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194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94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如何为儿子维权呢?
  女人把男人视为保护神,要是儿子的权益受损害,让丈夫出面摆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当侵略者是丈夫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除了眼睁睁地看着丈夫立其他女人生的儿子为嗣子,她又能做什么呢!
  可是,有一天曹操却对她说:“是你的,谁也夺不走。”他放弃了立曹冲为嗣子的打算,因为曹冲得病死了,年仅13岁。
  曹冲的死让曹操疯狂。曹操一疯狂就要杀人,这次被杀的人叫周不疑。周不疑同样才华横溢,曹操曾说:“天下只有冲儿可与他匹敌。”曹操是爱才之人,以至于准备把女儿嫁给他。可是,曹冲死了,周不疑还活着,曹操内心不平,就派人把他杀了。
  曹丕也在为曹冲的死而感到悲伤。口说无凭,书面为据,他为曹冲写了一篇诔文,文采斐然,感人肺腑。
  于惟淑弟,懿矣纯良。诞丰令质,荷天之光。既哲且仁,爱柔克刚。被德之容,兹义肇行……
  诔文充满对曹冲的赞美,渗透着对曹冲早逝的悲哀。读诔文的人都说写到曹操心坎里去了。可是,曹操却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也有自知之明,很多年后,做了皇帝的他,常常说:“若使仓舒(曹冲的字)在,我亦无天下。”
  谢天谢地,曹冲终究还是恰到好处地死了。
  可是,在以后无数个日子里,卞后却总是悲戚地想:要是仓舒还活着,那该多好啊!
  假如,你深爱的人之间互相伤害,你会怎么做?
  曹冲活着,卞后恨他,因为他挡了儿子的嗣位之道。
  曹冲死了,卞后恨他,因为嗣位之争成了她的三个儿子之间的骨肉相残。
  217年十月,曹丕被立为太子。这对年过三十的曹丕来说,是个迟到太久的好消息。卞后作为太子的母亲,又该是多么高兴啊!
  侍从们纷纷向卞后道喜,求红包:“将军(曹丕此时担任五官中郎将)拜太子,天下莫不欢喜,王后应当把府藏拿出来赏赐。”
  说的人满怀期待,即使没有红包,只要是说好话哄得主子高兴,给个笑脸也行啊。
  可是,卞后却一脸的古井无波,平淡地说:“大王因为丕儿年龄最大,才把他立为嗣子。我只要能免除教子无方的过错就是大幸了,为什么要大行赏赐呢!”
  侍从把这件事告诉给曹操,曹操高兴地说:“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这是最难做到的。”情感外露的曹操,对心事内敛的妻子敬佩有加。
  可是,女人心,海底针。曹操又怎能读得懂她?谁又能读得懂她?
  对曹丕立为太子之事,她表现得如此低调,人们无不称赞她低调淡定。其实,不是淡定,是淡漠。
  曹丕只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他被立为太子,得意了,开心了,可是另外两个儿子却失意了,伤感了。一子成龙而二子成虫,母亲能高兴得起来吗?十个手指虽然有长有短,可是伤着哪个不心疼啊。
  曹冲死了,还活着的儿子当中,以卞后生的三个儿子最为优秀,而这哥仨当中,曹操首先排除了曹彰。曹彰的优点是勇猛,缺点是太勇猛了。曹彰常常随父亲出征,哪里危险他就冲到哪里。曹彰最担心的是有朝一日会天下无兵,因为无仗可打的那一天,他就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
  曹操希望曹彰全面发展,教导他说:“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督促他学读诗书。曹彰却说:“大丈夫应该做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人,率领十万骑兵,驰骋沙漠,驱逐戎狄,立功建号。又怎能做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儒生呢!”
  曹操召集儿子们开会,主题是“说说我的理想”。曹彰回答:“我喜欢为将。”曹操说:“为将奈何?”他回答:“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曹操哈哈大笑。
  曹操的笑,既是赞许,又是否定。赞许他的勇气,否定了他为嗣子的可能性。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个一味任勇的小子,在曹操死后,差点儿挑拨起一场争嗣大战。
  曹操排除曹彰后,就想从曹丕和曹植当中二选一了。有考场经验的学生都知道,做二选一的试题往往最虐心。天下皆知曹操有头风症,但是只有卞后知道,丈夫这病,就是因为思考二选一的难题而患的。
  曹丕是长子,从世俗法律上说,立他为嗣子是无可争议的,而且曹丕也的确配得上嗣子之位。曹丕从5岁学射箭,8岁就能骑在马上射箭,11岁就随军征讨张邈,经历生死之战。而且曹丕并不像曹彰那样单纯尚武,他通晓诸子百家,文采斐然,算是文武全才。
  可是,悲催的曹丕还有一个被父亲认为更优秀的弟弟——曹植。
  曹操不仅是世俗的霸主,还是文学的霸主。但是,他在文学上却折服于一个人,那就是儿子曹植。一开始曹操不认输,说曹植的文章是找人代写的,但是曹植无所畏惧地说:“可面试!”曹操这才认输。铜雀台竣工之日,曹操让儿子们登台作赋,曹植援笔立成,曹操读了曹植的赋,大为惊异。
  其实曹丕的文采也不弱,但是曹操却更喜欢曹植,因为他在曹植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曹植性格直率,不拿捏,不摆谱,不铺张,简直就是曹操的备份。有人说,我们来到人间,就是为了找到另外的自己。曹操找到了两个自己,一个是卞后,做了他的妻子,一个是曹植,做了他的儿子。
  曹丕多了一些韬光养晦和矫揉造作,而曹操恰恰讨厌这种人。
  213年五月初十,曹操被册封为魏公,魏国宣告成立。既然是国,那就可以立太子了。
  太子当然应该是嫡室之子,卞后为儿子争取利益。
  让她欣慰的是曹操拍着胸脯保证,太子人选肯定是她的儿子。
  但是,曹操接下来的话,让她揪心:丕和植谁更胜任太子之职呢?
  看上去是在询问,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立嗣以长,曹丕本来是不二的太子人选,现在却被拿来和曹植放在一起衡量,说明他已经被否定。
  但是,要否定曹丕必须获得世俗的支持,曹操向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在外任职的大臣,常常会接到曹操的密信;在曹操身边任职的大臣,会受到曹操面对面的咨询,贾诩、崔琰、杨俊就曾接受过这样的询问。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几乎要宣布曹植为太子了。只是有大臣极力反对,曹操才无奈作罢。
  眼看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要被父亲拿走,曹丕经受各种煎熬各种痛苦。
  儿子的痛苦是刀子,母亲的心太容易被扎伤。可是,更让她痛苦的是无力拯救曹丕。拯救了这个儿子,另一个儿子就要受伤。
  失去母亲庇护的人,都是被世界抛弃的可怜儿。曹丕茫然无措,惶恐不安。这种心理状态下的人,最容易相信虚无的东西,例如相面。高元吕是相面大师,人称高半仙,曹丕把他找来,求看前途。
  “你的富贵是不可言说的。”高半仙说。他用了模糊语言,要客户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解释。立为太子当然是富贵,但是不立为太子,少不了封王拜侯,也是富贵不可言啊。曹丕思考的是能否被立为太子,那高半仙如是说,曹丕就认定自己命中就是太子了。一颗定心丸吞下肚,曹丕可以问问寿命了。高半仙继续忽悠:“你能活到40岁,那时会遭受点小痛苦,但是过了这一关以后就人生无忧了。”这也是模糊语言,人到40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这病那病的可能少不了,生命到了一个关口。后来,曹丕被立为太子,称帝,果真贵不可言,又果真在40岁时驾崩。高半仙从此成了高活仙,出场费飙升。
  不过,曹丕知道高活仙帮不了他,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就在脚下。他向太子宝座发起了冲击。
  面对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太子之位,曹植当然不想放弃。他发誓要跳两跳三跳四跳……直至把哥哥彻底压下去。
  让卞后感到耻辱的一幕上演了:曹丕和曹植,一对亲兄弟,各自拉拢了一帮政治投机客,出头,排挤,打压,诋毁……就是为了让亲兄弟出局。
  植党:杨修、丁仪、丁廙、荀恽、杨俊、邯郸淳、孔桂……
  丕党: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贾诩、杨阶、邢颙……
  曹操要领兵出征了,曹植和曹丕站在送行队伍的最前边。
  曹植抢上前,站定,对曹操说了一些歌功颂德的话,文采翩翩,条理清晰。在场的人听了,齐声夸赞。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哪怕是父子之间,马屁也是很灵的。曹操舒服地享受着曹植的赞美,满面春风,赞许地看着他。
  曹丕知道他口才不如弟弟,只得尴尬地站在一边,感觉自己是个多余人。吴质走上来,对他耳语道:“他会拍,你会流泪就行了。”曹丕顿悟,急忙拉长脸,回忆几次失恋的经历,酝酿悲伤情绪。
  曹操要出发了,曹丕走上前,跪在曹操面前,使劲地磕头,使劲地流泪。曹操说:“不要这么感人好不好!惹得我都要哭了。”他欣赏曹植的文采,却感怀曹丕的眼泪。送行的人也都暗想:文采更好的是曹植,心地更赤诚的是曹丕。
  在秀文采和秀眼泪的比赛中,曹植丢掉一分。
  扳回来!植党击掌共勉。
  植党的利器是口才和文采,他们的使命就是在曹操面前赞美曹植,进行爆炸式宣传。丁廙说:“老天护佑,所以才赐给大魏一个这么好的接班人。”按他的意思,要是不立曹植,不仅他不答应,老天更不答应。
  当时曹操的确被说动了,他问丁廙:“我本来就喜欢曹植,这个不用你说。我想立他为嗣子,你看怎么样?”丁廙把胸脯拍得山响,表明自己愿意以死保举曹植。
  丁廙走上层路线,用死誓打动曹操;他的哥哥丁仪则走基层路线,为曹植争取民意支持。最初支持曹操起兵而且献出生命的卫兹,有个儿子叫卫臻,丁仪跑去游说他,让他支持曹植。
  说点后话,曹丕做了皇帝后,杀了丁氏兄弟和丁家所有男丁,制造了一个寡妇家族。丁廙用死践行誓言也罢了,只是不该牵连整个家族。
  扳回来!丕党击掌共勉。
  曹丕欲向吴质研讨对付弟弟的法子,但是吴质此时已被任命为朝歌县长,虽在邺城,但是按照当时外官不能结交诸侯的规定,他是不能与曹丕通信的,更不用说见面了。但是,被打压弟弟的信念而激励,曹丕来了灵感,派人在车上装上废竹箱,把吴质藏在箱中拉进府内。
  兄弟相残,彼此都在对方的府内安插了卧底。吴质入府的消息,很快被杨修侦知。杨修如获至宝,第一时间向曹操举报这件事情。曹操很重视这事儿,但是忙于更重要的事情,暂时没来得及调查。
  丕府安插在植府的卧底,把这一机密传递了出去。
  “怎么办?怎么办!”曹丕慌了。
  “没什么可怕的,明天再运竹箱进府,箱中装上绵帛。杨修再报告,必会有人来查验。查验而无证据,那杨修就要被治罪。”吴质献计。
  曹丕依计而行,杨修果然中计。杨修看到载着竹筐的车子驶向丕府,急忙再去举报。这次一定要捉现场!
  曹操派人来到丕府,把车子上的每个竹筐翻个底朝天,也没看到有个喘气的东西藏在里面。
  曹操对植党产生了怀疑:原来,他们一直在陷害。
  同时,魏王的宫人和左右侍从,经常会收到曹丕的小礼物,被哄得心花怒放。于是,曹操身边为曹丕说好话的人,越来越多。
  正当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封举报信让他下定了决心。
  也许是为了庆祝即将成为太子,曹植和杨修喝酒。酩酊大醉之后,曹植和杨修乘车出宫兜风。
  “这就是驰道,只有王者之车才能上去。”车夫在驰道前准备转向。
  “驰道?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吗?”曹植下令把车驶到驰道上。
  走到驰道上,杨修感觉爽极了。他继续刚才酒桌上的话题:“曹彰一介武夫,拼杀疆场还可以,怎能治理国家!”
  驰道尽头是司马门,曹植指挥马车从这里出宫。看门的公车令,姓名不详,但确定是一个倒霉的家伙。他挡在马车前,说:“此乃司马门,御驾才能出入。”
  杨修指着曹植,懒得搭理公车令。公车令一想,这就是未来的太子的车驾啊,不可得罪,于是下令放行。
  卧底很快把这事儿告诉了曹丕,而且连曹植和杨修在车上说曹彰什么坏话,曹丕也都知道了。
  曹丕兴奋得跳起来,双脚刚一落地,就一溜烟地跑开,安排人检举曹植。
  斩!曹操下令。
  他当然舍不得杀儿子,被杀的是公车令。曹植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曹操的信任。事后,曹操专门为这事下达了文件,进一步强调驰道和司马门的威严。
  始者,谓子建(曹植的字)儿中最可定大事者。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217年,这是与死神共舞的一年。这一年爆发了大规模瘟疫,死的人很多,就连曹家也不能幸免。曹操掌控得了天下,却无法主宰生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亲友死去。多年以后,曹丕给吴质写信,回忆这场瘟疫时说:“亲故多罹其灾”。而曹植的描述则一贯的更多文采:“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曹操63岁了,这在当时已算是暮年,而且他体弱多病,头风顽症时时折磨他。天下霸局中无所畏惧的曹操,这次畏惧了。
  必须要安排后事了。
  这年的十月,曹操颁布《立太子令》,太子人选是曹丕!
  自曹冲死后,持续十年的争嗣大战终于尘埃落定。
  “辛君,你知道不知道我有多兴奋!”曹丕抱着辛毗大喊。辛毗是丞相府的秘书长,当时正在曹丕身边,纵使他见惯了大场面,但是也被曹丕吓了一跳。
  曹操安心,曹丕开心,卞后却无比揪心——因为另一个儿子曹植正在伤心。一个儿子踩着另一个儿子往上爬,母亲又怎会为胜者而感到开心?她不愿意赏赐侍从,是因为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无处突围的母爱啊!
  曹丕被立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