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宦海弄波 >

第40部分

宦海弄波-第40部分

小说: 宦海弄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大口,然后顺手把杯子放在桌上。
    白大成拘谨的表情,看到冯志喝下水后,似乎才略为放松,摸索着递过一根自家裹的旱烟,这个东西冯志并不敢接,他连忙摆摆手,说着不会这个,并掏出烟来,递了一支给白大成,白大成手忙脚乱地接过来,然后又恭敬地替冯志点烟,最后才小心地替自己点上。
    站在一边的白大成的妻子,看到冯志似乎容易亲近,这才放下心来,走进隔壁的厨房去了。
第六十二章岩洞村(二)
    看到白大成有点手脚无措的样子,冯志笑着对白大成说道:“白大哥,我这次下来,给你添麻烦了。”
    “哪里哪里,冯领导,只是我们这里就是这么个条件,让你吃苦了。”白大成可能是调整过来了,他诚恳地说道。
    “白大哥在外面读过书?”冯志从白大成的话语里,听出了这个白大成应该是见过世面的。
    “唉,我是在夹沟乡上的初中,后来到外面当了三年兵。”说起往事,白大成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感伤。
    “原来是这样啊,你们这里的学生在哪里读书?”冯志突然想起这个问题,听张乡长的介绍,这岩洞沟如此荒僻,那学生的上学问题,如何解决?
    听到冯志提起这话,白大成的眼里闪出无奈和忧伤,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这里的孩子,真是命苦啊,我们村的小学,离这里有三十里的山路,而且沿途没有人家,没有大人护送,根本不放心让孩子去上学,更不用说上初中了。后来我们在沟里建一个学校,但学校建好后,没有哪个老师愿意来,没有办法,只让白大松的女儿白小红到学校去给孩子们上课。白小红初中毕业后,成绩不错,听她老师说,如果去读高中的话,肯定能考上大学的,可是家里太穷了,根本供不起,不得不回到沟里。”
    “那白小红又是如何上的初中?”冯志发现了一个问题。
    “她算运气好,她姑姑嫁到了夹沟乡政府附近,非常心疼白小红,就让白小红到夹沟小学上学,住在她家里。”白大成解释道。
    听到这里,冯志算是明白了,或许白大成的情况,也跟白小红一样。
    天要黑了的时候,白大成的女儿白小梅、白小容背着一大捆柴回来了,看到家里来了客人,两个女孩放下柴,羞涩地跑进了厨房。
    冯志和白大成闲聊了一会,白大嫂就端着菜过来,把菜放在桌上,顿时一阵芳香扑鼻而来。
    白大成招呼冯志坐上桌,并到墙角取过一个大瓶,往碗里倒了大半碗略显黄色的酒,放在桌上。
    这时白大嫂和两个女儿也过来围着桌子坐下,冯志这才发现,白大成的两个女儿,大的不过十二三岁,小的可能不到十岁。
    两个小女孩虽然穿得十分朴素,衣服上还有补丁,不过收拾得十分整齐,而且两个女孩都显得眉清目秀,隐隐有美人胚子的雏形。
    看到冯志打量着自己的两个女儿,白大成对两个女儿说道:“小梅、小容,叫冯叔叔。”
    两个女孩立即乖巧地喊着“冯叔叔好。”
    冯志笑着应了一声,对白大成说道:“白大哥,你这两个女儿好懂事,她俩也在这沟里上学吗?”
    白大成脸上闪过一丝痛苦,点了点头,就不再多说,而是和冯志喝酒。
    晚上,冯志睡在白大嫂为他收拾好的屋子里,很久不能入睡,现在都是九八年的夏天了,全县很多家庭都用上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可是这岩洞沟,竟然还没有用上电灯,不是他们不想用啊,而是这线路如果从外面接进来,没有五六万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而要让这里面的村民拿出这么多钱来,那是难于上青天的事。
    整个晚上,他的脑子里都在回旋着白大成介绍的情况,直到凌晨两点过才睡过去。
    第二天早上起来,吃过玉米饼,冯志就在白大成的陪同下,前往沟里的学校了解情况,他们走到学校,看到一个不大的泥土坝子里,有十多个孩子在来回跑动,一个十五六岁的俊秀女孩在里面不时招呼着学生。
    “冯领导,那就是学校的老师白小红。”白大成介绍道。
    看到白大成和一个从未见过的年轻人走过来,白小红微愣了一下,立即站起来,迎了上来。
    “小红,这是县政府的冯领导,他到我们这里来检查工作。”白大成介绍道。
    “冯领导好!”白小红虽然一脸红霞,还是鼓起勇气喊道,同时伸出了自己的小手,冯志和她握了握,笑着表现说:“白老师辛苦了。”
    随后,冯志询问了一下关于学校的情况,听白小红介绍,这学校现在的学生十八个,分为三个年级……
    在学校转了一圈,冯志又在白大成的陪同下,把整个岩洞沟走了一遍,冯志除了认真听白大成的介绍外,还认真观察整个沟里的情况。
    这个沟里的树木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有不少高大的古树,另外还有不少松木之类上面绕满了藤萝。不过这些东西,看着喜人,可是真要想法运到外面去,却是十分困难。
    这样边走边问,冯志还是了解了很多东西,直到天要黑了的时候,才回到白大成的家里。
    看到父亲和冯叔叔回来,白小梅和白小容也没有昨晚那样怕生了,除了怯怯地招呼冯志外,还边掰玉米粒,边听父亲和冯叔叔谈话。
    “白大哥,你是岩洞组的队长,你对以后的事有什么打算?”冯志虽然一整天都在了解情况,心里也有了初步的想法,但还是想了解一下白大成的想法。
    “打算?”白大成苦笑了一下,“我还能有什么想法?沟里的情况,你也看见了,连乡政府的领导,都似乎把我们遗忘了,我们还有什么希望?要怪只能怪我们命不好。”
    “呵呵,我记得你可是军人出身啊,轻易言败可不是军人的风格。”冯志笑吟吟地说道。
    “冯老弟,你是一个实成的人,不瞒你说,我才复员的时候,也是抱着改变家乡的面貌的想法的,当时我的战友劝我跟着他到南方去闯闯的,可是我舍不得这里,于是我发誓要带着乡亲们改变这里的面貌,可是十年过去了,我却发现自己根本不能改变什么,老弟,你说我是不是很失败?”白大成的表情十分沮丧。
    经过一天的相处,两人的交情变深了,冯志自然地喊他白大哥,而白大成也改喊他冯老弟。
    “白大哥,难道你就愿意看到小梅和小容一辈子窝在这里?”冯志盯着白大成,转过话题说道。
    听到这话,站在一边的白大嫂眼角不由流出泪来,白大嫂今年不过三十五岁,她的娘家虽然也在岩洞村,但因为人长得俊,外面前来提亲的人还是很多,但她和白大成青梅竹马,也算是私定终身,白大成复员回家以后,两人就在岩洞沟里结婚生子。
    自己和丈夫在沟里生活一辈子,那也没有什么,可是想到两个女儿的将来,白大嫂却是说不出的伤心。
    “当然不愿意,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白大成一下子抱住了自己的脑袋,蹲在一边,竟然抽泣起来。
    冯志没有想到自己这个问题,竟然让白大成这个五尺汉子这样伤心,连带着白小梅和白小容也在一边跟着流泪,他急忙站起来,扶住白大成的肩膀,安慰道:“白大哥,你别难过,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今天问了白老师,你的这两个孩子都十分聪明,只要有好的学习条件,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能有什么办法?我们前后二家的亲戚都在沟里,我当初能够上完初中,还是靠了姑姑的关照,可是我姑姑两年前因病去世了,我们在沟外,再也没有一个亲人了。”白大成眼里还是绝望。
    “白大哥,你要是相信我,这事就交给我来办。”冯志受到了感染,突然说道。
    “真的?”白大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冯志的身份,江彪已按村支书的原话转告了,是县里的领导,而且通过一整天的接触,他对冯志的为人,还是比较信任。
    “真的,我女朋友的父母都是花溪中学的教师,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让小梅和小容到花溪镇去上学,费用问题我来解决,不用你们操心。”冯志既然把话说出来了,还是把想法全说出来,这两个都是女孩子,自然不好让她俩到县城去上学,而张竹雅的父母都是教师,也好辅导这两个女孩子,让她俩住在张竹雅的家里,他也比较放心。
    “小梅、小容,还不过来感谢冯叔叔?”白大成抹了一把泪,对着两个女儿喊道。
    白小梅和白小容走过来,一下跪到冯志面前,竟然给冯志磕起头来,慌得冯志一把扶起她俩,颤声说道:“小梅、小容,从今以后,你们就把我当成你们的叔叔吧,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你们能刻苦学习,千万别辜负你们爸爸妈妈的期望。”
    两个孩子跟着妈妈到厨房做饭后,冯志和白大成抽了一支烟,在油灯下先谈了关于两个女孩的安排,随后,冯志望着白大成,说道:“白大哥,你们想没有想过搬出去生活?”
    “搬出去?搬哪儿?”白大成惊讶地问道。
    “搬到沟外去生活,比如乡政府附近之类。”冯志装着随意说道。
    “我们做梦都想搬出去,可是现在的土地全部下户了,那里哪有我们的责任地?没有土地,我们又怎么生活?”白大成眼里的亮光只闪了一下,就不见了。
第六十三章扶贫的试点工程
    通过对岩洞沟的调查了解,冯志知道要想让岩洞沟的村民彻底摆脱贫穷,只有搬出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这土地问题,却是横在面前的首要问题。
    搬到外面去,找个地方修房屋,这倒是小事,更重要的问题,是让这些村民如何在外面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当然,要想在外面也划给这么多的土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除此之外,就只有想其他的办法。
    “白大哥,如果不搬出去,你认为有其他办法让岩洞沟的人摆脱贫穷吗?”冯志紧盯着白大成问道。
    白大成艰难地摇了摇头。
    冯志看着白大成,说道:“白大哥,你是岩洞沟的领头人,带领全沟的人摆脱贫穷,走上富裕之路是你的责任。有些问题,我觉得只有转变观念才行,既然这岩洞沟条件太艰苦,那就只有想法搬出去,树挪死,人挪活。至于以后的生计问题,我认为可以慢慢想法。”
    冯志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在岩洞沟看到的那些背蒌之类,全是用藤萝编的,还十分精致,他眼睛一亮,问道:“白大哥,我看了你们沟里的那些背蒌,编得还不错,你们沟里会这种手艺的人多吗?”
    “你说的是编背蒌啊,我们沟里的人,农闲的时候,也没有别的事做,就编点自己用的东西,这沟里的人差不多都会这个。”白大成不知道冯志的用意,但还是照实说道。
    冯志的心里有了初步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还没有向周县长汇报,他也不好向白大成细说。
    第二天,白大成亲自送冯志到了夹沟乡政府,冯志在那里等了三个小时,县扶贫办的那辆越野车来了,冯志和林国连张腾远他们一一告别,上车回到了县里。
    周县长还有三天就要回来了,冯志自然还有一些东西要准备一下。
    到了周县长回来的第二天,冯志和伍小勇来到江城,接上周县长,直接回到县里。
    在回来的路上,冯志把自己这段时间下去调研的情况,详细向周县长进行了汇报,周县长听到他介绍岩洞沟村民的艰苦生活,也不由得感慨万分,周县长虽然并不是江城的人,但在江城生活多年,早已熟悉了都市的生活,根本不能想像在下面的偏远地方,还有这样落后闭塞的生活。
    “小冯,听你的介绍,要想让岩洞沟的百姓真正摆脱贫穷,除了搬出那里,还真的没有其他办法,我看我们县里的扶贫思路确实应该改变了,再搞那种毛毛雨的形式,确实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周帮成若有所思的说道。
    到县里的第二天,冯志把自己这段时间调研思考的成果,交到了周帮成的手里,按冯志的提交的建议,县里的扶贫,不再搞平均主义的形式,而是以产业扶贫和异地搬迁为主,那就是说,先把那些生活在最艰苦的地方,根本不能发家致富的贫困户搬到条件较好的地方,最好是挨近场镇的地方,通过租用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民的承包地,搞特色农业的方式,逐渐摆脱贫穷。
    当然,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迁到县城附近,让这些村民到工厂做工等。
    周帮成仔细看了冯志所做的方案,并用笔在上面做了不少记号,然后把冯志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小冯,我看了你的方案,应该说比较全面,而且操作性很强,不过,我认为如果在全县一下子铺开,肯定不很现实,我有一个想法,先进行试点。这样,你先就岩洞沟那三十二户,做一个扶贫方案出来。”周帮成知道这步子不能迈得太大,所以决定先进行试点,按冯志的规划,把岩洞沟的三十二户搬出来,按每户五万元预算,需要一百六十万,这次省里给了五百万的扶贫资金,挤出一百六十万来,周帮成认为还是有把握的。
    “好的,我这就去拟定方案。”冯志见自己的提议获得了周县长的支持,心里十分高兴。
    这异地搬迁,住房建设并不是主要的,划一块地让他们建房,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让这些搬出来的百姓找到一条致富的路。
    最初的时候,冯志的想法是把岩洞沟的老百姓迁到夹沟乡政府附近,不过后来他仔细调查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案并不理想。首先,夹沟乡政府的交通并不好,再加上那里本身就比较闭塞,如果迁到那里,安置和土地的置换承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县城附近,有不少的村民到外面打工去了,如果由政府出钱,把他们手里的承包地转包过来,应该比较容易。
    当然,让这些搬过来的百姓,拥有原来那样多的土地,那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引导这些人种大棚蔬菜什么的,养活一家人应该没有问题。
    回到办公室,冯志又伏案辛苦了两天,终于把岩洞沟百姓的扶贫方案做了出来,周帮成看了后,还表扬了几句。
    新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