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第39部分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国华作为和谈代表,1951年5月12日从康藏前线赶赴北京。
  5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听取《协议》签订情况 后,把目光转向张国华,按他平常的习愤,和一个不熟悉的人交 谈时总要先问问籍贯、经历,当得知张国华是江西人,曾在袁文 才、王佐的部队工作过,眼神格外明亮起来。因为那曾是两支充 满神秘色彩的绿林军,是毛泽东本人在秋收起义后与他们结缘并 把他们改造成新军的。“袁文才、王佐都是对革命有贡献的同 志。”毛泽东没有时间去回忆那段历史,他需要更多地面对现实。 “进藏部队的情况怎样?”
  张国华概括地讲了几句:“大部分同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每个战士负重七八十斤,有的党员和班长负重90斤,连续10多 天以每日100公里的速度急行军。断粮了就忍着饥饿坚持……当 然也有少数同志嫌进藏苦,把进藏看成是‘进葬’……有些话他 不好学,诸如“张军长执行上级指示太坚决,我们跟着倒霉”、 “毛主席真小气,要个穷山恶水的破西藏干什么”……毛泽东也 能感觉得到在全国胜利之时奔赴艰难之地容易出现的思想问题, 深深地吸了口烟,用夹着烟头的手指朝张国华点了点:“你告诉 他们,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你是共产党员,党 要你去,你去不去?!”
  毛泽东看着将军们,见他们记下了自己说的几点,表情由严 肃慢慢转为微笑,请他们谈谈困难。张国华强调筑路的重要。毛 泽东点点头:“要筑路与生产并重。”毛泽东要求部队很快进军拉 萨,为全部实行《十七条协议》而努力。
  当毛泽东说完“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 和宗教这两件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健”时,将军们知道该是 接见结束了,纷纷站了起来。
  第二天下午4时,毛泽东又接见全体西藏代表,情绪盎然: “我们共产党为了帮助你们发展西藏的文化经济事业,不是为了 当官,不是去办坏事,如果汉族干部欺负你们,”毛泽东拍了拍 自己宽厚的胸膛:“你们来找我毛泽东好了!”
  众人笑了起来。毛泽东意犹未尽:“好哇,今天办了一件大 事。这是一个胜利,但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要实现协议的第十七 条具体内容,还要靠我们共同努力呀!”
  ●4。张国华拜会达赖喇嘛
  1951年10月,张国华带着军直及一五四团到达拉萨时,依然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到处都是谣言,说“解放军来了,大 喇嘛杀死,小喇嘛丟到河里淹死。”“布达拉宫铜佛流泪了。”站在高 楼台上的反动分子朝欢迎人群和入城队伍投石子、吐口水,咒骂开 道的腰鼓队是“魔鬼”。噶夏(西藏地方政府)把张国华的部队全部 安排在拉萨河北岸沙滩上,张国华、谭冠三等军领导住在宇妥院内。 藏军在张国华部队周围三面安设军营,暗暗地将十八军主力置于他 们的控制之下。张国华对此哂笑一下,只是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抓紧时间休息。他自己去找噶夏的实际执政者藏王鲁康娃、洛桑扎 西,要他们卖粮食给解放军。鲁康娃鼻子一哼,扭过身去说:“过去 满清有个人藏大臣也姓张(指张荫堂〕,只在拉萨设了一个衙门,没 有带什么兵,你何必带这么多军队!”
  张国华淡淡一笑:“天下姓张的人多,可姓张跟姓张的不一 样。我们是来执行十七条的,希望你能配合,首先解决粮食问题。”
  鲁康娃捻动着佛珠,讥笑道:“打败仗虽然难受,饿肚子比 打败仗更难受吧?!”
  张国华和谭冠三交换了一下目光,问:“你看到和平解放西 藏办法协议没有?”
  鲁康娃耸耸肩环顾左右的贵族官员,眼里的凶光一闪,不作声。
  “协议是双方代表签了字的,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你们应 该协助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可你们采取的是什么行动?” 张国华说着,要随行人员把十七条协议藏文本摆到鲁康娃面前。
  鲁康娃要拿又没拿,像盯着一团火,嘴里嘀嘀咕咕:“阿沛 (阿旺晋美)去北京,并未授权谈军事,十七条协议很突然…… 老百姓也不满意,应该修改……”当他的目光掠过张的随行人 员,便有了话头,指着张国华突然狂叫起来:“姓张的,你好大 胆,把军队带进来啦!”
  按张国华的脾气早该发作了,可他只好忍着,耐心讲党的民 族宗教政策,末尾还是强调了一点:反对祖国统一的结果,将会 和军事较量一样,在政治上再遭失败。希望噶夏合作,西藏地方 政府也要悬挂国旗……
  鲁康娃不肯让步,面色阴沉:“西藏是一个独立的佛国,不 必悬挂中国国旗,挂上了,再拿下来也不好看!”
  回到营地的张国华,气得心口咚咚直跳。本来他已经学会了 抓糌粑,喝酥油茶,啃生牛肉,可饭端上来的时候,他难以下 咽。一则顿顿是羊肉,膻味极大,总吃当然腻。二则有的连队连 一天两顿稀饭都喝不上。“不行,看来我得去见达赖喇嘛!”
  张国华和中央代表张经武商量,决定10月30日以代表西南 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给达赖送礼为名,正式拜会达赖喇嘛,首 先解决粮食问题。
  噶夏政府却想借此杀杀张国华的威风。当张国华派出的代表 徐淡庐和平旺前去商谈拜会细节时,噶夏政府提出,张国华拜会 达赖时,必须按照传统礼节,行磕头礼,即所谓朝拜。徐淡庐和 平旺当然不同意,说双方的风俗习惯都要照顾,互相尊重,解放 军是不兴叩头这一套的,但一定会尊重达赖。噶夏政府想到张国 华那一路拦不住的精兵强将,对拜会仪式只好作了让步。
  他们两人回来一说,张国华思索了一会儿,作了布置,于第 二天上午9时半,带着庞大的送礼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大昭寺前 面。张国华率领徐淡庐、陈竞波、乐于泓和平措旺阶,抬着送给 达赖的13件礼物的队伍走在前面,十八军的军乐队鼓号齐奏; 文工团员扭着秧歌敲着腰鼓,寺前如过节一般热闹。为了不失礼 节,张国华带领队伍按藏族人转经的方向绕大昭寺走了一圈,然 后朝罗布林卡走去。
  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张国华把礼物送给站在宝座前 的达赖,然后开始宗教仪式。达赖重新登上宝座,张国华将噶夏事先准备好的宝塔、佛经、哈达等五件东西一一献上,徐淡庐等 人也将哈达献给达赖。张国华目光转向平措旺阶。平措旺阶虽然 参加了政府工作,张国华还是让他穿上藏族服装,并且给他做了 工作,要他仍给达赖磕头。在这之前,邓小平曾有过细致的交 待,到拉萨之后,会见达赖喇嘛时,如果他提出摸顶,可以不受 我们军队纪律的约束,让他摸顶。当平措旺阶上前磕完头,达赖 又伸出手来给他摸顶。年轻的达赖受礼之后,显得非常激动,向 司仪人员轻声说了一句藏语。司仪马上用汉语大声传达达赖的问 候:“汉官一路上辛苦了!”
  这个仪式结束后,藏方献上饭、酥油茶、面卷之类,品尝之 后。其他人退下,只留张国华和平措旺阶,跟达赖进人他的卧 室,稍坐片刻,又随达赖走上观戏阁。阁前装着玻璃,有一层薄 纱遮住,十八军的文工团便在台前开始演出。张国华用余光看了 一眼达赖,只见他手持望远镜,急急地调着焦距。看来,达赖被 这新奇的演出吸引住了。
  回到住处,张经武问起今天的拜会,张国华把帽子往桌上一掼,喜不自胜:“文工团算是带对了,达赖喇嘛虽然是垂帘看戏, 看得是目不转睛。嘿!原来他这么年轻,看来也有为呀!”
  张经武点点头:“我看也是。他是个纯朴的青年。你看粮食的事有问题吗?”
  张国华扬起巴掌在张经武手心击了一下,嘴角露出一丝诡秘的笑。
  第二天,阿沛高兴地告诉大家,达赖已下令要13个宗(县) 各筹粮1万斗,另外布达拉宫仓库还能拿出5000斗……
  ●5。两活佛走进中南海,达赖突然要见毛泽东
  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达赖和班 掸,作为西藏选区的代表,联袂来京,共商国是。在历史上,五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六世班禅、九世班禅曾先后来过北京。但达赖和班禅一道进京还是头一次。
  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发了文件,让有关部门做好细致的安排。
  所以两活佛一到北京,包括随行人员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达赖住御河桥,班禅住畅观楼。这都是当时北京最好的宾馆。
  9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热情会见两活佛。班禅; 毛泽东已经见过;达赖,却是第一次见到,同时见到他们两人,毛泽东十分高兴。
  按照藏族宗教界人士的说法,毛泽东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达 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则是无量光佛的化身。三位至尊至 圣的菩萨在人世间的化身,能够相会在一起,不仅信教者视为奇 事,就是普通中国人也觉是件喜事,于是雪域高原沸腾起来,相 祝吉祥圆满,北京的宗教界也是奔走相告,一派喜庆的气氛。
  9月15日下午3时,人大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达赖和 班禅都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会议开始前,在休息室,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亲切会见他们。毛泽东问:“生活习惯吗? 这几天参观了什么地方?有什么活动?看了什么节目?”
  达赖和班禅一一回答,并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致谢。
  毛泽东点点头:“满意就好,满意就好。”并用夹着纸烟的手 指了一下周恩来说:“你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安排不周的地方, 都可以找他。他是我们大家庭的管家,是个大管家,好管家。我 们大家的事情都归他管。你们有事尽管找他,他会帮助你们。”
  达赖和班禅都穿着橘黄色的缎子袍,在代表中年龄又最轻, 所以所到之处,备受关注。会议结束时,达赖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那一年他才19岁。在不久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班禅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他16岁。这期间,毛泽东多次勉励 他们:“你们是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你 们两位都很年轻,前途远大,要好好团结,努力学习,大胆工 作。我们要共同努力,把西藏的事情办好。这样,西藏人民就会 感到高兴,全国各族人民也会感到高兴。”
  人大、政协会议结束后,达赖、班禅分别到全国各地视察, 于次年2月下旬回到北京,恰逢藏历木羊年。2月23日,是藏历 除夕,当天下午和晚上,毛泽东在自己的寓所丰泽园分别会见达 赖和班禅。达赖、班禅向毛泽东汇报在各地参观视察的体会。他 们说:解放才几年,祖国各地发展很快,我们感到很高兴。
  毛泽东说:“在我们的国家里,许多地方还很落后,西藏也 是落后的,这是应该承认的。我们承认落后是有好处的,我们可 以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向苏联学习。这样,我们向先进的国家和 民族学习,在我们内部各民族间互相学习,亲密团结,共同建 设,那么我们各民族都有希望,全国都有希望。”
  24日下午,达赖和班禅在中南海举行盛大宴会,邀请毛泽 东和其他领导人共度新年。他们早早来到中南海,在休息室门口 迎候客人。休息室的长沙发前,茶几上摆满了各种油炸果子和吉 祥物,完全照藏族传统习惯布置。
  毛泽东对达赖、班禅说:“等一下我讲几句话,向你们表示 节日祝贺,可以吗?”
  达赖、班禅异口同声:“欢迎,欢迎!毛主席有什么教导,我们非常愿意聆听。”
  毛泽东纠正道:“不是教导,是祝贺。”说着,从宽大的衣兜 里摸出一张折好的稿纸,递给刘少奇,“你看看,行不行。”
  刘少奇很快扫了一眼,递给周恩来,周恩来看后,双手还给 毛泽东,说:“很好,很好。”
  坐在毛泽东与周恩来之间的达赖,顺手接过稿纸,转交给毛 泽东,学着总理的口气,用汉语说:“很好,很好!”他自己先笑 了起来,周围的人包括毛泽东也都笑了。
  宴会进行得很顺利。3月上旬,两位活佛准备返回西藏。藏 历年过后,他们分别到中南海向毛泽东辞行。3月8日,毛泽东 亲自到御河桥达赖住处为其送行,并作了长时间交谈。第二天, 毛泽东又到畅观楼去看望班禅。毛泽东一开始就说:“昨天我去 看望了达赖,今天特意来看你,为你送行。”
  班禅很感动,一再表示感谢。
  毛泽东点燃一支中华烟,猛吸一口,又轻轻吐出,沉思片 刻,说:“昨天我给达赖讲了,我这个人薪水不多,开支不小。 一要抽烟,二要喝茶,三还要买点书看。这样一来所剩无几。你 们要走了,我也没什么礼物可送,就送你们八个字吧:团结、进 步,更加发展。作为临别赠言。”
  班禅说:“毛主席的教导非常重要,我一定牢记在心,认真 贯彻。”
  毛泽东又说:“前年我对(西藏)国庆观礼团的朋友们就讲 了这个意思,现在旧话重提,无非是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进一步 搞好团结,争取进步和发展。”
  毛泽东问班禅堪布会议厅负责人计晋美:“你赞成不赞成团结?”
  计晋美说:“赞成。”
  毛泽东又问:“你愿不愿意进步?”
  计晋美回答:“愿意。”
  毛泽东放下只抽了一半的烟蒂,平伸双手,在大家面前停了 一会儿,然后慢慢合拢,用温和的目光看看班禅,说:“那好, 我们都想到一块去了。团结了,进步了,也就会发展。……现在 我们还很穷,很落后,西藏要发展,内地要发展,全中国都要发展”
  3月10日,由周恩来出面,举行盛大宴会,为达赖、班禅送行。
  达赖与班掸,在性格上很不同。班禅外向,喜怒哀乐,全在 脸上,性情也有些急躁,容易冲动。达赖比较内向,情感不易外 露,脸上总是一副微笑,性情温和,遇事比较沉稳,说话有分 寸。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西藏,也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