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965部分

清末英雄-第965部分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尼!恢复金本位?!”井上准之助嘴巴张的大到能吞进桌上的墨水瓶,“这……,这……”‘这’了两次后,井上才道:“现在这个时候恢复金本位?!”
  “是的,阁下。”深井英五也知道现在回归金本位不是好时机,但全世界五大列强英米佛中日,只有日本在战后没有恢复金本位。此时日本故意扭曲外汇牌价。造成日元贬值从而拉低出口商品价格,结果就是日本低价商品泛滥整个亚洲。“英米并不是要日元升值,英米只是不想日元再行贬值,恢复金本位只是确保汇价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为了敌视日本。也只有日元汇价稳定,之后的关税减让谈判。英米才能说服国内以减让关税……”
  随着深井英五的解释,井上准之助渐渐的放下心来。恢复金本位并不等于要日元升值,这只是要日元稳定币值。如同小偷一般,现在英米说了,以前偷的就算了,以后就不许再偷。
  莫名其妙的心里把日本比作小偷,井上准之助的老脸火热,他随之将抛弃这种想法,再问道:“现在一百日元对四十五美元或九十华元。我们的汇价就定在这个价位上吗?”
  “是,英米的底线是不能低于四十五美元。”深井英五点头。在井上准之助稍稍放心时,他又道:“但请务必要考虑国民的心理和大日本的尊严。以前是一百日元对四十九点八五美元或九十九点七华元,现在恢复金本位,如果不能恢复之前的汇价,特别是与华元不能平价,民间可能会不满,还有则是……”
  还有则是本届内阁的口碑、那些握有日元并希望将其兑换成外币权贵的切身利益。这些都是促使日元恢复金本位时回归金本位时日元汇价的重大因素。特别是和华元的汇价,一百日元只能兑九十华元确实很伤大日本国民的自尊心。要知道以前几乎是一百兑一百的,那零点三元的损失,根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如果真的恢复之前的汇价,强行把日元升值到一百日元兑四十九点八五美元或九十九点七华元的价位,对日本出口、尤其是现今情况下的出口则是一场灾难。当然,故意扭曲汇价以促进商品出口对国民经济也很不利。这毕竟是亏本买卖。比如现在,一百日元兑四十五美元而不是金本位下的四十九点八五,确实让日本出口商品有了额外百分之十的折扣,可反过来,五十九点八五美元要兑换成日元。那就是支付一百一十点七七日元。
  本来是平进平出的,现在扭曲汇价,每四十九点八五美元外汇汇入日本,负责换汇的横滨正金银行都要倒贴十点七七日元给贸易出口商。每年出口三十亿日元商品,如此则需倒贴三亿两千余万日元。这些钱当然不可能由横滨正金银行倒贴,真正的解决之道是开动印刷机。
  在国内日元无法换汇的情况下,每年开动印刷机增发三亿两千万日元纸钞,等于是每年都对全日本有产者课三亿两千万日元的税,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为印钞被稀释了。而稀释出来的部分则被补贴给了日本出口商,如此便使出口商越来越富,民众越来越穷;另外数年累积下来,所增发的近三十亿日元热钱也是一个大麻烦。
  作为一个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一百八十亿日元的经济体来说,近三十多亿热钱使得国内物价暴涨,虽然政府有意将这些热钱引至楼市和股市,以缓和日常消费品的涨价趋势,可国内物价还是涨的一塌糊涂。而为了确保城市工薪阶层的衣食,政府又不得不大规模进口中国低价粮食和棉花,但中国低价粮食涌入的后果却使日本农民的生活愈加艰难——在一个钱不值钱、物物涨价的国家,粮食生产成本无比虚高,同时致命的是日本又未和中朝那样实行土改,其结果只能是农民越来越苦、佃户越来越多。
  当然,造成当下的局面也不能怪政府,实在是欧洲战争时各行各业挣钱挣得太爽快,以致欧战一结束,日本、美国、中国都面临着需求大减、经济硬着陆问题。美国人的办法是提高关税,对内鼓励民众提前消费,对外则借钱给外国政府、促使他们购买美国商品;中国呢,关税由百分之七点五拉到百分之二十,这已足够国内弱小轻工业存活了,重工业如钢铁、造船、军火、化工这些暴利行业,大部分转向国家基础工程建设,小部分如化工,依靠着新技术、新产品,规模不降反升。唯有着重轻工业却产品低劣的日本。为保财阀利益,只能扭曲汇价。
  提示完一切的深井英五边喝茶边等回话,而在房间里不断度步的井上准之助则把欧战后日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的前因后果想的明明白白。他甚至还记起了杨锐访日时曾衷心劝告日本不要扭曲汇价,因为这是劫贫济富,是政府帮富人向穷人‘乞讨’,当时他私下里还不客气的说了一句中国玩笑话:‘莫装逼。装逼被雷劈。’不过这些和那一次中日同盟谈判一样,全被大家置之脑后,只待华盛顿海军条约谈判,中国拒绝英米挑拨、并在日本要求下主动放弃战列舰时,中日同盟才真正达成。
  一边是欧米列强,一边是中朝同盟,游移不定、左右逢源的政策真是日本最好的选择么?井上准之助想着这个不该由他考虑的问题好一会,这才最终停步道:“深井君,恢复金本位没有太多问题。但是汇价的取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虽然我们确实应该回到原来的汇价,可阻力非常大。如果中国再对此做出什么反应的话,外贸很可能会遭受重创!”
  “如果中国对此做出什么反应的话,那我们就退出中日同盟!”深井英五放低着声音道。“英米承诺过,一旦日本退出中日同盟,两国市场将对大日本开放。”
  “可……”虽然深井英五对自己亮了底牌,可井上准之助还是不放心。现在的米国市场开放等于没开放。英国好一些,可英国已经不是日不落帝国。而是日不落联邦,即便英国内阁同意对日本开放市场,可豪州(澳大利亚)这些自治领真的会同意吗。
  “深井君,我都清楚了。”井上准之助转身回望着深井英五,“我会尽快把这件事情汇报给首相阁下,待他批准恢复金本位后。请让欧洲尽快把钱汇至横滨正金银行。至于汇价,内阁将开会讨论,一定不会低于四十五美元。”
  “真是太好了,拜托阁下了。”在井上准之助对自己的鞠躬时,深井英五也压着喜悦对他深深鞠躬。至此。谋划良久的退出同盟计划终于走出了坚定的一步。
  东京的消息很快就传至伦敦,但对此最为高兴并不是伦敦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话事人查尔斯·罗斯柴尔德,而是阴谋的设计者之一莫迪默·希夫。他是犹太银行家雅各布·希夫的儿子,当年(日俄战争)率先对可怜日本人伸出援助之手的美国犹太银行家,库恩,勒布公司(kuhn,loeb。&co。)的合伙人之一,华尔街仅次于j。p摩根的投资银行。
  “为国王陛下、为自由世界、为最终的胜利,干杯!”灯火明亮的晚宴上,欢欣开怀的莫迪默·希夫正端着高脚香槟向诸人致意,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查尔斯·罗斯柴尔德勋爵身上。
  ——查尔斯·罗斯柴尔德是在父亲纳蒂·罗斯柴尔德勋爵1915年逝世后才接管n·m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的。随着父亲的逝世和战争的影响,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英国六大银行中的米兰德银行、克莱沃特银行、巴林银行已在资本上超过n·m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
  不仅仅是英国,随着德奥同盟的战败、整个欧洲的不景气以及无比头疼纠缠不休的战债和赔款,大洋对岸的摩根等美国金融资本已强势渗入欧洲,罗斯柴尔德在德国金融界的地位逐渐被美国人、法国人所取代,加上越来越虚弱的维也纳罗斯柴尔德银行和巴黎罗斯柴尔德银行,整个罗斯柴尔德家族正在下坡路上快速下坠。
  不过,对于新兴的华尔街金融资本来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所遗留的庞大营业机构和在欧洲政商界的丰富的人脉和经验是新来者所缺少的,比如,这次帮助日本在伦敦和巴黎两地发行一亿英镑的债券华尔街就不得不求助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帮忙。
  端着高脚杯的莫迪默·希夫狼一般的盯在若有所思的查尔斯·罗斯柴尔德勋爵身上,不以为意的勋爵极为绅士的端起酒杯浅尝辄止,五十多岁的他数年前得了无可救药的脑炎,正是神奇的中国佛药把他给救活了。带着些微笑,查尔斯·罗斯柴尔德说道:“这真是一件改变历史的大事,但我依然对此抱有极大的谨慎,我想罗斯柴尔德只应该是债券承销商而不是别的……”
  “不,勋爵阁下。您真是太过谨慎了,这是美德,但此时太过谨慎则会让我们失去日本。失去日本则会让我们在整个东亚失去最可靠依靠,不需多久,我们就要在东亚各殖民地看中国人的态度行事,这是任何文明国家无法容忍的。”莫迪默·希夫雄辩道。
  “我完全赞成希夫先生的观点。”英国战时首相劳合·乔治的秘书菲利普·克尔随即附和道。“虽然中国离我们很远,但中国崛起后势必会和我们争夺远东殖民地和印度,请不要忘记,印度支那和缅甸王国以前都是清帝国的附属国。
  一个强大的中华帝国屹立于东方,即便她承诺遵守一切国际条约,除了侨民事务并不介入各国殖民地,可中国政府不介入不等于中国的私人势力不介入,现在中国家族势力越来越深入远东各殖民地,甚至有人悲观的预计,三十年后各殖民地将全部被中国家族所控制,不列颠只剩下名义上的所有权和管辖权。”
  “chinese。kin?”查尔斯·罗斯柴尔德不明白中国家族和欧洲家族有何不同,极为奇怪的问。
  “是的,中国家族。一种野蛮的、落后的、腐朽的亚细亚家族。从东印度公司开始,他们就是我们在东亚遇到的最厌恶的抵抗力量,正因为它们,野蛮的中国人才没有成为主的羔羊。
  据说十多年前中国政府还想摧毁它——因为它有数代人积累的财富和土地,同时也是政府控制乡村的最大阻力,但结果却没有那样做,他们保留了它。各国的神父和牧师当时乐观的估计,只要摧毁这些落后的原始的中国家族,主的子民在五十年内可以超过一亿。”
  菲利普·克尔是一个信徒,深深为中国政府不摧毁中国家族而遗憾,他接着道:“如今,政府反而扶持这些家族,鼓励他们控制乡村,在税收上也给予优惠。据说超过一百对夫妻的家族可以减免百分之十的家族所得税,超过一千对夫妻则可以减免百分之三十,超过一万对夫妻则减免百分之四十五。总之,中国政府想尽一起办法让民众团结起来,这样他们可以筹集比单个家庭多得多资金用于投资实业、打击竞争者。同时还鼓励他们购买枪支,负责训练家族中的男人如何作战。
  在这种鼓励下,这种家族很多变成了武装开拓团,他们前往中国的边界省份,为了土地和矿产驱赶原住民,或者悄悄的杀死他们。而赶赴远东殖民地的那些中国家族,虽然因为法律限制没有武器,可他们还有木矛和短刀,加上走私进来的老式步枪,这足够他们对付原住民了。如今,中国家族正把殖民地弄得一团糟,可碍于之前的条约,我们又不能驱逐他们……”
  作为战时首相的秘书,菲利普·克尔显然知道很多秘辛,正是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他才在皇家国际事务协会中赞成遏制中国的策略。想办法拆散中日同盟就是其中之一,但问题是策略谁都赞同,可谁为之买单呢?
  四厘利息的债券在当下显然无利可图,一亿英镑更不是小数目,这些钱市场无法消耗的话谁出?再就是英美对日本开放市场,这到底如何开放、开放到何种程度?国会、议会、各自治领会不会批准?特别是英国,现在议会中工党势力庞大,开放市场、那怕是部分开放都等于是将英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让给日本工人,这是工党绝对无法同意的。
  不过好在拉拢日本的时间并不需要太久,只要她不站在中国那边,十年内中国的上升势头必会得到遏制,那时的北京,又将会有一场类似1901年的盛宴。(未完待续。)


壬卷 家与国 第八十五章 敲竹杠

  神武十八年的除夕要比以往来的早一些,这其实是一年中杨锐比较难熬的一天。倒不是因为发红包,而是这天作为一家之主的他一早起来就要祭祖,沐浴更衣、张罗安排,搞得好像打仗一般,待折腾完他吃饭的心思便没有了,只是这本是他执政时提倡的东西,落到自己头上也就只有认了。
  不过这天在民间乐师们吹吹打打时,两辆汽车悄悄行至公爵府邸,外面卫兵本要将其拦下,可一见对方出示的通行证又不得不放了进来。二十分钟后,身着祭祖礼服的杨锐在祠堂一角见到了情报局局长张实和国家银行行长张坤。
  “先生,情况大致查清了。是希夫家族出的头,他们现在证券市场接手日本政府的债券。”张坤最先说话。从中日谈判中断开始,他就一直在追查谁是对日借贷的幕后主使。
  “消息确切吗?”杨锐思考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策划一二战的阴谋论他以前半信半疑,可如今却是半点也不信,一个总资产不过一两千万英镑的家族,有什么资格操纵一战二战?此时真正能在影响世界政局走向的人是华尔街金融实业巨头和出身五月花号的政治家族们,他们正以美国为杠杆撬动全世界。
  “确切,这是德国汉堡沃伯格先生的透露的消息……”张坤道。
  “沃伯格……”杨锐在脑子里翻阅着这个人的资料,待记起这个的背景却笑道,“这个人居然向我们透露这种消息,不会那么简单吧。”
  “是的,先生。我认为此举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当然。不仅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还包括其他不愿得罪我们的犹太家族向我们示好之举。”张坤看着点燃香烟的杨锐道。
  “嗯。他们怕美国人知道,所以不敢让汇丰那个瞎子透露,只好到德国绕了半圈。”杨锐笑道,“好吧,你有机会告诉那瞎子。人情我们记下了,有机会会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