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雪定陵 >

第48部分

风雪定陵-第48部分

小说: 风雪定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中华考古事业奉献一生的人,最后竟没有遗物留下,甚至没有留下一篇文章。他像春蚕吐丝,像蜡烛燃烧,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又默默无闻地离开人世。华夏神州不就因为有着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子孙,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才得以繁衍兴盛吗?他们创造了历史,书写着历史,他们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赵其昌怀着沉重的心情,再度走进这座皇家陵园,眼望明楼翠柏,黄瓦红墙,不由悲从中来,禁不住潸然泪下。十五年前,他是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考古专业的大学生,来到这里追寻青春之梦的。这座陵园,是他事业的起点,爱情的萌芽地,是他走进社会认识人生的第一本教科书。在这里,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心与友谊,得到了爱情的欢乐与幸福,懂得了一个人投身于社会之中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饱尝过人生的艰辛,失恋的痛苦,命运的折磨。他为它而歌、而哭,洒下悲喜交融的泪水。

  故地重返,一切都不再是往昔的面貌。零乱的园林,遍地砖瓦石块,涂满黑字的白纸,在墙上、树上、朱漆的圆柱和洁白的石碑上飘摇抖动,翠绿的陵园变成一个白色的世界。陵园不再神秘,不再令人留恋,它已变成了一个恐怖的政治决斗场。

  赵其昌没有见到朱欣陶,这位老人被当作特务,押上了专设的审判台,“造反派”一顿拳脚棍棒,将他的肋骨打断、昏倒台上,幸亏精通医务的女儿冒死抢救,才保住了性命。

  定陵博物馆已不是当初的情况。当年的发掘队员刘精义走了,于树功走了,冼自强、曹国鉴、王杰、庞中威也都回考古所了。只有王启发、孙献宝等几个民工是赵其昌所熟悉的,故友相见,自是一番感慨。当他问起往日一同发掘定陵的民工时,才知道他们中一些人已经病故。尤其令赵其昌悲痛和怀念的是摄影师刘德安的上吊自杀。

  他无法忘怀刘德安与自己生活的那一段时光。这位平凡的摄影师,在定陵的地下玄宫里,面对黑暗凄冷,刺人肺腑的腐烂霉气,没有退缩过,畏惧过,对工作的极端热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地挺了过来。然而十年浩劫,发生在朗朗乾坤之中的非人折磨,却使他拥抱了死神。

  明楼依旧在,只是朱颜改,梦中陵园的辉煌壮丽,俱往矣!赵其昌从定陵空手而归。他没有拿到资料,也没有人愿意把资料交给他。他怀着无尽的怅惘和悲凉,回到北京,继续接受劳动改造。关于《定陵发掘报告》的成书与出版并获得两项大奖,则又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第十九章 在历史的档案里

  往事如同玫瑰色的彩云。定陵历史的档案里,记录着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乱、百思不解的故事与轶闻:由于岁月的锈蚀,越发变得奥秘莫测、扑朔迷离、令人神往——

毛泽东没有去定陵

  1958年春,十三陵水库工地繁忙异常。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先后来到这一历史性的并具有浓厚政治意味的工程参加劳动。

  几辆黑色牌轿车离开水库工地,在明媚的春光中向陵区驶去。在这之前,定陵工作人员已接到电话:“毛主席要参观定陵地下宫殿,请做好接待准备。”

  轿车穿过神道,先在长陵前停下。毛泽东、周恩来和几位高级首长走下轿车,向长陵大殿缓缓走去。

  高大雄伟的祾恩殿,在丽日的照耀下发出灿烂的金辉,飞檐上的螭兽在翠绿的松柏和渐已泛青的花草衬托中,越发显得神奇与鲜活。毛泽东深吸了一口春天的气息,顿时精神振奋起来。他踏着坚硬而凹凸不平的方砖通道,大步向前。

  “十三陵是个好地方,这朱棣也真是有些眼力。”毛泽东像是对身边的周恩来,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着,踏上石阶,走进祾恩殿。

  毛泽东的目光先是在粗大的楠木柱上浏览一番,轻轻地点着下额。好像是在心中默数那些粗大的楠木柱的数目。然后抬起头,默默地仰望着殿顶。当他迈出大殿门槛时,转身对身后的工作人员说道:“好气派的大殿……一个死人建这么座大殿,有何益处?实在是劳民伤财。”

  “毕竟是封建阶级的生活观嘛!”周恩来接过毛泽东的话题。

  毛泽东不再言语,随陪同人员登上长陵宝顶。他微微喘了几口气,把衣扣解开,掏出一支烟含在口中,点上火,狠劲吸了一口,喷出烟雾。毛泽东习惯地左手卡腰,右手夹住香烟,站在宝顶,面对自西而东的河水,静静地望着。

  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东渡黄河,建立晋察冀边区,开辟了包括昌平平绥路以西地区在内的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而以昌平十三陵和后七村为落脚点,创建了平北抗日根据地,打通了平西通往冀东的交通要道,使平西、平北、冀东三处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形成了对日军侵略华北的基地北平、天津的战略包围。日军投降后,国共两党在这里以河为界,河北为解放区,河南为国统区。经过近一年的对峙和争夺,国民党被迫撤退,共产党走出十三陵,开始了对敌人的追剿。这段历史,此时的毛泽东一定不会忘记。

  “有人说明朝在军事上的失利,在于对北京的守御分兵太散。恩来,你看呢?”毛主席转身问总理。

  周恩来望着翻卷的河水和起伏的山峦,沉思片刻说:“十三陵、居庸关和北京城,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

  “顾炎武的话被你拿来,确实恰如其分啊!”毛泽东说着望望周恩来的脸,两个巨人会心地笑笑,走下宝顶,迈出陵园大门。

  就在毛泽东上车的一刹那,好像遗失了什么,他抓住车门,回身深深地望了一眼苍松翠柏中的皇家陵园,脸上掠过一丝淡淡的怅惘。这稍纵即逝的神情,被总理及时捕捉并作出了反应。

  “主席,还去定陵吗?”

  “他日再去吧。”毛泽东说着转身进入轿车,向十三陵水库驶去。

  毛泽东突然改变参观定陵地下宫殿的计划,使陪同人员大为不解。于是,在当时的中国高层领导人中,唯有毛泽东一个人从未踏进地下宫殿之门。

陵园里来了“胡伯伯”

  1958年夏末,一辆轿车驶入定陵园内,车里走下一位下颁留有长须的老人。只见他上身穿一件略显肥大的粗布白褂,脚穿一双胶皮“抗战鞋”,瘦削的脸面露出睿智。随同的黄文欢外长向迎来的夏鼐、朱欣陶等人介绍:“这就是我们越南抗战的领袖胡志明主席。”

  胡志明微笑着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用流利的广东话客气地说道:“今天给你们添麻烦了。”

  工作人员请胡志明进木板房接待室,可他似乎没有在意,眼睛在草地瞟了一下说:“屋里闷,还是先在这儿坐一会吧。”径自坐在松树下的大石上面,众人也只好坐下来陪他说话。

  “这陵园真美,在越南见不到。”当他爬上高高的明楼时,胡志明望着面前的景物赞叹地说。

  夏鼐答道:“越南的陵园也有它独到的特点,中国也同样见不到。”赵其昌抢拍了一组镜头,胡志明摆摆手说:“请不要拍照吧。”说罢系着鞋带,微微笑起来。赵其昌赶忙收起了照像机。

  一刻钟后,胡志明起身跟工作人员参观了部分展品,然后走下地宫。

  接待室里,胡志明脸上仍然显露着喜悦与兴奋,他微微地摇摇头:“这么豪华的地下宫殿和器物,真是难以想象。这次可是没有白来啊!”

  朱欣陶拿出一张白纸铺展在胡志明面前:“胡主席,您是第一位来这里参观的外国领导人,请您在上面留句话作个纪念吧。”说着将毛笔递过来。

  胡志明拿着毛笔,望望身边的黄文欢说:“这次来中国,外界没有报道,题字的事还是下一次再说吧。”说着,在纸的右下侧写了“胡志明”三个字,放下了笔。

  后来,据《参考消息》披露,胡志明确是秘密来华,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会谈。会谈的内容新闻界未作公开报道,外人也无从知道。若干年后,有关人士透露,胡志明主席的这次来访,主要是商谈中国援越的具体事宜。

周恩来对死人不感兴趣

  1965年9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来到定陵。随行还有陈毅、吴晗等中央和北京市政府要人。

  一下车,周总理便吩咐随行的服务人员到售票口买票。门票买好后,总理问:“这票多少钱一张?”

  服务人员回答:“三毛。”

  周恩来皱了一下眉头,转问身边的吴晗:“是不是贵了点?”

  吴晗微微一笑:“不贵,总理你可知道,这里复制一顶风冠就要几千块哪!三毛钱一张要几年才能收回来呢。”

  周总理点点头,不再作声,陪同阿尤布汗走进展览厅。吴晗指着一顶凤冠对总理说:“这是请通县花丝镶嵌厂的老艺人复制的,怎么样?”

  总理望着凤冠端详了一会儿,说道:“还是蛮好的。阿尤布汗总统,你看呢?”周恩来把脸转向客人。

  翻译转达总统的话:“很好,真是太美了。”

  走出展厅,总理陪客人向地宫走去。来到明楼前,众人驻足观望。雄伟壮观的明楼在阳光的照射中,分外神奇秀丽,飞檐上的螭兽禽鸟,在蓝天白云的烘托下,跃跃欲飞。阿尤布汗兴奋地涨红了脸。正在这时,有个负责文化和定陵博物馆的人,来到周恩来面前,满脸堆笑地说:“总理,您看是不是在这明楼上挂一幅红军长征的图画?”

  总理“嗯”了一声,惊奇地看了一眼面前的人,面带不易察觉的愠怒,对陪同人员说道:“我参加过长征,我不会画,你们谁会画?”

  献策者红着脸躲到众人身后,不再吭气了。

  从地宫出来,阿尤布汗总统摇摇头,伸出拇指。翻译将他的话译过来:“这地下宫殿太伟大了,如此辉煌的建筑和气势,真了不起。”

  总理脸上流露出兴奋之情:“这里有十三座帝王陵墓,每一座都是这个样子。”

  吴晗及时地接过总理的话:“长陵比这定陵规模还要大,要是发掘,一定更为壮观,研究价值也大于定陵。”

  定陵发掘后,由于全国兴起了挖掘帝王陵墓的热潮,在郑振铎、夏鼐的建议下,国务院下发了“停止对一切皇帝陵墓发掘”的文件,因而定陵发掘的名义是“试掘”,但吴晗、郭沫若等文化名人却一直想发掘长陵,实现当年的宿愿。此刻他见机会难得,便接着刚才的话问总理:“我们是否再发掘长陵?”

  “需要多少钱?”

  “大约要40万。”吴晗有些激动。朱欣陶用手捅捅吴晗,小声说:“不够,40万不够。”

  总理没有说话,向停放在不远处的轿车走去。

  吴晗着急地问:“总理,您看这长陵发掘的事?”

  周恩来沉思片刻说道:“我对死人不感兴趣!”

  也正因为这句话,明成祖朱棣才在他的陵寝里安睡至今。中国文化瑰宝又免遭一次劫难。巨人的抉择,是成祖皇帝亡魂的幸运,也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幸运。

宋庆龄、陈毅谈文化

  1958年,莫斯科世界和平大会闭幕后,郭沫若、宋庆龄同机回国,在闲谈中郭沫若说:“定陵地下宫殿打开了,你不去看看?”

  “怎么?地下还有宫殿?”宋庆龄问。

  郭沫若把定陵发掘的前前后后告诉了她,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

  回到北京不久,在发掘委员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陪同下,宋庆龄来到定陵。

  她缓缓地走下临时木梯,进入地下宫殿。全不顾腐霉气味、寒冷潮湿,一处一处、一殿一殿,看得特别仔细。她用双手抚摸着石墙石门,赞不绝口地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太伟大了!”

  这时,她的大衣一角不慎沾染了石墙上一点水渍,随行的摄影记者侯波女士随手拿出手帕,想为她擦拭一下。

  “不必擦了!在这文化殿堂里,我能沾染一点水泽,也算是幸运吧!”她微笑着,觉得到处是珍宝。

  走出地宫,她兴致不减,又坐在木板房内看出土文物,听赵其昌讲述定陵历史、发掘过程和文物出土情况,还不时地提出一些文物的研究、考证问题。她问得很多,听得很仔细,赵其昌随口说:“万历皇帝建造了陵墓,他死了,把‘文化’留给了我们。”她不同意,微笑着摇摇头说:

  “不!文化不仅仅属于我们,它高于民族,属于人类。”

  临行前,她顺手拿出一枚世界和平大会的纪念章,别在赵其昌胸前,亲切地握着赵其昌的手:“你们很辛苦,为发掘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谢谢你们。”赵其昌挺直腰肢,深深地鞠了躬,说:“谢谢副主席的鼓励。”作为最高的奖赏,他把这枚金光熠熠的纪念章视为珍宝,珍藏至今。

  十三陵水库建设高潮中,陈毅副总理带着外交部的官员,在水库紧张劳动之后也来到定陵。看完了出土文物、地下宫殿,和同事们围坐在柏树下的石条上休息。

  夫人张茜递过一杯热茶,他一饮而尽,敞开衣襟,拖着浓厚的四川乡音对着大家高谈阔论起来。

  “今天真高兴!我们看到了祖国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了它,祖国文化才更丰富。这里埋葬的已经不是皇帝老倌儿,而是文化!”他又喝了一杯热茶,站起身来,用敞开的衣襟扇着风,有些激动了。

  “前几年,陕西要在丰镐遗址建砖窑、烧砖,被制止了。丰京镐京是周代文化的发祥地,文化遗址要烧砖,把祖宗文化烧光了,这怎么行?我们到哪里找祖先去?”

  稍停一会,他又面对赵其昌说:“发掘定陵,这事我知道,我管文化,签过意见,我同意。你们这个工作队还不错,我看你们年龄都不大,科学发掘,时间不长,收获不小。再加把劲,抓紧研究、出书,搞陈列,让国内外宾客都来看,看看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赵其昌汇报说:“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