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67部分

清末英雄-第167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大人头炸过之后,不再想听什么洋务了,挥挥手示意师爷念下一条。
  师爷本来还是想把这独立军的事情再禀报一下的,但见大人不想再听。只好跳到下一条,“东边道张锡銮来报,通化铁路公司将在下月十八奠基开工,那铁路公司的主事人还望求大人一副墨宝……现已将润笔五万两送来。”
  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增祺的腿不由高兴的抖了起来。“哦。这敢情好。回头你给他写一副吧。”
  师爷感觉记下,赶紧趁着大人的高兴之际把另一件事情禀报:“承德县县令马俊显来报。大战之后的独立匪军正在彰驿城休整。他派死士数名潜入匪营获绝密军情一份,现已承了上来。”
  “绝密军报,上面说了些什么啊?”大人似乎没有因为独立军而头疼,他懒洋洋的问道。
  “上面说了是匪军之匪首王启年的过往之事,还有匪军中各头目之内情。”师爷小心的答道,一点也不敢提洋人。深怕大人又要炸脑袋。
  不过幸好大人没有多想,只说道,“那就把这个绝密军情八百里加急发发向军机处,待日俄战后是抚是剿就看朝廷怎么定夺了。”
  师爷又赶紧应了下来。正准备去交代的时候又被大人叫住了,增祺说道:“吩咐下去,在后院里挖一个大坑。”
  师爷莫名不知所以,又不好问这个坑挖来干什么,只好问道:“大人,这坑……当如何挖吖?”
  “真是蠢才,俄人不是挖了大坑避日本人的炮吗,现在都说日本的轰天巨炮,一炮过来要糜烂几十里,为安全记,后院得挖一个深坑,越深越好。”
  师爷对大人的突发奇想很是想笑,但是他还是忍住了,他可是听人说俄人的战垒可是用了不少洋灰的,只是就是有洋灰还是挡不住这轰天巨炮,挖不挖坑根本不顶用。但是既然大人吩咐过了,那他也就是只能照办,他对此应了一声,然后轻轻的出去了。不一会,由长白英烈传改编而成的长白匪贼密报便由八百里快马发向京城。
  长白英烈传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说书摊对面的茶楼天天爆满,有钱人家的老爷都已经派家丁从一早就在那排队了,对于这些老爷们而言,最吸引人的除了那些描写胡子和女人们色而不淫、欲说还休的粉色段子外,就是书中揭露的那些朝堂上的“真相”和“秘辛”了,对于这些壮志未酬的举人秀才们,不能亲身在朝堂上一展抱负一直都很惆怅,现在听着甲午那时候的琐事,琢磨当时朝堂上各派的勾心斗角也是过瘾的很。
  而除了这些老爷,蹲在街边上的那些汉子们,却对胡子们那种义气为重、生死情深很是向往,特别是那一日,说到座山雕王启年的好兄弟陈永仁,为了让兄弟们突出夷兵包围,重伤之下带着火药包和东夷人同归于尽,那一时,满街的汉子都哭了,这才叫义气啊!这才是真兄弟啊!从那一日起,便有不少汉子走进来了设立在城外的招兵处。
  所有人高兴的当口,学究刘老爷的脸色是一天比一天难看,起先他还是很是傲然的看着那帮子围在说书摊子前的看客,只想着朝廷兵将一来,就把这帮子刁民一起绑了,杀头的杀头抄家的抄家,而他将因为举报之功被朝廷赏赐,只是日子一天天过去,评书一回回的说完,只待他抄到第三十一回了也不见朝廷有什么动静。
  刘老爷心灰意冷,倒是没有之前的骄傲劲了,如此又过了两日,却是由两个黑衣的汉子上来找,刘老爷不明所以,看着这群白丁傲然问道:“你等是何人,找本…人何事?”
  来人见刘老爷的作态只是一笑,“听闻刘老爷有长白英烈传的全本,能否借鄙人一观啊?”他说完似乎能猜到刘老爷会爱理不理,立马从在手上变出几张官帖。
  刘老爷本想把这些愚民都赶出去,但来人亮出了官帖,他的眼睛顿时移不开了,他十年寒窗,终究天赋有限且时运不济,几十年下来都只是个秀才,早先做私塾教授还好,可最近几年新学兴盛私塾关门,他一年的收入可是少了一半不止,现在见到钱眼神就很难移的开了。来人看见刘老爷的样子微微一笑,霎那间刘老爷只感觉来人似乎是个女子,
  “只要刘老爷把那长白英烈传的前几十回借我一观,那么这些钱就是老爷您的了。”来人如此说道,声音无比的动听悦耳。(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交易

  十多天的总结让军中的军官、文书掉了好几斤肉,在被访者大多是文盲的情况下,和几百号的谈话已经很累了,但杨锐的作风向来是直通通到底的,军中的马夫、炊事班的厨师、工兵营的士兵也都在被调查之列,至于什么机枪手、炮手、霰弹枪手等等就更不要提了,如此下来全师有一千多人被使劲折腾,被询问的问题不难,就是要回答几个诸如“打战的时候最麻烦的是什么?”“要解决这些麻烦应该怎么办?”“干了这么久,有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去做事?”等等。
  其实这些问题的老早就有了,但是这次大战之中涉及的东西更多,营团级的战斗和军级的战斗完全不同,上次十月在怀仁的伏击战只是打了一个晚上就结束,而且对阵的还是落荒而逃的败军,这一次对阵的可是正儿八经的日军,虽然也有取巧,但是更多的是堂堂正正的正面对攻,还经历了一次鬼子凶悍的夜袭,再有就是战斗不是一日结束的,而是进行了多日,如何持续的作战完全是另一个学问了。
  十天左右的时间,一千多名基干官兵都过了一遍,再结合连团级的那些报告,然后几天之后大致的总结就出来了,参谋部整整弄了好几个大部头,分为给养、枪械、工事、作训、作战、侦察六部,每一部都厚的可以单独当枕头,杨锐抱着这些书一个白天没睡觉——他一个字也没有看,就只是将抱着,他只是比较激动了,激动的看不进一个字。看着这六本东西,他知道复兴军这次可是说是真正的成军了,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管理体系和运行逻辑。不再是抄德军的、赤军的。虽然这些东西还是很粗糙,还要整顿修改,但最少架子已经搭起来了,以后要做的只是要完善而已。
  缩在营帐里抱了半天书,杨锐踌躇满志的起了身,径直的出了营,只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至于是不是“歌以咏志”就另说了。杨锐出了营,徐烈祖也带着警卫出营。平时杨大司令都在军营中从不出门的,今天虽说要去走走他有些诧异,只看见杨锐脸上倦意虽重,但是眼睛却都是神采。
  骑着马出营不远就是彰驿城了,杨锐倒不想去城里面体验什么生活。倒是想上去城头上走走。自从独立军在彰驿站休整之后,整座城的防务都由一营接管了。原先此地的那些巡防营士兵都被李二虎打发回家了。那些人倒也识相,这边一下令,那边就跑回家乐呵去了。防守城门一团一营的士兵本想查这些人的入城证,要知道按照规定没有入城证天王老子也不给进的,但是徐烈祖上去说了一顿他立马敬礼放行了。
  入了城门,转个弯就是上城墙的石梯。只不过此地城防不是很严,城墙也是历年不整修,墙裂砖断,虽是白雪也不能覆盖。更有些小树从墙缝里长出来,虽然上面结着冰霜,但是还是犹自挺拔。上了城墙,墙的里侧是民房,白瓦黑墙低压压的一片,房屋错落间露出不少街道,街上长袍短袄、爬犁马车好不热闹,更能听见小贩们的吆喝声、卖艺的锣鼓声、调皮孩子的欢笑声、茶楼里面的唱戏声,如此再加上那些煮饭烧茶的白白炊烟,站在高高城头的杨锐只感觉面前的是一副亲切的生活画;调转头再往墙外侧,便是又一番景致,除了官道上零零疏疏的行人和远处独立军的大营,就都是雪漫漫风厉厉的辽东大地了。
  杨锐在城墙上正观望见,一营长李二虎却是来了,之前门口的哨兵一通电话就把他给惊了一下,本以为司令是来查营的,正把喝着的小酒往外头一扔再洗脸的时候,电话又是响了,说是司令上城墙去了。不来查营倒上了城墙,李二虎有些明悟了,司令怕是诗兴上来了,要登高作赋吧,赶忙拿了文房四宝,带了个早前雇的本地师爷也上城墙来了。
  看着李二虎一副好人老实的模样,杨锐笑道,“在喝酒吧?”
  李二虎一听这话身子就是一紧,他记得自己似乎是洗脸了啊,看着李二虎一脸紧张,杨锐还是笑,“牙缝里还有肉,难道会只有肉没有酒?自己去宪兵那里领罚吧。”
  李二虎赶紧点头,心中只叫冤枉,奶奶的再也不吃鸡肉了。
  杨锐又问道:“带纸笔来做什么?”他看见李二虎的卫兵拿着宣纸毛笔的,还带了一个师爷模样的人。
  “俺……司令是天上星缩下凡,俺怕司令要写诗作武,就……”李二虎胡子出身,文化倒是在军营夜校读了几个月,但是一些文绉绉的话还是说不来,听得旁边那师爷是一阵弹疼。杨锐倒是没有在意他的错别字,快三十岁的人的了,会去学习文化倒是很难得的。“好了,我没有什么写诗作赋的能耐,就是拿着前些日子的总结文稿,只感觉我们啊总算是彻底的趟过来了,心里头高兴,就只想看看走走,没别的事情。你就陪我走走吧。”
  李二虎不明白杨锐所说的彻底趟过来了是什么意思,但是见司令高兴,也就赶忙陪着笑,把那些纸笔什么的兵赶了下去,然后同着杨锐一起在城墙上走着。杨锐看着城垛上的砖只说道,“这城墙怕是有些年头了吧。”
  李二虎打战厉害,喝酒也行,可对于这些之外的东西倒是完全不知了,他见司令说话,不知如何作答,忙看向旁边雇来的师爷,这师爷原始只是个帮人写稿念信的文人,家就在此处,见大头兵有请不得不去,不过几日呆下来倒是并不觉得这些胡子有多可怕,最少这军纪是没的说的,此时见李二虎想拍上官马屁而不得其法,再想到这胡子平日待自己也客气,便出言相助道:“禀大帅,这城是金代所筑,前明英宗正统七年修辽东边墙时再此设长勇堡。改筑砖城,现在城池东南这几段,都是前明的老墙,距今有五百余年了。”
  杨锐之前以为这个长袍模样的人只是李二虎的文书,倒是没有在意,现在却见此人似乎学识很渊博,便笑道,“想不的还有这样长的历史,长勇堡,前明。英宗七年……先生真是替本人解惑啊。”
  见杨锐客气,师爷赶紧道,“回大帅,先生不敢当,不才只是个读过几本书的草民而已。”说罢他见杨锐似乎对这城还是有些兴趣的。便又道:“前明时此堡提调三堡,有监管长胜、长营二堡之责。驻守的官军有一千二百多人。我大清天命六年,此城为太祖所降抚,从此归大清所有。”
  师爷似乎很得意自己学识,更是自豪“我大清”,要是换做平时杨锐可要把他一脚踢下去,只是今天高兴。再说这种老学究思想已经僵硬了,要让他知道什么反清复汉之类的东西,那估计要把他塞回娘胎里再生一次才行。杨锐脸上僵笑,问道:“先生是本地人氏?”
  “回大帅。不才原籍曹州人氏,不过先祖在康熙年间就来此了。”
  “哦。康熙年间,那就有两百多年了,”杨锐喃喃自语道,他的后一句话却是在想,两百多年了,按照规律,这满清倒是要完了。
  杨锐沉思间,又通信兵来报,说是有参谋长有要事禀告,还请回营。这消息一说,杨锐倒是知道怎么回事了,应该是德国人那边来人了。当下也不在探幽寻古了,跟李二虎几个道别就往下城墙去。
  这边杨锐要走,李二虎倒没有说什么,只是旁边那师爷见这个大帅好说话,良心突现的说道:“大帅,不才有一言到不知……”
  见他来客套杨锐却不好拒绝,只好道:“先生请说,在下当洗耳恭听啊。”
  见杨锐客气,此人大施一礼躬身道,“大帅,今日俄交战已久,日人势重,俄人频退,此时盛京将军增祺增大人无强军在手,心中慌恐;大帅虎贲满营、战功赫赫,军纪又极严明、与民秋毫无犯,若率众归顺朝廷、为国效力,届时入相出将,岂不快哉。”
  想不到遇到一个说客,杨锐不怒反笑,“先生是否能有增大人的消息,可以代我们祈降?”
  老先生一点也不明白杨锐的心里,只说道:“不才一介草民,那认得什么增大人啊。只是日日听城里的评书,知道大人原不是凶神恶煞的胡子,却是我大清军中的将士,为国家为袍泽与日人血战数千里,这才九死一生脱险而出,只是上官昏庸,是非不分才落草为匪的。实在是替大帅不值啊。”
  原来是评书惹的祸,真不知道刘伯渊那家伙在里面说了什么,不过还是挺有效果的,杨锐客气的把此人扶起道:“先生此是金玉良言,只是现在拿了俄国人的饷,不能无信无义,还是要等此战完结,再和朝廷接洽为好。不过,不管怎么的都还是要谢谢先生建言的。”
  师爷连忙说不敢不敢,客气之后杨锐就下城去了,要知道这个德国人可是被他凉了不少时日了,自从那个贵族中校把无线电汇报给德国国内那参谋部就很激动了,现在又出了一个新的战法那就更激动的不得了,先前谈判的人员早就到了,只是杨锐这边一直在总结总训,没空搭理人家,现在好不容易总结完了,人家都找上门来了。
  此次来的除了冯。脱夫塔夫外还有十多个德国人,但是和杨锐商谈的代表是一个德军参谋部本部参谋霍夫曼上校,他其实是在日军那边的观战武官,国内来的那些都只是些无线电的技术人员。霍夫曼上校其实在感情上是更偏向日军的,只是独立军有威廉。雷奥在,而且据说独立军还完全是他一手训练的,便对独立军也很有好感。
  谈判在友好的气氛中展开,杨锐的德语一年多下来,说的越发好了,双方也就不用什么翻译。只是霍夫曼中校对杨锐的开价很是不满,无线电技术转让费非常高,不但要价五百万马克,另加三个营的克虏伯炮和7mm口径毛瑟步枪的枪械及弹药工厂,最后还要同意独立军每年三十个留学名额,免费的。“这简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