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24部分

清末英雄-第24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菝裥职。蚁衷诳墒且惶旌薏坏玫绷教煊冒。獗呋挂词椋ィ虑樘啵中脑蚵遥翟谑敲挥惺奔鋔īng力啊,要是能缓个一年,一切都上了正轨,那时间多了再说好吧。”
  杨锐摆出一副一秒钟几十万的样子,蔡元培也没办法,毕竟杨锐干的事情他都是有所耳闻,当下长叹一声:“竟成你这可是弃众多学生而不顾啊,教商学的先生本来就没有,好不容易有一个吧,还俗事缠身。”
  杨锐听后只能辩解道:“孑民兄啊,我现在写书可就是给众多学生看的啊,目前国内商学根本就没有课本,我一个人能上多少课,就是所有时间排满了也就几百个学生啊,最好办法还是把书写出来让大家看书。你说是不是?”
  蔡元培想想也是,也就不在说什么了,只在心里想着怎么回绝张元济了。午饭吃完两人就散了,蔡元培继续为了四天后的讲演做准备拉听众,杨锐则回到亭子间继续抄书大业,至于到了那天讲些什么,一时心里还没谱,想到什么讲什么吧。
  第二天上午,虞辉祖、钟观光他们也回来了,上午大家就在仪器馆商议了今后要办的事情,陆行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在动工了,前rì去看,工人已经在砌码头了,竹棚对地基要求不高,简单挖个洞填埋上三合土就可以做地基。现在大家都回来了,就要有人间隔着去那边看看,看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问题,现场解决是最重要的;再就是供应商那边要再次接洽好,原料要符合要求并且及时到达,账期价格也要谈妥,最好是签个文书——虽然这时候一般没有的供应合同,但还是有文书靠谱些,以免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
  还有就是买地的事情了,文书什么都给大家看了,土地价格很是便宜,都没有什么异议,明天就可以送信给朱老爷,让他来拿前期的两千块。就是虞辉祖担心那地方的风水,他是知道杨锐不信这套的,根本没有请风水先生去看过,杨锐却不管什么风水不风水的,那地方本来就是石化工厂,建在那里最合适,要是另选就更远了,到时候工人更不愿意去,跑来跑去更是麻烦,而且越往外越靠长江,杨锐就越感觉危险。至于设备搬运问题,还是要等天热的时候找人清淤以彻底解决问题,这一次只能采用比码头略高的驳船短驳了,至于驳船靠岸卸货就只能等涨cháo时想办法了。
  再有就是下个月的rì本大阪博览会,去年就报名参加了,明天就要登船了,样品、宣传资料、谈判策略这些都是要准备好,这次是虞自勋过去布展,就以注册的rì本会社的名义去,展会上先挖掘一批有意向的代理商,等工厂生产之后再约到沪上来从中间挑选合适的厂家。再多联系报纸,那个村姑的故事就改编成rì本版再登出来,听见杨锐又要把那垃圾故事改编成rì本版的去哄rì本人,众人大笑。
  笑过之后,杨锐就问那个神话故事搞定没有,虞辉祖满脸苦笑说道:“竟成,事情按照你的要求办成了,可你这是比杀了我还难受啊,大过年的去寻花问柳,弄得大家看我都很是鄙夷,现在在乡里间我可是声名狼藉了。”
  杨锐安慰他道:“你就放心吧,含章兄,只要味jīng的传奇故事一上报纸,你就是清白了,我保住你比白纸还白,现在别去想那么多了,你们不是常说清者自清的吗。”
  虞辉祖听完还是愁眉苦脸,钟观光和虞自勋倒是忍不住的笑,虞自勋说:“竟成啊,你还不知道,那姑娘家里人现在死活要含章兄把那姑娘娶过门当妾,说是这姑娘的名节已经被他毁了,已经嫁不出去了,都是你出的馊主意啊。”
  杨锐吓了一跳,以为虞辉祖干了什么不该干的事情,但一想到现在这个社会男女之间说句话都是男女之大防,估计是虞辉祖和人家单独的说了话,再是虞辉祖这人看上去还是富贵之相,人家是想把女儿嫁过来享福的啊,看见自己的主意给别人惹了一屁股sāo,再看着虞辉祖那张苦瓜脸,惹了祸的杨锐忙说下午有事,就提前溜走了。
  正月十七那天,钱伯琮也回来了,不单是他,还同了好几个同学一起来的,杨锐许久没有见到他们几个了,现在过了一个年再见,却都是变了样子,穿的新衣服,帽子也是新的,在家吃的更好,脸sè也比在学校里好了,心下高兴,就拉着他们在弄堂口那家常去的饭馆吃饭。谈话间大家不由说到明天的张园讲演,其实张园对于爱国学社的学生来说还是很熟悉的,去年退学离开南洋公学的时候大家就直接去了张园照相馆拍照留念,只是还没有去过那里搞讲演,几个人都很兴奋。
  张园杨锐是没有去过的,但是在沪上滩还是很出名的,说是一个姓张的华商从洋行手里买过来的,经过多年营建之后,里面游乐场、弹子房、魔术、戏台、照相馆、茶馆等娱乐设施应有尽有。正所谓白天味醇园的茶,大家闲着无聊也喜欢去那里走动,这里仿佛就是后世的外滩,当然外滩是没有会议厅的。杨锐只是听说过,但是一直没有去过,本来就xìng子淡漠,更对这个时代的娱乐很是无味,想不到明天还是得去,真是头疼。
  学生们下面自觉的帮忙整理更正文稿,杨锐本想试试他们写字的速度快不快,可看见他们都用的是毛笔,料想这东西写字也是写不快的,只好作罢,乘着空闲,就靠在长椅上想着明天讲演的内容,这个倒是要斟酌斟酌的,讲的太学术化了,大家听不懂,讲的通俗无非是排满革命,这些心里是赞同,可是现在才1903年,要是被满清抓了去,不死也脱层皮,现在这个时候还是谨慎点为好,他可不想和某本幻想小说那样,在1906年就下乡搞土改。
  闭目间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好题目,就问钱伯琮说:“伯琮啊,蔡先生明天非要我明天也上台演讲,可我啊,现在都还没想好明天上台讲什么?”
  钱伯琮想不到杨锐会问这个问题,想了会说道:“先生不是对诸西之国都熟悉吗,就和我们说说他们和我们比到底哪里胜过我们,记得上次先生说在前明的时候,他们还不如我们呢。”
  杨锐听后点点头,想到这确实是个议题,能抓住民众的心里,现在满中国都知道自己不如洋人,洋人什么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差,明天就讲这个,当下开始沉思了明天的讲演内容了。


第三十一章 讲演

    张园其实就是在赛马场的西面,园子是按照西式模样建造的,园内草地花圃,一副西方庄园的味道,本来嘛这地方就是按照西式风格建造的,房子高大宏伟,里面还建了一个塔楼,有一个高高的顶。下午的时候杨锐一过去的,没进大门就见了学社的两个学生在门口站着,杨锐不认识他们,而他们却认识杨锐,毕竟去年元旦那次他几乎请了全校学生吃饭,两人学生里的其中一个带着杨锐去到讲演的地方。
  这个叫做安恺第的大厅很是宽敞,看这个样子坐个仈jiǔ百人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临近开始,大厅里坐满了学社和来此处游玩的游客——这张园是沪上的人气最高的活动圣地,庚子年仓促出台的中国国会就在这里开的,名气诺大。平时也不时有讲演等各类社会活动,大家不但已经习惯了,而且还常常凑个热闹。蔡元培和章太炎等几个早就到了,隔了个把月大家见了面都倍感亲切,当下一起坐在等讲演开始。
  讲演最先的是章太炎,他还是以往一副潇洒的装扮,长袍套着西装的踢踢踏踏的上了台,学社的学生对此已经很少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但是来听讲演的其他人却是哗声一片,因为之前蔡元培介绍的是国学大家章太炎君,可是现在上台的这位一点也没有大家风范,反倒有点神经病,是以他一上台,还没有说话,大厅里就嗡嗡响了,疯子的言语不绝于耳。
  章太炎也不以为意,当下站在桌子前,清清嗓子开始讲演:“今rì承诸君高谊,邀请到此讲演,实在愧不克当,今rì先有一件要说的是,大概为人在世,被他人说个疯颠,断然不肯承认,除那笑做山水诗豪画伯的一流人,又作别论,其余总是一样。独有兄弟却承认我是疯癫,我是有神经病,而且听见说我疯癫,说我有神经病的话,倒反格外高兴。”
  “哗…”的一声,听见章太炎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下面的听众更是吃惊,只见这讲演的人对听众的反应却毫不为意继续讲演。“为什么缘故呢?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诸君且看那希腊哲学家琐格拉底,可不是有神经病的么?那提出民权zì yóu的路索(卢梭),为追一狗,跳过河去,这也实在是神经病。那回教初祖摩罕默德,据今rì宗教家论定,是有脏燥病的。像我汉人,明朝熊廷弼的兵略,古来无二,然而看他《气xìng传》说,熊廷弼剪截是个疯子。近代左宗棠的为人,保护满奴,残杀同类,原是不足道的。但他那出奇制胜的方略,毕竟令人佩服。这左宗棠少年在岳麓书院的事,种种奇怪,想是人人共知。更有德人毕士马克(俾斯麦),曾经在旅馆里头,叫唤堂官,没有答应,便就开起枪来,这是何等xìng情呢?仔细看来,那六人才典功业,都是神经病里流出来的。”
  开场的神经病之说顿时把听众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了过去,大家都听得聚jīng会神,而他说完神经病,就开始说他自己的主张了。“兄弟虽是神经病,但这神经病却是爱国,自甲午以降,我国国势rì衰,在座诸君都是想设法扭转国势的,可久久想来,这救中国的方法,我只认为两件事是最要的:第一、是要多宣传排满革命;第二、是要实行排满革命。
  今rì之人人都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这不是仇视满人的缘故。清初时满人屠刽之惨,先姑且放在一边。就看今rì之满人,治理中国中国不行祸害中国却不少,昏庸无能,无一事可以保住我中国大陆。看台湾之于rì,胶州之于德,旅大之于俄,威海之于英,皆为满洲之昏庸无能……”
  沪上不愧为万国租界,这里的居民真的是什么鸟都见过,见到这么激烈的排满言论也不见吃惊回避,反而听的津津有味,杨锐算是见识了,难怪说清末民国的沪上是整个中国的文化思想中心。章太炎讲的兴起,言辞间甚是雄辩,本来预定的时间也过去了,但听众却还是意犹未尽的。
  良久之后,蔡元培上去介绍杨锐后并请其上台讲演,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中,杨锐往台上走去,他对讲演这一类的东西本是不怕,只是上台的时候脚没抬高,被地毯拌了一下差点摔倒,台下听众本来还在回味章太炎的熊熊革命之言,见状都是“哄”的一声全笑了,感觉这爱国学社里面都是怪人,前面是一个神经病模样的人上台嚷嚷了半天,越听是越有理,现在呢上来一个这么年轻的像学生的先生,还说是学贯西洋,只见上来还没说话就差点拌了一跤,真是好玩。
  杨锐差点被摔了一跤,血涌上来脸sè通红很是尴尬,他来到台前,深呼吸口气定下心神说道:“实在是抱歉,刚才上台时太过走神,以致失礼,万分失礼。”说完鞠了一躬。台下的学生们鼓起掌来以示鼓励。杨锐不是个机灵的人,甚至很讨厌那些“机灵”的做法,也不屑用一些“观众的热情差点让我跌倒”之类的言语找台阶下,跌倒就是跌倒,没有什么好辩解的。
  在学生的掌声中,他慢慢镇定下来,开始今天要说的内容:“本人今rì讲的是东西方今rì差异之本因。”说完题目,他从口袋拿出一盒火柴,划了一支等火柴亮起举高,众人见状都是不解这位差点跌倒的先生要做什么,点烟也没有必要举那么高啊。
  只见那个在讲演台前举这火光的人说道,“这个东西大家都是常用,大家都把他叫做洋火,洋火这个名字现在我们听起来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要是在几十年前,它就不叫洋火,而是叫夷火了。正如这租界,现在大家说是十里洋场,殊不知在几十年前是叫夷场,而在外面那些西方人,在几十年前还是被叫做夷人而不是现在的洋人。这夷和洋只是我们称呼的不同,可以为什么我们就改变称呼了呢——是因为我们的思想不同了。
  现在的中国都有这么一个认识,只要是标了洋的东西都是好的,洋油、洋灯、洋布、洋船、洋枪等等,所有人都认识到只要是洋人的东西就是好的,所以大家都喜欢洋玩意,可是在十三世纪的时候,西方有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来到了中国,并且还来过杭州,他对东方是极其赞美的,回去下了本《马可波罗游记》,他在游记里他写道:毫无疑问,该城是世界上最优美和最高贵的城市,这里的居民浑身绫罗,遍身锦绣,他们的绸缎服装和浑身珠宝的昂贵,是令人无法想象的……这本游记在他回西方后广为流传起来,西方人一边向往,一边却都不相信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富足和发达的地方。”
  杨锐停了一下,喝了口水接着说:“诸君,很多事情单独的看没有什么不对,就像刚才我们认为洋火这个称呼没什么不对一样,现在我们看西方的一切都是崇敬的,只要是洋人的东西都要比我们的好,可是在十三世纪、甚是在是前朝时期,西方人是看我们什么都好,而且好的他们无法想象,无法相信。那请问,这七百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使得的一个崇拜我们的西方超过了我们?”
  见所有人都在思考,都在想着七百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双方的关系颠倒,杨锐也不急于给出答案,想让大家思考一下。良久杨锐才说道:“诸位想出了不少答案,但我可以保证,无论你得到的是什么答案,结果都是错的。”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钱,把它举向众人说道:“这是一块洋元,相信大家口袋里都有,这块洋元是从哪里来的呢?上面的标示告诉他来自美洲,什么是造成在七百年的时间里西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