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破译 >

第30部分

破译-第30部分

小说: 破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步洲破译之后,深感该密电码的重要性,立即送交当时组长霍实子先生。根据以前所译出的有关珍珠港的军事情报,对霍说日美之间也许要“东风,雨”了。霍实子先生点头称是,并提起笔加注意见:“查八·一三前夕,日本驻华大使川越曾向日本驻华各领事馆发出密电说,经我驻沪陆、海、外三方乘了出云旗舰到吴淞口开会,已经作出决定,饬令在华各领事馆立刻烧毁各种密码电报本子。这就说明日寇已经决定对我国快要发动全面战争。现在日本大东亚省(注:这是日本外务省之误)又同样密电饬令日本驻美使馆立刻烧毁各种密码本子,这就可以判明日本已经决定对美快要发动战争了。”池步洲在旁插话说:“日期可能就是这个星期天。”霍先生点头同意,并说:“我即当面报告毛庆祥代主任。”

当时霍即亲拿这份刚译出的日帝密码情报飞跑送到主任办公室交给毛庆祥主任。毛阅后也马上亲自将这份密电情报送到蒋介石手里。事后毛庆祥对霍说,蒋也立刻把密电内容通知驻渝美方。可惜的是美方低估了当时中国研究日本密码电报的技术,不相信国民党已破译日本密码电报。同时还因为日本政府事先设置的一个骗局,派特使到华盛顿佯搞谈判。美国信以为真,把中国交给他们的那份重要情报,不予理会。日本人更狡猾的是在准备这次袭击的同时却派遣特使匆匆赴华盛顿搞假谈判,用以迷惑美方。

被誉为“日本军魂”的日本战略家、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经过数月的精心策划,终于在1941年十二月七日这天,南云忠一中将亲自率队,日军在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长途奔袭下,对美国海军太平洋司令部在檀香山的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袭击,制造了举世震惊的“珍珠港事件”。

在偷袭刚刚成功时,负责飞行轰炸的日军空中第一梯队领队渊田美津雄中佐便发出了表示“已与美国进入交战状态”的“东风,雨”(或许确实是“虎,虎,虎”)这一隐语代号。这一隐语代号迅速由日本本土的无线电广播电台播放,要求各领事馆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次日,日本空军又轰炸了九龙启德机场,陆军开始袭击新界和九龙半岛。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驻守九龙的英军兵力有限,而且又无实战经验,战斗力极差,根本抵挡不住武士道精神的日本陆军的猛烈攻击,只是做了象征性的还击。很快九龙陷落,香港也危在旦夕,九龙的大批难民也逃到了香港岛上。

香港在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之下停电停水,一片慌乱。昔日的世外桃源转眼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在这座孤岛上聚集着中国大批的知名左派人士、文化名人、秘密共产党以及他们的家属,如茅盾、邹韬奋、丁聪、柳亚子、何香凝、刘清扬、沙千里、胡风、范长江、夏衍、乔冠华、金仲持、廖沫沙、胡考、邓文田、叶方、蓝马、风子、特伟、郁风、戈宝叔、黎澎、晖逸群、杨潮、俞颂华、杨刚、胡蝶等。对于这些情况,日本情报部门早已侦悉,准备一网打尽。

中共中央密切关怀着这些进步人士,周恩来指示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香港分局负责人廖承志负责,将这些人营救出香港,决不能让祖国的这些精英落入日本人之手。

日军在香港登陆后,随即封锁了香港和九龙之间的交通。在街道建筑物上到处贴满了日军的布告,限令“抗日分子”前往日本行政部报到,否则格杀勿论,并同时进行分区、分段挨家挨户搜查。

在情况万分危急之际,在中共广东省委、中共地下党香港站、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中共东江游击队的策划帮助下,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进步人士撤退行动开始了。大部分人经东江游击区进入广东省国统区,再分散赴各地,一部分人经澳门、肇庆到广西再到大后方。这次撤退行程逾万里,转移八百多人。茅盾后来说道:“这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沐涧颖随后就离开了军技室,但是这段特殊的经历是她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也将是她永远的秘密。但是与王剑雪关于此事的谈论更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珍珠港事件后,马上就流传开了很多说法,有人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早就想参战了,而且在日本对珍珠港进攻前罗斯福就通过一些渠道知道了日本人的这一计划。但是由于美国法律规定参战必须要得到国会的同意,而美国大众并不想卷入这场战争,所以罗斯福使用了一场苦肉计,以珍珠港的惨重损失作为代价赢得国人的支持,以达到参战的目的。因为大家感到奇怪的是,在珍珠港的美国航母居然恰恰在日军偷袭的时候一艘都没有停泊在基地,因此代表海军主力的航母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王剑雪和沐涧颖对于这一说法的看法却是惊人的相似,她们的观点是:如果罗斯福真的已经确定日本人袭击珍珠港的这一计划,那么为何不命令珍珠港的守军提前进行戒备,迎接到来的日军呢?那么美日双方将可能打成平局,即使是这样,参战的要求也是完全能够得到议会和国人的支持的。哪怕珍珠港的美军损失非常小,也具备了参战的条件。没有必要以重大的牺牲来达到这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既然日本袭击珍珠港的消息能够到达总统那里,那一定已经经过了很多部门,有很多重要官员也知道了这一消息,他们也全都会支持总统这样的决定的,有必要做出这样的牺牲以达到参战的目的吗?这样的决定还能掩盖得了吗?航母不在也许恰恰是巧合,像王剑雪这样不相信有巧合存在的人都说是巧合了。战争遗留下的谜太多太多了。

作者按:

1。此回有关破译密码的情节大都摘自密码专家池步洲先生写的《抗战回忆录》和日本负责珍珠港地区情报侦察的间谍吉川猛夫所著《珍珠港间谍的回忆》,以及美国的密码专家赫伯特·亚德利写的《中国黑室——谍海奇遇》。

2。有关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密码被破译的说法特别多,有的出入还很大。

1941年下半年,特技室侦译到日本空军在太平洋方面进行轰炸的准备情况,有密谋策划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战略要地珍珠港的部署密电。戴笠便把这一消息电告国民政府驻美副武官兼军统站长萧勃,要萧勃告知驻美武官郭法权,立即转告美国各有关部门注意。但那时的美国将军是很看不起中国的,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获此消息,并怀疑中国人是想以此破坏美日关系。(注:此事传闻甚广,请参阅邱沈钧、丁绪曾撰写的《抗战期间成都对日防空情报工作》。)

抗战期间,在戴笠主掌的军统局里,当时三十岁的姜毅英在最机密的部门译电组,负责破解敌方的密码,拦截到日本的偷袭计划,戴笠马上通过管道让美国知道,没想到对方不但不领情,还轻视地以为这是挑拨美日的伎俩,但噩梦如期发生了。

而很多影视作品对中国人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密码更是表现得特别乱套。在这里笔者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种说法。小说为了增加趣味性,虚构的情节当然更多,读者不能当做历史来读。笔者是怀着对为祖国抗战做出重要贡献的密码专家池步洲先生深深的敬意而写的这段情节。摘录了一些池先生写的《抗战回忆录》的细节,并做了部分修改,是为了情节需要。特此说明。

3。再说点与珍珠港有关的一个最特殊的人和密码的故事。

山本五十六策划的偷袭珍珠港可说是他军事生涯中最得意的一件事。他后来策划的声东击西的袭击中途岛的军事行动,企图一举歼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主力。这个计划其实也是十分高明的,但是不幸的是通讯密码却被美国海军的密码专家破译了,中途岛海战以日军大败而成为历史。后来山本五十六要乘飞机前去巡视前线岛屿的官兵时,在途中被前来伏击的美国空军袭击歼灭。这也是密码电报被破译的结果。但是到底是谁破译的这份导致山本五十六机毁人亡的密码电报的呢?池步洲在《抗战回忆录》中说是他破译的,并转告美国。而很多文章却说是美国人自己破译的。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

第十二回 古宅连环凶杀案

沐涧颖等人在与王剑雪告别后,经沙坪坝、壁山、铜梁、安岳、乐至、简阳,到达成都已是1942年三月。就在这一月,十万国民党精锐远征军在罗卓英总司令、副总司令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第二○○师的戴安澜师长,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等将领的率领下开往缅甸与日军展开了大血战,保卫后方国际通道的滇缅会战爆发。

处于抗战大后方的成都虽然没有遭到日军的侵占,但这座后方的重要城市却免不了受到日本空军的猛烈轰炸。从1938年早期阶段的小规模的试探性轰炸开始,再到1939年开始的大规模轰炸,这种以炸迫降的空中闪击一直持续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将侵华空军力量抽调到太平洋战场,才暂时停止了对四川的轰炸。直到1943年又开始对四川轰炸。所以1942年这一年是成都上空最安宁的一年。

沐涧泉等四人一进入这座拥挤的城市,便被孙芷茗接到了家中,受到孙家的热情款待。

孙芷茗是沐涧颖在上海时的中学同学,两人颇有些交情,其父孙虎曾在上海担任警察局副局长,与沐正英也有些交情。现在孙家也逃难到成都,孙虎花了不少钱财,找了很多关系,才弄了个城南分局侦察科长的职务,与昔日在上海的风光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孙芷茗的丈夫郭家良以前本是上海的富家子弟,但父母在淞沪会战时死于战乱,自己也随妻子一家落难成都,还是靠孙家的关系,才在成都找了个差事,在中统成都站敌侦处当上了秘书。

孙家住在龙王庙正街的一座旧式别墅里。

沐涧颖刚一进门便说道:“我们这么多人到你府上来打扰,一定会给你们添很多麻烦的,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了。”孙芷茗热情而客气地说道:“看你说的什么话,把我当外人似的。如果你再说这样的话,我可要生气啦。你这位大美女作家能来,那可是喜从天降,寒舍蓬荜生辉,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双方都一一作了介绍,众人一阵寒暄后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佣人送上了茶水、糕点。

身体肥胖的孙虎一人就占据了一张长沙发,他身粗心细,一点不以长辈自居,也不摆官架子,客气地道:“在上海时,我就对沐先生和沐小姐的事迹非常钦佩,一心想结交二位,只因公务缠身,未能如愿,一直深感遗憾。今日有幸在异乡结识二位,实在是三生有幸。你们如果不嫌寒舍简陋,就当自己家里一样安心地住下。”沐涧泉道:“孙伯伯你言重了。其实家父生前也常常提起世伯的英勇事迹。前些年晚辈一心忙于生意上的俗事,因年轻识浅,以致于弄得家业破败,四处流亡,若能早日想到孙伯伯,必定登门拜访,聆听指教,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所幸今日因避难而到了府上打扰,能够见到尊颜,面聆见教,也算因祸得福,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孙虎道:“贤侄太谦逊了,我们两家可是两代的交情了,就不要再说这些客套话了。生意上的事我虽然不怎么懂,但毕竟也混了这么几十年,各方面的关系还是有一些的。贤侄这次到成都来不知有何打算?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请尽管说就是。”

沐涧泉叹道:“我因经营不当,以至于将偌大的家业败光,想想真是愧对家父。现在只带了些微薄资本,想在成都做点小生意。这战乱时期,能混口饭吃就行了。若再经营不好,那就只有回老家种地了。”他本来一本正经地在说,突然看见沐涧颖向他狡猾地一笑,意思好像是说:“涧泉哥哥你可不老实呀!”忍不住也露出了微笑。

孙虎用官场中人爱讲的套话道:“贤侄不要这么悲观嘛,年轻人应该将目光放得长远,男儿志在四方,不要怕失败,古今中外无数风云人物都是从无数次失败走向成功的。先做小生意也好,等稳定下来后可以再慢慢扩大嘛。”沐涧泉道:“多谢孙伯伯的指点。”

孙芷茗笑道:“大家难得这么高兴,就别谈论这些生意上的俗事了。从上海到成都来的人特别多,有好多都是你们故友呢。我看明天就在家里开个舞会,把他们都请来,大家聚一下,顺便再介绍些成都的新朋友给你们认识,也算是为你们接风洗尘。”沐涧泉急道:“这怎么敢麻烦你们……”孙虎热情地道:“贤侄就不必客气了,这事我看就按芷茗说的去办,你们一路旅途也辛苦了,用餐后先好好休息。”

午饭后,孙芷茗分别领几人去了各自的房间,最后留在沐涧颖房间里和她说了一会儿话才离开。

孙芷茗刚出去一会儿,吴千千又来到了沐涧颖的房间,拿出几页稿件给她,道:“沐姐姐,这是我刚写的一篇文章,我想交给报社,可我怕我写得不好,你帮我看看行不行,如果不好,你帮我改一改。”沐涧颖接过稿件道:“这想法很好呀,对自己要有信心。”她看完后笑了笑。

吴千千小心地问道:“是不是写得太差了?”沐涧颖道:“是写得太好了,既大胆地写出了现实,手法又非常巧妙,政府新闻检查部也没有理由扣住不让发表。可以交给《新华日报》,他们在成都有办事处的。”

吴千千小心翼翼地道:“那你再帮我改一改。”沐涧颖道:“任何一篇好的文章,到了编辑手中,都免不了被改动。你这篇文章已经很好了,我又不是编辑,我就不改了。”吴千千还有些不自信地道:“那我真的把这篇文章送去了?”

沐涧颖道:“你又不熟悉路,我看还是让芷茗叫人随你去吧。”吴千千道:“不用了,我搭人力车去。”沐涧颖道:“路上可要小心啊。”吴千千笑道:“知道啦,我又不是小孩子。”

孙芷茗从沐涧颖房间里出来后便去了书房,孙虎和郭家良正在那里等着她。孙芷茗一进来便喜道:“爸,我们家升官发财的日子终于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