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40部分

清末英雄-第40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利、人和都在rì本,因为rì本会以帮中国驱逐俄国为借口,取得清廷的全部帮助,三,旅顺是海港,rì本在远东的海军实力是第一的,是以海参崴和旅顺都在其舰炮的攻击之下,哪怕俄国的欧洲舰队调过来也是劳师远征,无法取胜。有这三点,rì本还能不胜吗?”
  这话说完,两人还在沉思,杨锐就下逐客令了,说道:“集会的要开的,但是目的不是像清廷施压,而是唤起更多民众。你们先回去吧。下午有时间的话我会过来看看的。”
  两人迷迷糊糊的走了,可还是不明白先生的意思。等他们走后,杨锐又改了会试卷才停下笔,想着这历史还是循迹而来,无法阻挡,自己该做些什么,自己又能做什么呢?越想到这个就越烦乱。苦恼之间又想喝酒了,前次的头疼到现在才好,当时是发誓以后再也不喝酒的,可是现在苦闷之际又是想喝,犹豫的最后把笔一扔过江找雷奥去了。
  雷奥见有人找喝酒,不亦乐乎,找了个酒馆,付足酒钱,就开始大饮特饮了,外界事不管不顾,rì子过得浑浑噩噩的,连睡觉也在酒馆。也不知道过了几rì,这一天还在睡梦中,就听有人叫道:“先生,先生……”,杨锐挥挥手不搭理,接着睡了过去。过了一会又听有人在叫自己:“竟成,竟成……”,睁开眼睛却见是蔡元培。
  杨锐半死不活的恩了一声,蔡元培说道:“这两rì寻你不见,真是急死人了,还以为你出了事情,竟成啊,这次国难之际,应当振作啊。你前次就说俄人不会退兵,学社学生都想听你对此的看法,你怎么能……”
  听到最不想听的事情又被人提起,杨锐恼得翻了个身,没搭理他。可蔡元培却是不依不挠继续在旁边劝说。实在是忍不住了,杨锐愤然的起身说道:“叫我去有什么用,集会有什么用,满清在庚子的时候就被列强打怕了,打服了,他打死也不敢出兵啊,现在想出兵的是rì本,俄国占了的时候,我们可以抗议,哪天rì本打跑了俄国占了东北,我们怎么抗议?又怎么收回来?”
  蔡元培就怕他不搭理自己,见他终于说话就好办了。说道:“竟成啊,你说的就是大家想听啊,你只要把这些给学生们一说,我绝对再不唠叨,更不阻你喝酒。”
  杨锐正在气头上,见他如此就说道:“那好,我就去说一说,说完你就不要烦我了啊。”蔡元培立马点头。当即杨锐找酒馆老板要水洗了个脸就和他出去了,一出门就见两个学生,估计刚才就是他们见到自己然后去给蔡元培报信的。
  几人直奔张园,一到安恺第却见是满厅都站满了人,讲台上早有个士绅模样的在讲演,但却听不见在说什么。这就是说的和学生们说说吗,这里明显是有一千两千人,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只好一起挤到前面坐下,蔡元培就过去安排讲演了。良久讲台上的人终于下去了,主持人上台,说道:“诸君,在一个月以前,就有人曾在此言俄国到期绝不会退兵,今rì我们就讲当rì预言的爱国学社的杨锐先生给我们讲演。”言毕,掌声如雷,全场激动。
  杨锐酒还未全醒,脚步虚虚的上了台。蔡元培在心里捏了把汗,早知道就让竟成吃点东西再上去讲演。杨锐到了讲台上也不慌忙,先把那个圆形的话筒调了调,试试音才开始说话:“诸君在此集会拒俄,是认为国事还有望,而这几rì我在酒馆天天醉酒,却是认为国事已然无望,是以对诸君我是深为佩服,自愧不如。”说完,杨锐深深的一躬,良久方起。
  “我之所以说国事无望,是因为今rì诸君在此拒俄,那明年何人在这里拒rì,后年谁在这里拒英,拒美?诸君在此拒俄,一是要朝廷不答应俄人的七项条件,二是希望朝廷出兵驱逐俄人,以收东北。这第一条,朝廷是一定会拒绝俄国的,哪怕诸君不集会不请愿都是如此。为何?因为英国和rì本不同意,美国也会反对,英国是怕俄国势力南下,威胁其扬子江流域的利益,rì本早就是对东北虎视眈眈,现在占了朝鲜这个跳板,更是看俄国不顺眼久矣,至于美国,本就是讲究门户开放,一旦东三省为俄国所有,那么他们就无法取得门户开放的任何利益了,在此情况下这三国一旦对朝廷施加压力,这协议就签不成,所以我说这第一条拒俄是铁定的,和诸君请不请愿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第二条出兵拒俄,这是没有可能的!不管诸君怎么集会讲演都是没有可能的。在庚子事变之后,清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了,弹压国内可以,但是要拒敌于外是绝对不敢的,这是其一;其二,rì本在甲午之时就想占东北,但是被诸国赶走,现在好不容易逮到了一个这么好的进占东北的良机,哪会就此放过,加上其在去年初就和英国签订同盟协议,如果再让出一点东北的利益给美国,那么英国美国等国就会成为他的后盾,为其出钱出枪,他就势必会和俄国在东北决一雌雄。
  诸君想一想,rì本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打下了的东北会还给我们吗?既然他根本就没打算还给我们,那还会要我们出兵干什么?所以我说朝廷绝对不会出兵,一是自己不敢,二是俄人rì人都会阻止出兵。是以,我说这第二条是万万达不成的。当然,还有人说我们既然朝廷不出兵,那我们自己组织义勇军去东北打战,可诸君不要忘记了自立军的旧事,这义勇军估计是沪上都出不了就要解散了。国事如此,何以为计呢?我想不出来,想不出来啊……”
  ;


第五十二章 决定

    杨锐看着下面的人们,有的人在仔细思索,有的人在窃窃私语,有的人在用心倾听,他其实是被蔡元培逼上台的,上了台之后一席话说完,就不知道说什么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东北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之后呢,之后那些惨剧怎么办呢,难道让它在面前一一发生吗?
  见讲台上的人一时不语了,下面的人很是哑然,学社的学生忽然鼓起掌来,杨锐知道他们在鼓励着自己。他接着说道:“今rì,我们拒俄,那么明rì我们就要拒rì了,后rì要拒谁呢?这样拒来拒去能有什么作用?洋人现在势大,他们说不要签字,朝廷就不会签字,他们说不要出兵,朝廷就不会出兵。诸君有没有想想,为何昔rì泱泱大国竟到了如此境地?我们又当怎么才不会今后天天在这里抗议集会?
  在学社时,我常常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未来中国的国运就寄托在你们身上,而今rì我还是要这样说,各位今rì到场之青年,中国的国难才开始,以后灾难更甚、压迫更甚、沉沦更甚,你们当为国为民,前赴后继,舍身取义。而本次拒俄,我们不应该对朝廷期望什么,如今国势如此,朝廷诸公能有何作为?我们最要紧的是赶紧告诉每一个中国青年,告诉他们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国家会到这一步,我们要发动全国所有的学堂,告诉他们,如果诸君不发奋图强,那么中国将亡国灭种、万劫不复。各位青年,请诸君一起努力吧!”此话说罢,杨锐深深一鞠躬,良久方才起身下台。
  台下的学生们掌声之余,又把歌唱起来了,这次却不是以前常听的南洋公学那首“jǐng、jǐng、jǐng”校歌,是另外一首说不出的悲凉的歌——
  哀同胞,哀同胞,死期将到了,死期将到了。外人手段狡复狡,屠我不用刀,灭我不用枪和炮,暗中布置巧,绝我生机煎我脑,试看俄人今rì令人魂胆消;
  哀同胞,哀同胞,亡国灭种了,亡国灭种了。外人看我似肥膘,随意乱切削,横来苛虐苦无告,人命贱如草,身家xìng命都难保,最怜饮泣吞身终rì奴役老;
  ……
  杨锐下了台就是往门外走,他是不想呆着这个压抑的地方,哪怕一秒。这歌声一起,自觉得浑身一震,热血上涌,失了魂似的不知道怎么挤出的大厅,不知道在张园里走了多少圈,直到一个声音叫住了他,却是程莐。她这几rì也找不到人,今天终于在会场见到了人了,就跟了出来,只是她在厅里,等出了门,杨锐已经在张园里漫无目的得走了不知道多少圈了,见他这样似乎很不对劲,就把他喊住了,说道:“呀,你怎么了啊?出什么事情了?”
  杨锐回过神来,见是她勉强笑了一笑:“没事,我没事。”
  程莐见他这样回答,越发的不放心,追问道:“你前几rì在哪啊,天天喝酒吗,你不要这样啊。”
  杨锐本不想说话的,被问的好烦,压下心绪说道:“我想一个人静一静。你回去吧。”
  这话一说,程莐更急,上前一步问道:“你怎么了啊,我很担心……”
  杨锐见她还是唠叨,戾气上扬吼道:“别吵我!别管我!”然后就转过身走了,几步之后本想回去,但一想之后还是加快脚步,匆匆的走了。
  程莐被他的吼声使得全身一抖,眼睛在瞬间雾水弥漫,眼眶全湿了。站在那里看着他远去,喃喃的不知所以,旁边的丫鬟正要相劝,却见她脸庞上泪珠连连,当下忍住,站在一旁不再言语。
  杨锐逃跑似的出了张园,本想回去那个酒店,但发现自己好像已经没有喝酒的心情了,特别是刚才对程莐的吼叫,更是让他觉得愧疚不安。怎么办,怎么办,不做什么的话历史循迹而来,悲剧历历在目,于心不忍,可是做的话这天下大势是自己一个人所能改变的么,怎么不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在本已鼎沸的中国再加一把火,怎么能保证今后军阀的乱战中没有自己的一份,怎么能保证自己不会在权利和斗争中迷失自我?
  满清、维新党、立宪派、同盟会、光复会、国民党、社会党,这些人有哪个是不希望中国富强的,可是他们最终水火不容,yù除对方而后快,中国的乱世也是因此而起,最终为外人所乘。偏激执拗而不顾全大局,激进求快而不循序渐进,这就是中国最jīng英的本质习惯;而在革命功成大一统之后,旧态复萌或是开始内斗,党同伐异,或是坐享其成,以权谋私。革命不是和失去民心的满清去斗,解决满清如摧枯拉朽,一推就倒,可是满清退位中国就变好吗?后世社会党那么强大,大一统之后也要三十年才找到正确的方向,而哪怕找到正确的方向,境况也是喜忧参半,贫富不均、****也为后世所诟病。真的要革命,真的要改变中国,是要和革命党人的激进偏执斗,同时还要和几千年的传统斗。这革命何其难啊!
  时值五月初夏,天气晴好,暖风袭人,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不自觉的走到一个地方,抬头一看却是一个洋人的教堂,想去向教堂祈祷祈祷但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真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自己有信心就是了,何必要祈祷呢?革命这事情现在大多数人反对,但是到了宣统年就是大家期望的了。做吧,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尽量不要中途挂了,或者就是挂了也要留下点有益的东西下来。杨锐如此的确定了。
  这一天是1903年4月30rì,他穿越后的一百六十一天。
  *
  按照柳传志的说法,管理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搭班子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以这些人中心形成一个团结的核心,有一套合理的领导机制和团队文化,这是一个组织的最基础的东西。全世界最优秀的组织就是宗教了,内部管理健全,文化感染力无可阻挡。对于一个革命组织而言,组织管理是简单的,关键是内部文化是大问题,和rì本明治维新一样,所选择的文化必须是集权式的,或者有助于集权,唯有如此才不会一盘散沙,不管是革命初期还是革命成功,都需要集权以保证团队的力量,用后世的话来说,“全党要统一思想,紧密团结在XXX同志为核心的党zhōng yāng周围……”这种话以前看的时候感觉鄙视,可是现在立场对调又感觉到这无比的正确,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通过mín zhǔ程序使所有人行动一致,唯有通过这样的宣传才能达到效果,当然,这样的做法更激进一点就是整风和清洗。想到清洗杨锐顿时感觉周身的空气都冷了下了,连忙转换思维想着选择怎么样的文化。
  爱国主义是后世被各国普遍接受和宣扬的东西,可以以此作为文化的内核,除此以外,后世还大力宣传集体主义和还有一个什么主义,他只记得前面两个,至于后面的是什么那就想不起了。杨锐就在教堂前面的花圃里找了个凳子,拿出笔就写起来了,感谢后世无所不在的宣传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说辞无处不在,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份组织文化体系就写好了,当然不可避免的参照很多后世的内容。
  写完之后,杨锐匆匆的离开,他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先找志同道合者来搭班子,目前最具有这种可能的就是学社的人了,比如蔡元培,按照之前两个人私下谈的那次来,他哪怕不是个革命党也是潜在的入党积极分子。杨锐没有去张园,而是直接回了学社,此时已经是下午六点了,又等了很久才见学社的学生们陆续回来,忙问蔡总理呢,学生们说就在后面,又等了一会只见两队学生起步走来,蔡元培和几个老师就在其后,这几个早上辫子还好好的,现在脑后就空空了,看来是在会上一激动就把辫子剪了。
  见到杨锐蔡元培还是很惊讶的,之前是百求才来的,现在却主动在等自己,高兴的说道:“竟成啊,还以为你又回去了呢。今rì,我们成立了国民总会,我正想去找你邀你参加?”
  什么!国民总会!邀我参加,这个是什么东西?杨锐不明白他说的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一时想到了保国会,就问道:“这个组织是干什么的?”
  蔡元培还是刚才的激动中没有完全平静下来,兴奋的说道:“国民总会就是四民总会,所谓四民就是士农工商也。这国民总会就是团结四民让朝廷拒俄出兵……”
  他还没有说完,杨锐就出言打断了,说道:“那就是和上次的保国会一样xìng质的了,我对这个没有兴趣,中国不是什么保国会和国民总会就能改变的。”
  蔡元培被他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