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猫蛊手记 >

第12部分

猫蛊手记-第12部分

小说: 猫蛊手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长说:“林子里就是那座清晚期墓葬,墓主据说是一名乡宦,曾经中过举人,这些树就是下葬时栽种的。”
    队长把他们带到盗洞边:“沿着墓边斜打下去,洞口开得很大,想必又是些个白天种地,晚上盗墓的。今天早上我们才发现,还没有来得及下去看。”
    楚海洋把裤脚卷起说:“我去看看。”
    他刚想把挎包挂在树杈上,脚下却突然踩了个空,大块泥土扑簌簌塌陷,竟然也露出个洞口来。
    夏明若吃了一惊:“这个又是什么时候的?”
    队长也显然没料到这种情况,他怔了怔,便急急忙忙地跑回村里喊人。
    楚海洋一脸狼狈地跨出来:“别信,这个洞口堵上的时间绝对不超过两天,你看这压下去的草,还绿着呢。”
    夏明若说:“缺德啊,三天盗人家两回,好歹还是个前清举子呢。”
    楚海洋皱着眉,捏了把泥土在手上搓了搓:“这就是行家干的活。椭圆形洞口,四壁较光滑,大小则可以容纳一名身材瘦小者进出。尤其是洞壁上工具的痕迹,他们的铲子和农民的锄头铁锹区别很大。”
    夏明若趴在黑黢黢的洞口看了一会儿,便在腰上系了一根绳子,绳头交给楚海洋,自己咬着手电往下爬。他撑住洞壁,越爬越深,十分钟后楚海洋听到他在底下喊:“皮尺——!”
    楚海洋连忙把皮尺一端扔给他:“下面缺不缺氧?”
    “我还行!”夏明若喊,“到底了——十二米五!这孙子挖了三层楼呢!”
    楚海洋也跳进洞,往下爬:“就这么直的到底了?下面什么也没有?”
    “没有——哎,你别下来啊,上去拉我!我说这不会就是一个深井吧?农村里不是经常有嘛。”夏明若举着手电到处照,“哎哟!”
    楚海洋问:“怎么了?”
    “拐弯了!”夏明若喊,“这个洞拐着弯呢!”
    他努力扒开地下洞口处堆积的泥土,往里爬了几米却觉得气上不来,只能退出。
    楚海洋拉他回到地面,他躺着好一阵喘,然后抹了一把沾在脸上的泥:“真奇怪,这洞根本就不通向举人墓。”
    这时考古队长也带着手下人马急匆匆赶到了。
    楚海洋问夏明若:“洞朝着哪边拐弯?”
    夏明若指个方向:“那边。”
    考古队长脸刷地一下就白了。
    “东边……”楚海洋问,“元德太子墓在哪个方向?”
    队长愣了半天才敢说:“……东边,大约一百米外的菜地里。”
    他说完就往地上颓丧一坐:“不会吧……这就在眼皮底下的……”
    楚海洋叹口气说:“防不胜防哪。”
    夏明若问:“怎么了?”
    “翻天印,”楚海洋解释,“这个洞有九成的可能是盗洞,而用这种拐弯的盗洞来盗墓的手法,俗语就叫做‘翻天印’,队长大哥。”
    队长答应:“哎。”
    “太子墓周围有积炭吧?”
    “有,”队长垂头丧气,“不但有积炭,还有积石。”
    “所以要打翻天印”,楚海洋对夏明若解释,“古人经常在安置好棺椁后再在周围堆木炭,堆沙的、放石头的也有,目的就是为了防盗,因为堆了这些东西后盗墓人的铲子不容易打进去。
    “只可惜防贼的永远没有贼聪明,盗墓的行家往往不从正面突破,而是像现在这样,远远地从旁边打洞,到了差不多时便横向打,最后再向上,打穿棺椁底部后将东西抽走。这种情况我没见过,据说老师遇见过两次,一次在山西,再一次就是秦公二号大墓,都是表面看起来十分完好,发掘后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而墓底有盗洞。”
    “我也只是听说过。”队长沉声说,“这次我们犯的错误实在是太严重了。”
    楚海洋拍拍他的肩:“别泄气啊,都是猜测,咱们先回去向老师汇报一下情况,从长计议吧。”
    地头会议的气氛沉闷。老先生不吱声,谁也不敢说话,偏偏老头儿仿佛神游天外,于是一群人只能坐在田埂上咬草根。
    夏明若坐在小史身边,先问:“甜不甜?”小史摇头:“不甜。”
    夏明若轻轻叹息说:“不甜就好,我眼睁睁看你把一只蚂蚱吃下去了,挺营养的,荤菜……别吐了,吐了多可惜……暴殄天物啊史卫东,工农红军不会原谅你的。”
    “咳,”沮丧的考古队长终于开口,“钻探时确定过墓深,大约十一米下就是生土层。这个盗墓贼计算得十分精确……”
    “两个人,”老先生打断他,竖起两根手指,“盗墓者有两个。”
    老先生转向夏明若与小史:“墓大一分,危险就增加一分,所以盗大墓的,单独行动的极少。盗墓也需要协作,常常是一个挖洞一个提土,一个盗取一个望风,尤其是这种会打翻天印的老手,比你我都谨慎,外面没有接应绝对不会轻易下洞。明白了?”两人傻乎乎地点头。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楚海洋问。
    “依照惯例,发掘已经成为定局了,”老先生问,“周队长,你们现在一共几个人?”
    “十四个,”队长说,“十二男二女,但可以召集村里的农民。”
    “又不是农闲季节,哪里来那么多农民。”老头儿说,“同学们,我们留下帮几天忙,等到考古人员大部队来。”
    学生们自然不会拒绝,老先生拍拍屁股站起来:“我在洛阳时曾经得到消息,发掘批文不日就要到达,当初长沙辛追墓,动用了数千人次,这回的工作量也肯定不会小。如今人员、器材、资料一样没有,但时间不能浪费,陵墓再小,也有入口,这两天先去把入口找到吧。”
    一声令下,第二天十来个人就拎着考古铲出动了,队长比较轻松,坐小驴车去洛阳等批文。
    所谓考古铲,就是洛阳铲,是洛阳盗墓业界兄弟们的智慧结晶。
    铲筒铁制,呈月牙形,上面接着数米长的木杆。使用时双手攥紧木杆,对着地面用力扎,把泥土压进铲筒后再提出来,由此可以判断墓葬的深度与位置。如果在同一点上继续,洞便越打越深,但洞的直径却只有几厘米。西安秦公一号墓距离地面达二十四米,也是靠着洛阳铲一杆一杆打出来的。
    不过使用洛阳铲需要极高的技能,普通人根本摸不到诀窍,就像夏明若,架势虽然十足,但打了几铲便满手血泡,扑到老黄身上呜呜哭。
    楚海洋说:“看到差距没有,别信同志?这就是差距,这就是机关兵和野战军的差距。”
    机关兵嘿嘿一笑,抱起肥猫就跑。楚海洋扔了铲子就追:“妈的!想偷懒?”
    夏明若边跑边喊:“我和老黄回去给你们做饭去!”
    楚海洋一把抓住他的后领子:“不许走,小史一个人管灶就够了。”
    夏明若回头,眨眨眼睛说:“陈燕儿啊,我就知道,你打小就看上我了。”
    楚海洋说:“你这招用过了。”
    夏明若大惊:“什么时候用过的?我刚想起来!”
    楚海洋说:“不信你问老黄。”
    老黄坚定地说:“喵。”楚海洋说:“你看。”
    夏明若仰天思索:“那毛子那招我用过没?”
    楚海洋笑着说:“想点儿新招式吧,小子。是不,老黄?”
    老黄说:“喵。”
    夏明若掐着猫脖子说:“敢情您又忘了是吃谁家的饭了?”
    “三天倒有两天是我在喂,你和你爸根本就不记得。”楚海洋把猫抢过来放了,押着夏明若往回走。
    夏明若说:“我手痛啊。”
    楚海洋说:“好歹也算是跟着北京专家来的,得给老头儿撑着点儿面子。”
    话音刚落,就看到老头儿站在那片埋着前清举人的小树林里招手。“来来来,参观一下民间土木工程师的杰作。”
    自然就是指昨天发现的盗洞。
    “不简单,”他拔掉掩盖住洞口的杂草,指指东面,“从这儿到古墓,途中有两个深井,都是五十年代用来灌溉的,后来因为地下水位下降就废弃了。但我刚才勘探过来,发现这个盗洞竟然能将两个井都连接进去,使之成为现成的通气孔,真是不简单。”
    老头儿赞叹:“盗墓也需要才能啊,寻找古墓的敏锐性,再有就是方向感,我还见过盗洞打歪了打到河里去的。”
    他颠儿颠儿走出树林,看见考古队成员个个像蔫茄子一般,便晃悠上去鼓励说:“同志们啊,我国的考古学体系本世纪才开始构建,而盗墓却已经绵延了数千年。咱们是在和一位老大哥竞争,输个一两着也没什么嘛,加油同志们,加油。”
    众人纳闷说:“你们教授到底在帮谁说话?昨天是谁跟蔫茄子似的?”
    夏明若微笑:“习惯了就好,习惯了就好。”
    由此到了第三天,周队长带着批文回来了,隋墓的发掘工作便正式拉开了帷幕。队长还是队长,但先前最反对发掘的李老教授却成了技术总指导。“……”老头儿感慨,“这就是人生。”
    随着队长赶到的还有几十名解放军战士,都是本地的驻军,来了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大墓周围拉铁丝网。
    因为挖墓的消息早就传得满天飞,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跑来看热闹,管他是颤巍巍的老头儿、老太太,还是穿着开裆裤的小娃娃,或者是大姑娘、小媳妇,个个都把墓边上当集市,呼朋引伴从早到晚地在这儿待着,抽烟斗的抽烟斗,闲聊的闲聊,打闹的打闹,纳鞋底的纳鞋底,总之就是没人肯走。
    小史约莫数了数,每天都得上千号人。
    这就是考古工作有趣的地方:平日里餐风露宿,跋涉在野兽出没的深山野谷、茫茫荒漠,面对的是危险与孤独;而一旦参与发掘,立刻就成了聚光灯下的中心。
    动土的第一天便在鼎沸的人声中结束了。
    傍晚收工,夏明若发牢骚:“看什么看?看猴哪?”
    离他最近的一位小朋友立刻回答:“看猫。”
    夏明若严肃地批评小朋友说:“你没有同情心。”然后缓缓地回头,深深地看着老黄。老黄消瘦了。
    消瘦了的老黄爬在铁丝网上。
    消瘦了的老黄被两只德国军犬逼迫着爬在铁丝网上。
    夏明若握拳高举过头喊:“老黄!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为了真理!英特纳雄耐尔!反抗啊!”
    老黄受到了鼓舞。
    它无比激昂地回头,朝两只狗弱弱地喵了一声,然后翻过铁丝网逃了。
    夏明若赞扬:“好样的!有骨气!”
    楚海洋放下铁锹,抱起小朋友要送他走:“我知道网有洞,但你不许再钻进来了,尤其要离这个哥哥远一点儿,这个哥哥很危险。”
    夏明若立刻作怪,扑在楚海洋腿上仰头喊:“刘狗剩!哥哥舍不得你!”
    刘狗剩热泪盈眶:“小夏哥!你就是我的亲哥!”
    楚海洋抖了抖便把小朋友扔了。
    夏明若把小朋友搂在怀里,给他一颗糖。
    刘狗剩说:“你再给一颗嘛。”
    “那你晚上得再摘一只瓜来。”夏明若说。
    “行啊!”刘狗剩说,“今晚偷红玲家的。”
    这时,有人在夏明若耳边轻轻说:“你坏啊……”
    夏明若吓了一跳扭头,过会儿却咧嘴笑起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咱可不能亲自拿群众的一针一线。”那人说:“也对。”
    夏明若说:“舅舅别来无恙?”
    一身老农装束的大叔说:“托福托福。”
    楚海洋笑着走过来:“一起吃饭去。”
    夏明若说:“啊?你俩已经见过了?”
    “早上就见过了,”楚海洋说,“舅父大人前来帮助我们挖掘,一天工钱一块五毛六,管吃住。”
    夏明若蹭到大叔身边,用肩膀拱拱他:“太不道德了啊,先是把墓盗了,现在又跑过来骗考古队的钱,我们经费很紧张的晓得哦?”
    “此言差矣,”大叔庄严地说,“头一次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后一次是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与国与家,问心无愧。”
    大叔雄赳赳又拉过一个人来,这个人看见夏明若时脸白了,然后对大叔恭恭敬敬地点头,口称:“师傅。”
    夏明若过了半天才说:“豹子,你堕落了。”
    豹子立刻躲到大叔身后。
    楚海洋拍拍他的肩:“走吧,吃了饭再叙旧。”
    叙旧自然是找没人的地方,四个人趁着月色溜出好远,找了个土堆后窝着,夏明若还顺路去拿了一只瓜。
    夏明若分瓜说:“吃,吃,别客气。”
    楚海洋躺在地上望星星:“舅舅,洞真是你们挖的?”
    大叔说:“真是。”“挖着什么没?”
    大叔说:“说来话长,听我慢慢讲。你们学历史的,总知道古今之富莫过于隋吧?”
    豹子说:“我不知道。”大叔说:“专家解释给他听。”
    于是楚海洋就解释:“隋代号称‘国计之富’。”豹子说:“啥?”
    “就是有钱,仓库充实,尤其是粮仓。”楚海洋说,“这儿附近曾经有个洛口仓,史料上载周围二十里,内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米八千石,你想想它的总储量可以有多大,而这样的粮仓,隋代还有许多个。”
    “《贞观政要》里面讲,隋文帝末年的时候,国家储备可以提供往后的五六十年之久,就是说可以用到唐高宗年间,”夏明若捧着西瓜无限向往,“那是什么景象?那是共产主义的景象。”
    大叔也做无限向往状:“原来已经实现了呀,真好。”
    豹子跟着说:“真好。”
    楚海洋指示豹子:“把耳朵眼堵起来,我讲话时放开。”
    夏明若说:“豹子你别听他的,楚海洋觉悟可低了,你看这么有民族荣誉感的事他一点儿都不激动。”
    楚海洋捡了颗小石子就砸过去:“话多!”
    夏明若一侧身躲开,石头啪一声砸在豹子脑袋上,豹子跳起来喊:“他妈的真痛啊!”
    大叔抽打豹子说:“咋呼什么!想把民兵招来?”
    夏明若骂道:“你们几个都咋呼!”
    这时有两个更咋呼的远远叫起来,它们一叫,全村的狗都跟着叫,嗷嗷呜呜一声比一声高,大叔拉着豹子就地卧倒,好半天才敢转动脖子说:“哎哟,怎么把这两只外国狼狗给忘了。”
    “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