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御赐良医 >

第165部分

御赐良医-第165部分

小说: 御赐良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大的可能,大概就是会对这个占据了母亲全部视线的兄长心生怨恨了。
    如今这一切不好的可能都被谢景修掐灭在摇篮里。
    小叔子的姓名自然由谢景修来取,他就取自己和萧御二人姓氏相合,随随便便想定下小宝宝一生的称呼,就叫谢凤。
    萧御一下子囧了,为免小叔子长大以后对这个不靠谱的大哥生怨,他给稍微改了一下。
    “就叫谢萧吧。”反正他本来姓萧。
    不得不说,谢萧虽然比谢凤好听了一些,但终究,这一对夫夫给小叔子取名字还真是夫唱夫随的随心所欲……
    元王爷只能把自己日思夜想写满了三张纸的名字默默地收了起来。
    还在摇篮里咬手指的小叔子,就有了这样一个在日后流名青史的名字。
    小叔子的名字定下了,没有从谢景修的辈分以景字命名。
    元老王爷几人都没有任何意见,元王爷即便看着二人的神色有些纠结,却也没说什么。
    萧御想到谢景修给毛毛取名“玄湛”还天天叫得欢,谢萧小宝宝的名字,恩,幸好他给改了,还算正常。
    王府里现在孩子不少。除了没断奶的谢萧,还有谢景林的儿子谢澈,今年已经八岁了。以前的小太子宋朝砚,在广安堂养好了身子了,也接进王府里教养。
    还有一位,凤大老太爷的小曾孙凤镇鸣,那个萧御初来异世时第一个有权有势的小“靠山”,如今也在王府里住着,百灵的哥哥阿苍自然也跟了来,日夜不分地伺候着这个小少爷。
    萧御觉得谢景修果真是十分有远见,也十分有眼光,占据了这样一个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的小岛,慢慢地开发起来,孤悬海外无人能够染指,如此悠闲喜乐的日子简直比神仙还要逍遥。
    此后方三老爷慢慢地把还留在京城的亲朋故旧分批运送到岛上来。方家自不必说,已是举族迁移,在岛上安家,方氏也随同方家人一同来了。广安堂曾经的伙计十之八九都跟着方三老爷举家迁徙,陆容容也带着一家老小来了岛上,除了她的父母弟妹之外,安天羽竟也跟着来了,这一次她终于找回了她的哥哥,与一家团聚。
    除了这些人,谢景修又派出人手到大梁各地招揽更多的百姓,无论是农民,匠人,军户,都大量运往无名岛。
    如今无名岛上的港口和城市已经扩建了一倍有余,还在以迅疾非常的速度继续向小岛中心扩张,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岛上的面貌几乎日新月益,但不管迁移了多少百姓过来,仍旧追不上谢景修所期望的建设速度。
    渐渐地在大梁各地,开始流传起一个虚无却美好的传说。
    传说在遥远的海外,有一个世外仙山一样的岛屿,那里土地肥沃,四季如春,物产丰富。只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就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就能够平安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这样的传说至多不过博人一笑,没有人会放弃安稳的日子不过,去追求那虚无飘渺的海外仙山。何况那传说也并非那么诱人,去了岛上仍要耕作劳动才有好日子过,与现世又有何不同?怎值得百姓背井离乡。
    但如今世道已经不同。谁都知道朝廷斗争严重,皇帝被权臣掣肘日久,竟不能立时肃清朝野。大梁各地战乱四起,民不聊生,越来越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那传说当中太平安稳的海外仙山,便成了百姓最为向往的乐园。他们不需要点石成金不劳而获那种前景的诱惑,那样的传言他们反而不敢相信。相反,百姓最不怕的就是劳动和耕作。只要给他们一块土地,给他们一个安稳的世道,让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不用担心朝不保夕,他们就能自己一手一脚地创造出一个盛世,回报给那个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太平世道的人。
    这一次,失去土地和家园的百姓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流窜,不再被绝望和恐惧支配。尽管他们仍旧饥饿交加,没有安身之所,流民的队伍当中每天都有人倒在路边,再也不能爬起来。
    但无论在大梁的任何角落,只要是那个风一般快速流传的传说曾经到达过的地方,所有人的心目当中都有一个目标,虚无却又美好,令人坚定不移。
    一路向东,往海边走。只要看到了无边无垠的大海,那里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在大梁西北部,到处是一片凄清萧索,漫无边际的黄沙占据了目所能及的天地,黑色的枯树挺立在黄色的沙地里,偶有黑色的乌鸦在枝杈间栖身,露出一双精亮的乌黑眼睛,打量着面前这个肃杀的世界。
    这里土地贫瘠,风沙漫天,即便是在太平岁月也是人际罕至的荒芜之地。
    这里被称作地狱之门,向来是大梁朝廷流放重犯的区域。
    以前这里有驻扎的边军,守着边疆,也守着那些十恶不赦的凶徒。
    如今边军早已不知去向,连军营都被风沙侵蚀成了一片废墟,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梁朝廷却仍旧一无所知。
    在随风肆虐的漫天黄沙深处,一个山凹之间,突兀地耸立着一片连绵的黑色宫殿。
    这里是风沙的背面,高耸的山壁如同一个分界的插屏,迎着风沙的那一面寸草不生,绕过山壁,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那一片黑色的宫殿,便是建立在这片绿洲的中央。
    此时那位于正中的大殿之内,一片碎裂之声连连响起,身居高位的男人恨恨地推翻身边最后一个瓷瓶摆件,咬牙切齿地恨声道:“他们为什么不乱?!为什么不造反?!宋理听信奸佞,偏宠奸妃,谋害忠臣,残虐百姓!他早已不堪为帝!他们为什么不乱?!本宫才是正统,本宫才是天命所在的大梁天子!”
    堂下几人纷纷下跪,为首之人叩首道:“殿下不必担忧,先王隐忍几代,筹谋数十年,方有今日气象。虽有一时之不查,却并未动摇殿下大业的根本。李氏一族如今仍在京中为殿下效力,永荣帝不过是濒死一击。殿下天命所归,定能夺回大宝!还请殿下稍安毋躁!”
    
    第195章 誉王一族
    
    高高在上的男人,面容隐匿在一片阴影之中,只有一道萃了毒液一样的冷厉声音响起在大殿上方。
    “许国丈!别再说些让本宫继续隐忍的话!从本宫曾祖被宋理祖上利用陷害流放至此开始,始作俑者窃取国祚,我们却已经忍辱负重太久!太久了!本宫不能再等下去!宋理已是强弩之末,只差最后一根稻草就能让他彻底坍塌,无法翻身!李氏一族连这点小事也办不成,生生让他找到了喘息之机,简直是一群废物!许国丈,立刻再派人手,李氏做不成的事,本宫不介意帮他们一把!”
    最后一只瓷器碎裂在地,堂下的许国丈低头看了一眼,俯身下跪,沉声道:“殿下,恕臣直言,李氏先祖作为殿下曾祖的心腹,被一同流放至此,一直对殿下一脉忠心耿耿。李氏这一代更是为殿下大业举族潜入京城,潜心经营数十年,方有今日地位。李氏一族绝对不会生出贰心,如今更是关键时刻,殿下万不能在这个时候让他们发觉殿下对他们已生不满之心,否则,只怕人心生变,难以控制。且那宋理荒唐数十年,早已惹得天怒人怨,想要挽回皇室声誉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李氏一族在京城活动得当,使得民心更加悖离,殿下便可名正言顺光复誉王一脉的正统地位,届时荣登大宝,天下归心!”
    数代之前,本该是太子的梁国誉王被亲生兄弟陷害,犯下大错,惹得天子震怒,誉王一脉被逐出皇族,流放至这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之地,并且永世不得入京。
    誉王自然不甘,却苦于跌落泥潭,如今身份低微,无钱无势,想要夺回皇位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但那一代的誉王心性坚忍,即便他已无望夺回皇位,但他情愿效仿移山之愚公,他夺不回皇位,还有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夺不回王位,还有他的孙子。
    誉王因此立下家规,他这一脉的子子孙孙都必须为着这惟一一个目标而努力!为免族中仅剩的能量消耗在内斗之中,誉王更是定下非嫡长子不得继续家业的祖训。每一代都必须倾阖族之力,供养教育那一代惟一的嫡长子,以此来保证他的继承人即便在这西北荒漠之中历经几代,也不会失去皇室的尊严和风范,泯然于贱民之中。
    如今历经祖孙三代,誉王一脉终于把持了这小小的凄芜的边境荒城,终于可以正式向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个宝座伸手。
    他手中无兵,又无法招兵买马,否则只怕会对京城打草惊蛇,何况,他也没有那么多钱养活一支军队。
    他们是被发配流放的一脉,连一文铜钱都没能带出京来,全部被查封抄检,充了国库。
    在他祖父那一辈,尚且需要倾尽全族人的能力去供养他的父亲。他的叔伯兄弟全部要在边军之中做工,赚取微薄的薪水,他的婶婶、堂姐妹们,自己穿着破旧的布衣,却要将叔伯们用薪水买来的绸布一针一线地缝制出衣袍,全部穿在他父亲的身上。
    他们嫡长一脉是踩着叔伯婶娘们的肩膀,趟着兄弟姐妹们的血泪,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每日里的吃穿用度,是在这边境荒城之中所能达到的最上等。他们有满腹才华的夫子,有武艺超群的教头,从小学习文治武功,像一个真正的皇位继承人一样培养。
    正因如此,如今誉王一脉已经历经三代,族中却无一人胆敢忘记先祖的家规祖训一分一毫。
    他祖上的身份,注定了他不需要靠着打仗流血来达到目的。这个时候,他所需要的只有算计,算计人心,算计天意,算计民心,靠着这些算计,他不但能够夺回大宝,而且可以名正言顺,受万民敬仰!
    可是——
    “绝对不会生出贰心?”堂上的男人冷冷一笑,“以前也许是,可自从那李氏入宫得了宋理专宠,生出一个拥有大梁皇室血脉的儿子之后,他们的心,就渐渐大了!”
    上一代誉王因为自己后宅之中发生过的一场动乱,差一点颠覆了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将好不容易渐有起色的誉王一脉彻底断绝。
    所以上一代誉王想出了这样一个法子,一个兵不血刃夺回皇位的好法子。
    女人,这个世道上最为世人所轻视的女人,用得好了,却可以化为最锋利的刀刃。
    上一代誉王虽然谨尊祖训,将嫡长子高高捧起,重视培养,奠定嫡长子继承人在族中至高无尚的地位。
    然而他终究是个男人,并且,他被一个女人迷住了心神。
    那个女人来自烟雨绵绵的江南,因其父所犯下的罪责被牵连流放至此。在此之前,她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誉王一脉倾全族之力供养惟一继承人,每一代誉王都不是眼界狭窄的平庸之辈。然而在这西北荒芜之地,终究少了一些见识。
    他一见到那个纤细如柳,举止娴雅的女人,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只要在嫡长子的教养和尊崇上不违祖训,誉王一脉便可继续图谋霸业。区区一个女子,并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
    然而就是这个拥有着傲人的美貌,外表纤弱的女人,却差一点将他们举族的努力一朝颠覆。
    他以为他拥有了那个女人,就像拥有一件漂亮的瓷器,拥有一幅珍贵的字画。他给她荣宠,她的生死荣辱,喜怒哀乐都系于他一身,她是一件美丽无双的所有物,让他喜爱,让他心悦。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以为柔弱无依的那个女人,单靠柔弱的眼泪和温柔的话语,反将他当成了一把利刃。
    他为她惩罚不敬的族人,怒斥不择手段的妻子,连在族中拥有至高地位的儿子,也惹了他的不喜。
    可笑他还狂妄自大,气族人不将那女子放在眼里。
    不尊重她,就是挑衅他这个家主的威严。
    更恨他那出身粗鄙的妻子没有容人之量。明明她的儿子已经稳稳占据了世子之位,在他百年之后毫无疑问地继承他的王位,可那粗鄙的女人仍旧贪心不足,想尽了法子迫害他喜爱的女子,甚至差一点害了她所生的儿子。
    这一切都让他越发将那个受尽委屈的女人放在心里。
    直到他的嫡长子,誉王一脉惟一的继承人差一点遇害,一众族人跪地恸哭,怒陈始末,陈证堂上,严斥他的失责,才如当头棒喝,将他打醒过来。
    一切不过出自一个女人的图谋。那个女人只是在他面前稍加作态,就让他成了迫害嫡子的帮凶,差点害死他的嫡妻,差点亲手葬送了父辈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这一线基业。
    那个女人为了彻底抓住他的全部身心,真可谓煞废苦心。
    可是她只知道誉王全族人对王位继承人的尊崇供养,却不知祖训所定下的最严厉的规矩,王位继承者享受了全族的荣供,自然也要担起举族的责任。
    誉王的称呼不只代表着尊荣和地位,身为誉王,他的生命甚至都不属于他自己,他所做的一切必须以全族人的利益为最先。
    那个女人以为抓住了他就可以将几代族人努力积累起来的财富抓到自己的手里,她自己与她的儿子将取代继承人的地位,成为举族人的责任,供养她母子二人的荣华富贵。
    最终的结果,不过是他这个糊涂的家主被族人剥夺王位,他的儿子成为新一代的家主。他便与其他族人一样,为了家主与家族的前途,鞠躬尽瘁,倾尽一生。
    连他的嫡妻也要如此,这是族规,是祖训,至高无尚,不可违背。
    而那个跌落云端的女人不过煎熬了一月光景,就在妒恨之中自尽了。
    但是对于女人,他却再也不敢轻视。
    按着誉王一族如今的家业,不知还要积累多少代才能有揭杆而起的能力。
    何况在位的永荣帝是一个明君,还有几个优秀的皇子。如今朝野肃清,百姓升平,无论怎么看都离乱世之象远矣。
    他却无法再等下去。他如今已深切地知道,女人,可以成为最锋利的武器。
    一个女人也许无法颠覆一个朝廷,可是许多个女人呢?如果这些女人的身后又有足够的势力支撑,她们能把这个乱臣贼子所掌控的天下搅乱到何种地步?
    在女人身上吃过一次大亏的先誉王,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