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近代国造舰船志 >

第41部分

近代国造舰船志-第41部分

小说: 近代国造舰船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曾国藩申请将江海关四成洋税提留一成给江南制造局的同时,还申请另提留一成作为淮军军饷。鉴于当时捻军已经基本平定,淮军正在裁撤,马新贻于是奏请将这一成经费也全数拨给江南制造局。
    1869年5、6月间,采用螺旋桨推进设计的江南制造局第二号轮船成功下水。马新贻十分激动地上奏为江南制造局有功员绅请奖,“……其随局差委各员弁,分任庀材鸠工各事,时时与工匠杂同操作,凡铜铁木三宗,咸有一定课程,逐日按其时刻分数,持簿而记之,无跬步之或敢离也,无晷刻之敢懈也。兼之汽炉水火蕴毒之熏蒸,终年逼近则疾病易生,机器轮齿转动之猛迅,偶涉大意则性命可虞。凡此艰苦倍尝,皆文员而非工匠也。臣每检阅卷档,深为嘉叹。盖合局中大小诸委员之心力粗细交致者几及两年,核其艰苦之情形,实与军营中犯霜冒锋镝者事异而劳同。”“山起于一篑,导江始于滥觞,外国之挟其所有以逞骄于我者,其气必骤然为之一阻!中国之歉于所无以见绌于彼者,其汽已隐然为之一伸!嗣后闽省等处轮船次第造齐,荟成巨观,益加扩充,终必有折冲于无形,御侮于不言之功效。”(16)
    异常罕见的中国时代“操江”舰照片,可以看到“操江”这时的外观涂色也是维多利亚式。
    江南制造局建成的这第二号轮船,仍然是全木质结构,炮舰舰型,造价83305。9675两银。排水量比第一号轮船“恬吉”略大,达到640吨(满载950吨),整体规模与福建船政的“湄云”级炮舰相似。舰长54。86米,宽7。92米,舰首吃水3米,舰尾吃水3。65米,装备一台蒸汽机,一座圆形燃煤锅炉,单轴推进,功率80虚马力,425实马力,航速约9节。(17)显得与军舰身份略有不符的是,蒸汽机、锅炉的安装高度,都高出了水线。第二号军舰外观是双桅杆单烟囱的形式,安装八门火炮,从后来的弹药领取记录看,可能的型号是24磅炮、12磅炮各四门。值得注意的是,军舰选配的蒸汽机、锅炉均为江南制造局自制的产品,“船壳、汽炉及暗轮机器全副,均系厂内自造”。
    第二号轮船经过舾装,沿袭“恬吉”的航试路线,在吴淞口至浙江舟山间航行了一个往返,“沿途查看尚觉稳利”。而后直驶江宁下关,两江总督马新贻亲自上舰监督开往采石矶航试,测得实际航速10节左右。“在长江行驶尤为便利”,遂定名为“操江”,全舰编制95人。(18)
    江南制造局由于中经几次战火,早期工厂档案大都散轶。创办之初所造的军舰设计图纸来源,以及蒸汽机、锅炉的设计薮渊,大都无从查考。只是通过购买旗记铁厂,以及容闳外购机器等事,留给人们了与美国关联密切这一大概的印象。近年来,美国的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者在此课题上有所突破,发现有一级美国内战时的军舰可能与江南制造局的“操江”存在特别的血缘关系。
    正是中国陷入太平天国内战的时候,1861年4月,美国联邦政府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萨姆特要塞被南方叛军攻陷,美国南北战争正式爆发。注意到南方工业基础薄弱,为了阻止其通过海上获取外援,战争爆发开始,林肯总统即下令开足船厂生产力,全力扩充联邦政府的海军,对南方实施海上封锁。内战爆发时,联邦海军仅有几十艘军舰,而至当年年底就猛增至200余艘。作为海军急速扩张的代表性产物,著名的“90天炮舰”就诞生在这风云激荡的岁月里。
    1861年9月30日,纽约John Englis铁厂问世了一艘小型木质蒸汽炮舰“尤纳迪拉”(Unadi1la),这艘军舰从开工到服役仅仅用了90天时间。而自她之后,该级剩余的22艘军舰,都以建造神速闻名,获得了90天级炮舰的别称。这级数量庞大的舰船家族,另一项特色在于,全部23艘军舰的命名均是取自印地安语,首舰“尤纳迪拉”意为“聚会之地”,也是纽约一条著名河流的名字。
    “尤纳迪拉”级炮舰采用全木质结构,蒸汽暗轮推进。正常排水量507吨,满载排水量691吨,舰长48。2米(不连舰首牙樯,全长56。2米),宽8。5米,吃水2。9米,动力系统采用一台水平往复蒸汽机,两座燃煤锅炉,功率400马力,航速10节。充满特殊时代赶工特色的是,这级军舰的武备几乎每艘都不相同。“尤纳迪拉”号最初的配置为,两门24磅滑膛炮,一门20磅前装线膛炮,一门11磅滑膛炮。1862年10月又增加了两门24磅,一门12磅炮。
    美术作品:“尤纳迪拉”舰。
    “尤纳迪拉”级炮舰“阿鲁斯托克”号,从这张照片看,“90天炮舰”与“操江”已经不仅仅是相似,而是惟妙惟肖了。
    容易让人产生深刻印象的是,“尤纳迪拉”的外形与江南制造局的“操江”几乎一模一样,不仅仅是双桅杆、单烟囱等布置方法相同,整个船体轮廓也都一致。目前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尤纳迪拉”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了江南制造局。1864年容闳前往美国购买机器时,是否获得了这级炮舰的图纸。“尤纳迪拉”级的一些舰在南北战争后,被派遣编入美国亚洲舰队,在中国沿海服役,“尤纳迪拉”号最后还在香港出售,是否这一时期该舰被江南制造局注意。
    1869年,江南制造局造出外形与“尤纳迪拉”酷似,船体规模、船型分类都相似的“操江”舰同时,如火如荼的日本倒幕战争中,明治政府舰队内其实也出现了一艘“90天炮舰”。“尤纳迪拉”级的Sagamore号,印地安语意为“酋长”,南北战争后除役,被改售为商船,1865年日本秋田藩将其购得,更名“阳春丸”,1868年编入明治政府海军,列为炮舰,更名“阳春”。1869年参与进攻虾夷共和国,参加了宫古湾、箱馆湾海战。1870年被再度商售,成为商船“大名丸”。
    新生的“操江”舰,原先仍由外籍船员负责驾驶,1871年更换为中国人张顺高。旋即,因直隶总督李鸿章着手办理天津海防,“操江”被商调往北洋,成为北洋第一艘蒸汽化军舰。不过非常特别的是,直到后来北洋海军章程公布,“操江”都未被列入编制清单。“操江”所需的粮、饷费用,一直都是由两江负责供给。
    进入北洋海防系统的“操江”,一度充当了巡缉等使命。后来北洋近代化军舰日益增多,“操江”才逐渐退居二线,主要用作运输、通信。北洋海军旅顺基地建成后,即划归旅顺基地管理,经常来往于旅顺、烟台之间,运送材料,间或也充当商船载客。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事变,“操江”曾被派往仁川驻扎,担负通信等任务。朝鲜局势日益紧张后,清政府决策向半岛增兵,“操江”作为运输舰,负责专门装运饷银和军火。7月22日晚7时,由浙江宁波镇海籍管带王永发指挥,“操江”从大沽启航出发前往朝鲜牙山,船上载运四箱援朝清军的军饷,300余枝用于补充朝鲜清军装备的步枪,以及一些传达给直隶提督叶志超的机密信件。23日“操江”到达烟台,搭载电报局派往朝鲜的丹麦洋员弥伦斯,24日凌晨3点半从烟台悄悄出发,继续行程,行至威海附近海域时遭遇大雾,被迫停船,直至下午才再重新出发。
    7月25日上午,“操江”在通往牙山湾的航途上与中国运兵船“高升”相遇,遂结伴而行。接近丰岛附近海面时,两船不幸与追击中国逃舰“济远”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军舰遭遇。最终,“高升”被日舰“浪速”击沉,“操江”被“秋津洲”俘虏。在战后日方整理的档案中,“操江”在北洋海军时期的武备情况记载十分详细。被俘时,“操江”共装备大小火炮五门,其中一门江南局造六角前膛炮,装在首楼甲板上,另两门口径略小的六角前膛炮装备在两舷,还有两门80mm克虏伯炮装备在两舷。这可能是到达北洋后“操江”一直以来的武备情况,配合火炮使用,舰上除水手外另编制35名水兵。据管带王永发供称,“操江”只是运输舰,之所以装备威力不大的火炮以及编入水兵,主要是在旅顺、烟台间航行时,防备海盗所用。
    编入日本海军后的“操江”舰。由于历史原因,江南制造局早期生产的舰船,大都没有任何图像资料,唯独“操江”舰因为被日军俘虏的特殊缘故,成了江南军舰中留下影像最多的一艘。
    日军俘获“操江”后,立即将其押回佐世保,包括管带王永发在内的全部舰员被强迫在街头游行示众后,全部关押。直至甲午战争结束,中日两国互换战俘时才得以释回。
    日本时期的“操江”舰,与北洋时代相比,差别不仅仅在于外观涂装。首楼上非常显眼的哈乞开司速射炮,正是日本对“操江”进行武备改造的例证,也是识别不同时期“操江”的重要外部特征。
    佐世保镇守府对“操江”舰进行全面评估,认为还有充当通信、运输舰的利用价值,经海军军令部长西乡从道批准,对军舰进行一定程度改造。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撤除“操江”原有的三门过于老式的六角前膛炮,舰首换上了佐世保镇守府军火库里的一门47mm哈乞开司单管机关炮,两舷保留原有的80mm克虏伯炮,新装一门37mm哈乞开司单管机关炮,以及一门从自焚的“广乙”残骸上拆获的哈乞开司五管机关炮。
    甲午黄海海战爆发前夕,9月12日,改装完毕的“操江”被编入日本海军,保留原有舰名。甲午战争剩余期间,投用于执行日本本土防卫,还曾参加了镇压朝鲜东学党残余势力和入侵中国台湾等活动。1898年3月31日,“操江”改列为二等炮舰,兼测量舰。
    1903年5月22日,“操江”舰在根室湾执行测量任务时不慎触礁沉没,当年的10月26日除籍。打捞修复后改归内务省所属,充当神户港与兵库县的检疫船。1924年出售为商用,更名“操江丸”,此后一直工作到1965年才最后废弃。是为江南制造局所造舰船中,年岁最长,身世最为坎坷的一艘。(19)
    “测海”
    比“操江”舰下水略晚,1869年10月5日,江南制造局又一艘新制军舰成功滑入江中。
    这艘军舰在江南制造局排名第三号轮船,仍然是木质炮舰舰型,与“操江”设计相仿,可以列为“操江”级军舰。第三号轮船造价82736。5799两银,排水量600吨,舰长53。34米,宽8。53米,吃水3米,主尺度与“操江”相差无几。动力系统采用1台蒸汽机,配合一台锅炉,功率比“操江”略大,增加到125虚马力,431实马力,航速12。5节。(20)
    第三号轮船的外观与“操江”舰基本一致,军舰建成时领取安装了24磅炮六门,12磅炮两门,配套领用12磅炮弹400枚,24磅炮弹412枚。(21)从火炮数量推测,所采取的应当是船舷列炮布置方式。
    依照江南制造局的传统,在上海至舟山洋面航试后,1870年1月12日驶往省城江宁,接受两江总督马新贻检阅、测试,最后获名“测海”,全舰编制93人。从“操江”至“测海”名字的变化,就能隐约感觉到当时督抚大员由江防扩展至海防的雄心。
    与造出军舰后需要自行负担养船的船政大为不同,江南制造局得南洋水师之便,所造的军舰基本都是立刻被南洋水师认领,无须负担造船之外的额外费用。“测海”问世后,按照这一模式被编入南洋水师,由王予照管带,驻扎在吴淞口一带,担负海口防御任务。1874年琉球事件爆发,福建船政建造的大批军舰,几乎全部投用于台澎防务,作为南洋唯一身与此事的军舰,“测海”负责在上海与福州之间联络报信,并承担了一定的运输任务,第一次执行了与其舰名寓意相等的使命。
    琉球事件过去后,“测海”仍然留守长江口。189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节省军费开支,以“船身较小,难为御敌之用”,决定仿照北洋将“威远”改为运输舰的方式,将“测海”等舰也改为运输舰。(22)极有戏剧性的是,“测海”命运已被定局之时,突然被一桩事件扭转。
    江南制造局鸟瞰图,位于画面右下角的是机器局内建造军舰的厂房群。
    1891年,长江沿线发生哥老会骚动,宜昌、重庆、武穴、芜湖等口岸,“教案迭出”。英法等国领事纷纷致信湖广总督张之洞,要求中国派军舰保护外侨。当时湖广,仅有张之洞从广东调来的“广昌”轮船(原为商船,后更名“楚材”),但是样式老旧,不堪使用。张之洞为此电商军机处,“当此防范吃紧之际,中国竟无一兵轮,不免为外人所轻”。提议加强长江中游的水上防御力量,请求从南洋调拨“真正兵轮二艘,驻泊汉口,藉壮声威”。
    接获军机处电商,北洋海军派出“致远”、“经远”等舰驻扎上海,两江总督刘坤一则调出3舰,分别是“南瑞”、“飞霆”和原本要改作运船的“测海”(时任管带都司董全方)(23)。后来,“南瑞”因担心长江水浅,调回江南。而“测海”明显成为南洋的弃物,刘坤一极为大方地告诉张之洞,“‘测海’即留鄂渚,不必上下游巡,由尊处饬知可也”(24)。
    1891年12月18日,张之洞与刘坤一达成协议,“测海”、“飞霆”即日完全拨归湖北使用,所需的军饷钱粮,也转由湖北供给。从此,“测海”成了张之洞在湖广创办长江小舰队的创始舰之一。比较特殊的是,可能沿江上溯镇压的对象是乌合之众的匪徒,“测海”调给湖北使用时,全舰八门火炮只携带了三门,1892年7月30日由新任管带游记安得永指挥,“测海”回到江南制造局,一方面是检修维护,另外则将剩余的五门火炮重新安装就位。(25)
    成为湖北军舰的“测海”,起初每有官员来鄂,大都是派出“测海”负责迎送。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后,由于铁厂距离产煤地过远,寻常运输方法无以济事,“测海”又成了为汉阳铁厂运煤的运输舰,负责拖带运煤船,每日供应铁厂。(26)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张之洞总督两江,着手裁军之事。当时集结在江苏靖江的8营南字军急需撤回湖北岳州,南洋水师的“南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