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蚌珠儿 >

第118部分

蚌珠儿-第118部分

小说: 蚌珠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三蛋心疼媳妇,他在军营里混吃惯了,就一伸手拿了空碗,去后厨央求大厨给他媳妇弄碗全红的肉块。
  齐大妞捧着碗又哭了一顿。
  不提王三蛋如何娶妻,如何陪着丈人家吃席,却说喜棚那头,有了第一对儿,就有第二对儿,最后三五个新娘泼了脸面,求个脸嫩丈夫却也是有的。
  那些凹民从早上家里出来,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如今眼见着一对儿,一对儿的姑娘就这般嫁出去了,都是贫寒人家,谁也不嫌弃谁。那甘州虽远,可是,姑娘去了,姑爷子手里还能有百来亩良田,因此对那地方却多少也有个期盼了。
  正笑得前倒后仰的,人群里有人却道:“昨日进城,听城里的大人们说,如今凹民若想去甘州开田,开出十亩,给两亩地呢?如今妹子嫁到甘州,我们家想法子也去吧,那位大人说,明年起,凹民去甘州垦田,路上吃住都有迁丁司的驿站老爷管呢,不要钱的,去了还给发农具,地方随便挑……。”
  “真的?”
  “那不能有假,是迁丁司的厨子老爷说的。”
  呦,这人一提,凹民们竟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总是这喜气冲去了绝户郡的畏惧之心,若真是去了甘州,受上几年,家里能有三五亩良田,便也是一条出路了。再怎么也比住这地窝子好吧?
  那边七嘴八舌的议论,李斋这边便也入了耳朵。不由得,李斋又是佩服了,瞧瞧,前朝迁丁那是天怒人怨,乌康人听到迁丁那是吓得肝胆俱裂。这顾老七想的好法子,只出一点点代价,如今人家竟是心甘情愿的愿意去了。
  想到这里,李斋便扭头对顾昭道:“顾大人深谋远虑啊,李某心下佩服。”
  顾昭一笑:“那里就值得佩服了,绝户五郡,如今不过动一个甘州,顾某不才,本事小的很,四年润养如今方刚刚开局,哎,瞧着情形,陛下若真能掌握五郡,怕是还需七八年的功夫啊,慢慢来吧,这头一脚总算是迈出去了!待明年……新书出来……”
  付季在一年咳嗽,顾昭忙闭了嘴。
  “新书?”李斋好奇。
  顾昭讪讪的笑着道:“没事,没事,李将军继续看热闹吧。”
  却说那凌氏一家,站在台下站的脚都软了,他家三个儿子,因为馋那厢的肉块,都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左邻右舍的也是一个劲儿的咽口水,实在是太香了……这都快晌午了,早上起来,一口水米没打牙呢。
  贵子心疼儿子,于是指着台上的一个兵卒对剩下的几十位新娘喊了一句:“大丫儿啊,二丫儿啊,赶紧的,这个就不错,样子是丑点,个子还成。赶紧!赶紧!你弟弟要哭死哩……”
  那台下顿时一片笑声,那台上那个面丑的也是面红耳赤,人们笑完,那新娘队伍里,忙跑出一个新娘,将花儿丢了出去。
  贵子满意的点点头,便问:“乖妮儿,你是哪个?”
  台上脆生生的来了一句:“爹,是俺哩,二丫儿,俺也饿了!”
  哈哈……那笑声顿时滚成一片……

  第一百一十一回 

  顾昭在大仓看了几日热闹;最起先就是兵部的人去;到了后来名声越来越大;搞得六部的主管都来蹭热闹;却也难怪,这个时代;哪里能有这般有趣儿的事情围观呢。
  可怜那些办理喜事儿的喜婆子,不到三日;都累的嗓子嘶哑,不过赏钱却是十足十的。通过这件喜事儿,到有一宗东西就此有了名声;就是那盆菜,凡来的大人们,每天都要食得几碗,耗猪半头!
  本来迁丁司的包子就够有名声了,如今有多了一宗,迁丁司盆菜。赶明儿迁丁司买卖做不下去了,顾昭可以开饭馆子,职业卖包子,卖盆菜,那也是一宗好事业!
  顾昭却不知道,后来,绝户五郡慢慢开始流行起逢年过节,嫁女娶妻都要团团围着吃盆菜的风俗,每次吃盆菜之前,他们还要拜一位面若冠玉的小神仙,最起先这神仙的衣服是很多的,直到后来年代久远,风俗拐弯,那石像身上的衣裳越来越少,最后竟然光了,白嫩嫩的露着下面的雀雀,传说,常摸小神仙的雀雀专治不孕不育,这也是绝户五郡的风俗之一。
  热闹总有看厌倦的时候,总之第三日起顾昭便不再去大仓,只留付季等人在那里看着,反正如何一品二品的大员,没事儿都每天在那里蹭饭吃,也不觉得骚的慌。顾昭自己在家,每日招了苏氏等人在家里给徒儿操办喜事儿。
  因不是大办,便只是自己家知道而已,那白絮家跟主枝早就断了来往,因此那边也没有什么看客搞个集体添妆什么的。顾昭这人虽是个爷们,可是生活经验丰富,因此便悄悄叫苏氏取了钱,给白絮置办三十六台还算拿的出手的,中等人家的嫁妆。
  总归人家姑娘来到自己家,也不能亏着人家是不是,再者如今流行男方家只做一张大床,那么她空着手来了,也怕新妇难为,旁人笑话她恓惶不是。
  这日一大早,苏氏早早的将做好的嫁妆单子取来,一进院门便又站在院子里对着哪一眼温泉眼红了一会,前几日她来这院子泡了个舒服的,心里也想着家里要能置办一池子就好了。可惜,整个上京据说是除了几家王府,还有宫里,便只有此处才有了。苏氏一边羡慕,一边进了院子,一进门却看到顾昭正在跟他奶哥新娶的小妾,红枣在商议什么。
  如今红枣是外院的管事婆子,这几日被调来帮着付季打扫新院子。
  红枣一见苏氏进来,忙过去施礼道:“大奶奶辛苦了。”
  苏氏笑道:“哎呦,几日不见,瞧瞧咱家红枣,端是利落……”说罢,她伸手扶住红枣,亲切的上下打量。今日红枣穿着一身粉藕锦缎儿棉袄褂子,内里套着湖色熟罗夹衣,脚下穿着粉红宁绸面儿的绣鞋,脑袋上梳着妇人的盘卷子,上面插着京翠的梅花花簪子十朵,耳环也是一套的。苏氏扶她,一伸手她腕子上还带着紫红色的香珠串子。苏氏笑道:“果然是不同了,瞧那毕梁立,倒是个知疼知热的。”
  红枣脸色涨红,她在卢氏屋里侍奉多年,并不如一般仆妇那般畏惧苏氏,因此也捂着嘴巴笑道:“大太太手里拿着的可是小郎的家资本子,不是我说,大奶奶也算长辈,却不知道给了什么贺礼,若少了,明儿新妇进门可不给你茶吃。”
  苏氏闻言,做出一副恼羞的样子啐她:“呸,小蹄子,别把我往边上带,今儿我忙着呢,赶明儿得空了瞧我怎么修理你。”
  红枣只是笑,笑完,接过苏氏的单子奉给顾昭。顾昭如今倒是懂了些行情,见者嫁妆单子上无非是,金器一套,银器一套,铜器一套,倒也符合付季如今的身份。
  除去绫罗绸缎毛皮不算,中等人家用器有些讲究,就拿铜器来说,要有铜镜,火盆,面盆,手炉,袖炉,吹炉,水壶,各色罐子,大小祭祀礼器铜器,壁灯,灯盏,手照,床勾,还有尿壶等等日用,一件也是不能少的,那是要用一辈子的。付季是个五品官,便只能用三种。
  顾昭挺满意的,便对苏氏说:“侄媳妇,你看,每次我这里忙乱,总是带累你,你那头上上下下人多口杂,事事处处要用你不说,如今快过年了,还要来我这里忙活。改日我一定重谢!”
  苏氏笑道:“小叔叔说重谢这话就重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您如今能说出这般贴心的话,我就什么都足了,前几日我还跟您木头笨侄儿抱怨呢,下辈子有幸,还能托生成人,那是高低不嫁长子嫡孙了,实在太累了。”
  顾昭轻笑,将手里的本子递给红枣道:“你去下面再去清点下东西,今晚上夜黑了去找细仔调用几个人,悄悄的抬了到人家白家去,要多警醒些,莫被人看了去,也省的付季她媳妇脸上挂不住。叫那群多嘴的把嘴巴关严实了,谁走了风声,吃板子是小,以后我这家里可没他们的位置!”
  红枣应了福了一福便下去了。
  顾昭见红枣走远,这才问苏氏:“才将你说话半句,剩下的抱怨也吐吐吧,我嫂子老了,老哥如今也不管事儿,可是委屈侄媳妇了?”
  苏氏叹息了一下,又看下左右也没有外人便道:“小叔叔,我也不瞒您。这事儿要说长,要拉到几年前了,也不过就是家长里短,以往我也不愿意堵您的耳朵,添您的心事儿,哎!您看,这几年家里都还过得安生,只一人,也不知道怎地了,一直跟老爷子置气,话里话外都想分出去过。”
  顾昭眉毛一挑,便问是谁。
  苏氏道:“能有谁,我家老三茂峰!”说完苏氏一脸恶心的样子,她取出帕子烦躁的扇呼两下继续道:“老三这些年,老爷子也没给他安排个什么好位置,都知道他是个钱眼子。那一下看不住,乱收了钱,还不连累满门?可那家伙却不知道在那里弄来的钱儿花,平日里大手大脚不说,还在外面添了两个外室!如今啊,人家是压根看不上府里分派的衣食花用,我听他们说,如今老三在城外也有自己的私产的。”
  顾昭没吭气,只是示意苏氏继续说。
  苏氏打开了话匣子,便继续吐苦水:“老三他发了自是他的事儿,咱们也不嫉妒,可前日倒好,原本他院子里侍奉的,是蔡四有一家,那家子可是本分人,侍奉咱家这都算四代了。那老三也不知道怎么魔魇了,是要死要活的不用人家,哎,可怜呢,老蔡家可是跟老三十多年了,这眼见得过年了,他家上下十几口子被主人厌弃了,这以后可怎么好?”
  苏氏见顾昭面无表情,便又加了一句:“小叔叔,自古嫡庶的事儿,是家家都有,这事儿我也就是厌烦了,跟您唠唠,老太太,老爷子您可别说,免得老人家又气到了。那老蔡家可是咱家从平洲老家带出来的人呢。”
  顾昭点点头,笑笑道:“他闹他的,如今既不想过了,分出去就是,老哥也是,就只会惯孩子!撵他出去活活人,那兔崽子就知道世事艰难了,只是那个时候,他在再想回来却也不由他了。”
  苏氏一乐:“小叔叔您说的简单呢,爹娘活着,可不敢分家,说出去招惹人笑话。您呀,先忙好咱家小郎成婚的事儿,我今儿说这话的意思呢,小郎那厢如今也用着人呢,如今他算咱家的干孙孙,您看……若不然能把老蔡家送至那厢帮衬下成吗?您这府里我是不敢问的,可那白絮,家里就是个老奶妈,到时候总不能叫咱家小郎做什么,手边连用的人都没有吧?这也是没办法了,您知道,如今老蔡在那府里是两面不是人的。咱是知道内情的,知道无关老蔡的事儿,可外人不这般想,这不是大过年逼着人家跳井,绝人活路吗?”
  顾昭闻言点点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只是……可靠吗?他家如今有几口人,刁钻的我可不用。”
  苏氏拍拍手辩解道:“哎呦!小叔叔,若是老蔡家油滑些,不守规矩跟老三贴心些,也不会有今日,这一家上下十五六口子人,可都是老实人呢!就是太老实了,只认规矩,一家笨嘴拙舌的不会讨好。不这样,我才懒得管呢,娇红姨娘那厢,那就是……”
  顾昭与苏氏商议了半天,总算将付小郎那厢的里里外外处理完事儿,真是养儿不易,亏了自己还没有。想到这里,顾昭又想起,今冬特别冷,也不知道元秀在外面如何了,虽说今年是他最后一年在外面,可是该准备的总要给他准备齐全了,那孩子在宫里也没个母妃,也没有外家,世上除了自己跟阿润,便再无人心疼他。
  想到这里,顾昭又是一通瞎指挥,好在家里人都知道元秀的习惯,喜欢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这些年早就到了季节不用吩咐就准备的完全,顾昭这等想起一出是一出的劲儿,大家早就习惯了,如今他随便灵光一闪,那边便把单子赶紧奉上也省的他啰嗦。顾昭看着单子,心里有些不好意思。
  他看着自己奶哥那张笃定的,没有表情的脸不免有些讪讪的,他便伸出手搓搓鼻子道:“嘿,这几日奶哥忙坏了吧?”
  毕梁立深深地叹息了一下,微微摇头,转身接过单子出门了。
  这日夜里,顾昭坐在家里看今日迁丁司的报录,这几日花钱花的爽气,却都是顾昭一日日精打细算抠下来的的,每日八十多只大肥猪供应着,怕是凹民都吃的满肚子流油了。
  顾昭正在盘算,外厢却有人道:“阿昭,今晚一起出去吧。”
  顾昭一愣,忽然想起一事,便问站在身边的细仔:“今儿是什么星?”
  细仔想了下,自一边的抽屉里取出日引册子翻了一下道:“爷,今日是鬼金羊,青龙日。”
  顾昭低声笑笑,装作继续看册子的样子道:“你下去吧,今日无事了。”
  细仔点点头,收了引册子,转身出门。
  隔了半响,窗外有人带着笑意说:“不出去?”
  顾昭在屋内道:“哎呀,哪里有这个闲空,每日里忙死了,都是个能吃的,我存些小金库也不易啊,转眼的,每日上千贯的花用,地主家也没余粮呢,待我好好盘算一下……”
  他话音未落,却不想阿润穿着一身粗布衫,从外面打开帘子进屋。进了屋子里自己去了里厢翻出两件大毛的衣衫一件自己穿了,一件给顾昭披好,临出门的时候还给顾昭捂了个紫貂毛帽子,整好后,阿润一伸手,将顾昭捞在手里,感觉份量比前些日子压手了,心里顿时满意,决定明日闲了,好好赏一下下头。
  废话,什么都不干,每天不是躺着,就是半躺着,不胖才怪。
  冬日夜风,呼呼的怪响,顾昭被帽子扣的严实,并不觉得冷,只觉得耳边都是风声。他能感觉到自己进了煖轿,这一路都被楼的紧紧的。阿润不说话,只是与他一直相依着。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这样的路,转眼儿都走了八年了,年年都要走这一回,凭这世上有千百种讲究,风俗,一年到头,却也只有今日是他与阿润的节日。
  终于那平稳的轿子停了,阿润先下了轿子,接着半弯着背对着顾昭。顾昭将帽子往上托了下,看着法元寺这条上山的阶梯,心里不由又是喜欢,又是心疼,于是劝阻道:“喂,老胳膊老腿的,别闪了你,今年开始叫别人抬我吧,也不碍着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