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066部分

清末英雄-第1066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美国来帮助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
  “总理,您应该问现在这个国家好吗?”吴景超不答反问。“立国不到三十年,虽然此前给农民分了地、免了农税,让他们吃饱穿暖。可专。制之下,民众迷信、愚昧,经济的发展不是让他们变富了,而是他们越来越穷。京广沪的妓院青楼里,富者一掷千金,可贫者却无立锥之地,所谓纳税才有选举权根本就是一个骗局,因为穷人永远不用交税,不交税就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改善自己的境况,永远是个穷人。
  人与人的平等也是个笑话,各省的大学堂里,那些富家子弟有多少是靠分数而不是靠关系考进去的,里面又有多少人是穷家子弟?复兴会鼓吹的所谓教育分流、和谐社会、其实就是让有钱人永远有钱,穷人永远变穷的愚民把戏。
  二十七年来,我们只看到这个国家是如何专。制、如何迷信、如何落后,根本找不到她半点进步、半点可爱的的地方。我们真的不必对这个国家过分留恋,而是应该尽快的打碎她,重新建一个自由、民主的共和国。”
  照说作为秘书的吴景超是不应该如此长篇大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可现在他深知中国的命运就是翁文灏的一念之间。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吴景超也好,胡适也好,兄弟会的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翁文灏的思想和情绪,生怕他真的一怒之下辞职。
  “北海,你就老实告诉我,”吴景超说完后翁文灏认真的问,“如果不管我们做什么,美国人都不和我们签约,而是要彻底占领整个国家,甚至是奴役这个国家……,你们、你们那些人会是怎么想的?以这样的方式去实现民主,值得吗?”
  翁文灏话说的很慢,神情很是认真,以吴景超对他的了解,知道他是真心想知道兄弟会诸人所想。他先是点头,而后无比肯定的道:“值得。”
  “为什么?!”翁文灏不解的问。“难倒你们想中国变成美国的印度?”
  “咏霓兄,美国治下不会有印度,只会有菲律宾。菲律宾都独立了,中国也必定会独立。”吴景超认真道。“我们并不是没有骨气、并非不知道廉耻,可问题是这片土地上长不出自由之花,民主之树!我只能希望美国人带来自由和民主种子,在这片专。制的土地上播种育苗。为了这个,我们什么代价都可以出!”
  “可要真像杨竟成说的那样,民主其实是文明的堕落呢?人如果仅仅为自己,那谁去担负那些要担负的责任?我们不说一个民族,就说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自私,那不管这个国家有多民主,她始终都是要被毁灭的。”翁文灏拧着眉毛反驳着——这一年来他看了不少杨竟成写的东西,并不觉得他说得那些有多离谱。
  “就比如法国,她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民主的共和国,她的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可现在法国人都不想工作只想福利,不想生孩子只想单身。她的人口是负增长的,政府为了鼓励民众生育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民众就是认为人这一生应该只为自己活着,生孩子是人生的负累。就这样,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家,到现在居然要靠我们和日本保证她的安全,我真……”
  翁文灏的话让吴景超目瞪口呆,以致他一时间居然忘了反驳。待他提到法国时,他才回过神道:“咏霓兄,你一定是看了杨竟成写的那些东西。你难道不觉得杨竟成写的那些东西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吗?他自己就是一个贵族,当然要为贵族说话。所谓的民主是文明的堕落,根本就是那些达官贵人维护自己专。制权力的一个借口。”他说罢又对着翁文灏摇头,苦口婆心的道:“咏霓啊,杨竟成的东西很邪恶,你以后还是少看为好。”
  “我只是随意翻翻。”不知如何,承认自己看过杨竟成写的东西让翁文灏感觉是一种罪过。
  “随意翻翻也不行。”吴景超坚持,“他的东西带着一种毒,多看几眼就会彻底毒化。我认为在新的国家,一定要禁止杨竟成这一套理论流传。”似乎感觉自己说的太多,吴景超又道:“哎,不提这些了。我和适之还是以前那句老话,和,比战难。这个国家以后变成什么样,全在咏霓你一念之间。”
  “我知道。”翁文灏点头,但一会他又自嘲:“说的好听是和,说的不好听是投降,我真是……,说不定以后跪在岳飞庙前的就是我?”
  “所以适之说非有大智慧、大魄力伟人不可担当。”吴景超鼓励着。“就当下这种时局,此任非咏霓你莫属。且以古观之,哪次不是成王败寇?等这个国家真正自由了,人民会理解你的。”
  “可万一杨竟成他们……政变呢?”翁文灏再次回到现实,说着自己最担心问题。
  “不会的。这几次下来,杨竟成的底线就是法律,只要我们不违法,一切合符法律程序……”
  吴景超话还没说完,翁文灏却问:“可法律没有规定我们可以投降啊?”
  “那要如果这是稽疑院全体代表的一致决定呢?”吴景超反问。“不管美国人以后会做什么,只要美**队占领了沿海各地,那些人再怎么反抗也是无力回天了吧。”(未完待续。)


第四章 汇报1

  “民主国家所谓的三权分立、或者说所谓的制度决定论其实是个笑话。就像你没办法用鹅卵石砌成一栋大楼一样,你也没办法让一群完全自私的人建立一个稳固的国家。即便建立,国家也是摇摇欲坠的,一旦有外力冲击,这栋看似雄伟的大楼就会土崩瓦解……”
  通化大学堂内,每月都要来上一课的杨锐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只是,碍于当下形势,几个学生高举手提问,其中一个得到准许后起立道:“请问先生,您说的是我们中华吗?”
  “你看我们像吗?”杨锐笑着反问,这些十四五岁的毛头小子在他看来幼稚的很,但却不乏年轻人勇气和聪慧,相信悉心培养后,这一代人将具有真正的美德。
  “学生以为非常像。”年轻人一本正经的点头。“稽疑院和内阁诸公与虎谋皮、以邻为壑,定会重演当年宋金海上之盟,日本一去,沿海诸省无险可守、膏腴之地旦夕不保。”
  学生的回答并不出人意料,杨锐追问道:“那你说说,为何京师诸人会重蹈宋人覆辙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做的非常对。”
  “这……”对于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来说,这个问题显然太深了。虽有几个学生起立答‘京中诸公太自私了,’‘那些草包害怕了’之类,杨锐还是摇头。见学生半天都说不到点子上,他只好叫上来一个老实学生,低语两句再让刚才那个提问的学生也站上来,之后就笑退一旁了。他这边笑。先上来那个学生突然打了提问学生一耳光,‘啪!’的一声。声音异常响亮,提问学生嫩脸当即红的发肿。
  “你!你干嘛打人?”抚着自己红肿的半边脸。被打的学生怒指对方,又委屈的看向一侧的杨锐。他越是这般,打人学生继续扇耳光,再吃一记耳光后,反击才开始。
  “停!”杨锐喝了一声,鞭子也打在讲台上,‘砰’的一声四座皆惊。“这只是一场试验。”杨锐解释道,却并未让两人下去。“这场试验解释了刚才那个问题——为什么当今朝堂诸公会重蹈宋人的覆辙。不是太自私、不是太草包、太怂,而是他们和宋人一样。忘记自己野兽的本能。简而言之,就是他们只懂用脑子思考。
  与金国签海上之盟的宋人是这样想的:辽国欺我久矣,而金国却是他的敌人,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因而宋金结盟合乎逻辑常理、说不定南北夹击下,自己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而金国确实比辽国能战,可我有燕云十六州在手,何惧金人?
  思考、理性;理性、思考……”杨锐重复着这两个词,又看向被打的那个学生:“这让人感觉无比正确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害人害己。比如刚才:你吃第一记耳光的时候就打回去。那绝不会吃第二记耳光。为何如何,因为你的头脑在思考:他为何要打我?我平日里并未惹他、他居然在老师面前打人,打人要被学堂开除的……”
  “想的是这些吗?”杨锐说完对着那个被打的学生问。
  “是,先生。”一会功夫。白嫩脸蛋此时肿的像个馒头。“我就担心被学堂开除……”
  “那我问你,打架被开除的规定是谁定的?”见他还是心有制肘,杨锐再问。
  “是师长们定的。”馒头脸再答。
  “我再问你:老林子里有规矩吗?”杨锐继续问。“当今世界国与国有规矩吗?”
  眼睛眨了几眨。馒头脸终于开窍了,他想笑却又痛的撕牙咧嘴。“没有规矩,先生。”
  “因为考虑别人定下的规矩而忘记自己的本能。这就是你的教训。”杨锐看着他和蔼的赞许,而后看向课堂里的学生,“你们记住:祖宗赐予我们的本能比我们自己的脑袋好用百倍,但总是有人傻瓜的认为理性万能。理性真正能做到事情仅仅是在你选择之后,而不是在你选择之时。另外,天下没有别的规矩,除了这三条:
  第一,就是勇敢。一个怯弱的人永远不值得信任,他就像河边的鹅卵石一样四面光光,平日里这些人温文儒雅、知书达理,但刀架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为了能活下去,他什么事情都说得出来、都干得出来,所以我一直说勇敢是美德的基础。
  第二是虔诚。如果说勇敢就是美德,那亡命之徒显然要另当别论。并不为自身利益的勇敢才是真正的美德,而要做到不顾私利的勇敢,只能是虔诚信仰。死确实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结束,可谁有能否定死不是下一个世界的开始?
  第三则是守诺。唯有勇敢而虔诚的人才能守诺,那些鹅卵石想守却受不住,亡命之徒为了私利又不屑于守。这就回到之前我们那个话题:所谓的权力制衡和制度决定论。在一个满是鹅卵石的世界,权利无法制衡,因为找不到支点;同样,在一个满是亡命徒的世界,再精巧的制度也等于虚无,因为根本没人遵守。国民的品性和美德才是国家的未来,这样的国家需要三权制衡吗?不需要;需要精巧的制度吗?也不需要。
  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三权制衡或者制度上时,她离彻底崩塌那一天已经非常近了。制度之所以还能建立,是因为她的国民还没有完全卵石化,还能提供一个较为牢固的支点让权力互相制衡,但这离国民彻底卵石化不太远了……”
  刚刚好说到这里下课铃就响了,王季同意外的出现在教室门口。待杨锐出去,他笑着道:“竟成你又在忽悠年青人……”
  没想到王季同居然会直接跑到学堂里来,不知道他听了多少的杨锐不好意思的笑:“老儿不死是为贼。这哪叫忽悠,这叫启蒙懂不懂?不教育他们以后走错了路怎么办。”他半真半假说罢又道:“你怎么来了?有急事难道。”
  王季同本还想取笑几句。见杨锐问正事,当下道:“确实有急事。”
  “嗯。说说。”杨锐负着手和他走向校园深处,徐财根几个在一边跟着。
  “大公报出了一片文章。主要是分析美国不与我们签约的种种原因。”王季同递给一张报纸,“说的那几条我看就是两点,第一是美国担心我们无法真正的局外中立,第二则是我们这个国家还不够民主。这两条都直指关外封地。”
  “呵呵……”杨锐只是草草扫了一眼就把报纸还给了王季同,这大公报实际上已成了大中华的公知日报,倍受嘴炮们追捧,宛如后世南方。“顾维钧被美国人赶出了白宫,他们又开始把问题往我们身上推,我怎么越看这些人越觉得他们缺德啊。”
  “确实挺缺德的。”王季同同意。去年六月发生的事情真是让他对国民党诸君另眼相看,他们和陈其美之流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直接派人杀人了。“不过现在他们正在舆论造势,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正式有人向稽疑院提交收回封地的议案。”
  “********嘛,老套路了。”杨锐走在林荫道上,四处都是绿意。
  “那我们……该怎么办?”王季同倒没他这么闲适,转头紧紧盯着他看。
  “这还不简单,先下手为强好了。”杨锐道,“你回京后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就说如果美国真同意签约。理藩院这些人,关外这些封地,都可以交换给国家。但那时候话也要说清楚,如果人家根本就不想签约。内阁只是拿着美国鸡毛当令箭,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可以这样?”王季同来的时候很是担忧,没想杨锐当场就答应了。
  “怎么不可以这样?”杨锐反问。“这个球他踢过来我们不好接,不同意那些嘴炮又咬鼓噪说我们不顾国家安危、国计民生了。可如果我们抢先踢过去。那他们就要被动了。上台一年,谈判一年。盟也退了、侨也撤了,嘿嘿,美国人的屁都没有带回来一个。”
  “可这要怎么做?”王季同还是不清白如何操作。“就开新闻发布会就行了?”
  “全国通电啊。我带头就是了。”杨锐想到一个民国常用的招数。“你回京后就联系各大报说要开新闻发布会,内容先别说,待人来了,我们这边再联名通电,内容大致就是为了签约,我们的封地可以交换国家,但要强调,封地交出去后,谁来保证美国人签约?要知已经有前车之鉴了,去年退出东亚同盟,美国人不照样不和咱们签约。”
  “你是真交还是假交?”王季同有些迷糊,“要真签约了呢。”
  “真交假交都一样。”杨锐道,“真交出去也没什么大不了。你就放心吧,除了蒙古那边有些麻烦外,东北这边没有麻烦。真要靠封地挣钱,真就小看了我们了。”
  “可他们还说岷王也不能留……”封地是一件事,岷王则是另外一件大事。“还有国教、亚元也要废除。”
  “亚元不是问题,现在市面上华元并未兑换完,亚元和华元混用,反正都是一比一。”杨锐道,“国教也没问题,朱宽肅那边倒有些麻烦,不是让他退位麻烦,而是蒙藏回三地麻烦,这个国家的关外部分可是全靠朱宽肅得以维系的,他们是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