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山月记 >

第7部分

山月记-第7部分

小说: 山月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一直到那极为高远、不容玷污的理想主义,想到其间的宽阔,子路不由从心底发出了感叹。

   总之,这是个不论放在哪里都“没问题”的人。从有洁癖的伦理角度来看没问题,用最世俗的标准衡量也没问题。子路从前碰到的人们,其伟大之处都在于其利用价值。因为对这个或那个地方有用,所以是伟大的。然而孔子的情况截然不同。只要这里有孔子这个人,那么一切就都完美了。至少子路是这么想的。他完全心醉了。入门不到一月,就发现了一个再也离不开这个精神支柱的自己。

   后来,在孔子漫长艰苦的流浪生涯中,没有人像子路那样欣然跟从。既不是想作为孔门弟子求取仕途,甚至也不是为了在老师身旁磨练自己的才德。后面一点不无滑稽。是至死未渝的、纯粹而一无所求的敬爱之情把他留在了老师身边。就像以前手不离长剑一样,如今的子路无论如何也无法离开这个人。

   那时,孔子尚未到四十不惑之年,比子路只不过年长九岁。然而,子路从这年龄的差距中感受到近乎无限的距离。

   孔子这一边,也在为这个弟子与众不同的难驯感到吃惊。单是喜好武勇、厌弃文弱的话,倒也有不少例子,可像这个弟子一样轻蔑形式的却着实少见。不错,终极归于精神,但所谓“礼”必须从形式进入,然而子路轻易不肯接受这条从形式进入的道路。“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当孔子这么讲时,他欣欣然听得很起劲,可一到讲礼乐细则时,他马上就露出一脸无聊。一边同这种对形式主义的本能反感作斗争,一边传授他礼乐,即使对孔子来说也是不同寻常地困难。

   但与这种困难相比,学习礼乐对子路老来说是更为艰难。子路所依赖的只是孔子这个人的厚度。但他无法相信,那厚度竟然是靠日常生活中的区区细行积累而成。他主张说有本才有末,却不去考虑本是如何形成的,为这个总是受到孔子训斥。他佩服孔子是一回事,但他是否立刻接受了孔子的教化又是另一回事。

   在说唯上智与下愚难移时,孔子并没有把子路考虑在内。虽然子路身上满是缺点,孔子也并不以他为下愚。孔子比谁都更欣赏这个剽悍的弟子身上无双的优点,那就是纯粹的无利害心。此种优点在这个国家的人们当中过于稀缺,以致子路身上的这一倾向除了孔子以外,不被任何人当作美德,或者不如说是被看成一种不可理解的愚蠢才更准确。但是,唯有孔子知道,子路的英勇也好,政治才干也好,若与这种珍贵的愚蠢比起来,都还是微不足道的。

   只有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子路听从了师言,好歹抑制自己、迁就形式。亲戚们都说,自从进入孔门以后,从前那个忤逆不孝的子路突然变成了孝子。听到这些称赞,子路本人心情复杂。“什么孝子!还不如说尽是在扯谎来得恰当。”怎么想也是以前言行任性常常令父母束手无策的时候更诚实。如今被自己的虚伪哄得高兴不已的双亲想起来甚至有点可怜……

   子路不是精细的心理分析学家,但由于极端正直的性格,所以感觉到了这些。只是在多年之后有一天,他无意间发现父母都已经垂垂老去,想起自己小时候两人年轻健康的样子,顿时涌出了眼泪。从那以后,子路的孝顺变成了一种世所罕见的献身式的行为。但在那之前,总之他的孝行不过是刚才所讲的那样。
   三

   有一天,子路走在街上,遇到两三个从前的朋友。不说是无赖,至少也都是些放纵不羁的游侠之徒。

   子路站住和他们聊了会儿天。谈话当中,其中一人上下打量着子路的衣服,说道:“咳,这就是儒服吗?可真够寒碜的嘛。”接着又问:“不留恋长剑吗?”

   子路先是不理他,这下又说出让子路没法不理的话来了:“怎么样啊?听说那位叫孔丘的先生可是个了不起的骗子哩。装出一脸正经说些心里没影儿的事,就能吃香喝辣的。”

   说话的人并无恶意,只是当着不见外的朋友一贯喜欢毒口恶舌而已。但子路顿时勃然大怒。他一把揪住对方胸口,挥起右拳朝那人脸上砸去。几拳过后把手松开看时,对方像摊烂泥似的倒在了地上。

   子路冲着其他几个吓呆的家伙也投去了挑战的眼神,但一向知道子路刚勇的他们没有一个敢过来的,从左右两边扶起挨打的人,一句话也没有说,灰溜溜地走开了。

   这事不知何时似乎传进了孔子耳朵里。子路被叫到老师面前时,虽然没有被直接问起这件事,却不得不听了下面一番训诫。

   “古代的君子以忠为质,以仁为卫。遇不善时以忠化之,遇侵暴时以仁固之。可见腕力并没有必要。总之,小人容易将不逊看作勇武,但君子之勇在于立义。”子路不知所以地听了一通。

   几天后,子路又走在街上,听到路旁树荫里有一帮闲人正争论得热闹。听起来像是关于孔子的谣言。——“从前,从前,不管什么事都抬出从前来贬低现在。谁都没见过,所以随便他怎么说啦。可惜啊,要是把从前的道当成尺子、圆规,天下就能治理好的话,谁也用不着费劲了。对咱们来说,比起死了的周公,活着的阳虎大人才伟大呢。”

   当时是下克上的社会。政治实权先是从国君鲁侯旁落到大夫季孙氏手中,如今又落入了季孙氏的家臣、名叫阳虎的野心家手里。说话的人没准就是阳虎的手下。

   ——“阳虎大人最近想起用孔丘,几次派出了使者,结果孔丘不是都没敢见吗?嘴上吹着牛皮,可对活生生的政治一点自信也没有。就凭那个家伙!”

   子路从后面分开人群,大步走到了说话的人面前。人们立刻认出他是孔门弟子。刚才还满脸得意、喋喋不休的老人忽然变得面色苍白,不知为何竟然对子路鞠了个躬,随即挤出人墙去了。决眦欲裂的子路的模样大概是过于骇人了吧。

   随后一段时间,许多地方发生了同样的事。渐渐地,只要远远望见紧攥双拳、圆睁怒眼的子路的身影,人们就自动闭上了诋毁孔子的嘴巴。

   子路为这事几次被老师训斥,但是他自己也毫无办法。在他心里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辩解:“所谓君子如果感到和我同样强烈的愤怒还能抑制的话,那真是了不起。可事实上,一定没有像我这么强烈。至少,他只感到了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的愤怒。肯定的……”

   一年后,孔子苦笑着叹息了:“自仲由入门以来,恶言绝于耳矣。”
   四

   一次,子路独自在室内鼓瑟。

   孔子在别室倾听有顷后,对侍立身旁的冉有说道:“听听那瑟的声音吧。充满暴戾之气不是吗?君子之音讲究的是温柔中正,涵育生机。当年舜帝奏五弦琴,作《南风颂》,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如今听仲由的乐音,杀伐激越,非南音而类北声啊。弹者心境的荒芜暴躁,再没有像这样暴露无遗了。”

   冉有退下后,找到子路转告了夫子的话。

   子路一向知道自己缺少乐才,并将其归之于手指和耳朵的缘故。可如今,当听说那其实来自于更深层的精神存在方式时,他愕然惊恐了。重要的原来不是手法的修练。必须更深刻思考。他将自己关入一间静室,沉思不食,直至形销骨立。

   几天后,自信思有所得时,才再次执瑟,不胜惶恐地弹奏了一曲。孔子虽然听到了瑟声,但这次什么也没有说,脸上没有显出责备的样子。子贡到子路那里告知了一切。得知老师没有责怪后,子路高兴地笑了起来。

   看到好兄弟兴奋的笑容,年轻的子贡忍不住笑了。聪明的子贡知道,子路弹出的乐音仍然充满北声的杀伐之气;而夫子之所以不加责备,只是出于对苦思到人都瘦了的直性子子路的怜悯罢了。
   五

   弟子当中,再没有人像子路那么经常遭到孔子训斥,也没有人会像他那么无所顾忌地对老师发问。

   “请问,抛弃古道,按由的心意行事,可以吗?”这种注定会遭到训斥的问题,他也问得出来。当着孔子的面,他会不客气地说:“有这样的吗?像夫子这么迂阔!”

   但是与此同时,弟子中也没有人像子路那样全身心地依靠在孔子身上。毫无顾忌地问个不停,是因为天性使然,对心里想不通的事情做不到表面上唯唯诺诺;也是因为不像其他弟子那样,步步留心以免遭到斥责或嘲笑。

   子路生平独立不羁,以甘居人下为不洁,是位一诺千金的好男儿。正因为这样,他以一介平凡弟子的模样碌碌侍奉在孔子身边的情景,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其实在他身上,不是没有一种滑稽的倾向。只要是待在孔子身边,就把复杂的思考和重要的判断全部托付老师,自己则尽享无忧无虑。就好像幼童在母亲身边时,即使自己会做的事也非要母亲代劳一样。有时退下后他自己回想起来,也不禁感到好笑。

   但是,即使对如此敬爱的老师也有一个不容触摸的心底的秘密。唯有这里,是寸步不能轻让的最后防线。

   对于子路,有一件世上顶要紧的东西。在它面前,死生尚不足论,更不用说区区利害。“侠”这个字眼略嫌轻率,“信”呀“义”呀的,又过分道学气而缺少自由灵动之感。总之,名字无关紧要。对子路来说,那近似于一种快感。能感到它的就是善,不具备它的就是恶。

   非常清楚明了,至今还从未对这一点产生过怀疑。它和孔子所讲的“仁”大相径庭,但子路从老师的教诲里面,只选择能巩固这个单纯伦理观的东西来吸取。比如,“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丘耻之。”或者“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如,“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些就是。

   孔子最初不是没有想要矫正他这个犄角,可后来就放弃了。不管怎样,眼下这无疑还不失为一头出色的牛。有需要鞭子的弟子,也有需要缰绳的弟子。用普通缰绳无法驾驭的子路,其性格上的缺点,同时却也是大有可为的优点。由于深知这一点,所以孔子认为只要指给子路大体上的方向就够了。

   “敬而不中礼,谓之野。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这些话,与其说是讲给作为个人的子路听的,还不如说是讲给作为学生头的子路听的。因为在子路这个特殊的个体身上是魅力的东西,若到了其他门生身上,则往往是有害的。
   六

   传说晋国魏榆之地的石头开口说话了。据某位贤人的解释,是民众的怨嗟之声借石头发了出来。业已式微的周王室如今又一分为二,相争不下。十几个大国彼此或结盟友,或为敌国,干戈没有宁日。齐侯和臣下的妻子私通,在每晚潜入其宅的过程中终于被做丈夫的杀死。楚国某位王族趁国君卧病之时将其缢死,篡夺了王位。在吴国,被砍断脚的囚犯们袭击了国君。在晋国,两位大臣互相交换了妻子。这就是当时的世道。

   鲁昭公曾经试图讨伐上卿季平子,结果反遭放逐国外,亡命七年后在别国潦倒死去了。流亡中也有过回国的机会,但跟随昭公的大臣们由于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硬是拦着昭公没有让他回去。鲁国先是成为季孙、叔孙、孟孙三氏的天下,接着更落入了季氏之宰阳虎恣意妄为的手中。

   但是,权谋家阳虎最终因自己的权谋而倒台后,这个国家政界的风向忽然为之一变了。孔子出乎意料地被起用为中都之宰。在几乎找不到公平无私的官吏和不贪赃枉法的政客的时代里,孔子公正的方针和周到的计划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政绩。

   惊叹不已的定公不由问道:“以你治理中都的方法治理鲁国,将会怎样呢?”孔子回答:“何止鲁国,即便天下也可依此而治。”从来不说大话的孔子用恭敬的语调和冷静的态度说出这等豪言,令定公更加惊叹了。他立即推举孔子为司空,不久又擢升为大司寇,并使兼摄宰相之事。同时经孔子保荐,子路担任了相当于鲁国内阁秘书长一职的季氏之宰,作为孔子内政改革方案的直接执行人活跃在第一线上。

   孔子的首要政策是加强中央集权,也就是强化鲁侯的权力。为此必须削弱如今比鲁侯更有权势的季孙、叔孙、孟孙三桓的力量。三氏的私城中,超过百雉(厚三丈,高一丈)的共有郈、费、成三处,孔子决定首先将它们毁掉。负责直接执行的是子路。

   自己工作的结果能立刻清晰地展现眼前,并且是以未尝经验过的宏大规模展现出来,这对子路这样的人来说的确是愉快的。特别是在把既成势力的政客们四处布下的邪恶的机构与习惯一个个相继击破时,子路感到了一种前所未知的生命意义。

   此外,看到多年抱负即将实现的孔子那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样子,也着实令人兴奋。在孔子眼里,子路也不再只是一名弟子,而是作为一位值得信赖的、富于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映现出来。

   着手拆毁费城时,聚众反抗的公山不狃率领费人袭击了鲁国都城。最危急的时候,叛军箭羽几乎射到避难武子台上的定公身旁。但是靠着孔子准确的判断和指挥,局面终于化险为夷。

   子路又一次对老师作为实干家的本领心悦诚服。子路当然早就知晓孔子作为政治家的才能,也深知他武艺高强,但是却没有想到,在实际战斗中可以发挥出如此精彩的指挥水平。不用说,子路自己也身先士卒投入了战斗。久违的长剑的滋味,还真是令人难舍。总之,比起穷究经书、修习古礼来,和粗糙的现实直接搏斗的生活方式,更符合他的性情。

   某次,为了与齐国之间屈辱的媾和,定公携孔子与齐景公会于夹谷之地。会上,孔子一一指出齐国失礼之处,对景公及其手下的群卿诸大夫迎头痛斥,使战胜国齐国的君臣上下抖作了一团。

   这是件足以令子路从心底大呼“快哉”的事,然而从那以后,强齐对邻国宰相孔子的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