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太宗李世民 >

第22部分

唐太宗李世民-第22部分

小说: 唐太宗李世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杯酒。 
“陛下怎么能说不管就不管呢?”萧皇后委婉地劝说道:“陛下,我们还是回长安去吧。在这个地方,真要有人存心大逆不道的话,我们就只有束手就戮了。” 
“不准跟朕说这些!”杨广龙颜大变,把酒杯重重地放下,“难道你就不能说点儿好听的吗?”萧皇后吓得噤口不语了。 
这时汪英走到近前:“启奏陛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有急事求见。” 
“你先问问清楚,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好事就让他来,坏事就不必了。”杨广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汪英施礼后转身匆匆离去。“唉,在朝上朕坏事听得太多了,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倒不如落个耳根清净。”杨广对萧皇后说。 
这时汪英又急急地奔了进来,奏道:“启奏陛下,宇文大人说是个大好的消息。” 
“大好的消息?”杨广半信半疑,“宣他进来吧!”汪英领命而去。 
片刻,宇文化及一路小跑地进来跪伏在地,兴奋地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杨广苦笑着说:“朕还有什么事值得恭喜?” 
“陛下,晋阳传来急报,出云公主找到了!现在公主一切安好,请陛下放心!” 
 
 
78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什么?吉儿找到了?”杨广万分惊喜地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现在人在哪里?” 
“公主现在晋阳留守李渊李大人的府中。”宇文化及回道。 
“那快让李渊派人送吉儿到江都来。”在一旁又惊又喜的萧皇后急急地插话道。 
“且慢!”杨广挥手制止了萧皇后。他来回踱了几步,沉思了一会儿,转身对宇文化及说:“传旨李渊,出云公主暂留晋阳,好生照看。” 
“臣遵旨!”宇文化及施礼退下。 
萧皇后不解地问道:“陛下,你日夜难安地思念了吉儿这么久,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她的下落,却不让她到江都来团圆,这是什么道理?”杨广不慌不忙地说:“李渊这个家伙,虽然讨厌,但还不失为一个君子。吉儿在他那里,朕还能放心。再说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才貌出众,武功超群,吉儿跑到晋阳,还不是想去找他吗!” 
“可是,陛下即使有赐婚的想法,也该让吉儿先回来啊!” 
“回来?”杨广叹了一口气,“朕是怕回得来,出不去呀!你难道不知道吗?江都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呀!” 
“陛下……”萧皇后还想再说什么,杨广已经转过身去,望着夜空沉思起来。 
半晌,杨广感慨道:“凡事都有轮回,贫富贵贱,甘甜苦涩,生生死死,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李渊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做出了举义的重大决定。不料,这消息很快就被人泄露了出去。这天深夜,高君雅、梁得标来到了王威的府上,三人聚在书房里密谋。 
高君雅说:“已经有人向我密报,李渊正在派人四处招兵买马,意图不明。” 
“这分明是要反叛嘛!”王威立即接道:“虽然我们名为副留守,可实际上皇上是要我们来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的。如今,李渊的叛意已经昭然若揭,我们也须尽早设法!” 
“对,”高君雅赞同道,“如果再不想办法,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将会是头一个脑袋搬家的人。” 
王威在书房里来回地踱者,自语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所以,君雅,我们要立刻采取行动!” 
高君雅献计道:“李渊已决定五月十五那天去晋祠祈雨,那天他一定不会多带随从。我们可就此将他拿下!” 
“好!就这么决定。那天你在晋祠四周埋伏好亲信人马,到时候听命行事。梁副将,你那天要紧随在我身边,看我的眼色行事。只要李渊稍有反抗,便立刻将他就地正法,毋须犹豫。” 
“遵命!” 
“哦,我要提醒你,”高君雅插言道,“晋祠里边,除了护卫最高官长的侍卫以外,其他人等是一律不得携械入内的。梁副将,你必须预先作好安排。” 
“是!” 
三人如此这般地在书房里密谋。谁料隔墙有耳,窗外廊下,世民的好友刘世龙把他们的密谋听了个一清二楚。他正待转身离去时,不料袍角带倒了放在廊下的花盆,发出“哗啦”的声响。室内的人立刻警觉地跑出来。可是廊下却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堆破碎的花盆。三个人正在疑惑,突然一团黑忽忽的东西从房檐上跳节,“喵呜”一声,朝花园跑去。原来是只猫!三人不由地松了口气,相顾而笑,又回到了书房。这时,刘世龙从暗处闪出,悄然离去了。  
79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九…2) 
五月十五日拂晓,大地还没有苏醒,一切都笼罩在晨霭之中,晋祠内外悄然无声。一会儿,从薄雾之中闪出一个人影,轻轻地穿过庭院,走入正殿。这个人影正是梁得标。只见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正殿,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来到神案前,悄悄地从身上取出利剑,藏于神案下,之后悄然离去。 
梁得标离去不久,高君雅又带着一群兵士来到晋祠外。他安排一部分兵士悄悄地埋伏在祠外的树林里;又带着其余的一部分潜入庭院,分散到祠内各处。很快,各个厢房里、大殿前后、墙角暗处都设下了埋伏。晋祠内杀机四伏,从外面看去却祥和宁静,看不出有任何异样。 
太阳终于跳出了东方的地平线,把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一切都苏醒了。晋祠内这时已聚满了众多的文武官员,他们肃立成行,等候着李渊的到来。王威和高君雅则伫立在祠门前恭迎。 
不一会儿,李渊在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卫士的簇拥下,骑马来到祠前,王威、高君雅急忙迎上前去行礼。 
在王威和高君雅的带领下,李渊缓步向大殿走去。两名卫士则被阻在祠门两侧。建成和元吉正要随同李渊一起入内,旁边走出一个卫兵道:“两位公子,请解剑后入内。”两位公子对望了一下,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解下了随身的佩剑,交给随从。 
建成环顾了一下四周,问元吉道:“世民到了没有?” 
“没有吧,如果到了,他应该随王威他们来迎接父亲呀。” 
“他会跑到哪儿去呢?出来的时候,父亲没有见着他的人,已经很不高兴了。” 
“是啊,他又不是不知道今天的事。”元吉也不由地埋怨着。兄弟两人边说边走入了正殿。 
大殿里,李渊恭立在正中,王威、高君雅两人分立左右,众文武官员分列两旁。元吉和建成则立于李渊的身后。 
祈雨仪式开始了。担任礼官的梁得标宣:“上香一一”一边将一束燃着的香递给李渊。李渊恭恭敬敬地献上。 
“献爵——” 
梁得标又将爵递给李渊,李渊献上。这时,王威和高君雅在后面诡异地交换了一下眼色。 
殿内,祈雨仪式一项接着一项顺利地进行着,殿外,埋伏着的兵士一个个地摒息以待…… 
直到最后,礼官喝道:“礼成一一”晋祠内外顿时钟鼓齐鸣起来。 
钟鼓声中,祠外的树林里突然惊起一群飞鸟。守候在门前的李渊的两名卫士一见情况有异,立即抽出了佩剑。一阵乱箭飞来,两名卫士旋即中箭倒地。 
祠内,钟鼓一响,大批的兵士冲进了正殿。文武百官顿时惊慌失措,乱做一团。建成与元吉见势不妙,立即冲上前去保护住父亲。梁得标向前一跨步,抽出了预先藏在神案下的剑,分别掷给王威与高君雅。 
他俩提着剑,逼近了李渊。李渊还未从突变中反应过来:“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 
“干什么?”王威得意地回答:“你叛逆皇上,图谋造反,这一切已经昭然若揭,还问我们干什么?梁副将,快把他拿下!”梁副将冲上前来就要捉李渊。 
元吉着急了,大吼一声:“休得无礼!”便向梁副将扑了过去。 
元吉这一吼,带动了建成和其他拥戴李渊的武官们,他们一个个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赤手空拳地与王威的人马打在一处。 
毕竟寡不敌众,尽管建成、元吉和李渊他们奋力抵抗,但终究敌不过对方手中的兵器,他们渐渐地退到了祠内的一个角落。 
这时候,祠外那些埋伏在树林里的兵士冲向大门,准备接应祠内的伏兵。 
正在危急之际,晋祠外的大道上卷起了滚滚尘土。一大队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过来,没等王威和高君雅的人马反应过来,就被冲乱了阵脚。原来是李世民带着义军赶到了。他们迅速地解决了祠外的兵士,冲进了晋祠。 
祠内,建成、元吉和李渊的抵抗已如强弩之末,父子三人都受了重伤。那些拥护他们的武将大多已经战死。王威、高君雅和梁得标三人挥舞着利剑,冲了上来,抵住已经无力抵抗的父子三人。王威更加得意忘形了,他喝令梁得标道:“事不宜迟,立即将他们绑住押到江都去。快,去叫外边的人进来接应!” 
“是!”梁得标急忙转身去击鼓号令。 
 
80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从四面八方冲进来的竟是李世民的义军。李世民率领义军再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祠内王威的队伍。混战中,世民一剑刺死了梁得标。李渊父子三人被人救走。 
战斗很快结束了。结果与王威所料完全相反,他与高君雅双双做了世民的俘虏。李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慨地对世民说:“幸亏你及时赶到了!”李世民搀扶着李渊坐下,说:“孩儿迟来一步,让父亲受惊了。” 
李渊看着王威与高君雅二人,问道:“这两个人该如何处置呢?”世民胸有成竹地向在一旁恭候的刘世龙使了个眼色。 
刘世龙立即从怀中掏出一份早已拟好的诉状,恭谨地向李渊呈上:“禀大人,卑职要控告王、高两位副留守图谋不轨,意在反叛。” 
“哦?”李渊颇感意外,他忙接过诉状,打开细看。被缚的王威与高君雅不禁惶然。 
看完诉状,李渊不禁大怒,他厉声喝道:“大胆!你二人竟敢私通突厥,图谋叛国!”王威与高君雅听了,大吃一惊。 
王威不服,道:“刘世龙告我们私通突厥,完全是无中生有、反咬一口的阴谋诡计!” 
“是啊!”高君雅也说:“诬告我们私通突厥,就得拿出证据来!” 
正在这时,一名兵士飞马来报,突厥前来进犯,已离晋阳城数十里了。在场的人一时都面面相觑。 
晋阳城外的旷野中突然卷起了冲天的尘土,尘雾中传来的战马奔腾嘶鸣的声音使整个旷野为之震动。只见颉利为首的不计其数的突厥兵马,排山倒海般地蜂涌而来。在高处了望的隋朝士兵见到这般情势,忙派一人策马前往晋阳城去通报。 
晋祠内,李渊接到探报,神情严肃地再一次问那兵士:“突厥真的来犯了?” 
“回大人,不计其数的突厥兵马正飞奔而来,现在距离晋阳城已经不到二十里路了。” 
“再去探!”李渊命令道:“一定要弄清楚来犯的突厥兵力!” 
“是!”兵士急忙退下,起身上马,又疾驰而去。 
李渊再次转过身来,愤怒地看着王威与高君雅:“你们不是要证据吗?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突厥来犯,难道不是你们反叛的最好证据吗?”王威与高君雅怎么也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二人目瞪口呆,惊吓得说不出话来。李渊对一旁守候的义军一挥手:“把他们押下去。”王、高二人被兵士押了下去。 
李渊略带迷惘地看了一眼世民问:“怎么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呢?”李世民未置可否地笑了笑:“这也许是天意吧!”旋即,笑容从他脸上消失,他正色对父亲说:“当务之急,就是如何面对突厥来犯了。” 
“是啊,我们该怎么对付呢?”面对大兵压境,毫无准备的李渊不免有些慌乱。世民胸有成竹地向父亲建议:“快请众文武官员到议事厅商议对策。”于是李渊便传令兵士,去请众位文武官员速来议事。 
不一会儿,建成、元吉、裴寂、刘文静等文武官员陆续来到了议事大厅。紧张不安的气氛充满了议事厅的每一个角落。众人都在小声地议论着这突如其来的进犯。李渊神情凝重地站了起来,对众人说:“这次突厥以五万之众,直驱我晋阳,事态之严重,我就不必详说了。建成!” 
“孩儿在!”建成马上站起身来。 
“我们的兵力,目前在此地的一共有多少?” 
“真正有作战能力的,不到两万,其余所募义军,正在训练之中,恐怕派不上用场。”建成回答。 
李渊听了,心中不由一紧:“突厥素来善战,加上敌我兵力如此悬殊,对此,我们不能不慎重考虑。各位可我什么好的主张?” 
裴寂缓缓地站起来说:“大人,敌强我弱,已是事实。我们不如暂避其锋,退出晋阳,再徐图大计为好。” 
“裴叔说得对,”李元吉马上起身呼应。“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唯有退出晋阳,我们才能保存实力。” 
李渊听了不由眉头紧皱。他又问李建成:“建成,你以为呢?” 
李建成也赞同退出晋阳的意见,他说:“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只好这么做了。” 
“我反对。”世民呼地站起身来,坚决地说。 
李渊看着世民说:“世民,你反对退出晋阳?” 
“不错!”李世民神情严肃地说:“晋阳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岂能轻言退出?长久以来,我们经营晋阳,不知投下了多少心力,又岂能轻言放弃?我们倘若因为突厥来犯就仓惶出走,请问,这对晋阳的百姓们如何交代?对前来归顺的义军们又该如何解释?如果就此龟缩退却,还谈什么起义反隋、逐鹿中原的大计?” 
李世民的这番慷慨陈词,说得建成、元吉与裴寂无言以对,整个大厅沉寂无声。 
刘文静起身道:“二公子的这番话,不但一针见血,而且高瞻远瞩,一切还请大人定夺。” 
李渊沉思了半晌,反复权衡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这里的确是我们的根本,单凭这一点,就不能退出晋阳。”李渊又问世民,“剩下的问题是:突厥即将兵临城下,世民,我们又该如何与之抗衡呢?” 
“我已想好对策,父亲请放心吧。”李世民踌躇满志的样子,似乎已经拒敌于千里之外了。  
 
81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这时突厥的兵马已经来到了晋阳城外,摆开阵势,一重又一重地围住了晋阳城。只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