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第6部分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6部分

小说: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婀酢×妫计教厝钕痰韧由窖簦嶙愿抵危比撕胖'竹林七贤,,向子期所頃山阳旧居也。后人立庙于其 处。〃
又云:
〃郭缘生《述征记》所云白鹿山东南二十五里,有嵇 公故居,以居时有遗竹焉,盖谓此也。〃
所谓山阳故居筠篁列植,称康故居有遗竹,都是因为 不明白〃竹林七贤〃名称的由来,所作的附会。
〃竹林七贤〃以稆康、阮籍、山涛为领袖,向秀、刘 伶次之,王戎、阮咸为附属。王戌从弟衍本不预七贤之 数,但也是气类相同的人物,可以合并讨论。
《晋书》四九《阮籍传》附《瞻传》云:
〃见司徒王戎,戎问曰:'圣入贵名教,老庄明自然, 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世 人渭之'三语掾'/
《世说新语,文学类》亦载此事,但作王衍与阮修问对
之词。其实问者之为王戎或王衍,答者之为阮膽或阮
修,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相同
之说一点。〃三语掾〃之三语中,〃将无〃二语是助词,三
语实仅〃同〃之一语。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相同之说为
当时清谈主旨之所在,故王戎举之以问阮瞻。阮瞻的 回答与王戎之意符合,故深得王戎的赏识。
关于周孔名教,据《老子》云: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又云:
〃始制有名。〃 王弼注云:
〃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 名分,以定尊皁,故始制有名也
《庄子,天下篇》云…
〃春秋以道名分。〃
据此可知名教或以名为教,依魏晋人的解释,即以官 长君臣之义为教。这是人世求仕的人所宜奉行的东 西。主张遵行名教,人世求仕,与主张崇尚自然,避世 不仕,适相违反。名教与自然明明是不同的东西,何以 王戎、阮瞻要说相同呢?这要了解瑰末以来的政治状

况及嵇康等人的主张与遭遇。
在魏末晋初主张自然与名教互异的士大夫中,其 崇尚名教一派的首领,如王祥、何曾、荀觊等三大孝, 即辙佐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而做到三公的人。其眷怀 魏室,不与司马氏合作的人,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 为宗。当时人物对名教与自然主张的不同,即是自身 政洽立场的不同。
〃七贤〃之中,应推嵇康为第一人。嵇康的妻子是 曹操曾孙之女(见《魏志》二〇《沛穆王林传》裴注引 《嵇氏谱》〕。在政治上,嵇康积极反抗司马氏;在思想 上,嵇康是主张自然的最激烈的领袖。
《魏志》二一《王粲传》裴注引嵇喜撰《嵇康传》略
云:
〃少有偶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香,宽简有 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性好脲食, 常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以 为神仙者,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超然独达,遂放世事, 纵意于尘埃之表。撰录上古以来圣贤、隐逸、遍心、遗名 者,集为传赞,自混沌至于管宁,凡百一十有九人,盖求 之于宇宙之内,而发之乎千载之外者矣。故世人莫得而 名焉。〃
裴注又引《魏氏春秋》略云:
〃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
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 竹林,号为'七贤'。大将军尝欲辟康。康既有绝世之言, 又从子不善,避之河东,或云'避世'。及山涛为选曹郎, 举康自代,康答书拒绝,因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 大将军闻而怒焉。初,康与东平吕昭子巽弟安亲善。会巽
淫安妻徐氏,而诬安不孝,囚之。安引康为证,康义不负 心,保明其事。安亦至烈,有济世志力。钟会劝大将军因 此除之,遂杀安及康。〃
据此可知嵇康在当时是一个被号为主张老庄之自然
(即避世),违反周孔之名教,不孝不仕的人。司马氏杀
桮康,加在他身上的罪名,正是不仕不孝,违反名教。
俞正燮《癸已存稿,书文选幽愤诗后》说:〃乍观之,一 似司马氏以名教杀康也者,其实不然也。〃司马氏实以
名教杀嵇康,俞氏于此未能完全了解。
嵇康被杀后,其余主张自然的名士如向秀,据《世 说新语,言语类参《晋书》四九《向秀传》)云:
〃嵇中敏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络,《司马)文王引 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捐 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刘注引《向秀别传》略云…
〃(秀〉少为同郡山涛所知,又与谯国嵇康、东平吕安 友善,并有拔俗之鈞,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 异。常与嵇康偶联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不虑家之

有无,外物不足怫其心,弱冠著《儒道论》。后康被诛,秀 遂失图,乃应岁举到京师,诣大将军司马文王。文王问 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能自屈?'秀曰:尝谓彼人不达 尧意,本非所慕也。'一坐皆说。随次转至黄门侍郎、散骑 常侍。〃
可知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完全改节失图,弃老庄之自 然,遵周孔之名教。
至若阮籍,则不似嵇康积极反晋,而出之以消极 的态度,虚与司马氏委蛇,遂得苟全性命。据《魏志》亡 一《王粲传》《参《晋书》四九《阮籍传》)云…
〃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 则。官至步兵校尉。〃
裴注弓I《魏氏春秋》略云…
〃籍旷达不瑪,不拘礼俗。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检, 而毁几至灭性。后为尚书郎、曹爽参军,以疾归田里。岁 余,爽诛,太傅及大将军乃以为从事中郎。后朝论以其名 高,欲显崇之。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歩兵校尉缺,厨 多美酒,营人善豳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箱口不论人过,而自然螅酰饰穹ㄖ亢卧壬钏〕鸺病4蠼韭砦耐醭13种湟允僦铡!
关于何曾的仇疾与司马昭的保持阮籍,据《世说新语 ,任诞类》云…

〃呒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耸亦在 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搭以重丧显于公坐,饮 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阮箱) 毁颔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 丧礼也/籍饮瞰不辍,神色自若。〃
又《魏志》一八《李通传》裴注引王隐《晋书》所载李秉 《家诫》略云:
〃(司马文王)曰:'天下之至慎,其惟阮嗣宗乎〗吾每 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曾评论时事。喊否人物,真可谓 至慎矣。'',
可知阮籍虽不及嵇康的始终不屈身于司马氏,然而所
为不过〃禄仕〃而巳,依旧保持了他的放荡不羁的行
为,所以符合老庄自然之旨,故主张名教、身为司马氏
佐命元勋的人,如何曾之流,必欲杀之而后怏。
自然之旨既在养生遂性,则阮籍的苟全性命,仍
是自然而非名教。而他言必玄远,不评论时事,不臧否 人物,被司马昭称为〃天下之至慎〃,则不独用此以免
杀身之祸,并且将东汉末年党锢名士具体指斥政治、 表示天下是非的言论,一变而为完全抽象玄理的研 究,遂开西晋以降清谈的风派。然则,所谓清谈,实始 于郭泰,成于阮籍。
刘伶。《世说新语,任诞类》云: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则刘伶亦不过有托而逃,藉此表示不与司马氏合作而 巳。这与阮籍的苟全性命,同是老庄自然之旨。乐广以 为〃名教中自有乐地〃,非笑此类行为,(见《世说新语 ,德行类〉广王平子、胡母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 有裸体者〃条及《晋书》四三《乐广传》)足证当时刘伶
的放纵,出于他主张的自然之说。
阮咸。《晋书》四九《阮籍传》附《咸传》略云:
〃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 其所为。居母丧,纵情越礼,素幸姑之婢。姑当归于夫家, 初云留婢,既而自从去。时方有客,咸闻之,遽借客马追 婢,既及,与婢累璩而还(参《世说新语I任诞类》〃阮仲 容先幸姑家解卑咪〃条、〃
考《世说新语,任诞类》〃阮仲容步兵居道南〃条刘注 引《竹林七贤论》云…
〃诸阮前世皆儒学,善居室,惟咸一家尚道弃事,好
酒而贫。〃
所谓〃儒学〃,即遵行名教之意;所谓〃尚道〃,即崇尚自 然之意。阮咸〃尚道弃事〃,〃纵情越礼,素幸姑之婢〃, 足证阮咸也是主张自然之说的人物。
据上引史料,可见自然与名教不同,本不能合一。 魏末名士其初原为主张自然、高隐避世的人,至少对 于司马氏的创业,不是积极赞助。然其中如山涛、王氏

戎、衍兄弟,又自不同。象山涛,原是司马氏的姻戚。 (山涛为司马弒妻张氏的中表亲,见《晋书》四三《山涛 传》)其人虽曾〃好老庄,与嵇康善〃,(《世说新语,政 事类》〃山公以器重朝望〃条刘注引虞预《晋书》〉但后 来终于依附司马氏,佐成亡魏成晋之业。王戎、王衍既 与晋室开国元勋王祥为同族,王戎父王浑、王衍父王 乂又都是司马氏的党与,家世遗传与环境熏习都足以
使他们站到司马氏一边,致身通显。而他们早年本崇 尚自然,栖隐不仕,后忽变节,立人之朝,位至宰执,势 必不能不利用一己有的旧说或发明一种新说,以辩护 其立场。这就是名教与自然相同之说的由来。此说意 谓自然为体,名教为用,自然为名教之本。如袁宏《后 汉纪》所云:
〃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然则名教之作何为者 也?盖准天地之性,求之自然之理,拟议以制其名,因循 以弘其教,辩物成器,以通天下之务者也。是以离下莫尚 于天地,故贵贱拟斯以辩物;尊卑莫大于父子,故君臣象 兹以成器。天地无穷之道,父子不易之体,以无穷之天 地,不易之父子,故尊皁永固而不逾,名教大定而不乱, 置之六合,充塞宇宙,自今及古,其名不去者也。未有违 失天地之性,而可以序定人伦矣。〃(二六献帝初平二年 述蔡邕宗庙之议)
既然名教原是取法自然而设,则不独须贵名教,亦当

兼明自然。有了此说,如山涛、王戎、王衍之辈,自可兼 尊显的达官与清螅拿坑谝簧恚认沓说母还螅∪源媪窒碌姆缌鳎匏鸭伞U馐抢飞厦⑹铡〉淖钕灾睦印S纱丝芍逃胱匀幌嗤抵∫猿晌逄傅暮诵模衅湔紊系氖导使τ谩
如果是林泉隐逸清谈玄理,则纵使无益于国计民 生,也不致误国。清谈误国,正因在朝廷执政即负有最 大责任的达官,崇尚虛无,口谈玄远,不屑综理世务之 故。《世说新语,轻诋类》桓公人洛条云: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屑登平乘楼,眺 囑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 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虎率尔对曰:'运自有废兴, 岂必诸人之过?'〃
袁虎不知桓温所以说王衍等人要负神州陆沉的责任, 是因为王衍等那些负有最大责任的达官,崇尚虚无, 不以国事为务。同书同类同条刘注引《八王故事》云…
〃夷甫虽居台司,不以事物自嬰,当世化之,羞言名 教,自台郎以下,皆雅崇拱默,以遗事为螅K暮I心∈墩咧浣摇!
同书同类同条刘注引《晋阳秋》云…
〃夷甫将为石勒所杀,渭人曰:吾等若不祖尚浮虚, 不至于此。'',
《晋书》四三《王戎传》附《王衍传》略云: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石)勒称尊号。 勒怒: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 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人夜 排墙填杀之。〃
王衍与王戎一样,是主张名教与自然〃将无同〃的人 物。刘注弓I《八王故事》等书说他〃羞言名教〃,〃祖尚浮 虚〃,是说他主张自然为名教之本。王衍少壮登朝,至 于白首,位居台司,而存林下风流。〃不以事物自婴〃, 并由此博得四海美名。在他的影响下,自台郎以降,也 都〃雅崇拱默,以遗事为高〃。这就必然要误国。王衍在 临死之前所说〃吾等若不祖尚浮虚,不至于此〃,表示 他自己也觉察到了这个问题。
王衍死于宁平,宁平之难,死者数十万,西晋仅有 的力量完全丧失,终至灭亡。《元和郡县图志》七《河南 道三》亳州真源县条云:
〃宁平敁城在县西南五十五里,汉县地。晋永嘉五 年,东海王越自阳城率甲士四万死于项,秘不发丧,石勒 兵追之,及宁平城,焚越尸于此,数万众敛手受害,尸积 如山,王夷甫亦遇害。〃
《晋书》五九《东海王越传》略云:
〃永嘉五年薨于项,秘不发丧,以襄阳王范为大将

军,统其众,还葬东海。石勒追及于苦县宁平城,将军钱 出兵钜勒,战死,军。勒命焚越柩曰:'此人乱天下, 吾为天下报之。'故烧其骨以报天地。于是数十万众,勒 以睐困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 珠焚其余众,并食之/'
清谈误国是西晋灭亡的厣因之一。那时候的西晋 官场是,一面侈谈名教与自然〃梅无同〃,一面穷极奢 侈享受,名士与高官合为一体,而变乱就在这种风气 中孕育。此风不到西晋最后灭亡,不能终止。
附〃格义〃
《高僧传》四《晋离邑竺法雅传》云:
〃竺法雅,河间人。凝正有器度,少善外学,长通佛 义,衣冠仕子咸附谘窠。时依雅门徒,并世典有功,未養 佛理。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 例,谓之'格义'。及吡浮昙相等亦辩'格义',以训门徒 雅风采洒落,春于枢机,外典、佛经,递会讲说,与道安、 法汰每披释凑疑,共尽经要。〃
〃格义〃的正确解释,应如《法雅传》所言。伹《法雅传》 中—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数语尚不甚 易解。考《世说新语,文学类》云:〃殷中军被废,徙东 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遇见一道人, 问所弧闶腿弧!跣⒈曜⒃疲

〃事数谓若五阴,十二入,四谛,十二因缘,五根,五 九,七觉之声。〃
又《出三藏记集》九《四阿琀暮沙序》(案此序当是道安 所作)云:
〃又有;&数悬事,皆访其人,为注其下。〃
事数自应依刘孝标之说。而所谓〃生解〃者,六朝经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