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仕途 >

第257部分

北宋仕途-第257部分

小说: 北宋仕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欢说道:“这是为了你始”

    蔡卞极是聪慧,眼睛一转,道:“莫不是老师遇到了什么麻烦事?”

    “你怎么知道?”办欢不解地问。

    蔡卡说道:“拜师时老师还是很高兴。如今却这般丧气,加上刚才周老板那惶急的样子,岂不都是在说老师身边发生了不好的事么?”

    沈欢无奈叹道:“沈某也不瞒你们。事情确实很糟糕。糟糕到什么程度?也许沈某丢官事一个不小心,连性命都没有!”

    “啊?”蔡卞与武华惊吓不已。

    武华急道:“老

    蔡卞也紧张看着沈欢。沈欢苦笑说道:“什么事你们不要问。总之”唉,武华,外面很多人都知道你是沈某的学生,撇不开。只能委屈你了。至于元度,好在没有人知道

    “所以老师怕连累门生,要与门生断绝关系?”蔡卞愣愣地问道。

    沈欢无奈地道:“为了你着想,也只有这样了

    蔡卞小脸涨红,怒道:“老师。你这样说把门生当什么了?只可同富贵,不可共患难。这岂不是小人的行径?既然已经行过拜师之礼,一日为师,终生为师,不可一日或改!还请老师万万不要再说这些话,免的令门生羞愧!”

    沈欢盯着蔡卞的眼睛说道:“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试探,而是真的有危险。你天生聪明,学识又好。日后前程万里,不在话下,没道理因为我而让你丢了前途希望!元度。这不是君子小小人的分别,而是趋吉避凶的变通之道

    蔡卡倔强地道:“既已拜师。自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岂有贪小利而忘大义之理?老师,门生能拜在您的门下,是真的很高兴,就算日后有什么祸患,也心甘情愿!”

    沈欢大是感动,却也不愿意耽误人家:“元度,该教的东西,沈某都会教你,只是让你不要把我俩的关系挑明罢了。”

    蔡卞更是不肯了:“这个门生办不到。门生这就回去与一干同窗说我已拜得沈知州为师,宣之于众。日后有什么磨难,门生自会承担。请老师恕门生放肆,这就告退,明日再来请罪!”

    说完蔡卡头一转。撒腿就跑了。

    “蔡卞!”沈欢怒喝一声,也不能令他停步。

    看到蔡卞跑得无影无踪,沌欢转过头看武华,道:“武华,你去劝劝蔡卞,沈某这是为了他好。”

    武华却没有动,脚下像打了钉子一般。

    沈欢疑道:“怎么,武华?”

    武华眼圈红了,呜咽着说:“我不会去,要不然蔡卞就不把我当朋友了。老师,您不相信我等么?”

    沈欢哑然,半晌才笑道:“好吧好吧,沈某倒是收了两个好学生,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

    武华这才破泣为笑,抹了一把眼泪,道:“那我就不打搅老师了,还有功课没做。这就出去

    看着对方瘦弱的背影,沈欢只觉得鼻头酸得紧,热泪差点要掉下来。

    患难见真情,此时此刻,他还能说什么呢?

    他在海州还是一言九鼎的人物,蔡卞说出去宣扬,又有武华在一旁,自是不敢说谎,更不敢不做,否则他就不用在海州混下去了。

    也就是说,蔡卞说的话,基本上出于真心。也正是这样,沈欢这才更为感动。

    “这两个学生,倒收得不错。”沈欢轻笑一声。

    他身上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不能让希望破灭。

    是该好好想想该怎么化解这一次的风波了。

    ,,

    沈欢、苏轼、范一农、周季四人围坐在书房内。

    几人脸色严肃,还带着几丝沉重。

    沉默的气氛极其压抑,闷得人心疼。

    苏轼与欧阳发匆匆赶来,听到周季的汇报,反应与沈欢差不多,铁青着脸。特别是苏轼。就算坐在一起。看周季的目光也恨不得杀了他。

    热茶变凉的时候,苏轼缓缓把头转向沈欢,苦涩地道:“子贤,你”打算怎么做?”

    除了沈欢,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海贸对大宋的重要性。他与沈欢一样。一眼就看出此事对于海州商贸模式的冲击!

    沈欢苦笑说道:“弟现在倒是希望官家不要来海州了,可是,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今天是六月十八,天子封禅之日,很特殊,海州这边倒出了事。

    如果要追究起来,给人的口实就多了。

    苏轼想到这一点,脸色更是严峻。如果目光可以杀人,周季已经给他盯死无数次。

    苏轼冷笑一声:“周大老板,你打算怎么善后?”

    周季苦笑不已:“周某若有法子,就不用苦恼了。”

    苏轼哼道:“你这次惹的祸倒是会害死我们!你现在两手一拍说没有法子?”

    周季笑得更苦了。

    范一农现在着急地想该怎么解决。而不是吵闹,闻言生硬地说道:“两位,还是想想怎么把此事的影响降到最低吧。”

    看两人不语,范一农又对沈欢说道:“子贤,你的想法是”

    沈欢长叹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拜海民冒着天大的危险出海,也不过是为了发家致富、养家糊口罢了。

    现在他们不在了,留下一大家子”当然也只能补偿他们!”

    说完目光紧盯在周季身上。

    周季浑身不舒服,坐立不安,举手说道:“对,补偿,要补偿他们!不过,子贤,要怎么补偿?”

    沈欢说道:“那就要视情况而定了。区分开来。死难家庭,只剩孤儿寡母的,一概孤儿如果没有领养。全部送入孤儿之所,出钱抚养他们,直到他们成*人。云飞兄,你说该不该这样?”

    “该!该!”周日08姗旬书晒讥口芥伞

    沈欢又道:“至于死难者没有兄弟,家里只剩老弱父母的,一概予钱一千贯!如何?”

    “一千贯?”其他几人都吃了一惊。大宋社会水平,一般的一家五口一年花费三十贯钱也足够活下去了。一千贯,就算海州如今发展得极快,也足够撑二三十年了。

    这几乎就是帮他们养老送终了。

    苏轼与范一农点点头,认可这个方案。

    周季脸色比苦瓜还要难看,隐隐觉得不妙,虽然说死难者没有兄弟姐妹的情况比较少,但是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另外,还有其他死难

    呢!

    果然,沈欢看了周季一眼,一反狠说道:“至于其他死难者,不论老幼,一律给予抚恤五百贯钱。”

    “什么,五百贯!”周季跳了起来;海州方面有八十三人遇难,除去刚才所说的没有兄弟姐妹的情况。大概也会有七十多人属于这个五百贯抚恤的范畴,单是这一项就要花费三四十万贯,再加上养育孤儿赡养老人,怎么说也要五十万贯钱的费用。

    这几乎是他身家的三分之一,何况这次出海,他也丢了几十万贯,算起来几乎要去掉一半的身家了。

    这简直比割他血肉还要令他心痛!

    沈欢见他不愿意,大是不悦。横他一眼:“怎么,不乐意?你是要命还是要钱?”

    周季讷讷不知所言,讪讪坐下。

    沈欢这才说道:“云飞兄,我沈家在你的帐面上还有多少钱?”

    周季答道:“除了划出去给海州大学的钱,还有三十多万贯吧。”

    沈欢点头说道:“那就从中拿出二十五万贯的钱来作为这些抚恤之用吧。你也拿出二十五万贯,如何?”

    周季又是感动又是惭愧:“那怎么使得?祸是我闯的,自该由我承担。”

    沈欢叹道:“沈某也有有任,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一旁的苏轼、范一农不由也佩服沈欢的豪气,这事与他本没多少责任。而且以周季的财力,也足以支付这笔钱,沈欢却依然还是掏出腰包。这份情义,倒是难得!

    沈欢苦笑叹道:“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人命啊!”

    苏轼脸色沉重,道:“子贤。海州这边这样处置倒是可以减少一些民愤,那杭州苏州方面呢?我等海州管不到那边呀!”

    沈欢哼了一声:“管不到也得管,而且还得有更严厉的霹雳手段!云飞兄,你用几天时间安排好海州处置事宜后,立刻赶到杭州苏州,召集你那些合作伙伴,把我等海州的处置方案说给他们听,让他们也照办?”

    “照办?”周季疑道,“他们肯么?”

    沈欢怒气勃发:“不肯你就问他们是要钱还是要命!你带上沈某的公文,找到杭州苏州的知州,让他们出面帮忙处理。再和他们说明情况。就说官家也快到海州,知道了这件事。如果不按这咋。十足做好,有他们好看!抄家那是小事,若是满门抄斩,嘿嘿”

    周季打了个冷战,道:“周某一定办好,一定办好!”

    苏轼点头说道:“若他们还算聪明,不敢不照办。子贤,这样虽然可以最大可能消除死难者家属的怨言。可是若给有心人利用,只怕还是会对海贸今后的发展不利。如果官家听信他们,把海关封了,不许再进行海贸,那对大宋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沈欢也是点头,道:“还得做点其他之事。”

    说完沈欢转头问范一农:“介古兄。你对海州日报那边的掌控能力怎么样?小弟记得你应欧阳伯和之邀。在那边也算一个编辑顾问之类的。而伯和兄去泰山之前,不是让你照看着海州日报吗?”

    范一农点点头,神色一凝:“子贤的意思是”

    “对对!”周季抢着说道,“不能让日报把这事刊登上去,否则闹的整个天下都知道就不妙了。

    要封锁消息,控制好消息的散播!”

    “闭嘴!”沈欢瞪他一眼,见周季缩了一下脖子后,继续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悠悠众口小堵不如疏。不单不能封锁,还要主动宣之于众!”

    “啊?”三人更愣了。

    沈欢嘴角终于有了一丝笑意:“当然,宣传的时候要把他们的意义上升到一个高度。介古兄,你要注意了,要把海贸对于朝廷与民间的益处摆明,再宣扬这些利益都是普通的海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为此他们不惜牺牲性命。他们用他们的性命给我们创造财富,还留下宝贵的财产,那就是海图。他们是先驱,用血淋淋的身体一步步摸索广阔无边的大海,为后辈留下便利。他们是英雄,是国之栋梁。甚至是丰碑!总之,有多高大就把他们写得多高大,突出他们对后人的贡献。而不是普通的海民!我等悼念他们,宏扬他们,还要继承他们的遗志,直至征服整个大海为止!”

    三人都傻了。

    沈欢见他们没有反应,问了一句:“怎么,不明白?”

    好半晌苏轼才反应过来,竖起大拇指,笑道:“高!真是高!”

 第二百七十八章反对

    沈欢的班子也到了最严峻的考验时候。 //为了应对这次海上风暴造成的伤害,他们开足马力,全身心投入善后事宜。

    他们分工明细,团结合作。

    沈欢居中调度,为此他寝食难安,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他需要把这件事不好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他一边催促周季赶快把受难者家属安抚妥当,一边又得督促范一农与日报方面协调,尽量按他们之前商量的方法来宣传。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这件坏事往好事方面转,为此大大拨高这件事的意义,更是令那些死难者成了牺牲者。

    苏轼说他“高”就是看出他的小心思。海外多财宝,这些年因为海州方面主持的海贸已经让朝廷获益不少,这些朝中不少大臣都看在眼里。而以征服大海开拓商贸作为这件事的定义,无非就让那些人看到这件事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告诉官家,为了大宋我们已经牺牲不少,还请以后再接再厉,不要辜负了这些前辈的遗志,更是不能让他们白白

    牲!

    沈欢之外,最忙碌的应该是周季。

    他现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因为沈欢让他渐渐把海州商贸的主导地位交出来,而且沈欢也许最近就要离开海州,因此杭州等地海商传来海外缺货的消息时,他动了心思。打算沈欢还在位的时候干上一大票,免得以后人走茶凉。

    就是因为动了这个心思,他忽者说无视夏季南海多风暴的危险,铤而走险,瞒着沈欢,一意孤行。操使着海船就出海。结果就是现在的船毁人亡,而且还不知道会带来多大的后患。

    心里羞愧之余,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周季这次是真的拼了命善后。首先是拿出自己多年积累的家财,不敢弄虚作假。按集欢的要求。十足把钱都发到死难者家属手上。安排妥当之后,更没有休息的时间。立亥赶往杭州苏州,与当地海商协商善后事宜。

    接下幕比较忙碌的是范一农,按照沈欢的指示,召集一干编辑枪手。日夜加工,连续好几天纂文刊在日报上,先是报道这次事故,之后是声明这事的意义,宏扬这些死难的英雄。

    他毕竟不是专业做这行出身。因此磨合起来有点缓慢,好在欧阳发培养了一干将才,写起这些文章来虽然要花费功夫,却也不是完全不能为之。

    另外,范一农在这事上并不敢询私,帮沈欢那是道义,却也还要尽忠一他是通判,有监督知州的责任。更有密报当地之事的义务。他把这件事详细写了下来,快马送达天子之处。

    至于玉子如何处置。那就不归他管了。

    苏轼相对来说事情比较少,更多的作用是抬出他海关总使的名头,震慑杭州苏州方面的海商。怕那些人不听从周季的话妥当善后,他一连发了几道公文到杭州苏州处,督促海商做好补偿之事,如果有人敢因为钱财不肯补偿,那么就不要怪他这个海关纵使不客气了。禁止他们以后海外通商倒还是卜事,做出惩罚之举来那么就是他们因小失大!

    忙前忙后,基本上做完这些事的时候,十多天也过去了。

    这个时候,欧阳发赶了回来。

    欧阳发是在六月的最后一天回到海州。

    事故发生后,沈欢做出在日报大为宣传的决定,生怕范一农并不能很好掌控日报,因此飞报欧阳发,请他赶回来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