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改变一生的169个小习惯 >

第7部分

改变一生的169个小习惯-第7部分

小说: 改变一生的169个小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会应用微笑的魅力

    外在形象与气质是我们的名片,而面部表情能够很好地将我们介绍给别人。一位社会礼仪学的学者这样对我说:“亲切而温和的表情,比一套高贵、华丽的衣服更加能够显示出个人魅力。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微笑,横眉竖眼只能让人对你敬而远之。”
    微笑是宽容,微笑是接纳,微笑是心灵的沟通。在熙熙攘攘的社会里,繁忙的人们虽然近在咫尺,心灵之间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而面带微笑却是缩短距离的灵丹妙药。
    曾经有一位年轻有为的日本企业家,是无数渴望成功之人的偶像。在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优点:明确的人生目标、坚强的斗志、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超越自己的毅力,以及诚恳的做人态度。凡是见过他的人,都对他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口皆碑,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从来不会微笑,冷若冰霜始终无法让人接近他。我曾经访问过他的员工,他们对这位企业家的风范大加赞赏,也深深被其个人能力折服。但是,他们在工作上却不喜欢支持他。其中一位女员工还心有余悸地说:“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找他,他是一个敬业的企业家,对我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近乎完美的解答,但是他严峻的神色让我从此以后不敢再去问任何问题。”我问:“你们见他微笑过吗?”他们的回答是:“工作中几乎没有,偶尔会在生活中看到他的微笑,但也不是灿烂的笑容。”
    微笑是文明的表现,也是涵养的表现,是人与人交流的润滑剂;微笑意味着胸怀宽广,微笑意味着慈祥与关爱;微笑显示出一种力量,它吸引别人的注意,同时也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魅力。就好比上面提到的那位日本成功企业家一样,他仪表堂堂、事业有成、雄心勃勃、富有朝气,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始终不尽人意。他到底缺乏什么呢?要怎样做才能弥补呢?很简单,时常保持微笑就能够锦上添花。
    一位成功的社交家说:“无论你有多高超的交际艺术,如果缺乏了微笑就像一朵即将枯萎的玫瑰花,黯然失色。”英国有一位教授在对交际比较成功的人士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微笑,而且是将微笑纳入日常学习专案,通过学习提高微笑的魅力。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报以微笑,它也会对你还以微笑。我们笑得更动人,生活就会更美好。

时常来点幽默

    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不和协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不和协的因素,那么,就会出现令人不快的局面。不过,如果我们能够适当使用幽默,是可以成功化解这种尴尬局面的。我听一位朋友的太太说,有一天百货公司在拍卖,因为抢购货品的人很多,百货公司也很难照顾周全。有一位女士抱怨百货公司的服务员缺乏礼貌,说:“要想在你们这里找礼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服务员被突如其来的话语惊醒了,沉默许久后才说:“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准备‘礼貌’,可不可以看看你带的样品,我好照着去做?”这位女士听后不觉嫣然一笑。这样,本来可能出现的冲突就此消失了。
    在生活中出现了冲突与困境时,除了合理使用幽默以外,几乎再找不到更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对于此,我曾经有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我们十几个老同学聚会,气氛非常热闹,酒桌上说了很多意气风发的话。正在兴致高昂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两个久未相见的老朋友竟然吵了起来,而且气氛越来越凝重。大家都是朋友,好不容易相聚一次,都希望高高兴兴的,所以极力想平息事端,但谁也不知道怎样开口。我问:“刚才上的一道菜是什么?”我见大家茫然,便补充说道:“是鸡,而且还是一只公鸡。”那两个发生争吵的朋友也停下来问:“哇,厉害啊,一只被煮熟的鸡你也能够辨别出性别。”我故作神秘地说:“当然,否则你们怎么会吵起来呢?只有公鸡才会那么大的火气。”他们两个相视一笑,大家也跟着大笑起来。我见状立即举起杯子说:“老朋友好久才见一面,干了这杯,祝我们的友谊更上一层楼。”争执在酒杯的碰撞声中得到圆满解决。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用幽默去解决的方式同样很多。我们应该充分地发挥幽默的力量,为自己排忧解难,给人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现幽默无穷的魅力,我将用下面这个例子来结束本节内容。
    班奇利是著名的幽默作家,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自己花了十五年时间才发现自己不具有写作的才能。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中有一位同样具有幽默才能的读者来信说:“伟大的班奇利先生,你现在要改行还来得及。”班奇利并没有因为读者这封具有挑战戏弄的来信而生气,而是以幽默的方式给读者回了一封信:“亲爱的,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太出名了,我改行到任何行业里他们都知道我就是著名的幽默作家班奇利。”后来,班奇利的这封回信被刊登在报纸上,给人们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笑声。面对读者这样的来信,班奇利用令人愉悦、迂回的方式给读者回信,既维护了读者的自尊心,同时还保护了自己的声誉,处理得真可谓两全其美。

忠实可靠的朋友是人生的财富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可以看出,朋友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是一张复杂的网,其中的连接点就是朋友。《圣经》说:“忠实的朋友是人生的良药。”的确如此,朋友对一个人的事业、生活各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是这个道理。记得有一位社会名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缺少了朋友,就好比饭菜里缺少了调味料。”
    人生因为朋友而绚丽,个人单薄的力量因为朋友而强大,孤独的人生因为朋友而多姿多彩,枯燥的生活因为朋友而乐趣无穷。亚里斯多德曾经说:“只有野兽才是喜欢孤独的。”人是不可能拒绝朋友而独自闭门生活。
    有一位阿拉伯商人,非常热情,喜欢交天下朋友。因为他认为朋友在人生中有重要意义。起初,人们对他的观点并不以为然,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利益高于一切。有一年,国家发生自然灾害,生意一落千丈,同行业中很多人都无法正常开展生意,惟独这个商人却依然能够正常经营。后来,人们纷纷前来讨教经验,他的回答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他的回答是:“我之所以能够经受自然灾害的侵袭而维持正常的经营轨道,主要因为朋友的帮助。”他详细地解释道:“我最喜欢的就是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给予我很多关怀。这次我能够度过经济危机,全靠朋友们的资助,否则生意上也一样会遇到困难。他们帮我筹集生意需求的资金,利用他们的人际关系帮我打通各方关系。我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是的!朋友是人生的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的无形资产,它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各种艰难的困境,战胜挫折,迎来人生的曙光。友情是一曲抒情的音乐,当你失意的时候,它能够消解你心中的不快,让一切烦恼烟消云散。
    曾经有一位父亲,在儿子刚离开学校参加工作时,他的谆谆教诲是广交忠实可靠的朋友。这位父亲对儿子说:“父母不能照顾你一生,而朋友却永远与你相伴。当你有困难时,朋友可以帮你渡过;当你有烦恼时,朋友可以帮你消除。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当你快乐时,也要与朋友一起分享。”这位儿子谨遵父亲的教诲,并以此作为人生的原则。后来,他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并拥有了很多朋友。他也不否认,朋友在他的事业,以及整个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朋友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请记住别人的名字

    虽然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离开了这个代号是不行的。比如,当我们与某人有了第一次谋面以后,如果你不能记住别人的名字,下一次见面就无法与别人展开交流,找不到交流的契机。
    记住别人的名字,表示你对别人非常尊重;记住别人的名字,也表示你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并且能够表现个人魅力。比如,你和某人第一次见面谈得非常投机。但是你却没有记住对方的名字。等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无法称呼,只能称呼“喂”或者“嘿”。这样的称呼将会使你们上一次建立的友谊崩溃,对方会觉得你连名字都不能记住,他在你心中的位置也不是很重要。    
法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有一次他与一位已经有过一次成功合作的出版商见面。见面后,这位著名的作家非常诚恳地与出版商讨论书籍出版的事情,事情差不多都讨论妥当了。最后这位大腹便便的出版商再次要求作家给他一张名片,因为他忘记了作家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这位作家顿时脸色大变,立即取消了与这位出版商的合作。作家认为:“我们既然有过一次成功的合作,通过那次合作,你至少应该记住我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而你却连这一点都不能做到,只能说明你只看重利益,而不懂得尊重人。而我则相反,在考虑利益的同时,我还有人格和尊严上的考虑。我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一位不尊重我的人出版。”
    这位出版商就因为这件非常小的失误,错过了一次与著名作家合作的机会。
    我们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并不是为了去讨好别人;而别人要求你记住他的名字,也不是出于虚荣心。这是一个人对尊严和人格得到保证的最根本的要求。记住别人的名字,这也是一个人应该讲究的最基础的礼貌常识。也是一个人有知识、有涵养的基本表现。
    名字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而称呼也是实际生活、工作,以及各种社交场合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内容之一,同时这还是正式交往得以进行和展开的必要内容。记住别人的名字,也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迎得未来。这是赢得口碑,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

要赢得别人的好感与支持

    越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越是应该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一个孤立的人,在激烈的竞争中是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的,“一只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这充分说明了个人力量的单薄,众人力量的强大。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赢得更多人的好感与支持。
    好感与支持,在人生中是相辅相成的。获得了别人的好感,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支持;同样,你获得了支持,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好感。这样彼此交错,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友谊,对人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要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应该从丰富自我开始。如个人良好的形象、丰富的知识、诚恳待人的态度、宽广的胸怀、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懂得尊重别人,以及赢得别人尊重的个人魅力。
    良好的个人形象是赢得好感的首要条件,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骄傲、倔强而不狂妄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念会赢得别人的尊重;胸怀宽广、待人真诚会赢得朋友的信任。除此以外,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别人的尊重都是赢得好感的重要条件。
    赢得好感是赢得支持的基础,在激烈的竞争中要赢得多方面的支持,就应该尽可能地赢得别人的好感。
    亚洲首富李嘉诚先生在谈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时说:“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成绩,可以说离不开朋友的支持。没有朋友的支持,我的经营理念得不到理解和贯彻,在我陷入低谷的时候,也是全靠朋友们的关怀与支持。否则,就没有我今天的事业与成绩。”李嘉诚先生还说,要赢得别人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赢得别人的好感,这是获得支持的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是我们最值得借鉴的良方。更何况,21世纪是一个更开放、更讲究合作的时代,只有通过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懂得如何赢得别人的好感和支持的人,将会一事无成。

学会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每个人都离不开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怎样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这是一种交际艺术。有人认为只要不是陌生人,都可以保持一种比较熟稔的关系;而有些人则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是疏远一点比较妥当。无论是亲密还是疏远,都不是最佳的交往方法。比较中庸的方法是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过分亲密,更不能过分疏远。“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时就需要一个度的把握。
    太过亲密的人际关系,很容易使人感觉你这人很随便,与谁都是这样。或者,认为你这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凡事都要与人商量,让别人替你参考。更有甚者,认为你是“应声虫”,喜欢跟着别人的后面打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太过疏远的人际关系,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你太傲慢,不容易与人相处,喜欢离群索居。如果碰见不理解的人,可能误会你瞧不起人,不喜欢与他们相处,甚至是讨厌他们。这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一个绝对的禁忌。
    可以看出,上面两者都不妥当。我曾就此问题特地请教过社交礼仪专家,以及一些学者、教授,他们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不能亲密也不能疏远,掌握一个适当的度。至于怎样衡量所谓的度,他们都表示无法量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不同性别、性格、地位,以及与自己的关系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博士,针对亲密与疏远的程度做了一项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女性之间,喜欢保持相对亲密的关系;男性之间,关系一般都比较疏远;异性之间,如双方都有爱慕之意,关系则相对亲密,否则一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