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柄大明 >

第639部分

权柄大明-第639部分

小说: 权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代,银子并不多,而铜钱,在大宗交易的时候,又会非常笨重。朱元璋曾经想仿照元朝人的做法,发行纸钞,这个想法,立刻招致了群臣的反对,尤其是陈王爷,举出了当初元朝灭亡的例子来,其中之一,就是滥发纸钞,所以,朱元璋就作罢了。

    但是,这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多麻烦就来了,比如,各地的赋税,不是银子,铜钱,而是实物,谷子,粗布等各种物品。朝廷的国库内,也是这种东西。而给各官员发俸禄,发的也不是银子,而是这些实物,如果赶得机会好,发些谷子之类的,拿回去还可以吃,有一次,发的居然是胡椒和苏木,胡椒是不能当饭吃的,而苏木是布坊的燃料,拿到手里,他们哭笑不得。

    现在,若是有了这源源不断的银子供给,那么,这些麻烦,就都没有了。

    而且,百姓之间的交易,也都用银子,那会更加方便,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不仅仅是刘基,就是李善长,听到陈风说这岛国有座银山的事,都在心中有些感叹了,这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刚刚的疑问没有了,刘基说道:“王爷一心为国,实乃我辈楷模,这次,我们出兵岛国,乃是明智之举!”

    “那刘大人,咱们这进军之后,该如何统治这岛国啊?”陈风问道。

    出兵,陈风是一定要出的,打岛国,是一定要打的,但是,若是一直占领,陈风可不想填这个无底的窟窿,所以,若真是朝廷派官吏去驻守,陈风的想法,就是自己只要掌控好那座银山就行了,其余的地方,就交给朝廷的军队驻守吧,往来的船只费用,也就由朝廷出好了。这也是陈风现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

    陈风只做利益最大的事情,他的骨子里,还是个商人。

    刘基略一思索,说道:“王爷,那咱们开采岛国的这座银山,需要多久?”

    虽然在后世,开采这银山,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对于陈风来说,并不需要太久,虽然他不打算要将所有的岛国男人都变成奴隶,但是,这次出征之后,那些岛国军人俘虏们,肯定全部要被驱赶去开采的,这样的话,人手会增加很多,相应地,时间就会缩短。

    当然,即使这样,也不会是一两天的事。

    “估计需要几十年。”陈风说道。

    “启禀皇上,这座银山,关系到我们大明朝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所以,在那座银山没有开采完毕之前,微臣提议,派遣重兵,驻守整个岛国,将这岛国彻底地占领,而等到那银山完全开采完毕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弃那里了,扶植个顺从我们的听话的人管理那里,当然,岛国的武力,是必须要禁止的,他们不能拥有武器,更不能拥有军队。”刘基说道。

    刘基将陈风的那两个意见,综合了一下,先彻底占领,等到将那银山挖空,岛国对明朝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的时候,再转为扶植新政权。

    这个建议提得不错,朱元璋连连点头:“对,在那座银山搬到我们明朝之前,我们是绝对不能有差错的,一定要重兵驻守。”

    “启禀皇上,既然那银山这么重要,这次,我们是否要派出军队,跟陈王爷一起前去岛国?”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正是李善长站了出来。

 第970章 燕王

    李善长考虑得很多,一瞬间,他就想到了这里。

    这次,全部都是陈王爷的军队,那么,拿下那银山,也就是陈王爷的军队了,那座银山开采出来的银子,也全部归陈王爷所支配,这怎么可以!

    开始说要打岛国,谁也没打算去帮陈风的忙,都是站在一边摇旗呐喊的人,而现在,听到那里有银山,李善长就站出来了。

    朝廷的军队,必须也得跟着一起去,到时候,那座银山,也得是朝廷的军队控制!

    陈风在心中暗笑,李善长心里的主意,他一下就清楚了,知道是肉,就跟着去吃?哪里有那么容易的!

    当然,心里这样想着,脸上却不动声色:“丞相大人,你觉得,派哪支军队,跟着本王一同去最合适?”

    “当然是徐将军的部队了!”李善长想都不想地说道,这还用说吗?徐达对皇上最为忠心,这次的行动如此重要,自然要派最忠心的人去了。

    “那要是在这段时间内,鞑子突然犯境,大举来攻,你带着军队去北方迎敌吗?”陈风问道。

    李善长立刻无语了,李善长根本就不会带兵打仗,他是幕僚的角色。

    “启禀皇上,这次,微臣带人,前去岛国打仗,鞑子若听到了,一定会前来进攻,所以,我们还得做好迎击鞑子的准备,他们若不来最好,若是来了,争取这一次,将鞑子的势力全部清扫干净,换我大明朝的边疆安定的万年基业。”陈风向朱元璋说道。

    虽然屡次的战争,将蒙古人驱逐出了中原,但是,蒙古人的势力,依旧是存在的,现在,北方有陈风的镇守,非常安定,蒙古人已经被陈风吓破了胆子,但是,若陈风一走,那些蒙古人,说不定会前来捣乱。

    陈风的军队大部分都走了,只有蓝玉率领的边军,恐怕会有闪失。

    一瞬间,朱元璋也想到了这里,如果自己再派军队出去,唯恐会被蒙古人突袭。虽然打岛国很有趣,不过,要是彻底地消灭了蒙古人,更是让朱元璋兴奋,蒙古人,始终是明朝的死仇,而且,要是在朱元璋的手下被彻底干掉的,那就更有意义了,一直以来,打鞑子的主力,都是陈风啊。

    “皇弟言之有理,咱们不能顾此失彼,防守鞑子,也很重要。”朱元璋说道。

    “而且,想要让军队能够适应船只的颠簸,也不是容易的,皇上,等着微臣拿下了岛国之后,咱们的军队,肯定还要轮换的,所以,请皇上现在就调遣一支偏师,人数不用太多,万人就可以,连人带马,上海船训练,让他们尽早适应船上的环境,这样,半年之间,还可以训练出来,到时候,正好到岛国去换防。”陈风又说道。

    即使是想要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海上和陆地不同,船只颠簸,初次上船的人,十个有九个都会晕船,所以,陈风就提到了,现在,让朝廷的军队,先适应性训练一下,否则,根本就无法承担换防的任务。

    打岛国,陈风不用朝廷的军队,因为朝廷的军队没经过训练,根本就适应不了海上环境,到时候,仗没打成,还得自己派人伺候。而等到打完了,自己控制了银山,其余的地区,自然也要靠朝廷的军队来驻守,总不能始终是自己一个人出力吧。

    陈风的话,是相当有诚意的,朱元璋说道:“徐达,你立刻调一个万人队,学习船上训练之术,一定要在三个月内,学会船上作战。”

    “是。”徐达一直都没有说话,这时站了出来,高声答道。

    三个月?三个月,恐怕还没有呕吐干净吧,陈风心中想着,嘴上没说啥。

    “皇弟,大军哪一日出征,朕为你们践行。”朱元璋说道。

    陈风这次来应天,就是向朱元璋请示出军的,而现在,即将出军,朱元璋非常高兴,想到那即将运回国内的银子,就心潮澎湃。

    “启禀皇上,水师出军,和步军不同,这次,微臣是来向皇上请命,领军出征,不过,具体哪日,还得看天气和海况。”陈风有些尴尬地说道。

    朱元璋给践行,固然很能鼓舞士气,不过,这水师出军,却和步兵不同,而且,陈风的出军,那是从东面的海港上出军的,朱元璋真到了水军的前面,恐怕得走上两日才行。

    朱元璋莞尔:“那朕,就在这里,等待皇弟的凯旋归来。”

    “谢皇上,微臣一定不辱使命。”陈风说道。

    大殿退朝,百官慢慢地走了出来,还在为刚刚的事情所震惊着,陈王爷神机妙算,居然知道岛国有座银山!

    很多官员,都围着陈风,在一旁说着什么,李善长冷眼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有些抑郁。

    这次出征,毫无疑问,陈王爷又会给大明朝,立下一个大功劳,到时候,那些银子运回了大明朝,皇上欢喜之中,自己的那些计划,还能实施吗?

    皇上恐怕是不会和陈王爷反目的。

    那自己的这些计划,还有必要实施吗?

    有!看着陈王爷那神态自若的样子,李善长缕了把胡须,就扭过了头去。

    陈王爷,不管如何做,始终都是朝廷的一个不安定因素,随时都会爆发出来,趁着这个时候,陈王爷出征岛国,要半年才回来,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整个沈家,都被发配充军了!

    李善长这般想着,走向了自己的马车。

    陈风虽然没有看,也知道李善长现在在想些什么,本来,这次回应天,他只需要悄悄向朱元璋禀告就行了,却刻意选择了在大殿之上,其实,就是为了引诱李善长的。

    半年的时间,李善长想怎么折腾,就让他怎么折腾吧!等到时候,自己会让李善长知道,这代价是什么。

    陈风踏上了自己的骏马,带着几个卫兵,径直出了应天城。

    皇城内,一个人,站在楼阁之上,默默地望着远处的街道。

    “娘娘,陈王爷已经走了。”她的身边,一名宫女说道,她说的是高丽话。

    李丽珍回过头来,是啊,他已经走了,每次来应天,都是来去匆匆,却不能和自己说几句话。

    李丽珍心中涌过一种复杂的念头,百味俱全,正这般想着,看到了那一个小孩儿,几步跑了过来。

    “母妃,母妃。”小孩儿喊道。

    “棣儿,又跑到哪里玩去了?不用功读书?”李丽珍看着眼前的小孩儿,立刻说道。

    此时,朱棣还不到四岁,不过,为了培养这个孩子,李丽珍已经提早开始让朱棣读书识字了。

    “母妃,今日,陈王爷领兵,出征岛国去了,棣儿不想读书了,想跟着王爷去打仗。”朱棣说道。

    听到朱棣的话,李丽珍说道:“棣儿,现在,你的任务是读书,至于打仗,等你长大了再说吧。你觉得陈王爷怎么样?”

    “陈王爷是咱们大明朝的大英雄!要是棣儿,能跟着陈王爷就好了!”朱棣稚气的声音说道。

    孩子,陈王爷,那可是你亲爹啊。李丽珍只能这样想着,却从不敢说出来。

    “皇上驾到。”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一个尖锐的声音。

    皇上?皇上这个时候来干什么?李丽珍一阵恍惚。

    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迎接那个一国之君。

    “参见皇上。”李丽珍也是如此。

    “妃,平身,你们都起来吧。”朱元璋走了过来,说道。

    “谢皇上。”各人一起答道。

    “皇上,今日怎么这么早就到臣妾这里来了,您不是有很多国事要处理吗?”李丽珍问道。

    “今日朕非常高兴,所以,就过来走走,那些政务,明日再处理。”朱元璋说道。

    今日,陈王爷出兵,将会搬一座银山回来给明朝,朱元璋怎么能不兴奋?想想大明朝从此,不再担心财政状况,朱元璋就裂开了嘴笑得很直接,龙颜大悦。

    “父皇,父皇,孩儿想跟陈王爷去打仗!”就在朱元璋刚刚说完了话之后,耳边传来了这样一个声音。

    一听这话,顿时,李丽珍心中一阵紧张:“棣儿,不要胡言乱语!”要不是皇上在,她真想照着朱棣的小屁股上拧几下,这话能乱说吗?

    “哦?是吗?棣儿,你想去打仗?真不愧是我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说道:“这点,你比你大哥和二哥强多了,他们看起来就都很软弱,没个勇武的样子。”

    朱元璋说的是实话,现在,随着朱标越来越大,立太子的事情,逐渐刻不容缓了。但是,他们都太文弱了,这样的人,能治理好国家吗?朱元璋有些犹豫,他还是喜欢这个儿子,和自己一样勇武,这才是老朱家的血脉。

    听到朱元璋这般夸奖,李丽珍才稍稍放下心来。

    “父皇,那棣儿想这次就跟着陈王爷去出征。”朱棣说道。

    听到朱棣的话,朱元璋似乎若有所思。

    “棣儿,不要烦着你父皇了。”李丽珍将朱棣拉了过来,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朱元璋,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此时的朱元璋,似乎在下什么决心一般。

    朱元璋脑海里,涌过了许多事情,对于朱元璋来说,一个想法,在他的心头一直都存在,却从来都没有说出来,这次,也许是个机会。

    既然棣儿这么喜欢陈王爷,倒不如,将棣儿封为燕王!

 第971章 准备出征

    作为皇上的儿子,是都要有自己的封地,是要封王的。

    现在,除了朱标可能要作为太子,暂时没有封之外,朱已经被封为了秦愍王,也是时候给朱棣封个王了。

    封到什么地方去,也是让朱元璋曾经头疼的一个问题,现在既然朱棣这么喜欢陈王爷,倒不如,就将朱棣封为燕王!

    这可是一举两得之计。

    燕,就是在河北一带,大都更是中心,封朱棣为燕王,到时候,朱棣可是要把大都,当作他自己的封地的。

    而现在,大都是陈王爷占据的。

    陈王爷领兵,抵御外来的蒙古人的武力,现在,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派过去,跟陈王爷一起,镇守边陲,陈王爷有什么理由反对?

    而且,陈王爷的这个王爷,乃是平江王,也就是说,陈王爷的封地,是在平江的,那里只是他暂时镇守之地。

    如此,轻描淡写地,就化解了自己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朱元璋想到这里,都为自己的想法所折服了。

    当然,现在还不能公布这个封王,毕竟棣儿还小,等到棣儿再大些,再提也不迟。

    虽然朱元璋很喜欢朱棣,但是,现在他心中的天平,已经逐渐倾斜了,这当太子的,只能是老大,他想要立朱棣,下面的群臣,是不会同意的。

    既然如此,给棣儿封个燕王,也是不错的。

    朱元璋想到这里,蹲下来,向着年幼的朱棣说道:“棣儿,你很喜欢陈王爷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