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827部分

清末英雄-第827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舰队那就无从保护我国在大平洋地区的利益。”斯大林进一步说道。“如果那一天贵国反悔,不承认租借,那……”
  “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参崴海港的租借权将以草原总督区来保证。”胡文耀立即记起密档里一段话,于是说道。“合约上可以写明,如果我国取消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港的租借权,那贵国就有权利要求我国将草原总督区归还,这其实类似于一种领土交换,以草原总督区来交换太平洋的出海口。”
  “那突厥斯坦和外里海州怎么解释?”斯大林再问。
  “这只是民族独立。贵国乌利扬诺夫同志已经号召并允许各民族独立。”胡文耀说道。“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权宜之计,但事实就是希瓦、布哈林已经独立,他们和波斯都已和我国签订条约。领土也得到了承认,从法理上来说……”
  “狗屎法理!”斯大林的拳头忽然砸在了桌子上,刀叉、盘子、酒杯猛然跳了起来。“你们无非和德国一样,趁苏维埃最虚弱的时候强行让一些民族独立,法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我完全同意。”胡文耀心中一惊,但还是道,“但现在苏维埃危在旦夕。而且我国的本意是希望苏维埃强大,虽然有着领土上的矛盾,可中俄两国只是一对有矛盾的朋友。这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本质的不同。”
  “说下去吧。你们还要什么?”发怒过后,斯大林克制住了怒火,双手环抱着,抽着烟斗。
  “我们就只要这些东西。”胡文耀说道。“南乌拉尔河以东。西伯利亚大铁路南一百公里以南。这原本就是历史上玉兹地区的边界……”
  “还是让大炮来决定双方的边界吧!”钢铁同志似乎又要忍不住发火,不过这一次他没有砸桌子。“我会将你今天所说的这一切转告乌利扬诺夫同志、还有中央执行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们,他们会仔细商议这些内容的,就我个人来看,两国的边界还是以大炮来决定最为合适。”
  “我同意。”胡文耀看了斯大林一眼,对他的话语并不吃惊。他转而笑道,“如果苏维埃把有限的力量消耗在玉兹地区和蒙古,那我国总理大人将会非常遗憾。帝国主义也会因此而得益。他相信我们之间的战争将会是另一场欧洲战争,它会持续数年直到其中一方倒下去。”
  胡文耀说完最后一句话就起身告辞了。第二天下午,在求见斯大林不得后,他让伏罗希诺夫转交一份信件代为告辞,然后坐上飞机离开察里津前往乌拉尔河以东复兴军控制区,而在他离开之前,朱建德等人就已撤离。从他抵达察里津到离开察里津,时间正好是一个月,也就是说,察里津一月游除了付出成堆成堆的武器和上千万的粮食外,一无所获。
  胡文耀认为这是一无所获,但收到他详细报告的杨锐却并不这么看。北极熊真要是这么好对付,那就不是北极熊了,占了人家那么大一块地方,不打一战,绝对是没有结果的。以毛熊以及斯大林同志的性格,软弱的人在他们看来是没有生存权力的,软弱的国家更不值得尊重。
  “粮食还有多少天能运完?”银安殿内,杨锐喝茶的同时问向张实。
  “大概……”张实没想到杨锐问这个,他想了一下才道,“应该还有十四五天吧。我们主要是负责将粮食运到察里津,俄国人负责卸船即可。”
  “你说有没有必要把察里津打下来?”杨锐再问了一个张实根本没想到的问题。“从之前的战事上看,察里津这个位置非常重要,现在整个俄国的粮食都指望着察里津以南的北高加索和以西的顿河地区,可以说,这里是俄国人的命脉。我们已经完全表达了自己的善意,俄国人不领情,那就只好先动手了,中亚这边总不能被动的等着他们动手吧?”
  杨锐说的似乎很有道理,张实有些摸不着头脑:“可先生不是说要尽量减少中俄之间的矛盾,还有斯大林,不是说要赢得他的友谊……”
  “斯大林现在已经被列宁召回莫斯科,只要战事中不要伤害到第十集团军里他那几个嫡系就好,真要伤到了,那也没办法。”杨锐道。“对俄国,与其为善是无用的,该卡住脖子的时候,还是要卡住脖子。喀山已被托洛斯基夺了回来,这个冬天将是最后一个冬天,是该给莫斯科下最后通牒了!”(未完待续。。)


辛卷 第六十四章 通牒2

  是等着布尔什维克修养生息好了,再调上百万士兵打过来;还是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以逼迫他们签订条约,历来都是情报局、总参以及与日本外交讨论的重点事务。和杨锐对干涉俄国革命抱有谨慎的态度不同,其他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趁其病要其命,情报局和日本甚至还希望扶持一个白俄帝国或者白俄共和国与布尔什维克相争,希望以此保证中亚的安宁。
  他们所建议的一切在杨锐看来都是不可理解的。布尔什维克虽不像复兴军这般由小而大的壮大起来的,他只是在左右逢源机缘巧合下获得政权,但却不能忽视布尔什维克在乱局中的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没有斯大林所说的那种‘资产阶级恐血症’,这点至关重要,这也是白军将领邓尼金在失败后说:‘双方的物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精神决定了胜利’的真正原因。
  ‘俄国人不杀俄国人’,就犹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样幼稚可笑。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团结不是通过‘不杀’或者‘不打’来维系的,思想和利益上争端只能通过**消灭来消除。美国内战的伤亡超过其参加的任何一次对外战争,北方将领谢尔曼在亚特兰大干的可比复兴军在昆明干的漂亮多了,临到今日,那部叫《一个国家的诞生》的电影甫一上映,照样是举国追捧,票房可是有三百万美元。
  在杨锐看来。布尔什维克一定胜利,也正因为如此,要从这个铁血、无情、歇斯底里的政权里要拿到好处真是太难了。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真正的原因是布尔什维克要稳住政权。因为当时士兵们根本就不想战争,谁要鼓吹战争谁就会再被他们推翻;而士兵不想战争,除了军官苛待、战事失利、物资匮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沙俄在农村的统治崩溃——斯托雷平用通过暴力手段实行的土地改革在战争中宣告瓦解。被鼓吹分子传染了资产阶级恐血症的沙俄政府、临时政府无法下定决心重建秩序,这才使得局势越来越混乱。
  布尔什维克下的俄国与之前的俄国完全不同,战争是‘保卫祖国’,‘每个公民都有捍卫国家的义务’。结合各地的苏维埃、契卡、红色恐怖,资产阶级恐血症一扫而光。也就是说,现在的俄国完全不同于签订布列斯特合约时的俄国。这种情况下只能是使布尔什维克遭受一场大战役的失利,就如苏波战争那样,而后才能签订边界条约。战争既然无可避免,那就应该尽可能的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进行。而不该再去等待。
  杨锐在看罢胡文耀的详细报告后下定了开战的决心。而张实看罢报告后却认为以察里津保卫战的烈度和伤亡,即便布尔什维克军队战斗力薄弱,那能不开战还是不开战为好。他有这样的观点并不奇怪,不过好在他不是总理。
  耶稣历1918年10月20日,二月革命后在俄国逗留是一年多的中国对俄交涉特使陈去病照会全俄中央委员会,要求全俄中央委员会在耶稣历1918年11月10之前就外东北地区、玉兹地区以及突厥斯坦地区的边界谈判、签订合约做出明确答复。若同意谈判并签订条约,则立即开始谈判并确定谈判日程;若不同意谈判,那中方认为俄国将使用武力来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故而不得不宣布和布尔什维克俄国进入战争状态。
  布尔什维克夺权后,负责对华交涉的加米耶夫一直对陈去病的谈判提议推三阻四。到最后他这个执行委员会主席被斯维尔德洛夫取代也没有一个准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一些条件根本无法细谈,陈去病除了对国内发一些俄国的情况简报外,根本就无所作为,这一次国内决心早日解决边界问题,他是完全赞成的。
  中国的态度如此,俄国这边却感觉事情有些奇怪。革命之后,在列宁同志和全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们看来,和中国的问题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具威胁的,因为他们的目的最为清楚,中国人无非是要俄国归还俄属远东地区,以及承认外里海州、草原总督区、突厥斯坦独立。这其实和列宁之前宣布民族自决、许诺各民民族独立的策略是一样的——在自身力量无法顾及边界民族的情况下,承认其独立可以使其和白军相争,等苏维埃恢复力量后,再以加盟共和国的名义、以带路的邀请的名义将这些地方收回来。
  所以对待中国问题最好的策略就是拖延,拖延到内忧外患解决后,两个大国再通过战争来决定边界。胜利了,那就是远东共和国、中亚共和国并入苏维埃;失败了,那就是苏波战争后的《里加条约》,当然这也是暂时的,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那些失地再要回来。实施了大半年的拖延战术一直执行的非常好,可现在,中国人居然不想等下去,想早些将事情确定。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包括之前外出的托洛斯基,所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都聚在一起商讨对华策略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次中国人的最后通牒,刚刚回到莫斯科不久的斯大林再一次的把前几日他向列宁汇报过的内容告知全体委员:
  “在察里津我遇到过一个中**火商人,他非正式的向我转达了中国政府的要求:他们可以承认苏维埃俄国,同时杜绝协约国从他领土上资助白军,并承诺给我们提供每年不少于两亿普特的粮食援助和平定国内叛乱所需要的武器弹药,直到国内战争结束。另外,他们还可以提供不少于十亿华元的长期贷款帮助我们恢复工业和经济,这些贷款只需以俄国商品偿还。”
  斯大林简要的把胡文耀最后告知的内容转述完毕。而后看了诸人一眼,尤其是看了托洛斯基一眼,却见托洛斯基有些轻蔑的道。“我们不必和中国人谈什么,等解决完白军和各国干涉军,那么下一个就是中亚地区和俄属远东的中**队。我不认为武器能决定战争的胜负,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只能是人。”
  托洛斯基言有所指——斯大林同志返回莫斯科时,将那三十八辆豺式战车装在火车上全部带走,名义是为了保卫莫斯科,私底下却是想掌握这支精锐部队。
  “中国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他们变成另外一个干涉国,派出他们的军队,最后被我们打败;第二条路就是和我们站到一起。一起发动世界革命。”托洛斯基看着斯大林说道,而后他再挥舞着右手,:“我们已经失去了波兰、乌克兰、芬兰,如果再失去远东、外里海州、突厥斯坦。那人民会怎么看我们?左派分子又会怎么看我们?”
  “问题是我们需要粮食和武器!”和向列宁汇报时的立场一样。斯大林完全赞成与中国和解,“中国人最后通牒的时间选的非常巧妙,我相信他们知道布列斯特合约的具体内容。”斯大林道,“现在全俄有粮食的地方就在顿河和北高加索地区,那里还有石油,等11月15日一到,我们拿什么交给德国人?不和中国签订条约,那我们面对的将是什么?捷克人和白军在东面。中国人在南面,德国在西面、英法干涉军在北面。苏维埃将遭受四面围攻!
  反过来看,如果和中国和谈,将远东地区交还给他们,保留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参崴港,承认中亚以及外里海州、草原总督区的民族独立,那么我们不但没有来自南方的致命威胁,还能稳住德国人。通过输送粮食给德国以延长欧洲战争的做法,资本主义将遭受更大的削弱,明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条约,并在欧洲发动无产阶级革命,这是非常有可能成功的。等整个欧洲革命成功后,那时候再看中亚地区和远东地区,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你确定德国会战败?”托洛斯基问道。
  “是的,我确定德国必定战败!”斯大林答道,“欧洲战争打到今天,势必要有一方倒下去,不然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无法维系。在美国和中国都参战的情况下,失败的只能是德国。”
  “亲爱的伊里奇,我们不认为斯大林同志关于德国战败的判断和需要对中国妥协有什么联系。既然德国会战败,那我们就更不要担心德国会派出军队干涉我们。就目前看来,惨烈欧洲战争让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能下定决心干涉我们……”
  托洛斯基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斯大林打断了,他道:“你不要忘记了,欧洲战争中,中国和日本也就只有中国才在去年派出有限的军队参战,他另外的军队还在国内,并且在中亚地区就不少于二十万人。”
  “是又如何?”托洛斯基反问,“腐朽的东方君主制国家可不是德国。我们不认为中国和日本军队能强于捷克军团和哥萨克白军!我更不认为武器能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中国人和日本人如果要干涉俄国革命,那么他们的下场将和拿破仑毫无二致!
  各位委员同志,为了退出战争,我们已经对同盟国做了巨大的让步,使得无产阶级革命处在危机中,我们不能再对中国人和日本人让步。就眼下的情况看,他们对我们的威胁还远在几千俄里以外,这连白军和左派分子都不如。我们何必因为他们的几句话就放弃中亚和远东?我强烈反对和中国签订合约,我的话说完了!”
  南方的战事紧急,托洛斯基被召回莫斯科发现是这件事情显得非常的不耐烦,他认为没有必要和中国人谈什么,也谈不出什么结果。在他看来,所有的外国干涉军都没有能力、更没有决心颠覆苏维埃政权,真正影响苏维埃政权稳定的只能是人民。有人民的支持,那么一切敌人都将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托洛斯基说完,列宁同志又看向斯维尔德洛夫、季诺维耶夫、斯塔索娃、索科利尼科夫、斯米尔加、克列斯塔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以及布哈林、洛莫夫、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