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奉旨成婚 >

第4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奉旨成婚-第4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奉旨成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开始林如海有动过心,此子文采不错,为人又谦和,不失为一个可以托付之人。
      既然有意,林如海便派人去查探了一下。这一探查,才知此子纵情声色,整日不务正业,只知女色。且此人善于讨好嫡母,反倒视自己的生母与胞妹如无物。
      此前表现,竟是在林如海面前刻意为之。林如海又觉,此人工于心计。不是可托付黛玉之人。
      过继的规定,每族各不相同。而林氏一族有规定,独子不继,嫡子不继,长子不继,异姓不继,爱继亦是不可。这便让可挑选人数变的很少。
      林如海一系五服之内本就子息少,又有这些限制,可供挑选者,竟然只有三人。而这三者,皆都不如林如海意,最后,林如海也就歇了过继的心思。
      自林如海从苏州回来,已过了一些时日。自黛玉回了扬州,所收到的请帖也多了起来,多半是各家嫡女的园会。
      黛玉此前客居贾府,在京城时,并未收到过任何请函。如今,看着如此多的请函,黛玉有一些发蒙。就在此时,却有下人来报,说是赵夫人来了,黛玉自是出门迎接。
      赵夫人会来此,却是林如海的一封信。林嬷嬷一直照顾着林如海长大,对姑娘间的交际并不十分了解。而黛玉的乳娘王妈妈,却是从贾府回来后,便不得林如海信任。
      当下便写了一封信给了赵冶,作为谊父母,赵氏夫妇自是有着教管黛玉的义务。特别是黛玉的母亲去世,赵夫人更是有这个责任。相比于荣国府的贾母,赵夫人于黛玉更是名正言顺。
      赵冶得了信,便和夫人说了一声。这赵夫人倒是真心疼爱黛玉,让下人回了信,就收拾行装赶了过来。两家离得并不远,来去只需半天的路程。赵夫人第二天一早便出发,下午就已经到了林府。
      “玉儿,这扬州城内,世家众多,身份地位,却是大不相同。”赵夫人看了看那些请函,先将之分了类,便打算和黛玉一一细说。
      “如这杨家,杨家世代盐商,虽是大家,却也只是商贾。此等人家,便是不去,也不会有人说些什么。”
      士农工商,阶级本就分明,收到此家的请函,黛玉去了是给她家面子,不去才是正常的表现。这杨家嫡女自然也是知道的,发给黛玉请函也只是走走过场,却并未指望黛玉到场。毕竟去不起是一说,发不发请函却又是另一说。
      “这张家,父亲乃是三品,品级虽不及你父,却也不可推迟。”赵夫人说着,又拿起了另外一封请函:“这钱家,是书香世家,与你林家乃是世交,也是要去的。”
      说话间,将手中的请函放回,又从第四叠中拿起一份请函:“此家,与你林家不是故交,却和我赵家有旧,亦是要去的。”
      若是原来,林黛玉自然是可以不去的,但是两家接为谊亲后,谊父母故交家的请函,黛玉也是要去的。
      黛玉在一旁听得认真,又将谊母分好的请函认真的看了一下。重点看的,自然是两家故交。赵夫人说的调理分明,不仅每一份请帖都和黛玉说了明白,在说明时,甚至给黛玉分析了每一家的势力关系。讲解虽然繁琐,却也给黛玉补了此前无人教导的东西。
      因着家中没有女性长辈,黛玉年纪还小。便是林嬷嬷陪着黛玉,一起招待的赵夫人。林嬷嬷看着赵夫人如此认真的教导黛玉,心中也是老怀安慰。姑娘这谊母倒是真心关心姑娘,老爷这个谊亲算是结对了。
      林如海回来时,便被人告知赵夫人到了。因为是女眷,林如海也只是回了声知道,便去了书房。此前林如海每日回来,都要去黛玉那里坐一坐。
      今日倒是取消了这个行动,甚至连晚膳也是林如海一个人吃的。许久没有一个人吃晚膳,今日看着偌大的桌子只自己一人,竟觉得有些冷清。
      那一边,黛玉处却没有一点冷清。黛玉是陪着赵夫人一起吃的晚膳,虽还不甚熟悉,桌上却有半数是赵夫人喜欢吃的。见此,赵夫人对黛玉又满意了几分,果然还是女儿贴心。

      第七章
      :林黛玉初次参园会,林如海至信荣国府。

      黛玉今日上身着一浅色褙子,下身则是一条凤尾裙。待打点妥当便带着两个大丫鬟,前去赴宴。
      黛玉刚进内院,下了轿便闻见一股淡香。却是那院中,栽着几棵桂树。虽同为桂花,那花香却比林府的要淡上一些,花呈白色,看上去精巧而雅致,正是那玉玲珑。
      黛玉下轿后,便有丫鬟等在一旁,将其引入花厅之中。黛玉进去,就见厅中已坐了一些人。那些女子年纪有大有小,此时正桌在椅子上品茶、闲聊。这些人身后皆站着一至两个丫鬟,衣服也很华丽。
      见黛玉进来,住在主位之人便迎了上去,其他人亦是站了起来。那人比黛玉大上些年岁,看着已然十四、五岁。梳着朝云近香髻,头上插着一根玉质发簪,向对于黛玉的双螺髻,显得更加成熟。
      那人嘴角含着笑,礼貌却不给人疏远的感觉。眼中也并未因为黛玉的年龄幼小,而带着轻视之色。仿佛,她面对的不是小她四、五岁的黛玉,而是和她同年的人。
      这让黛玉想到了薛宝钗,薛宝钗比黛玉要大上三岁。第一次见面,竟直接将自己放在了长姐的位置上。不光是黛玉,对待探春、宝玉等人,皆是如此。贾府众人都说,宝姑娘有长姐之风。
      相比较而言,眼前这人,却跟让黛玉喜欢。因为她一开始,就将两人放在平等地位上。不过分疏远,也不过分亲切。身份距离,却是拿捏的恰到好处。
      “这位想必就是巡盐御史家的嫡女,早就听闻林御史家有个天仙一样的妹妹,却遗憾未见其人。今日一见,才知妹妹竟是比那院中的银桂,更配的上玉玲珑之称。”
      “骆姐姐谬赞了,黛玉可不能和那院中的玉玲珑相比。”
      “瞧我,见着林妹妹一激动,竟往了招呼妹妹坐下。”骆姑娘说着,就不动声色的引着黛玉,来到主位左手边第一的位置。
      那位置并没有人坐,似是一直留着等黛玉过来。黛玉来时,赵夫人便和黛玉说过坐位之事。因着黛玉父亲的官品最高,黛玉又被赐婚与安顺王,这左手第一的位置,必然是黛玉坐的。
      这骆姑娘倒是会做人,见黛玉年纪小,又是第一次参加此类聚会,就暗自引着黛玉。不让黛玉在人前落了面子,又不做的明显。
      黛玉坐下后,立刻就有丫鬟上了茶点。黛玉是第一次参加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一举一动皆是按照规矩来,就怕什么地方做的不好,被人笑了去,丢林家的脸面。所幸,黛玉来时,赵夫人已经将一些注意事项都一一详说。
      待到了这里,骆姑娘也知道黛玉是第一次参加,便事事引着。黛玉虽和这些人从未见过,却也能插上一些话,倒不显尴尬。渐渐,紧张感也消失无踪。由此可见,这骆姑娘,确是个合格的主人家。
      众人又说了一些话,便起了身,领着丫鬟,向着花园而去。依旧是黛玉和骆姑娘走在最前头,其他人按着地位差别,都落后了或多或少的距离。
      园中,菊花已开了一大片,看着那菊花,有人兴致勃勃,有人却是了无兴致。而走在前面的两人,此时更多的却是说着话,也并无赏菊的意思。
      “林妹妹,你刚回扬州不久,这各家千金,想必也不甚熟悉。在我们左后方,正说着话的两位,穿着浅粉色褙子的便是,知府家的嫡女,另一位,则是……”
      骆姑娘放低了话音,给黛玉介绍着各人的身份。黛玉心中自是感激,同时也钦佩,这骆姑娘处事老练周到,若换做自己,做的只怕没有她好。
      园会的上半段,是品茶、赏花。下半段,却是以诗会友。众人一讨论,便定了几个主题,分别是菊、桂、中秋、仲秋等。
      赛诗第一场,便是以满园菊色为题,众人或皱眉思索,或下笔如神。黛玉想了一会儿,便有了主意。一旁幽兰早已将墨磨好。黛玉拿起毛笔,沾了墨,便认真写了起来。竟没发现,自己的诗作都被主人家看在眼中。
      待黛玉写完才发现,竟是自己最快。一时间却不知接下来该如何,过了一会儿,离黛玉最近的骆姑娘,也书写完毕。
      “……林妹妹果然是好文采,本以为我这首,可以夺了头筹,现在却要败与妹妹这首。”骆姑娘竟将黛玉的诗给读了出来。
      又过来一些时间,众人都书写完毕。又有丫鬟上前,将其与人等的诗作皆读出,再有众人评出前三甲。
      众人诗作各有特色,最出彩的还是黛玉和骆姑娘的两首。最后自是黛玉夺了头筹,骆姑娘的诗作乃是第二。另一位和骆姑娘年岁差不多大的得了第三。
      几轮赛诗下来,众人皆是尽兴。黛玉的诗作,虽不是每次都是第一,却也必然在前三甲之列。
      黛玉到家时,林如海还未回来,黛玉便去了赵夫人的住所。赵夫人又一一询问了园会上的情况,将黛玉做的不够好的,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亦或是骆姑娘做的很好的方便,皆一一讲给黛玉听。毕竟,黛玉以后也是要自己举办此类活动的。
      “玉儿,你谊父知道谊母要和你一同住几日,可是羡慕了许久。眼看着中秋将至,谊母也该回家张罗一些事宜。不若你和谊母一起回家,一方面见见你谊父、谊弟,另一边也帮衬帮衬谊母。”赵氏在解说完一切,又开口说了别的事情:“此事,谊母也派人和你父亲商量过,等过几日,你父亲自会派人接你回来。”
      黛玉一方面舍不得父亲,几年不见,今年的中秋却是想和父亲一起过的。另一边,黛玉也很喜欢自己的谊父母,一时不知道如何抉择。听着只是住几日,便欣然同意。
      因为只是住几日,黛玉要带过去的行装并不多。其中大半,还是带给谊父、谊弟、谊祖母的礼物。
      因着是给谊亲的礼物,所以皆是从黛玉私库当中挑的。要说好东西,黛玉私库当中还真不少。贾敏死后,林如海便将贾敏的贴己都给了黛玉。皇家几次赏赐的东西,也皆入了私库。还有云泽时而让人送来的东西,有些东西,看的林如海都眼红。
      比如,那被誉为诸砚之首的红丝砚。再比如,那极为稀少的老坑洮砚。
      林如海眼巴巴的看着黛玉拿着两方名砚来问自己,而后肉疼却只能笑着回答:你谊父一定会喜欢。再眼巴巴的看着黛玉命丫鬟找了两个锦盒,将之装好。
      却说,第二日,林如海送走黛玉时,满满的不舍。只是,不舍的是黛玉,还是那两方砚台,就不得而知。或许都有,但砚台绝对占了大头。
      待黛玉的马车走远,林如海才回了府中。却在书房案桌上,看到一个锦盒,正是当时,黛玉装砚台的其中之一。
      “这丫头。”林如海拿起那锦盒,语气宠溺。随后又想到自己命不久矣,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要说林如海有什么遗憾,其一便是没有留有子嗣,其二,却是无法看着黛玉长大成人,嫁为人妇。虽然遗憾,命道却是半点不由人,除了无可奈何,竟是没有他法。
      “林管家,你让人将信送到京城去吧。”那信竟是送往贾家的,那信中,说的却是林如海重病,恐命不久矣,黛玉却是孤苦无依,还要贾母多多照顾。
      此时的林如海并未告诉贾家,他给黛玉结了谊父母。彼此的贾家也并不知道,其实和信一起发往京城的,还有一本奏折。

      第八章
      :赵府中姐弟相见欢,御花园元春降掌记。

      贾府收到信有何反应,自是以后再提。且说黛玉随谊母前往赵府,只需半日便到了府中。
      那赵府相比于荣国府,人口却是简单很多。只有五口人,一夫一妻、两个嫡子和赵冶的母亲。
      赵家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规矩甚严。族规规定,凡赵氏子孙,年过四十无子者,放可纳妾,且妾氏需是良家女,数量也只能是一个。
      赵冶膝下已有两个嫡子,夫妻和睦,自是没有纳妾的心思。没有妾氏困扰,夫妻感情好,家也更加温馨。
      黛玉下了轿,便跟在赵氏身后,前往赵老太太处拜见。赵老太太是一路看着林如海成长的,从林如海在赵冶父亲处读书时,就对林如海照顾有加。
      如今见到黛玉,也是喜欢的紧。问了一下黛玉的情况,也问了一下林如海的身体状况,就放了黛玉前往赵冶处。只吩咐,让众人晚间过来用膳。
      因为还有一些事未处理,赵氏就让下人带着黛玉前去,自己兀自去处理事情去了。
      却说,黛玉刚出了老太太处还没有走远,便被一颗石子打在身上。走在黛玉身后的幽兰见状,几步跨到黛玉前面,将黛玉整个人挡在自己身后。
      “大爷,您快下来。这树,可爬不得。”赵府的丫鬟寻着石头的方向找了过去,却见自家大爷正趴在树上。木制的弹弓就握在他手中,在弹弓的皮套上,还有着一颗石子。之前打黛玉的那颗,显然也是他打的。
      “我才不要下来。”那人听着在树上又动了动,却没有要下来的意思。看的那丫鬟一阵的担心,这位爷要是摔下来,她可担当不起。
      “大爷,你要是不下来,奴婢可要让人去找太太了。”
      “哼,你就是把娘亲找来,我也不会下来的,反正她也不要我了。”那男孩说着,竟是打算往更高的地方爬去。
      “哎呀,我的小祖宗,你慢点。”
      “噗。”男孩和丫鬟同时看过去,只见黛玉竟捂着嘴轻笑出来。
      “还笑,你个坏女人,都是你抢走了娘亲。”说着,又是一颗石子射向了黛玉,却是被幽兰给挡了下来。
      看着那孩子的样子,黛玉如何都气不起来。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抿嘴笑了起来,眼中也满是愉悦。
      “我可是瞧见,谊母回来时,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