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海寇 >

第540部分

大明海寇-第540部分

小说: 大明海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是这个月最后一天,提前预约一下弟兄们明天手中的月票,拜托大家帮我留着吧,权当是帮我装点门面了!呵呵!)
    
    第七章 醉仙欲死
    
    崔呈秀乃是魏党五虎之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现任兵部尚书之职,深受魏忠贤信任,但是这一次却成了一个牺牲品,被魏忠贤当做投石问路的石子投了出来。
    杨维垣上书朝廷,弹劾崔呈秀,说崔呈秀如之何的不堪,贪赃枉法等等,却在书中把魏忠贤摘开,力挺魏忠贤,明显是想要来一个弃卒保帅。
    崇祯看了这份杨维垣的奏章之后,当即下令彻查,很快将崔呈秀革职,令其回乡守制,这么一来崇祯等于是毫不费力顺水推舟便去掉了魏忠贤的一条臂膀。
    朝中的当官的都是什么人呀!那可各个都堪称是人精,从这件事之中,不少人都看出了未来的风向,顿时朝野之中对魏忠贤的弹章铺天盖地的便抛了出来。
    魏忠贤没想到投石问路不成,反倒被干掉了一条臂膀,接下来便开始手脚大乱了起来,要么说了,明朝别的不好,但是在对待太监的问题上,还是比较不错的,就算是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权倾朝野,但是却还是没有到可以左右皇帝更迭的地步。
    只要皇帝想要,那么就算是魏忠贤权势滔天,还是没有办法挡住崇祯收回权力,所以倒魏的大潮就此掀开。
    熊文灿在送走了弹劾魏忠贤的弹章之后,便陷入到了惶恐不可终日的地步,在福建这边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天天都不停的打听朝中的动静,生怕有一天一开门,一大群锦衣卫便冲入他的宅中,将他绳捆索绑押往京师,并且将他的一家老小都抓起来,关入到锦衣卫大牢之中。
    虽然熊文灿下定了决心赌一把,可是真正出手之后,却还是有点后悔了,因为当他的冲动过去,冷静下来之后,他发现自己被于孝天和林易阳忽悠了。
    其实如果这一次他不跳出来的话,对于他这个福建巡抚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倒魏与否,其实也影响不到他太多,如果他不跳出来的话,不管是魏忠贤倒不倒,他最多也就是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这福建巡抚还是可以继续干下去的,大不了以后不能继续升官。
    但是他这么一跳出来,就问题大了,魏忠贤倒了的话,那么一切好说,他肯定会引起当今圣上重视,今后对他仕途来说,肯定颇有助益。
    可是反过来说,假如这次倒魏不成,让魏忠贤继续留在朝中兴风作浪权势滔天的话,那么他的处境恐怕是大大不妙了,以魏忠贤这样睚眦必报的性情,肯定饶不了他熊文灿,把他弄死都是轻的,弄不好会把他搞得全家抄斩都说不定。
    所以想明白这其中利害之后,熊文灿不由得开始恼恨起了于孝天,心道老子好好的,你偏偏蹦出来,推着老子加入到这场纷争之中,现在倒好,后悔都来不及了,只能坐看未来局势的发展。
    熊文灿虽然恼恨于孝天把他扯入到这趟浑水之中,但是既然做了,他也没法去埋怨于孝天,更何况现在他也离不开于孝天,特别是于孝天对于京师之中发生的事情获知速度比他快很多,所以他每天都要派人去于孝天在福州的府邸之中,打听新的消息。
    甚至于为了方便他打听消息,他还亲自下令,让于孝天暂时留在福州府之中,先不回围头湾那边。
    接下来一个多月之中,熊文灿就跟坐了过山车一般,被收到的各种京师之中的消息搞得是欲仙欲死,欲罢不能。
    京师之中的消息先是对他不利,当今圣上收到他的奏章之后,居然下旨对他进行申斥了一番,这让熊文灿差点跑去找于孝天,指的他的鼻子骂娘。
    但是于孝天得知消息之后,却还跑上门对他恭喜,说熊文灿已经引起了皇上的注意,虽然表面上是对他申斥,其实是对他的保护,让熊文灿放心,一定不会有事。
    熊文灿放心才怪,心里面把于孝天骂了个半死,但是也无可奈何,反正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接着魏忠贤发动朝野的党羽,大肆弹劾熊文灿,更是把熊文灿吓了个半死,只差写遗书,给家人留下安排后事了,甚至于已经做好了大门随时被踹开,涌入一群缇骑,把他绑走的准备。
    但是接下来熊文灿有点看不懂了,事情似乎朝着于孝天预想的那样,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先是皇帝对众多弹劾他的弹章,都采取了留中不放的处理,这就说明了皇帝有心保他,并没有把他当弃子丢掉。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熊文灿已经提了好多天的心,这才总算是落下来一些。
    接着于孝天又带来了新的消息,说杨维垣弹劾崔呈秀,崔呈秀被革职罢官,令其回乡守制。
    熊文灿是多精明的人呀!从这条消息之中,立即也嗅出了一些味道,于是心情顿时便放松了许多。
    接下来十几天之中,京师之中不断传来消息,说朝野之间有大批官员上奏朝廷,弹劾魏忠贤以及其党羽各种贪赃枉法之事。
    虽然魏党也屡屡进行反击,但是当今圣上对此却似乎不闻不问,魏忠贤为了自保,几乎天天跑去找崇祯哭诉,说有人想要陷害他这个忠良,崇祯对其还好言相劝。
    但是熊文灿这个老狐狸还是感觉到,事情似乎正在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魏忠贤应该快要撑不住了。
    果不其然,天启七年十一月间,有人上书再次弹劾魏忠贤,并且列出了魏忠贤的十条大罪,而这十条大罪,不像是熊文灿当初那份弹章上罗列出的二十条大罪那样,多是道听途说不能坐实之罪,而是条条都可以坐实。
    隐忍了数月时间的崇祯皇帝终于开始爆发了,他将魏忠贤招入宫中,当面宣读这份弹章,对其进行申斥。
    魏忠贤也知道大势已去,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自己识相点好,与其等崇祯逮问他,倒还不如现在急流勇退,保住一条性命回家养老的好。
    魏忠贤虽然权倾朝野,但是毕竟他只是个太监,断无胆量发动什么政变,来推翻大明的江山,抑或是把崇祯赶下台,再扶植一个新皇帝上位。
    既然魏忠贤很识相的要辞官返乡,崇祯便很高兴的接受了他的请辞,但是却不让他返乡,让他到明中都凤阳看守皇陵。
    魏忠贤只好黯然下台,携带着这些年来积攒起来的大量钱财,出京师前往中都凤阳守陵。
    当熊文灿收到这个消息之后,这心才算是彻底扑通一声掉入到了胸腔之中,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心道这个魏忠贤总算是倒台了,自己这一次总算是博对了,于是之前对于孝天将他扯入到这个是非所产生的那种恼怒,顿时便烟消云散,换之而来的则是对于孝天的感激之心。
    如果这一次不是于孝天提醒的话,他肯定不会赶上这班车,也肯定不敢跳出来对魏忠贤狂撕猛咬,当这个出头鸟的,但是这一次他总算是押对了宝,成了这一次倒魏的急先锋,今后想要不引起当今圣上重视,恐怕都不可能了,只要他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今后仕途绝对可以说是坦荡无比。
    于是熊文灿当即便让人在内宅设宴,将于孝天和林易阳请了过来,以家宴的形式来答谢于孝天一番。
    于孝天很快便赶了过来,又送了一份礼物,连连向熊文灿道贺,对待熊文灿的态度也很是恭谨。
    熊文灿心情正在高兴头上,当然怎么看于孝天怎么顺眼,心道这个于孝天,果真乃是他的福将呀!这样的人他如果不好好栽培,还去栽培谁呀!
    于是也放下了架子,穿了一身便服,让于孝天落座,陪着他喝起了酒。
    当他们聊到今后魏忠贤以及他一些党羽的未来的时候,熊文灿感叹的说道:“谁能想到,当日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居然会落得一个现如今的下场,被贬去中都看守皇陵,当一个司香!一想起这个,老夫便感到快意!”
    于孝天看了看这会儿已经多少有点得意忘形的熊文灿,连忙奉承了他几句,这才开口说道:“大人难道以为这魏贼仅仅是只落得一个到中都看守皇陵,当个司香的下场吗?”
    熊文灿愣了一下问道:“难道这样还不行吗?”
    于孝天摇头道:“卑职以为,这绝不会是魏贼的下场!这样岂不太便宜他了吗?要知道魏贼可是曾经多次想要对当今圣上不利,即便是圣上宽厚,也断不会就这么放过魏贼和他的那些党羽的!
    如果卑职所料不错的话,恐怕这魏贼很难过这个年了!”
    果不其然,随着于孝天这句话落地不久,京师便传来消息,说当今圣上查知魏忠贤曾经犯下滔天大罪,下旨不许魏忠贤再去中都守陵,而是命锦衣卫缇骑星夜出京,追上魏忠贤车仗队伍,将其拿回京中审问。
    而魏忠贤就在被京师缇骑追上之前,在车上仰药而死,最终逃脱了被拿回京师受酷刑之苦。
    
    第八章 大捞好处
    
    于孝天得知消息之后,不禁愣了一下,按理说如果按照原来历史轨迹发展的话,这个魏忠贤应该是上吊而死的,现在怎么成了仰药而死呢?为此于孝天糊涂了一阵子,难道是历史书记错了吗?
    但是仔细考虑一下,这件事历史记录应该不会错,魏忠贤毕竟是个不小的人物,对明代历史影响颇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的可能还是他的出现,对历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他没有能左右魏忠贤的生死,但是却还是让魏忠贤由原来命运中的上吊而死,变成了服毒自尽。
    熊文灿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对于孝天再次刮目相看,他没想到,于孝天这个曾经的海贼,居然还能对朝中的局势看的如此清楚,这个人看来确实能量不小,对待这样的手下,他要么干脆将其打压,最好是干脆把他弄死拉倒,省的以后影响到他的未来。
    可是他敢这么做吗?要知道于孝天现在可是在福建拥兵数万,手下猛将如云,而且个个都是骄兵悍将,即便是现在给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对于孝天下手。
    所以这样的人,既然不能压制,那么便只能笼络,这便更加坚定了他今后倚重于孝天的决心,反正只要他还在福建,那么今后他便要好好的用于孝天这个人,就算是他嚣张了一些,那又如何?
    更何况单凭这一次他上书朝廷弹劾魏忠贤一党的功劳,还不足以让他今后确保就能飞黄腾达,如果他想要今后仕途上能再进一步,就必须要另建新功才行,想要在福建有所建树,那么就一定少不了军功,而他眼下也只能依靠于孝天了。
    于是乎于孝天在熊文灿的心目之中的地位,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上升到了极点。
    于孝天也不蠢,既然看清楚了熊文灿眼下对他的倚重,自然少不了要从熊文灿手中讨一些便宜的。
    于是于孝天以加强海防以及整备水师为由,要求增加火炮配置,同时也要求增建新的战船。
    对此熊文灿当然是从善如流,立即给予了批复,准其所请,从福建军费之中,拨出大量的资金,来满足于孝天的需求。
    于孝天为了吃下这些资金,下令在围头湾投建一座炮作,专门为他自己生产各种红夷大炮,仅仅是第一批,他就从熊文灿哪儿索取到了一百二十位红夷大炮的资金。
    这些钱他自然不会让它们流到其他人的腰包的,当然是要自己吃下去大半,而且他也不会让别人为他铸造大炮,只有他自己生产的火炮,用起来才放心。
    而众所周知的是红夷大炮难铸,价格不菲,就算是福建自行铸炮,一门大炮所费也绝对不少。
    经过最终和熊文灿商议,围头湾炮作最终以一门红夷大炮一千两银子的价格吃下了这个买卖。
    一百二十位红夷大炮,下来就是十数万两白花花的官银,虽然不敢说让于孝天赚的盆满钵满,起码这些银子大部分却还是落入到了他的钱袋之中。
    这钱要是放给其它当官的去做的话,于孝天可以保证,绝大部分银子会落在了那些当官的手中,就算是这些炮被强行摊派到各铁场之中,被铸造出来,一是绝对不可能达到质量要求,二是这些铁场弄不好会赔的当掉裤衩!当官的绝不会足额支付这些炮款。
    至于于孝天要船这件事上,熊文灿也满足了他的要求,虽然于孝天最初要求新增七十条二号福船,熊文灿将其压到了三十条的数量上,同时增建三条一号大福船,可是对于海狼来说,还是省去了他们一大笔开支。
    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挤占淡水船寮那边的产能了,二号福船这种战船,在福建沿海大多数较大的船寮之中,都可以完成建造。
    虽然一二号福船这样的战船,并不太符合于孝天的要求,但是这两种战船,目前起码在中国沿海一带,还是属于绝对的主力战船,如果再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的话,船上也可以承载不少火炮,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即便是打不过同等大小的西式炮船,起码对付同类中式船只,还是占有很大的优势的。
    就算是这些船不进行任何特意的改装,这些船对于孝天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它们不当战船使用,还可以当运兵船或者运输船使用,甚至可以当远洋货船使用,毕竟福船本身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海船船型,只要建造质量不出问题,还是很适合航海的,以后于孝天万一有朝一日要北上的话,少不了需要大批运力,这些船只到时候都可以充当不错的运输船。
    至于在什么地方订造船只的问题,于孝天也提出了要求,银款要拨到他手中,他选择船寮订造船只,然后根据情况,由他付款。
    这件事在福建官方也掀起不小的风波,因为历来官府订造船只武器,都是自成一套体系,绝少有把钱直接拨给军将,由军将掌控来进行订造的。
    因为有不少人要从这件事之中捞取好处,于孝天这么做,明摆着是断掉了一些人发财的路子。
    于是乎一时间被牵扯到的不被牵扯到的官吏,纷纷表示反对,认为于孝天这个武将实在是把手伸的太长。
    熊文灿在这件事上颇有点为难,如果都按照于孝天所说的办理的话,很显然会得罪不少人,而且也有违传统。
    但是于孝天亲自跑到福州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