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573部分

清末英雄-第573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觉伍德连的疑问,杨锐道:“我只是中华的总理,我也只能顾及中华的民众,我可以保证等甲号药的产量上来之后,将会在政府补贴下用于国内各个医院,但要想公诸于世,在现在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的。”
  “总理大人,这就是杜绝外国医生进入东北的原因吗?”伍德连说道,他还是难以想象是这个原因使得军方拒绝外国医生进入战区。
  “大概是吧。”杨锐模棱两可的道。“洋人医生最好不要进入战区。你们放心吧,军方会给舆论一个充分理由的。”
  杨锐如此说,旁边的红十会会长沈敦和也着急了,“总理大人,要是洋医生不去,那红十字会就没有多少医生了,将士们可就……”
  “我也知道没有医生将会有更多将士牺牲,但是……”一边闪过人命,一边闪过花花绿绿的外币,杨锐痛苦的皱眉,他又看向总后的朱履和,“红十字会的洋人医生进来的话,能做到保密吗?”
  朱履和知道杨锐心思,他摇摇头道:“不行,先生。甲号药的药效太过明显,并且受伤之后的处理和不使用甲号药完全不同,这点在截肢上的处理上是最明显的,即便洋医生不接触药物,但手术还是要他们做的。可以说如果他们进入战区,实施手术,甲号药无法保密!”
  “总理大人,甲号药是应该属于全世界的,我们为了要保密而使得士兵失去医生是不人道的。”伍德连有些忍不住了,话语中有些谴责。
  “甲号药是属于全世界的,但利益却属于不同的国家。它的仿制并不困难,在我们的产量还没有上来之前,甲号药不能泄密!”对于伍德连的谴责,杨锐并不在意。磺胺是捞金利器。一战还没有到**就让洋人给仿造了,那损失可是上亿两白银。现在因为缺几十个洋人医生多死些士兵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伍德连听杨锐再次强调不能泄密。只得无语,他和沈敦和对视一眼后无奈下只能告辞了。他们走后杨锐本想打发朱履和,但还是不忍心道:“现在医务人员缺多少?”
  “护士一直是够的,只是军医因为扩军太快,只能做到每团一个到两名医生,这些人除了少部分是我们之前的,其他都是北洋军医学堂出来的,他们少经战阵,怕是未必能顶上用。”朱履和说道。“总理,也许可以试一试。洋人医生只要不直接接触药物就好。”
  “战时忙乱,你能保证不出问?”杨锐问道:“也许洋人是不知道我们用了什么药,可不等于这些人不会说出去啊。一旦日本人得知了,难道他们就不会直接抢?要知道药我们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保密工作也做了好几年,当年清源还是这药救活的呢,若是我们和小日本打一仗就泄密,那就太亏了。还是去美国和南洋招募吧,记得只招华医。”
  杨锐决心已定。朱履和只好起身敬礼告辞,当天下午中华政府不接受洋人医生进入战区、永沼秀文之死、以及未经警告就击沉别国商船这三种举动,被租界的英文报纸斥之为:比前清政府更野蛮!租界的报纸完全是英国在控制,但是已经收回邮政权的中华政府对其根本不投递。英国人虽然抗议,但也无奈,毕竟这种不予投递只针对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国内舆论英国无法影响。但杨锐却担心英国这个万年搅屎棍影响中国在国外的声誉,打发朱履和之后。他又马上召见了礼部的王小霖。
  “现在国际上的说法如何?”杨锐问道,“还是说我们野蛮。日本文明吗?”
  “英国舆论是这样报道的,所以我们之前卖在欧洲英国的债券现在市面上价格极低,特别是开战没几天日本人就过了鸭绿江,很多英国报纸已经再猜测我们战败要赔多少钱。”王小霖道,他这个年轻人也开始留胡子了。
  “嗯。”杨锐一副本来就会这样的表情,“其他地方呢?欧洲大陆,美国、南洋现在情况如何?华侨们都怎么说的?”
  “欧洲法国舆论大部分站在英国那边,他们认为既然中国无法给满洲的居民带来幸福,那把满洲交给日本管理是最好选择。”王小霖道。“德国的舆论和法国相反,一致谴责日本侵略一个完整国家,其他各国则看立场,比利时是完全站在英国那边的,其他国家有些谴责日本,有些无动于衷。美国的情况要比想象的好,这几年美日矛盾较深,国内从上层到中下层,都一谴责日本进攻东北……对了,总理,有一些美国人还前往我国公使馆,希望以志愿者的身份帮助我们抵抗侵略。”
  “呵呵……”听闻于此杨锐忽然笑了,美国人爱装老大、喜欢帮助弱者以灌输自己价值观的作态现在就有了,他道,“如果合适,是可以接受一批的,但是人数不能太多。这事就交给外务部、情报局、参谋部去谈论吧。”他这句是对秘书说的,这个提议将迅速被送到情报局、外务部、参谋部,如果可行,这些美国志愿者将接收过来。
  “华侨那边我们战前已经做了一些铺垫宣传,所以他们对日本占领安东和辑安并无太大反应,现在南洋、美洲的华侨报纸都开了战争专栏,专门介绍中日两军情况、战事发展等新闻,国内也开了这样的专栏,一些民间兵家也频频在上面发文,大家都很踊跃。华侨中战争债券卖的很好,还有些华侨要组织抗日义勇队前往东北,国内学生也有不少到各地民政局报名参军的。”王小霖道。让民众参与到战争来是杨锐的吩咐,现在礼部宣传司就是按照这个方针办的,一场对外战争、一场胜利的对外战争,足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不批评就好!”战争债券、抗日义勇队以及国内大中学生报名参军的事情杨锐是清楚的,他只是担心华侨会不满政府前期的战略撤退,现在听闻大家没批评。那就放心了。
  “先生,只要日本不占领辽阳、不围歼我军大部。并且能在撤退过程中我们能不断打击日军,华侨们是不会批评政府的。”王小霖道。
  他感觉先生好像有些想岔了。真正爱国的华侨,不会因为复兴军一点小失利就大骂政府的,在小失利的时候,他们反而会为军队找各种借口理由,并期待战争最终胜利;唯有那些原本就不爱国的人,才会抓住一点毛病死咬不放,即便中国胜利也不过是让他们住口而已。复兴会得天下之正,堪比前明,减租虽然得罪人。但毕竟还是留了一线,没有得罪死,并且如果那些地主转向实业,工部对他们的扶持对多于一般人;真正对政府恨之入骨的是那些在满清时有各种黑收益,却因为革命失去收益并被政府没收非法所得的官僚。这些人虽然恨,但是做事情还是儒家那套,敢腹议不敢革命,凡事又爱表现出君子之风,对表面的操守极为看重。所以行为还是较为安分的。
  “不占辽阳?”杨锐没想到自己思维有误区,他是后世看水贴看过了。
  “是!辽阳的重要因为上次日俄战争世人皆知,一旦占领辽阳,那沈阳就岌岌可危了。所以我们判断民众的底线是辽阳不可被日本占领,还有就是锦州山海关一线,这里要是被日军占领。那也会让民众大哗的。”王小霖道。
  杨锐老早以前还想着京城保卫战的,之后又是沈阳保卫战。但看现在的形势,海城都不能让日军占领。一旦如此,那日本第1、2、3三个军就练成一线了。“这点不需多虑,参谋部不会让日本打到辽阳的,你这边就放心吧。还有击毙日将永沼秀文的事情,礼部准备怎么宣传?定了调子没有?”
  王小霖此来对此事早有准备,闻言答道:“宣传司除了想着重宣传击毙永沼秀文的曹国士之外,还准备在中华时报上做一个专门的狙击手宣传报道,就想从……从陈广寿夫人白茹中校开始,宣传狙击手部队在历次战争中的战绩……”
  “不要了!”杨锐忽然打断道。“我是说国内的战绩不应多宣传,自己人杀自己人,讲多了是要挑起仇恨的,不符合和谐原则;还有这个曹国士不要宣传太过,复兴军每个连都有狙击手小组,全军有一万多个小组,宣传个人重要,但集体不能忘记。报纸上开一个专栏吧,每一天都列一个狙杀数字,再把狙杀成绩靠前的那些人,介绍给大家认识。
  还有狙杀的那些日本人,也最好也要有资料,他们在甲午的时候干了些什么,日俄的时候又干了些什么,对中国心存好感的,那就是因为受了日本侵略毒害,死得可惜可怜;对中国没有好感的,那死了罪有应得、死有余辜……。我只是举例例子啊,你觉得好就用,不好就不用。”
  杨锐深怕底下那些人为讨好自己谨言慎行,刻刻板板,交代一些新东西的总会在最后带上这么一句,王小霖早就习惯了,他笑道:“先生的主意没有不好的,我这就办。”
  中华时报在第二日又改版了,新报纸版面扩大一倍,不过这并不是让人奇怪的,真正奇怪是头版左上一个方框内有一排十八个打叉的日军头颅,下面一行小字是:我军今日击毙日本侵略军十八人,详见乙三版;在下面又是两行:日将永沼秀文生平,详见乙四版;千军之中,灭敌酋于须臾——访狙击手曹国士中士,详见丙一版……
  此日报纸一出,洛阳纸贵,专栏将一个个战士的平日的作战和生活展现在世人面前,只让民众觉得这些士兵可亲可爱。
  曹国士这次真的是出名了,他此时正在岫岩县城,第7军军长李叔同亲自给他授勋,而后拍着他的肩膀道:“好家伙!一枪就干掉了一个少将,下次再干掉一个中将。”
  一个中士被军长如此期许,曹国士顿时人都不知道往哪放,幸好军人规制让他极力保持立正姿势,唯有脸上不断傻笑:“报告长官,那是俺……是俺运气好。”邓古儒和他后撤时,没走几里又遇到了不少同伴,僧多粥少,他不过是赶了个巧而已。
  听闻面前憨厚的中士如此说,李叔同笑道,“总理说过,人品不会守恒的,倒霉的人常常倒霉,运气好的一辈子运气好。好好干,四万万百姓都在看着你!”(未完待续。。)


己卷 第四十七章 初一

  狙击战和潜艇战将日军刺激的暴跳如雷,情报和后勤缺少使得日军原定快速往北突击的计划无法顺利实施,虽然第1军前锋已占领凤凰城,但十二门破除工事的280mm要塞炮却只能在鸭绿江大桥被破坏的情况下通过结冰的江面勉强运至安东。可也就只能到安东了,要想按照之前拟定的进攻计划顺着安奉铁路运至摩天岭下,那还要等从朝鲜征召的劳工将新的军用铁路铺好——根据满铁工程师的估算,重新修一条军用铁路将比修复路基受损的安奉线快一倍。
  不过此时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预料到日本新修的军用铁路将选择安奉铁路扩轨之前的老路,所以在这条路线上被复兴军埋设了无数地理,于是军用铁路开工没几天就因为地雷而停工,就在日本人想办法排雷的时候,强征来的三万多名朝鲜劳工却发生暴动,虽然暴动最终被镇压,但铁路要在年前开工却是无望了。
  安东停顿,辑安方向的满洲第4军也未能如计划那般迅速推进至直线距离仅七十公里的通化,其已完全陷入辽东绵延不断的山岭中。精心准备的冬季攻势一开始就受阻,参谋本部总参谋长长谷川好道大将备受诸人指责,但其实这计划并不是他负责制定的,计划真正的起草者是山县有朋的心腹、参谋本部次长田中义一少将,而田中义一之所以会做出这样错误的计划,真正的原因还是参谋本部对支情报工作出现严重失误,同时大本营被复兴军两年前在奉天所表现的战力迷惑。不能评估中华政府以及复兴军的真正实力。
  不过从不认错是日本陆军乃至日本人的优良传统,在内阁指责陆军的时候。总参谋长长谷川好道大将立马将矛头指向海军,认为是海军不能有效保护运输航线。使得陆军的人员和物资只能通过陆路运往满洲,这才造成了兵员、物资补给不足,给了支那军喘息之机。陆军把水彻底搅浑,以干扰国内视听的做法让海军难以接受,海军军令部伊集院五郎大将立马反击,指责辑安方向的第4军物资充裕,但其依然进攻不利……
  大正三年的最初一个月,对支战争就在日本陆海两军的扯皮中度过,而侵入东北的日本满洲军只在安东凤凰城一线扎营。大山岩等人再不断想办法探查复兴军虚实,以求最终确定进攻计划。可日本海军在元旦的前几天,经各种尝试、损失数艘驱逐舰之后,军令部终于坦诚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海军无法在支那潜艇的威胁下有效保障海上运输线的安全,他们提出以支那潜艇的航程,要想保卫渤海海运,真正有效的办法是要占领支那葫芦岛海军基地。
  海军一句‘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顿时让陆军傻眼,即便陆军元老山县有朋亲自登门和海军大臣斋藤实相商。但这依然不能改变这个时代水面舰艇无法有效攻击潜艇的事实,于是,日本满洲的车轮开始由北转西,挡在其前路的岫岩黄花甸一线形势骤然紧张。
  日军在扯皮观望的时候。关内的复兴军源源不断的开进东北,在神武二年春节前,包括原有的第1、第6、第7三个军。另外第4、第8、第9、第10、第11共五个军也在风雪里陆续到达辽宁。按照总参之前的布置,原驻守东北的第1军负责辑安怀仁方向、第6军负责安东方向、第7军负责盖州营口方向。但随着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各军的布防再次调整。第1军张国昌部负责辑安怀仁一线,第6军李烈祖部、第10军潘承锷部(驻地济南)、第11段祺瑞部(驻地保定)三个军负责摩天岭宽甸一线,第4军项骧部(驻地太原)、第7军李叔同部负责岫岩营口一线,路程最远也是最晚到的第8军何肇显部(驻地武昌)、第9军单毓年部(驻地徐州)作为总预备队,一驻锦州、一驻沈阳,以策应支援各方。
  全国十四个军,除北京第2军(雷以镇)、南京第3军(林文潜)、金华第5军(方彦忱)、成都第12军(谢澄)、肇庆第13军(黄大均)、兰州第14军(彭清鹏),已经全部调集东北。这些没有抽调的军当中,还能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