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职场中层的自我管理:职场360度 刘平青 - >

第2部分

职场中层的自我管理:职场360度 刘平青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炼自己,不用过多指望别人古话说得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以说,中层境遇的逆顺,关键在于自己的“道”合理与否。 
中层就是组织的“中坚”。中坚的处境,不外乎“上压、下顶、左攻、右挤”(见图1…3)。有些人始终耿耿于怀,抱怨高阶的压、基层的顶以及平级的攻挤,弄得情绪不好、无心办事。这种怨责,根本无济于事。 

其次,要在心态上调整过来。因为上压、下顶、左攻、右挤,都是十分自然的现象,要认为“本来就是这样,有什么稀奇”,这样才能自然心平气和,才能合理地把握。 
为什么要上压?想想看,站在上面的人,如果不用力向下踩压,怎么知道下面紧密不紧密?可见高阶催促、质问、施压,目的在于了解中坚有没有尽力,能不能确保成果与品质。 

为什么要下顶?理由其实简单:他如果不顶,迟早会被上面压死。中国人很会哼哼唧唧,有一点病痛,呼叫老半天。上级交代部属做一些事情,部属往往叫苦连天。其实,会呼叫才不会被压死,这乃是一种“预先警报系统”的装置。书包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真正的竞争对手(5) 
一位部属,当主管交给他工作时,丝毫不知叫苦。主管心里必然认为他的工作负荷还轻,于是再找一件工作给他,这时部属依然不知叫苦。主管再次交办工作,才发现他没有来上班,住院治疗去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需要这一类的保全系统。不过,“时”的掌握与调整,十分重要。叫苦得太早,就变成“狼来了”,弄得自己信用破产,有朝一日被活活累死也是活该;叫苦得太迟,一发出声音,紧跟着就挂急诊,显然和自己过不去。主管的心情,环境的变化,以及事情的缓急,也是考虑的要素,不应一成不变地依照固定的标准发出警报。 

左右攻挤,也是理所当然。既然平时都鼓励竞争,就无法避免平行单位的彼此攻挤。反过来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意无意地攻挤同事呢? 
如果自己都免不了如此,又哪里怨得了别人? 
认清现实,平静理喻,在此基础上设法改变才会客观有效。得道多助的时候,“上司会对我赏识”、“部属会对我谅解”、“平行单位会乐于支援”也是有可能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阴阳,有阴便有阳。 

高阶对中坚,可以施压,也可以赏识。中坚干部受到高阶的赏识,如同适时解压,可不再承受上级的压力。 
有时,高阶主管一看到某些中坚干部,马上追问、催促,甚至责问、挖苦,弄得中坚苦恼不堪。相反,有时看到某些中坚干部,却笑容可掬,再三感谢,要他也休息一下,不要过度劳累。这不是“不公平” 

,而是“合理的不公平”。因为这些中坚干部已经够用心、够尽力,老板除了表示慰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好说的。 
中坚要解除来自上方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修治自己,好好表现自己。至于部属方面,也会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基层对中坚的反弹会减到最低,甚至会出现“不顶”的现象。 
中坚如何对待基层,才会出现不顶呢?有人认为如果基层心服口服,自然不顶。这种念头固然正确,却未免过于理想化,事实上很难做到。有人认为中坚要让基层敬佩,就可能不顶。这种情况也不容易实现,因为中国人不轻易敬佩他人。中国人通常只佩服两种人:一种是外国人,一种是已故的中国人。凡是活着的中国人,很难让人服气。中坚干部不太可能做到让部属敬佩,也用不着这样苛求自己。中坚干部获得基层的“体谅”不但比获得部属的敬佩要容易得多,而且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也很大。只要基层员工体谅中坚主管,顶的力量就会大幅度减低。至于左右平行的志愿,必须居于平等互惠的条件,才能够成立。若是自己处处想占便宜,时时要求别人支援,却从来不支援别人,不但左攻右挤的局面会持续,而且力量也会越来越大。 

要获得平级的支援,其实比得到上级的赏识和下级的谅解更难,因为上下之间多少有一些顾及,不敢做得太过分。而平行的单位不存在这个情况,大家一般大,谁怕谁?往往明争暗斗,十分伤神。但是也由于此种关系,可以借由自己积累的资本和筹码撬动部门之间的力量,在某些业务和观点上形成合力。 

管理的依据是利弊而不是是非。一把手站在权力的顶端,他们面临的是大局莫测或是你死我活的环境。因此,这些开创者或守成者的思维方式是与众不同的,特别是他们的决策思维更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书包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真正的竞争对手(6) 
他们做出决策,特别是关键决策的依据不是社会道德中的是非曲直,而是利弊得失,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有时候把指望全部寄托在上级身上,就如同豪赌,往往是不靠谱的。记住,自己的事在别人那里永远不是最重要的。 

市场上的竞争激烈,上司们的“日理万机”,下属们忙于“一线”。 
也许别人无暇为中层提供更多支持,此时自我管理就成了自身脱离困境的法宝。谈到自我管理,简单的理解就是去主动管理。成功管理者的秘诀就是今天做明天的工作。只有自己有所准备,才能应付自如。 

管理者要主动做好自己的本分,学会管理自己和上中下级的关系。 
充分的准备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包括从心态到资料,从对自己的态度到与他人的关系。这样,当需要时,他们就会积极地给予帮助。 
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运筹帷幄。 
必要的物质准备。如果文件摆放得井井有条,就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查找到所需信息,以避免不能轻易地找到所需物品而放慢甚至中断工作。 
最好把便条固定地放在某个地方,或把它们收集在标有日期的日记簿里,以便能迅速地找到。 
必须熟知可能遇到的所有组织程序。如果确有合理的程序,你一定要找到它。如果没有,那么就该制定一个了。 
足够的睡眠和合理而健康的日常饮食,是保持良好身体状况的必要准备。 
把握时间灵活度,快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寻求更多的帮助。这样会按时赶到工作地点,实施工作计划,合理调整工作任务。 
与同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当需要帮助时,他们愿意考虑提供帮助。而且,对上级主管和客户来说,中层完成任务的情况必须一向很好,这样,当迫不得已说“不”的时候,他们也能给予充分的理解。 

预先制订好一天的计划。了解每项工作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只要可能,在昨天就要完成今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喜欢并善于解决问题。出现问题时,不会恐慌得坐立不安,也没有为最坏的情形所吓倒。要考虑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现在要做什么以及今后怎样才能避免这个问题。良好的准备对保持冷静极有帮助。 

三、攘外必先安内管理上司也好,培养下属也罢,最终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管理好自己,一切成功才有了稳妥的前提。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揭示的就是先内后外的道理。在中层的每一步改进和完善中,都不是针对外在对手的被动策略,而是基于自我修炼的主动精进。 
自问职场上最大的敌人是谁?不是老板,不是上司,更不是同事或下属,充其量他们只是跟着竞争前进的关系而已,真正能打败自己的,只有自己。不要觉得这句话玄得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高手一样,一生的追求就是战胜自己。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同样的状态下。只有能够克制住自己,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失败的危机。 

在这里,介绍一下本书的几项重要内容(见图1…4)。 
放大镜:环绕中层360度职场状态(见第二章)“攘外”的两项工具: 
加减法:需要中层适应的晋升公式(见第三章)“安内”的四个商数: 
道德商数:决定中层的职场高度(见第四章)情绪商数:构成中层职场满意度(见第五章)职场商数:成就中层职场竞争力(见第六章)家庭商数:储蓄中层的幸福指数(见第七章)围绕自我管理这一核心,通过道德、情绪、职场、家庭多个维度的管理去平衡控制,利用放大镜和加减法这两项工具去冷静分析周身的职场状况,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处事之道。在这个由内而外的过程中,涉外的工具是基于自我管理的成熟和完善来进行的,而在对外适应和把握的过程中,每个人也在不断调整自我的管理模式和侧重点。 

 

王安石变法启示(1) 
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为宰相。设“三司(度支、户部、铁盐)制置条例司”,整军理财,以谋富国强兵。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设置军器监等。此外,又罢诗赋及明经等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并立太学三舍法,修撰《三经新义》,以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为新法培养人才。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王安石也被迫两度罢相,但在神宗的支持下,新法基本得以实行。神宗死后,司马光为相,新法尽被废除。 

一、变法始末王安石变法的背景①,主要是当时社会的三大矛盾和三冗危机。 
三大矛盾是: 
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的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三冗危机是: 
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冗兵。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 
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失败原因: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 
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从各项经济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了时人抨击。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守旧派的反对,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 

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 
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再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行新法。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复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例如,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很多正确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 


王安石变法启示(2)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不断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此次变法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核心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变法失败后,北宋很快灭亡。 
二、史鉴今朝宋朝年间的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让人扼腕。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变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自我管理的缺失和变法中的种种弊端是其主要原因。 

王安石的变法之所以失败,可以说是中层力量对上对下 “坚凝”作用的缺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用四个词来概括对变法的情感基调:可悲、可惜、可叹、可敬。 
可悲。首先,论变法的可悲之处,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王安石本人的自我管理上的若干缺失。古人言慎独,也说过一日须三省,他的自恃才高和自律不当,使他缺少了一份足以与满腹才华相匹配的人格魅力与胸怀气度。体现在人们对他执拗脾气那声颇为无奈的“拗相公”之称;体现在与同僚相处中对保守党毫无调和的一概排挤和争斗;体现在不屑或忌惮他人的才华;体现在面临反对的声音进行盲目的打压与仇视;体现在不尊重那些值得尊重的或许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