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

第699部分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699部分

小说: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舰的战斗力更是超过了“新省会”级的第一批,而且与改进后的“新省会”级也相差无几。“巴尔迪摩”级重巡洋舰的战斗力超过了“节气”级,甚至足以与“江河”级媲美。而“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些都是美国舰船设计与建造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也是美国海军敢于挑战唐帝国海军的重要砝码。
在美国参战初期,美国海军的战斗力彻底的体现了出来。伏击第一特混舰队的那场战斗就很明显,而随后围绕着马里亚纳群岛展开的三场海战,还有在威克岛附近海域爆发的海战,以及在西南太平洋岛屿之间的那些海战,都足以证明,在战争初期,以及僵持阶段,美国海军并不存在兵员素质方面的问题,美国海军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是一支可以让任何国家的海军所畏惧的军队,连唐帝国海军也不例外。
事情总是运动与变化的,而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变。美国海军官兵的素质也在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变化,不过与唐帝国海军相反的是,美国海军官兵的素质并没有提高,而是在降低。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海军的战斗伤亡远远高于唐帝国海军,特别是在战争的僵持阶段,美国海军力主战略反击,因此数次重大海战都是在唐帝国海军的控制范围之内进行的,结果,大部分美国海军官兵没有能够在避免伤亡之后返回,而是成了俘虏。这对美国海军来说,其损失甚至超过了舰队本身。
从美国海军在26年度的一份统计报告中就能看得出来。到26年初,也就是“内克岛海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海军中服役两年以上的老兵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两成左右。另外,在战争爆发前服役,现在仍然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的老兵的数量已经跌到了一成以下。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在战争爆发前的近20万舰队官兵中,到26年初,只有不到2万人还继续在海军舰队服役,其他的要么战死,要么负伤残废,要么就做了俘虏。即使将24年初期服役的海军官兵计算进去,此时,美国海军舰队官兵中的老兵也不到10万人!
同期,唐帝国海军也有一份相似的调查报告。到26年初,帝国海军舰队官兵中,在战争爆发前服役的官兵有8万多人,在美国参战前服役的海军官兵有22万,而在24年初之前服役的官兵超过了35万,占到了整个海军舰队官兵中的六成以上!而且,服役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官兵占了整个舰队官兵(包括舰队航空兵)的八成以上,新兵比例不到两成。而按照同样的标准计算的话,美国海军舰队的新兵比例在六成以上。
从这些对比数字上就能看出,美国海军当时兵员素质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了。虽然每一个国家训练海军官兵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海军不是陆军,对陆军来说,新兵只需要掌握怎么使用步枪,就可以送上前线(这是极端情况),而海军的新兵必须得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培训,掌握怎么操作战舰,怎么执行海上作战行动等等。当时,唐帝国海军的新兵至少需要半年的培训时间,而且随着局势减缓,训练时间还延长到了一年,以让新兵在上舰之前掌握更多的能力,至少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这样就能变相的增强舰队的战斗力。而美国海军要培养一名新兵,也至少需要半的时间,而要让一名新兵熟悉自己的岗位,一年也不为过。
仅仅培训就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新兵要熟悉战舰上的生活,熟悉在战舰上的工作,以及熟悉海军的作战行动,不但需要更多的训练,还需要经历实战的考验,很多经验,是无法通过训练获得的,就算是强度再高的,逼真度再好的训练都不可能取代战斗经验,这些都只能在战场上获得!
作为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很清楚官兵素质在战斗中的影响。他在战场上有着切身的感受,可以说,还几次战斗,都是因为舰队,特别是航空部队官兵的素质最终导致了失败,而唐帝国舰队能够越战越勇,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为有着优秀的官兵队伍。
“内克岛海战”中,斯普鲁恩斯两次抓住机会,可两次都没有能够击溃第一特混舰队。当时,他就知道,第五舰队飞行员,以及部署在附近岛屿上的陆战队航空兵飞行员的素质已经是个大问题了。接着,第一特混舰队的两轮攻击就将第五舰队打爬在了地上,这更让斯普鲁恩斯痛心不已。对手有着精悍的航空兵,而他手里却是一些菜鸟。数百架轰炸机都没有能够击溃第一特混舰队,而第一特混舰队两轮轰炸,一百多架轰炸机就几乎将第五舰队彻底消灭掉了,这个差距有多大,身为舰队司令官的斯普鲁恩斯是相当清楚的。
这也正是斯普鲁恩斯竭力反对仓促反击的主要理由,他不想让更多的飞行员去送死,也不希望舰队再次受到损失。可问题是,仅仅通过训练,是不可能让飞行员的素质出现质量上的变化的。
当时,斯普鲁恩斯全面采用了对抗训练的方式,而且他根本就不管训练的损失比例有多高,他要的是最优秀的飞行员,而不是一群注定要去送死的飞行员。而高强度的对抗训练是在实战之外,能够迅速提高飞行员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可这带来的后果却极为严重。在不到一个月的训练中发生了100多起训练伤亡事故,40多名飞行员还没有来得及走上战场,就被装进了盖着星条旗的棺材送回了本土。另外还有50多名飞行员负伤,其中20多人注定将永远都飞不起来了。训练伤亡的比例超过了一成,也就是说,有一成以上的飞行员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训练,在上战场之前就将被淘汰掉!
舰队官兵的训练任务也相当的繁重,而训练的重点就是舰队防空。为了提高舰队官兵的防空作战能力,斯普鲁恩斯甚至组织舰队与岸基航空兵进行了十多次对抗演习,让运输机拖拽着滑翔机充当敌轰炸机,给战舰上的高射炮手提供接近施展的训练。斯普鲁恩斯甚至直接让岸基轰炸机去“攻击”舰队,让舰队官兵体会一下“战场”上的气氛。
不管什么样的训练,都不可能真正替代战场上的残酷战斗。训练只是打下基础,让官兵掌握基本的技能,而能否在战场上发挥出来,那还只能到了战场上之后才知道。可斯普鲁恩斯很清楚,现在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好,那么舰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就越好。也许训练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舰队的战斗力,却能够降低伤亡率,而只要那些经历了战斗考验的官兵活了下来,那么在他们下一次踏上战场的时候,他们就是拥有了实战经验的“老兵”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斯普鲁恩斯无疑是一名优秀的舰队司令官,对他的任何评价都不为过。而实际上,美国海军也一直不缺乏优秀的指挥官。除了斯普鲁恩斯之外,现在还有特纳,米切尔等一批将领具备了高超的指挥能力。可问题是,美国海军缺少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让这些指挥官在战场上获得胜利。
这也正是美国海军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从能力上讲,斯普鲁恩斯与谈仁皓半斤八两,在两人的对抗着各有胜负,而特纳,米切尔等人的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按照战争的一般发展规律,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在战场上争战了数年之后,肯定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将领,以及优秀官兵。可美国海军的情况却有点反常,这也正是美国海军在这两年多战争中出现的最大问题。
战争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斯普鲁恩斯也很清楚,第五舰队迟早有一天会踏上征途,而他必须做好出征的准备。在让舰队官兵,以及舰载航空部队的官兵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训练的同时,他也在与另外两名将领策划着反击行动,这是他的另外一份本质工作。

第五章 对手的评价

当时,美军第三舰队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虽然在麦克阿瑟的极力主张下,第三舰队的编制被保留了西来,但是第三舰队已经没有了任何作战部队,而且在努美阿失守之前,第三舰队的司令部转移到了新西兰的惠灵顿,随即尼米兹就将米切尔调回了珍珠港,留了一名准将在惠灵顿主持第三舰队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行政工作。
名义上,米切尔仍然是第三舰队司令官,可实际上,他不再负责第三舰队的事物。尼米兹给了米切尔一个新的头衔:太平洋舰队总参谋长。因为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上的兵力很少,主要只负责北大西洋上的护航行动,所以“太平洋舰队总参谋长”实际上相当于美国海军作战部队的二号人物,是美国海军第三号指挥官,仅在金上将与尼米兹上将之下。
尼米兹的这个安排有点迫于无奈,本来“太平洋舰队总参谋长”的位置是留给斯普鲁恩斯的,可在当时的情况下,斯普鲁恩斯不可能离开第五舰队,出任这个没有前线实际指挥权的职务。如果斯普鲁恩斯离开了第五舰队的话,那么多半由特纳出任第五舰队司令官,而米切尔原本是第三舰队司令官,因此就不可能出任第五舰队参谋长。另外,尼米兹也不放心把第五舰队,这支美国海军唯一的舰队交给特纳去指挥。在此情况下,尼米兹不得不把米切尔提拔了起来,并且让斯普鲁恩斯继续留在了第五舰队。名义上,米切尔的职权在斯普鲁恩斯之上,可实际上,米切尔本人很清楚,斯普鲁恩斯才是尼米兹的“参谋长”,而他只是临时顶替这个角色,以便让他离开第三舰队,为第五舰队服务。而当时,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就几乎等同于“第五舰队”。
尼米兹给了斯普鲁恩斯足够的授权,让斯普鲁恩斯全权负责中太平洋战场上的舰队反击行动,从策划行动,到执行作战计划,这些多是由斯普鲁恩斯全权负责的。另外,尼米兹还委任米切尔全权负责支持斯普鲁恩斯的反击行动。因此,策划美军舰队反击行动的并不是尼米兹本人,而是斯普鲁恩斯,米切尔,以及特纳三人。
在得到了尼米兹的授权之后,斯普鲁恩斯在五月底就部署了相关的工作。第五舰队的训练任务是由他具体制订,同时由特纳去落实的,另外特纳还得负责舰队的日常管理,以及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米切尔则主要负责为第五舰队提供必要的物资,另外,还要负责收集唐帝国海军的情报。最后,特纳与米切尔都向斯普鲁恩斯直接汇报工作,由斯普鲁恩斯策划具体的反击行动。
除了舰队的训练工作之外,反击行动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唐帝国海军的情况,即唐帝国海军下一阶段的作战方向,以及唐帝国海军舰队的具体部署情况,其总体战略方针,还有各舰队的具体情况等等。而这些情报都是陆续送到的。可当时口木流亡政府控制的情报网络被唐帝国的反情报机构摧毁了大部分,残存的情报人员也都隐藏了起来,没有敢于立即出来活动,因此美军获得的情报就不那么及时了。
直到六月上旬,也就是在唐帝国海军已经明确了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完成了舰队的部署之后,斯普鲁恩斯才大概了解到了对手的行动,而且,他收到的情报很不完善,存在很多的漏洞,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地方。
比如,在五月底,斯普鲁恩斯收到的情报是:第一特混舰队将在六月份调派到中太平洋,第四特混舰队将与第一特混舰队配合,联手对付第五舰队。可到了六月初,另外一份情报显示,第四特混舰队很有可能去西南太平洋战场,只有第一特混舰队在中太平洋战场上活动。直到六月上旬底,斯普鲁恩斯才收到了比较准确的情报,第一特混舰队将前往西南太平洋战场,而在中太平洋上活动的是第一特混舰队。
这三份情报是相互矛盾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斯普鲁恩斯根本就不敢完全相信其中任何一份情报。更让他头痛的是,这三份情报送到的时间相差就那么几天,因此,也没有办法证明到底哪份情报是正确的。直到六月底,也就是唐帝国的陆战队在澳洲大陆登陆,麦克阿瑟才给他送来了一份确切的情报,第一特混舰队已经出现在了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另外还有第二特混舰队,第三特混舰队,第五特混舰队以及由至少六艘小型航母组成的战区舰队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只有第四特混舰队没有出现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直到这个时候,斯普鲁恩斯才最终搞明白,一直在中太平洋上活动的是第四特混舰队!
仅此一点,就足以看出当时美国的情报系统有多么混乱。而美国一直是依靠口木流亡政府的情报机构在收集唐帝国的情报的。而美国在唐帝国的情报网络却不够发达,主要依靠的就是那些从海外返回唐帝国的移民在唐帝国建立了情报机构。比如,在战争爆发后,至少有15万带有唐帝国血统的墨西哥人返回了唐帝国,加入唐帝**队作战。另外,还有几万非洲的唐帝国后裔返回了唐帝国。而这些返回唐帝国的移民,以及移民后裔是不可能进入唐帝国的高层的,因此,美国也就不可能从安插在这些移民中间的谍报人员那里获得足够多的,以及足够重要的情报。
六月初,针对前后三次送到的情报,斯普鲁恩斯制订了好几套作战方案。虽然当时舰队的训练工作还远没有完成,但是斯普鲁恩斯很清楚,要想获得胜利,那他就得针对不同的对手,制订不同的作战计划。而最让他担忧的是,如果出现在中太平洋上的真是第一特混舰队的话,恐怕他又得与谈仁皓恶斗一场了,而结果如何,他根本就不敢做出任何保证。可以说,在经历了“内克岛海战”的惨败之后,斯普鲁恩斯对谈仁皓很是顾忌,他甚至判断,谈仁皓在获得了“内克岛海战”的胜利之后,已经获得了战胜他的信心,并且将在下一次的战斗中彻底击败他,而这就是斯普鲁恩斯最为顾忌的。
就算在中太平洋上活动的不是第一特混舰队,而是第四特混舰队,斯普鲁恩斯仍然不敢有任何的大意。从他当时获得的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第四特混舰队的战斗力不会在第一特混舰队之下,更重要的是,第四特混舰队是唐帝国海军四支航母特混舰队中,唯一一支没有遭受过重大打击的舰队。另外,黄晓天这个陌生的对手也让斯普鲁恩斯感到有点头痛,他很了解谈仁皓这个对手,可却对第四特混舰队的司令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