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753部分

清末英雄-第753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白蔡元培的意思,陈仲甫笑道。“孑民先生,由己此来北京就是希望能革除旧弊、一改青年之风气,官位和薪金真不是我所求。”
  “好!好!”蔡元培笑了起来,“北大正需要仲甫和适之这样的文化革命者,不但开风气之先,还要营造自由民主之文化,将我国二千多年的积弊一扫而光!”
  蔡元培此语说的甚是豪爽,陈仲甫和胡适正答话间,他却看见玻璃窗外街上的外交部官员在跑,不一会徐宝璜便走进来道,“先生,美国宣战了!”
  “什么!”三人中胡适最惊讶,他本以为威尔逊总统会一直调解欧战各方而不是参战,谁料美国真的参战了。
  “哦。”战争向来不是学部乃至蔡元培关注的重点,对此消息他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而此时的银安殿,杨锐却是无比兴奋的。他看着眼前的谢缵泰和情报局长张实,虽然他们在数天前便预测了这一结果,可他还是不太敢相信,他问道:“宣战就如此简单?”
  “就是这么简单。”谢缵泰最先答话。“我们现在已经不对俄国销售军火了,现在的军火输送大国是美国,德国间谍在美国到处破坏,随便抓一个德国人就能成为宣战之借口。这是欲加之战,何患无辞?”(未完待续。。)


辛卷 第五章 无辞下

  美国就这么宣战了,这真是让人无法接受,但以欧洲的战场情况看,他是该宣战了。历史比原来提前,兴登堡比之前早了两个月取代在巴黎绞肉机战役上失败的法金汉,成为德国总参谋长,也正是因为兴登堡接任总参谋部,他才能和鲁登道夫一起顶住了宰相霍尔维格放弃无限制潜艇战的建议,加上威尔逊正面临大选,无限制潜艇战并没有像历史那般,在击沉卢西塔尼亚号邮轮后勉强支撑了几个月,终究因担心触怒美国而放弃。
  并且在这次战争中,史上最华丽的战列舰对决依然因德国海军如历史那般只想零敲碎打,不敢战略决战,同时也因皇家海军指挥官杰里科全军进退、避免决战的小心谨慎,打的和历史上并无不同。之后的德国海军只做近岸防守,并全力押宝无限制潜艇战,而皇家海军则只能广布防潜网,实施远距离封锁。
  海上战事刚刚消停,陆地上英法联军则为了夺取法国北部战略要地亚眠,也为了接触巴黎方向的德军压力,集结了四十个师发动了亚眠会战。这次战略性进攻中,英国终于开始使用其曾在历史上使用过的坦克,不过战场泥泞,坦克的机械稳定性也差,这些坦克没跑多少公里就全部爬了窝,而双方在鏖战五个月之后,英法两国终因战事毫无进展且秋雨绵绵,结束了这场伤亡近百万的战略性进攻。
  海上陆上战事都颇为激烈,而在国内,总参谋部终于说服了德皇,开始对国内各种物资施行全面的、严厉的管理。此时的德国比历史上拥有更多的合成氨设备——原历史中,在战争结束的最后一年,德国只有三十五万吨的合成氨产量' 注:,而现在,它的合成氨产量是历史的三倍,全国合成氨产量超过一百万吨,这就等于有三倍于历史的炮弹,或者在拥有和历史同样数量的炮弹下,每年要多两百万吨粮食。
  步炮协统战术、弹性防御战术、反坦克战术、狼群战术、全面统治经济、合成氨设备、电子管无线电,虽然这些东西在历史上大部分德国都有,但更早、更精确性的使用,其在战场上所造成的优势是惊人的,这种优势并不是给俄军输入武器、给英法提供商船可以扭转的。在很多时候,杨锐甚至都要怀疑德国将要赢得整场战争,可每想到此,大美利坚以及它那位极富正义感的总统,顿时把这种想法击得粉碎;
  更何况,英法战败不管是从长远战略上、还是从短期实利上都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需要资金建设国家,同样,南洋地区不好成为新兴势力美国的势力范围,那里最好是保持原状,在下一次大战中或独立或为中国所取,美国要是在英法溃败时插手南洋,那此时的中国能捞到什么?
  习惯性的希望历史遵照原有轨迹,也习惯性的希望把宝压在熟悉的历史上,杨锐在稍微动摇一下还是不再对德国胜利抱有什么希望,中德之间确如他以前所想,完全就是一个跷跷板,一方的快活完全基于另一方的痛苦或疯狂上——当然,亚洲这一头的好处只有最强者才能获得,因此历史上两次大战都是日本人得益。
  略略的想了想一些事情,杨锐转而问张实,“俄国那边怎么样?有可能发生革命吗?”
  时间虽只是耶稣历1917年一月底,但革命端倪已现,张实闻言道:“彼得堡的工人现在已经开始罢工了,这是革命党故意挑起的,罢工的人数超过二十万。罢工又引起交通瘫痪,加上今年的冬天比以往几年都冷,列车、铁路都因严寒而无法运作,人力也因为征兵而缺少,所以城市里的煤炭和面粉供应都成问题。
  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好转,那么以十二年前日俄战争时的大罢工为例,俄国终究会发生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只是,”张实说到这里有些迷糊了,他道:“先生,我们资助的那些人很多都不在俄国国内,而俄国又被德国所封锁,他们怎么回国啊?他们如果回去晚了,那不就错过了此一次机会吗?我们要不要……”
  “不必担心,这些事情德国人会帮我们做的。”杨锐胸有成竹的道:“再则只要俄国不退出战争,那不管谁上台最终都会被布尔什维克推翻的;可真要是退了战争,那俄国之前付出的人命和金钱就全丢海里了,在美国宣战、胜利在望的情况下,谁敢担这个责任?。很多时候啊,国家就葬送在政客们利己保位的坚持上。”(未完待续。。)



辛卷 第六章 二月

  国际事务的端倪不说张实,即便是华新社的驻外记者也都能看出来,只是这些端倪会发展到什么地步,最终又会产生什么变化和后果,同时中国应该怎么做才最能获利,眼下就只有杨锐一个人能明确的‘判断’出来。对杨锐而言,这其实就是历史,他虽然不相信所谓的历史惯性论,但历史事件的发展总是有其相应的背景和条件,背景条件如果没有改变,事件总会沿着应有的轨迹歪歪扭扭的前行。当然,他的思考中也有对蝴蝶效应的考量,只是这一点就不是他能‘判断’猜测的了。
  俄国突变成苏联,这是西方文明一分为二的大事,更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地震,改变整个二十世纪。中国能抓住的,除了趁机收复领土使双头鹰变成单头鹰外,再就是在二战中务必将苏联彻底推入欧洲,最终在战后形成苏联控制欧洲,中国控制亚洲、美国控制美洲三足鼎立之格局,而从现在到二战结束所做的一切,杨锐私下称其为铸鼎之路。
  铸鼎总要有人祭炉殉鼎,很悲催的是这个角色将有德国人来扮演,以两国跷跷板一般的命运格局看,这是一种命运必然;而以德皇两次祸水东引,蛊惑沙皇将注意力挪到亚洲的做法看,这则是一种现世报。
  只是,想法很美好,变数却极大,而且更有很多不可行之处,比如,怎么在砍了毛熊一条胳膊后还和其甜甜蜜蜜?怎么在和毛熊甜甜蜜蜜的同时,又不惹来一群麦克思主义战士?这两个都是眼下要立马解决的问题。
  “那……,现在布党的人怎么说?”想到眼下棘手的问题。杨锐看向张实。
  “除了之前要求在被俘的俄军中发展党员外,他们并未其他要求。不过这一次季诺耶维奇将乌利扬诺夫的亲笔信送过来了。他们也预感到了俄国将发生革命,所以需要军队军火。然后想从西伯利亚打回彼得堡。”张实道。
  “绝对不行!”杨锐挥着手拒绝,他绝不能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俄国革命是中国资助的,这在那些上等人看来最最不正义的行为还是让德国人代劳为好。“告诉他们,被俘俄军军营中已经有数百名英法荷比神甫,他们如果想在其中大规模宣扬麦克思主义是不可能啊;而要从西伯利亚打到彼得堡更不可取,以中国革命的经验,先占首都和省会者为王,所以布尔什维克最好的做法是直接从彼得堡革命,以获得内线作战优势。德**事情报局的尼古拉少校不是和你有联系吗。怎么不把他们介绍给他?”
  “先生,这事情不是要绝对保密的吗?”张实知道颠覆之后会产生什么,麦克思主义和欧美资本主义是截然相对的东西,中国真要摆明车马让俄国赤化,后果难料。
  “不,你并不要正式的和尼古拉少校去谈这件事情,你只要委婉的将你所了解的一些情况透露给他即可,他会明白这件事情该怎么做的。”杨锐道。“不管怎么样,这些被俘俄军都会离开中国前往欧洲战场的。可以答应他们不着痕迹的安插人员,但人数要少,至于从把被俘士兵交给他们,然后从西伯利亚往西打。这必然是不行的。”
  “确实如此。”谢缵泰也出言道。“真要我们这么做了,那就是会成为众矢之,航运那边也别想挣钱了;而且这个政权每存在一天。我们就要被欧美各国骂一天,德国人想要俄国革命比我们迫切的多。这烫手山芋还是扔给他们吧。”
  “是这个意思。”杨锐点头,“要钱要枪都好说。飞机、大炮这些战略性武器也可以给一些,但完全公开表明支持俄国革命目前是不可能的,其实这对他们革命没有多少帮助,有钱有枪还不够他们壮胆吗?”
  “我明白了。”张实答道,心中默记此时;而杨锐因为谢缵泰的那句航运,开始问他最关心的问题:“美国宣战了,他们是不是要开始大规模造船了?”
  “是。”张实道。“德国潜艇击沉商船的势头惊人,即便我们把商船都调入大西洋,也还是不能弥补英国损失的商船。美国商船估计只有……”张实似乎在想着一些数据,半响才道:“美国宣战前前我已经找人通知了德奥两国的商船主,他们所有的六十万吨商船想来大部分都已经破坏了,就不知道破坏的程度如何,美国能修复多少。如果不计算这六十万吨商船,那美国商船吨位不超过二百万吨。”
  “怎么这么少?”杨锐记得似乎开战前美国的商船就有一百八十万吨,这两年也造了几十万吨商船,怎么还不到两百万呢?
  “先生,美国船自持政府支持,英法又给高额运价,所以他们是直接将货物运到英国或地中海。不像我们,只把货运到西班牙等较为安全的地方。”张实道。“在威尔逊总统宣布海军将为商船护航之前,敢去英国的美国船只是少数,宣布护航后则越来越多了,所以被击沉不少。现在英国正在说服日本船也直接前往英国卸货,日本人还在考虑。”
  英国商船损失惨重,开战前的一千三百万吨的商船已被击沉了近千万吨,剩余的三百万吨商船,加上从国内、各殖民地搜罗来的三百万吨内河船、旧船、帆船勉强着支撑着海运,但以德国潜艇每个月六十万吨的高击沉数,这种支撑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重安,这就要看你的了。”杨锐笑看向谢缵泰,收回那些乱七八糟权益的谈判,正在此时。
  “竟成,此事关键还在于美国。”谢缵泰知道杨锐要的是什么,他也一直在为今天做准备,只是。原来应该支持的美国现在横生枝节,让他无法顺利实施计划。
  “美国人先扔一边。海关、英法各地的租界。这些总是可以先拿回了吧?”杨锐道,“日本租界变成什么样子了。他们也该有所耳闻吧。”
  日本租界交还中国后还是由租界内部纳税人自治,不过日人和华人的等级差别算是没有了,为了照顾小日本,自治议会的席位是故意照顾日本人的,其目的就是为了给欧美等国留一个好印象,不过等全部租界回归之后又会怎么样,那就另说了。
  “可现在英法只愿做一刀切的生意,只要我们对德宣战,只要保证在华侨民生命及合法财产的安全。他们什么都会同意,他们一直在忍者,哪怕急需华工。”谢缵泰道,“而且虽然没有说,但英国公使麻穆勒的暗示过甲午前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差别……”
  “嗯。”杨锐想着麻穆勒的暗示,道:“我明白,他是想说甲午前英国是把宝压在满清身上,希望他能拦住俄国不让其南下入海,不想满清不争气。甲午输了他们只能扶持日本。”
  “基本是这个意思吧。月初的那次私下会面,他还谈到了几个月前的中亚大起义,认为中亚将会是日后我国西域省不稳定的一个策源地,对地区和平很不利。”谢缵泰说道这里笑道。“英国人做什么都有一套说辞,将自己打扮的光鲜漂亮,这点。我们得学。”
  “那就是说不光是外东北、而且外西北甚至中亚,英国也支持我们占领吞并?”杨锐也笑道。他心情难得不错,仙凤不在后从未动过的古巴雪茄这次终于点着。还高兴的抛给谢缵泰一支,张实本来也要给的,但他不要,是以,书房里只有两个大佬在吞云吐雾。
  “他们当然希望我们占领中亚,这样我们就帮他们挡住了俄国,护住了印度,高兴还来不及呢。竟成,我看了情报局和西域杨大人的报告,那地方,也就是,……咳咳…,咳咳咳咳…,”谢缵泰不太习惯抽雪茄,被重重呛了一口,眼泪都出来了,待半响后他回复正常,便把那雪茄放一边,道,“这雪茄很是抽不惯!”这边说雪茄,可脑子里想着的问题却是没忘的,他接着道,“那地方可真没什么汉人啊,政教又是一体,即便是俄国,也不得不准汗国保持一定的权力,我们这么贸然插进去,圈了那块地方,要花的代价是极大的,打战不说,光移民那就要花上无数银子。这事情我想了好几次,真值得吗?”
  “很值得。”杨锐肯定道,他又看了看张实和谢缵泰,感觉两人都是信任的,便道,“我现在说的你们不可外传!据我所知,全世界的石油天然气都集中在从中亚到地中海这一圈陆地上,这里是世界能源的中心。我们要有一条可通往欧洲的铁路。一来可以在百年铁路技术发展后,取代部分海运,直通欧洲;另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能源通道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