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407部分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07部分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大直接下令到一个小小的联络点,谁也不敢怠慢,很快将情况摸了上来,赵柽看了不过是虚惊一场,宗翰击退进攻代州的李纲部后,并没有继续攻击,而李纲已经下令严守石岭关,金军并没有进攻。而翰离不那边更离谱。他不过是再次派人索要三镇和剩下的赔款,为了吓唬大宋,只是派了小股部队骚扰中山和真定两镇。

    事态本来没有这么严重,可还是引起了刚刚经历女真入侵的太原百姓的恐慌。纷纷出逃,而政府又没有加以解释,搞得谣言四起。越传越邪乎,传言很快席卷了河东数州。搞得大批军民难逃避难…

    而接下来得到的消息更让赵柽失望,情绪更加低落。李纲兵败后,以耿南仲为首的主和派把罪责加到了李纲身上,说李纲“专主战议,丧师费财”,招惹大祸。赵桓下诏将李纲贬为扬州知府。

    中书舍人刘珏上书论李纲忠勇报国,吏部侍郎冯澥说刘珏是为李纲游说,朝廷因此要将刘珏贬职,命令下达中书省,中书舍人胡安国“封还词头”,并上书指斥冯懈越职言事。耿南仲大怒,中书侍郎何粟又借势排挤胡安国,刘珏、胡安国两人均遭贬谪。

    赵柽的前世是听着《说岳》长大的,李纲在其中那是歌一个敢作为、敢担当的人,为了国家滚过钉板的忠臣,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来到这个世界后却无缘谋面,好不容易在太原碰上了,却是站在了‘对立’面上,他忠实的执行皇上的命令要逼自己回京,虽说他是无奈,但还是让赵柽不爽。

    但是赵柽也看明白了,李纲虽不像传说中那么刚正不阿,可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一位忠贞之士,却是遇人不淑,注定是个悲情英雄。他这样的人一般只能在困难时期才会被重用。他们容易得到下级的拥戴,却很难讨到上级的欢心,更难于避免同僚的忌恨和排挤。

    开始时赵桓留着李纲,一来是为了安抚人心,二来是还要借这些忠正之士铲除自己父亲所宠信的那几个奸臣。当赵桓完成巩固自己地位的活动,金兵退去后,便马上把自己从金兵来时想临阵脱逃,与金兵战时指挥无能,与金国谈判时畏首畏尾的昏庸懦弱的丑态,一下子打扮成了受命于危难之秋,身逢宰相大臣畏敌无能之际,能排除万难,誓死抗敌,且心怀仁厚,体恤人民的一代英主的风范。

    赵桓反而对李纲在国难之时,以一身之力独担国家安危,舍生忘死,统帅军民抵抗外敌却是只字不提。他对李纲态度的也从言听计从变得万分厌恶,底下的人也是心领神会,于是李纲一再遭到弹劾,先是说他“冒内禅之功以自名”,“假爵录以市私恩”等等,后来又把他与蔡京联系起来,称他“卵翼于蔡氏之门,倾心死党”,结果最终导致这位“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报国者被罢免。

    在这一系列的任命和罢免,让赵柽十分失望,这标志着大宋对女真的态度再次转变了方向,朝廷宰执中已没有一个敢于坚决主战大臣,主和派又占据了朝堂,自己的回京路将更加艰难。而最让他失望的却是自己的大哥皇上赵桓,他就象个蹩脚的鼓手,总是将鼓点敲得叫人心慌,不知所措。

    不过,对宋廷来讲,踏上正确道路也是十分不易,多年的恶习积重难返,使朝廷的变革举步维艰。只以党争而言,赵桓时代仍然延续着前代的内耗,没有除旧布新,没有建立新的价值准则。

    此时的官僚集团依然承继哲宗以来朋党倾轧的余绪,党同伐异的陋习不断加剧,这导致朝中宰执人事多变,反应迟缓,严重地影响了最高统治集团对军国大计的决策。典型的是朝廷凡是与蔡京、郑居中、王黼所引荐过的官员都遭到了排斥。其实,这些官员并非都与蔡京等人一路货色,不少人是很正直,很具才能的。

    赵桓即位半年内,“凡用四宰相,九执政,列侍从者十余人”。吏部侍郎程振哀叹道:柄臣不和,议论多驳,诏令轻改,失于事几。金人交兵半岁,而至今不解者,以和战之说未一故也。整日纠缠于汲汲小事,却对影响全局的大事不愿采取有效对策,要想不败,难乎其难。

    从靖康元年二月,到秋八月金军再度策马重来,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本是赵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拔擢人才,查漏补缺,加强国防,以防金兵再犯的大好时机。然而他自以为和议可恃,不思战备,因而对种师道的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之议置若罔闻,对于李纲的御敌八策,也是不加理睬。

    一心为巩固皇位而费尽心机的赵桓,一心追逐高官重权的朝廷大臣,就这样在无休止的纷争内耗中逐渐把贤能忠义之士都挤了出去。赵桓到李纲被罢免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边已经再没有一个能谋国御敌的能臣了,当闻听女真欲再度南下之时惊慌失措,只剩下了求和一途可走,主战派全都被贬,朝中难得再有反对之声,提议顺利通过。

    于是赵桓派刘岑、李若水分别出使完颜粘罕和完颜斡离不军,请求“暂缓出师。”刘岑、李若水禀报了谈判情况——完颜斡离不催逼金银,完颜粘罕则专论三镇未予割让。赵桓和耿南仲等大臣见金国并没有关上和谈的大门,仍寄希望于议和成功!

    但这帮人也深知割让土地不得人心,可能会在国内激起强烈反应。商议之后,偷换了概念,变了说法,赵桓再派王云出使金营,许诺以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全部赋税收入进贡给金国,想以此代价请求金国“化干戈为玉帛”。

    翰离不很快给了答案,并派遣使者传信,向宋提出‘用三镇所入岁币,祖宗内府所藏珍玩,以及犒师绢十万匹’的和谈建议。听到宗望只需要这样的条件,宋朝君臣二话没说,立马就派使者应附议和。

    可派出的使者未到真定,翰离不和议的价码又主动降价,“不复议割三镇,但索五辂、冠冕及上尊号等事”,同时又提出肃王被人掳走,需再遣亲王为质,方可达成和议。对于宗望主动更新的和议条件,赵桓召集太常礼官,让他们集体商议,该给个什么尊号,同时又令康王赵构做好准备,候命出使金营。

    然而东西还没准备好,翰离不的条件又突然暴涨,“必欲得三镇,不然则进取汴都!”翰离不的突然翻脸,让大宋朝廷上下震惊不已,一时无所适从。赵桓在延和殿召集百官,对翰离不的这次和议条件,采用了集体决议,而赵柽这时也快马加鞭赶往京城…

 第八章 祸出一人

    在赵柽得知朝中议和之声大涨之时,他一边上书反对,一边加快速度赶往京城投上自己的一票。而就在大宋犹豫是否接受议和条件时,金国也正为是否出兵争得面红耳赤,此前的不断升级的议和条件不出赵柽所料,正是翰离不在玩‘诈和’,可正是讹诈的屡屡得手,也让女真人的野心又开始了膨胀。

    上任刚满一年的完颜吴乞买发动的第一次战争基本上宣告失败。完颜翰离不的东路军在郭药师的帮助下侥幸取了燕京府,过了黄河,兵临汴京城下,但在李纲的顽强阻击下未能进了城。最后通过连哄带骗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和割让三镇的许诺,确实是意外的收获。

    但是翰离不只高兴了半截,刚进家门口就被人抢了,一千万两银子没了,作为人质的大宋亲王丢了,掳掠来的奴隶跑了,自己还死伤一万多口子,可到了也不知道到底是被谁抢了。而大宋答应割让的三镇也一个没到手,河间、中山两地的守将在得到皇上的指示后,拒不交城,使翰离不偷鸡不成蚀把米。

    宗翰的西路军更不用说了,从一出兵就不顺当。在应州被残辽截击,堵了十多天不说,更是伤亡惨重,打得宗翰毫无还手之力,要不是银术可的偏师袭取了代州,恐怕西路军的进攻就半路夭折了。

    千辛万苦到了太原,可打了半年,却连一个小小的太原城都没攻下,更别提会师汴京了。临了还让燕亲王的河中军给摆了一道,不但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还被赶出了太原,所占之地丢了个七七八八。要不是宋朝的皇帝发昏调走了燕王,几乎就被赶出了代州。灰溜溜的回国了,好在最后在宋朝禁军身上找回了点面子。

    西路军毛到没捞着,但损失却远超东路军,损兵过了半数,死了完颜阇母,丢了完颜拔离速,叛了耶律马五,要不是中京派出援兵恐怕都撑不到最后,这可以说是女真起兵以来遭受的最大损失。宗翰栽得最大的一个跟头!

    熬过了炎夏酷暑,对于女真族这类长期生活的北方的民族来说,秋季过后是战马膘肥体壮、粮草十分充足的季节,而且气候凉爽,很适合女真士兵作战。因此,每年的**月份是女真族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吴乞买当然也不愿放过这个机会。

    人吃过了蜜,再吃什么都不觉甜了;睡惯了席梦思,再睡不了硬板床了!女真人过去生活在原始社会。这一脚踏进了奴隶社会,翻身做了主人,大米饭可以随便吃,钱可以随便花。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掠夺,抢成了他们的习惯,战争已经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出于拉动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年gdp再创新高。此刻完颜吴乞买的兜里也空了,女真兵休整了大半年。当然需要再发动新的战争。于是吴乞买将东、西两路元帅召回了上京商议出兵之事,他计划仍然是兵分两路,由斡离不、粘罕率领南下。也是为了轻车熟路,准备先攻陷太原、扫平河北三镇,平定两河,然后再下汴梁,如此就不再会有后顾之忧!

    斡离不知道上次自己率军得以全师而退,实在是凶险万分,万一宋将哪个不听皇命,率军掩杀自己,是否能安坐于此,还是个未知数。再说半路偷袭自己的那路水寇一直杳无音信,如果故技重施,自己不是白忙乎了,所以这时听了这计划,心中认为有理,也就不吭声了。

    可宗翰一听不干了,勃然大怒,厉声说道:“东京乃是宋人根本之地,如果攻取,两河之地不攻自破。上次功败垂成,只因为我未能亲临城下,这次我提兵亲至,破之必矣。”

    “粘罕,你有把握攻下太原吗?”完颜斜也问道。

    “这…有把握,河中军已退,燕王也离开了河东,凭李纲之流挡不住我大金兵锋,这次出兵定能一战而下!”宗翰含糊了下说道。

    “哦,原来如此,可我听说那燕王现在已经赴京升为枢密院同知,那你还有把握攻下汴京吗?”翰离不听了宗翰的话有些不高兴了,我就是因为李纲守汴京才未能攻下来,而你却说李纲打不过你,不是变着法的贬低我,抬高他自己吗!

    “应该能吧!”宗翰想了下含糊地回答道。

    “呵呵,粘罕你身为一路元帅却说出这等话来,用兵乃是大事,你却视同儿戏,什么叫应该能?我们倾举国之兵出征,如果损兵折将,空手而归如何向皇上交待,向将士们交待!”翰离不早就看不惯宗翰的嚣张,这下抓住了话柄,出言讥讽道。

    “二太子,你倒是没有空手而归,可宋人给的一千万两犒师钱去了哪里,不会是你贪污了吧,那割让的三镇又在哪里,我听说你又在以此敲诈宋人,他们给的代税钱我们是未见一两!”宗翰一听也是火往上撞,觉得他是在笑话自己死了那么多人,消耗了那么多的钱粮却镚子没捞到,当下也开始揭他的伤疤。

    “哼,我一直怀疑那些半路抢劫的水寇是残辽德州军冒充的,他们的火器犀利,以火炮轰击大营,虽然换了衣服,但和我们在原州城下遇到的德州军作战方式一样,当年我们数倍于他们的兵马皆败于他们的手下,何况这次他们是偷袭!”翰离不冷哼一声道,在座的当年许多人都参加过原州之战,听了一阵沉默。

    “不会,残辽的德州军没有水军,他们更不可能有能入海的大海舶,但我怀疑他们都与一人有关!”完颜希尹说道,“都统你想一想,我们在应州遇到的德州军和大宋的河中军从武器到作战方式是不是如出一辙?”

    “谷神,你的意思是说河中军、德州军和翰离不遇到的水寇都是同出一源,我们都是败于一人之手?”宗翰想了想说道…

 第九章 借刀杀人

    当年的宋夏之战,势如破竹的察哥大军突然惨败,以致到了灭国的边缘,而这支扭转战局的手就是河东军的参战;灭辽之战时,金国连下辽国四京,却在西京碰的头破血流,败于一支异军突起的德州军;攻宋之战,金军先后惨败于河中军和德州军之手,可又突然多出了一支水寇。

    大金国的精英们很快便还原了与这几支军队有关的战争,意识到他们虽然名称各异,似乎也是各有统属,但他们手中的武器表明三支军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最早他们露面时只不过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大宋燕亲王的亲军,而随着燕王的权势的增长他们也迅速的膨胀,成为威震河西的忠勇军。

    而正是在女真攻辽西京的时候,忠勇军正是撤离灵州,他们其中一支分队又恰恰在那时失踪在风暴中,当时这件事闹得很大,大宋派人四处寻找他们的下落,最后却是无果而终,可西京却突然多了一支德州军,开启了金军在西京的厄运之门,保住了契丹人的最后一块土地,收留了辽国皇室的血脉!

    种种迹象表明两军同处一源,而那支水寇虽然是头一次出现,但是他们高超的战术,娴熟的作战技巧,表明他们也绝不是头一次上战场的初哥。能一次调动十数艘二千斛的大船,万斛的海舶,说明他们也绝不会是什么水寇,而是一支有严密组织的军队。至于它的出处,忠勇军可以分裂出一支德州军,同样可以再弄出一支水军。

    摆在眼前的事实让金国的一干战将们震惊不已。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起兵以来最大的障碍就是大宋燕亲王,他就是一次次将女真战无不胜的神话击得支离破碎的幕后黑手…

    “我曾经多次说过燕王不凡。绝不是个无名之辈,可你们却总是以为我妄言。现在信了吧!”完颜斜也看着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