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猫蛊手记 >

第27部分

猫蛊手记-第27部分

小说: 猫蛊手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明若晃晃悠悠地说:“爹,人都回来了你哭什么?”
    夏修白抹泪说:“我是高兴啊,哭你很有乃母风范,像个男人,男人就应该站着出去,躺着回来。”
    话说着王国栋从胡同里跑了出来:“哎呀!看看你俩都瘦成什么样了!快进屋!”
    夏修白问他:“玉环呢?”
    “夏老师,您吉祥,”王国栋缩腰谄笑问过好才说,“炉子上烧着水她走不开。这不,打发我出来买菜呢,咱午饭就在所里吃,给俩孩子弄顿好的。”
    “早该这样了,”夏修白说,“行了你别耽搁,快去,买那个……”
    “鸭脖子,”王国栋说,“知道你们爱吃。”
    夏修白笑眯眯地在他肩上拍了一下,目送他走远,然后拉着楚海洋和夏明若往派出所里走。
    派出所就在一间四合院里,远远地就看见杨玉环穿着制服系着围裙站在院子正中,夏明若嘶哑着嗓音喊:“妈……”
    杨玉环嗷呜一声,捡了把笤帚就扑过来:“好啊!还知道回来?!我打死你这不孝顺孩子!”
    楚海洋背着夏明若跳跃着躲闪:“阿姨!阿姨饶命!”
    “呸!”杨玉环甩了笤帚,眼眶都红了,“海洋,你这孩子也性野,和我们家明若半斤八两。我说你还不快回家去看看,省得你爸妈担心。不过记得快点儿回来,我们等你吃饭呢。”
    楚海洋乖乖地说“哦”,把夏明若交给她就夹着尾巴走了。
    夏明若软绵绵黏着她说:“妈哎,妈哎。”
    “呸!”杨玉环揉揉眼睛回厨房,“滚蛋!”
    夏明若忍笑黏到他爹身上说:“咱妈就会欺负人。”
    夏修白说:“可不是。”
    夏明若眼神一转,竟然看见程静钧坐在墙根下晒太阳切萝卜,一边切还一边念念有词:“白萝卜、红萝卜、青萝卜、水萝卜……”
    夏明若说:“哎哟!”
    程静钧抬起头,推推眼镜,斯斯文文地笑。
    夏明若抱着老黄和他坐到一条长凳上去,脑门上还敷着冷毛巾:“牛医,您怎么在这儿?”
    程静钧说:“我现在不叫牛医了,我现在叫无业青年。”
    夏明若问:“你不是在准备考大学吗?”
    “是呀,”程静钧切完了一堆萝卜又开始切另一堆,愤愤地说,“但林少湖这小子不在家,没人做饭给我吃,只能找杨大姐来了。林少湖也是,只说是有任务,去哪儿都不说一声,也不说啥时候回来。”
    夏明若心想,那能说吗?
    过会儿楚海洋和王国栋回来了喊吃饭,夏明若对程静钧说:“虽然你已经认识了,但我还是要正式介绍一下,里面的那位是本派出所所长兼厨子兼保洁员杨玉环女士,眼前这位就是本所民警王国栋。”
    王国栋赶忙敬礼说你好你好,过会儿反应过来:“别信你这坏小子,小程都在我们这儿搭伙快一个月了。”
    程静钧点头说:“那是那是,杨大姐手艺好啊。”
    夏明若说:“还是革命好啊,你看这从小吃燕窝长大的,如今连我娘做的菜也肯吃了。”
    不巧杨大姐听见了,咆哮道:“说啥呢?!”
    夏明若跳起来往楚海洋身后躲,没走几步就要摔,夏修白吼道:“发烧的回屋躺着去。”
    杨玉环又在里头喊:“海洋,听电话!你们老师的!”
    “他不是住院吗?怎么打这儿来了?”楚海洋接过话筒,只听一下就扔了。
    夏明若问:“怎么?”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是熊呢,”楚海洋重新捡起话筒,揉揉耳朵,和颜悦色地说,“钱老师,您别哭,告诉我到底怎么了?”
    钱胡子号哭说:“呜呜呜嗷嗷嗷!没啦!没啦!”
    楚海洋问:“什么没了?”
    钱胡子上气不接下气说:“呜!呜!楼兰姑娘啊!连棺材带人都没啦!嗷呜——我就知道我不能走啊,谁让你们抬我走的啊,我一走了就没人给她做主了啊!”
    楚海洋耳膜嗡嗡作响,一边捂着说:“您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钱胡子哭道:“新疆所说,咱们一走上面就下了命令,要把古墓给原样封存。那古墓不是紧挨着一个尸洞嘛,而且还让我们不小心凿塌了一面墙,工作队便先清理干尸,这一清理就是五天,干尸数量是333具,这个数字很奇怪,我还要研究……哎呀别打岔!第六天刮了场小风暴,工作队回营地待了几小时,回去一看,墓室里空了,什么都没了!”
    “全没了?”楚海洋也吃了一惊,倒是夏明若气定神闲地说:“我知道谁拿的。”
    钱大胡子问:“谁拿的?”
    夏明若摆手说:“那姑娘别找了,找不回来了。”
    “胡说八道!”钱胡子大怒,说着便要挂电话,“那可是国家财产!你等着!就算终我胡子一生也要追回来!”
    夏明若耸耸肩,老黄叹息:“喵……”
    “竟然没了,”楚海洋仰头说,“我还想研究一下为什么楼兰姑娘和尸坑做邻居呢。”
    “我觉得是巧合。”夏明若明显偏心漂亮姑娘。
    “大概吧,不管了,吃饭!”楚海洋无奈地笑笑,“如果有缘,能再遇见舅舅,我们当面问问他,我老觉得他肯定知道。”
    夏明若问:“能再遇见吗?”
    楚海洋望着院子里阳光下的枣树微笑说:“能啊,怎么不能?”
    就像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士兵、僧侣与使者,就像合葬在一个墓中的青年爱侣,就像洞窟里面容沉静的供养人,就像远远眺望故乡的壁画上的楼兰姑娘,甚至就像孤独地葬骨于深山的濮苏族娘娘,就像被猫鬼镇压着的隋国功臣……
    谁说他们不仍在时间里继续?
    只要继续,就能相遇。
    当然说这些都太远了,太阳落下,太阳升起,挥别了舐血、狂潮与伤痛,随之而来的,是缤纷多彩的八十年代。
    不如春暖花开,我们再出发?

    【番外 东南篇】

    青麓茶场,长江下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营小茶场,主产青峰、雀舌、碧螺春,品质中上。
    夏修白出现在此地是因为这儿是他的老家,而夏明若则是因公,所以两人在茶场门口碰面时,双方都觉得不可思议。
    老黄嗷呜一声扑到夏修白怀里,夏修白揉猫感叹:“他乡遇儿子,此所谓五大喜,不过这儿有什么可挖的?哎对了,你妈给你做了一身新大衣,呢子的,贼帅。”
    夏明若心想,新大衣又不准我穿,成天挂在衣橱里供着,别说贼帅,匪帅也没用。
    他就解释了,原来茶场的这片丘陵被一条长江支流的支流——青麓河分割成两个部分,在河湾北面的岗上,最近探出了一处新石器村落遗址,亟待发掘,但是本地县政府人力财力都有限,加上不重视,所以没能力组织一支考古队,正好夏明若他们的队伍流窜在附近,上级就干脆派他们来看看。
    夏修白极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好看的,我真不理解你们,老把古人的灶台子、粪坑子当宝贝。”
    夏明若说:“嘿,此地的县长也是这么说的。”
    夏修白说:“我要是有这个闲工夫……”夏明若飞扑过去捂住他的嘴,李长生带着徒子徒孙微笑地经过,打招呼说:“修白?巧遇巧遇,你好啊!”
    夏修白赔笑说:“都好,李老您辛苦了。”
    两人目送考古队走远,夏修白问:“你们住哪儿?”
    夏明若指着小山顶上一座青瓦白墙的大宅院:“县文化馆安排的,据说离遗址最近,而且主人家也很欢迎。”
    夏修白张望了半天,回头一脸无奈的神气:“你告诉他们,其实是咱家的老宅没有?”
    “哪敢呢!”夏明若说,“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宅里经常有古怪,说是别人家还好,万一让他们知道是我的,还不得头一天就给挖了?一个个都跟穿山甲精似的。”
    父子俩埋头叹息了一会儿,各自拎着行李上山。这时刚刚入梅,天气凉爽,小山上雨雾弥漫,清香袭人,碧油油的茶树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着,一直绵延到了视线之外。
    夏修白告诉儿子,老家前些天来信,说相熟的几个茶场都陆续被人承包了。夏家想承包茶场,但前些年那些事儿至今心有余悸,就怕又犯什么错误被人割了尾巴,所以喊夏修白回来商量商量,顺便玩儿玩儿。夏修白是厂里的着名老油子,当即递了张病假条就跑来了。
    茶场的场长王月香是夏修白的嫂子,正陪着考古队说话,她看见小叔子老远就扯开了嚷嚷:“老幺!快来!就等着你杀鸡呢!”
    夏修白赶忙做手势说:“嘘——嘘——”
    王月香嗓门大,一说话漫山遍野的回声:“玉环怎么没来啊?”
    夏明若几个纵跃跳到她身边,故意提高了声音说:“大婶你好,贵地风光真是宜人。”
    夏修白紧随而上,热情洋溢:“大姐好,初次见面,我姓夏。”
    王月香愣了半天,夏明若拼命朝她挤眼睛,王月香心想这父子俩又搞什么鬼名堂?李长生问:“修白啊,你怎么会来?”夏修白说自己来买茶叶,李老头儿哦了两声,竟然也没听出来忽悠。
    夏修白此人,用北京话来说叫做“顽主”,正经事情不做,文化水平不高,但天南海北都知道一点儿,且没有那份浑不吝,反而附庸风雅特别装腔,正对了李长生的路数,李长生拉住他就侃,从三皇五帝一直说到中苏外交。有夏修白在,学生们也能少听点儿唠叨,皆大欢喜。
    雨势渐渐大了起来,平常的农户家都正忙着插秧苗,茶场也不清闲,天天早上五点就出工,摸黑了才回来,因为过了梅雨就是盛夏,茶叶会变得又粗又老不值得采摘,好茶的季节也就结束了。
    梅雨天也是考古发掘最不适宜的时候,这时节还坚持工作,那就是行为艺术,叫做泥与水、灵魂与劳模之舞,领导他们不下地,所以考虑不到这一点。
    第二天雨势依然不减,大家就商量,要不还是先去看一眼?老待在场长家喝茶闲扯淡也不是个办法啊。李长生就吩咐夏明若和小史去找长筒套鞋和斗笠。
    小史悄悄问夏明若:“昨晚上你听到什么怪声音没有?就在天花板上面。”
    夏明若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回答说:“有是有,不过应该是建筑材料热胀冷缩或者老鼠跑动。”
    “哪能呢。”小史说,“我怎么听着像窃窃私语啊,你说不会是有鬼吧?”
    “史卫东,我看着你就想到一句话——与数千年的信仰力量相对比,无神论的教育多么苍白无力。住进一屋子半夜听到点儿声响就说是鬼,你这是一个考古工作者的正确态度吗?羞愧去吧你!”
    小史说:“去你的,夏别信。”
    夏明若打发小史去不远处的茶场库房找鞋子,自己冒雨跑到茶园里见王月香,王月香正忙着采茶,气鼓鼓地说:“怎么?今天肯认我了?”
    夏明若说:“唉,伯娘,我们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您快帮我找七八套蓑衣斗笠,还有套鞋什么的。”
    王月香说都在阁楼上,梯子就在厅堂里,自己去拿。夏明若说:“您老是把祖宗留下的护宅神仙灵牌放在阁楼上也不是个事儿啊。”
    王月香说:“别提了,那几个牌牌和座像明明‘文革’时被人拉去‘破四旧’了,可不知怎么的又被送回来了。听说拿了灵牌的当天,有个造反派突然在河里淹死了,隔天又淹死一个,隔天还淹死一个,他们都吓得不得了。你大伯怕人家说我们破坏革命,只好藏起来,就藏到现在了。”
    她嘴上说话,手里的活计可不停。她们这个茶场里二十多人几乎都是女工,而且都是熟练工,习惯在两只手的食指上绑刀片,采摘的速度比一般茶工快许多。
    夏明若隔着雨幕看见不远处有个工人似乎是个小伙子模样,王月香说:“你不记得他了?他是我的本家侄子王新啊,小时候你们在一起玩儿过。他这几年在外头混得不好,刚来茶场。”
    夏明若挠头想了想说:“还真是不太记得。”
    这时小史笼着手在山顶上喊:“别信——!库房里只有茶叶——哪来的鞋啊——?”
    夏明若喊:“来了来了。”王月香说:“快去吧,别淋雨了。”夏明若走了几步,又回头多看了那个叫王新的几眼。
    ※※※
    阁楼上被王月香收拾得挺干净,小史帮夏明若举着油灯,他四处张望,看见夏家祖宗们的牌位和画像整整码了两面墙,感慨说:“好大一个家族,怎么也姓夏的?”
    夏明若说:“巧合。”
    老黄轻手轻脚地跳上阁楼,对着排位喵喵数声,歇一会儿,抓耳挠腮,又喵几声。小史觉得背脊发凉,忍不住又问:“老黄是不是在和人说话?”
    “老黄,别闹!”夏明若呵斥,又鄙视小史说,“你也就和它一个水准。”
    两人拿了雨具下来,大伙儿穿着停当刚走出门,夏明若就听到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个样貌平平满脸青春痘的小伙子。
    夏明若说:“王新,什么事?”
    王新跑过来:“你们是要去那个什么古墓吧?大姑让我过来给你们带路。”
    “不是古墓,是村落遗址。”领队的李长生纠正,“谢谢你小伙子,耽误你时间了。”
    王新看上去是个很内向的人,他有些害羞地低下头,对老头儿的客气反而表现出不自在。
    一行十多人淋着大雨行为艺术到遗址处,发觉是个离河流只有数百步的高地,高出周围地面三四米,高出河床约二十五米。高地顶上相当的平整,长满了灌木与杂草,从发现石器的情况看总面积大约在一万平方米左右。山间的平地并不鲜见,要不是本地的文化馆已经探明,谁也猜不着下面竟然有上万年前的文化遗存。
    本地的县文化馆里只有两名工作人员,馆长老王,五十多岁;馆员小宋,二十出头,都在考古队里。这两人虽然没能力发掘,但显然还是有追求的,不但手工清理了许多植被,还在地上打了数百个木桩,一个个划好了作业探方。李长生拍着一老一少的肩膀勉励说“辛苦,辛苦”,那两人便嘀嘀咕咕埋怨一帮官僚不支持文化事业,否则只要给五千块钱的经费,光靠他们俩就能把遗址挖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