓷也同样如此,哪能一下子就能烧制成功。失败了没关系,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大不了从头再来嘛!”季凡上前拍了拍易长风的肩膀鼓励道。“你是景德镇最老的把桩师傅。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我看这两天你老一直守在窑上,也挺辛苦地,今天我给你放假一天,回家好好休息休息吧!”
    可能是受早晨瓷器没有烧制成功这件事的影响,今天画坊里的气氛非常沉闷,大家都默不作声地坐在那里练习分水画法,季凡看到大家的情绪有些失落,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冲着唐俊说道。“老唐,这些天你光教我们练青花分水了,我们这些人也都是有一定绘画功底的,大家也学得差不多了。你看能不能应该换点新东西,该不会是肚子里就装着这点墨水吧?
    “青花分水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是青花绘画的基础。这点你们以后就会慢慢体会到了。本来我是怕你们贪多嚼不烂,既然大家想学习新东西。那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青花纹饰技法吧!青花的种类繁多,各朝各代都有烧制,但是风格纹饰却大不相同。我们公司已将元青花纳入开发研制地项目,因此我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元青花地纹饰画法。”唐俊说道,“元青花既不同于唐代的雍容富贵之态,又区别于宋代精巧秀丽之姿,它具有雄壮深厚而又妩媚雅致的神韵,它的纹饰图案丰富,题材广泛,大致分为莲瓣纹、缠枝花卉纹和变体莲瓣纹三大类。”
    细心的谢东源听到唐俊详尽地介绍了云龙、飞凤、鸳鸯、游鱼、束莲、牡丹、菊花、卷草、莲瓣、蕉叶、松竹梅、如意云头甚至是几何纹,唯独没有提及人物形象的纹饰,他感到非常奇怪,于是疑惑地问道,“唐总监,你刚才给我们大家介绍了许多纹饰,但不知为何没有提到人物方面啊?”
    “老谢真没看出你还挺细心。”唐俊淡然一笑说道,“这是因为元青花瓷器大多使用的是苏泥勃进口青料,而这种青料的色调不太稳定,容易出现晕散效果,尤其是对人物的眼珠处理上很不清晰,由于存在这个难以攻克地弊端,因此带有人物形象的元青花瓷器可谓是少之又少,每一件都可谓是弥足珍贵。”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去年那件鬼谷子下山图罐能拍到2、亿元人民币。那我以后就在人物形象纹饰方面多一功夫,咱要求也不高,弄个几百万人民币就可以了。”谢东源笑嘻嘻地意淫道,引来众人一片笑声。
    自从公司开业以来,季凡就一直住在公司里。经理室是个套间,外面是办公室,里面放张床,就成了他的临时住处,在食堂里吃过晚饭,季凡约了唐俊、易明俊和谢东源出去逛街。
    “季总,你们几个去逛吧,我还要看书呢!”谢东源最近迷上了瓷板画,他捧着本刚从唐俊那里借来的《珠山八友画谱》婉言谢绝道。
    “老谢,别这么用功了,当心你快变成书呆子了。”唐俊上前一把抢过他手里的书说道。
    “算了,老唐,那我们几个去吧!”季凡比较了解谢东源地性格,于是上前制止道,随手把车钥匙扔给了唐俊,“老唐,开我地车吧!”
    “还得说是好车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