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天亮以后说分手 >

第1部分

天亮以后说分手-第1部分

小说: 天亮以后说分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序言:落在欲望城市的眼泪  

很多朋友不理解我怎么会写这样一本书——我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一直做的是财经类记者,对于书中所记叙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女性“一夜情”故事,我是陌生的。我以前一直以为,那是别人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会如此“痴迷”地采访和完成这些故事。的确,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个意外。

我还是要感谢欧阳雪,我书中的第一个叙述者。一个酷夏的夜晚,我在三里屯的一个咖啡屋写一篇乐评(这是我最喜欢写的文字),欧阳雪像个幽灵一样出现在我眼前,她用手轻轻地推了一下我的肩膀,然后笑着问我是不是作家,我尴尬地笑了笑,然后告诉她我只是一个记者。于是她在我对面坐了下来,她说不管我是记者还是作家,她要把她的故事讲给我听。这个有趣的女孩不由得我做决定就开始自说自话了。起初我不是太在意,以为不过是酒吧里常见的无聊行经,但是慢慢的,我被欧阳雪的叙述打动了。至今依然记得欧阳雪当时抽着烟,很小心地抹眼角的泪,表情是颓废的,声音是沙哑的。说完了自己的故事后,欧阳雪就离开了咖啡屋。分手之前,她问我,能否记住她这样一个陌生人的故事,我点点头,心有点隐隐作痛。

后来,我打车离开三里屯,看着出租车缓缓抛开灯红酒绿的街道,我的心情却兀自黯然,“不快乐的城市”,我轻声对自己说。一路上,没有尘土飞扬,没有怀旧老歌,心脏里却有了一种被炸开的酸楚。我在想这城市的不快乐,我想,像欧阳雪那样的女孩一定还有很多。于是,我萌发了写作此书的念头,于是,我“不务正业”地开始收集资料,东奔西走地采访形形色色的女孩和女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这本书里记叙的都是有关女性的“一夜情”故事,之所以只写女性,在我看来,男人选择“一夜情”的原由过于简单明了,性是他们的出发点,也是他们的归宿。但是女性则大不相同。就我采访过的女性来说,她们发生“一夜情”的原因和感受都是多种多样的,有快乐地沉迷于放纵的,也有的是一时失控;有在放纵之后追悔莫及的,也有的对此心生麻木。对此,本书都一一真实地加以记录。这本书没有对“一夜情”作任何价值判断,我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也没有搀杂进任何自己的个人情感,只是力求真实地把主人公的叙述记录下来。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先入为主的评判都是不准确的,“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感受。”这是书中一个女主人公说的话,她说她不在乎别人对她行为的评价,因为别人不能理解她的真实处境。采访的人物越多,我越能理解被采访人的心态,我相信,她们的心中都在隐藏着各自的无奈。

但是无论如何,“一夜情”这种早年对中国人来说很是陌生的现象,正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夜情变得既时髦又泛滥——在媒体和很多人的谈话中出现的频率日渐增多。有着剔除相同信息功能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可以提供将近6万条有关一夜情的信息。

事实上,有着一夜情经历的中国人也在迅速增加。在北京白领聚居的办公室里,如果谈论起一夜情,大家几乎都能举出身边朋友或者道听途说的实例。

的确,这城市每天上映无数一夜情的戏码,也要有无数女主角才得以开演。我只想知道当戏码落幕,温热的体温逐渐冷却,两个赤裸相见的陌生人各自着装挥别后,还能留下些什么?美丽的回忆,少有可能;败‘性’而归,非常可能;更加空虚,太有可能;遇见披着羊皮的变态,可怕的可能;精子和卵子不慎相遇在子宫,不幸的可能;性病缠身、性命危急,不是不可能!算一算,这游戏还真是高风险啊!

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女性“一夜情”现象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就我所采访的女主人公的故事来判断,她们大多是处于一种痛苦的挣扎状态,也许有些人表面上在说“无所谓”,其实内心深处都是有许多痛苦的。但是,我很少听说男人发生“一夜情”之后会十分痛苦和后悔(除非他是染上的性病),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一夜情”给女性造成的后果往往更严重一些,因为“一夜情”发生时,当事人大多处于一种极度兴奋和冲动的状态,往往就缺少必要的避孕措施,由此造成的后果也将是十分严重的。而且,这种后果更多情况下是要女人来承担的。男人在这种事情上有一种天生的优势——因为快感,播下了种子,至于这种子会不会发芽,很多男人在事前很少去考虑,事后也常常是以轻松的方式逃脱责任。

所以,有不少专家认为,男女在性方面是没有平等可言的,何况发生的是一夜情,女人就更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我想,越来越多的事实在表明,一夜情,在人们印象中,除了快感和激情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严重的问题。
 







简介:一个人的夜晚会不会冷?  

这不是一本艳丽的书,虽然它讲述了十九个都市女人的“艳遇”;这也不会是一本令人心情畅快的书,因为这十九个故事里寄存了太多的眼泪;这更不会是一本说教明理的书,虽然社会学家们能数出“一夜情”的一万条罪状;这只是一本真实的书,真实地记录了十九个有过“一夜情”经历的女人亲身讲述的故事。

之所以只写女性,是因为大多数男人选择“一夜情”的原由过于简单明了,性是他们的出发点,也是他们的归宿。但是女性则大不相同。就本书采访过的女性来说,她们发生“一夜情”的原因和感受都是多种多样的,有快乐地沉迷于放纵的,也有的是一时失控;有在放纵之后追悔莫及的,也有的对此心生麻木。对此,本书都一一真实地加以记录。





书评:疯狂与绝望,纪念与向往  

风如晦

一本19位都市女性一夜情口述实录的书《天亮以后说分手》引起这么热烈的讨论,书本身也收到如此多的攻击和非议,本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过争论也好,攻击也好,总是容易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着自己的话。很少有人能够跳出自己的框架来,站在更高的地方来看待这样一本书。在这一点上,很多书评人士和专业的读者应该向这本书学习,因为就我看到的争论中,尚没有一篇站到了这本书本身已经达到的高度,更不用说超过这个高度了。

就像非常厉害的小说家写小说一样,结构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道具。许多讨论小说现代形式的专著都会有专门的章节讨论结构——盒子或者故事中的故事什么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天亮以后说分手》的结构真有点后现代主义的风范。不过尽管“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好词,用在这本书上也绝对没有给它贴金的意思。因为有一位非常厉害的人说过:后现代主义是什么?狗屎能肥田,后现代主义能做什么?

言归正传,在《天亮以后说分手》最前面,有四位书的第一读者的评论,或者说是一点个人感觉,但是非常值得关注,而且也非常有意思。

四个人,两男两女,而且身份各异,想来是刻意的安排。而从他们的观点来讲,也非常值得说一说。

第一个露面的是一位男模特,他认为一夜情的女人们处在“疯狂边缘”。他引用杜拉斯的话说:“当一个人决定独处的时候,他已经接近疯狂的边缘。”因此,当他望见“阴影中的她们的时候,无端地怀念那些生命中最灿烂的华年”。所以,“祝福她们。”

紧跟着的是一位看似文静的时尚撰稿人,她用“浓缩的欲望”来形容她们,她“能接受可是不能欣赏她们的做法”,因为她们只是“情欲转换之下的粗糙试验者”。不知道这位叫米乐的撰稿人怎么会想到试验这个词,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试验不过是“第一批成功者,或者说是惟一的一批失败者。”

第三个是《天亮以后说分手》的设计者,男性。从文字中可以看出或许他应该是和书的主人公有过类似经历的,或许没有。“让一切想告诉的想倾诉的想要表白的想要得到的直白些,再直白些,或许这座城市还有希望……”因为这“无人纪念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灰暗而充漫迷离的角落”。“过去的世代,无人纪念;现在的世代,将来的人也不纪念。”

最后出场的是一位标准的女性白领。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吗?她这样问。“在这样一个充满缤纷诱惑不快乐的城市里,如果永恒不变的爱情是那样遥不可及,寻求短暂的爱情又有什么错呢?”因为“快乐与不快乐是由自己来定义和控制的”。

四个人,四种说法。只有四种,已经几乎囊括了图书面世后面对的所有争论和攻击。疯狂与绝望,纪念与向往。所有对于一夜情的感情,尽归于此。







书评:无法直面的一夜情  

风如晦

不可否认,在现代都市丛林中,一夜情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及的生活现象。如果按照节奏继续发展下去,一夜情对于中国传统的天长地久的婚姻方式必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作为“现实一种”,一夜情通常只有一次,顶多也只是有限的两三次,强调双方均基于性欲求的特点,拒绝情感与责任,因此经常被视为流氓行径,甚至几乎成为纯肉体关系的代名词。但是,在被绝大多数人不齿的同时,一夜情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新闻周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8%的结婚适龄男女有过“一次或多次”一夜情经历,而据网易广东站的调查统计,中国人发生一夜情的途径有34。6%是通过网络进行的。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一夜情在都市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而《天亮以后说分手——19位都市女性一夜情口述实录》正是一本“大历史式”记录这种现象的作品。作者说他萌发写这样一本书的念头来自于本书的第一个主人公:“我打车离开三里屯,看着出租车缓缓抛开灯红酒绿的街道,我的心情却兀自黯然,‘不快乐的城市’,我轻声对自己说。一路上,没有尘土飞扬,没有怀旧老歌,心里却有了一种被炸开的酸楚。”这是一种忧伤的情怀。尽管作者在全书的叙述中尽量保持一种客观的情绪,但是,仅从这样一段自述,已经可以看出:一夜情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种“无聊行径”。

的确如此。尤其是当我们把一夜情的对象集中在女性身上的时候,更多的需要思考的东西展现出来。19位有过一夜情经历的都市女性,没有一个是出于完全相同的原因。如果一定要从她们身上找到一种共通性,相信更多的不在于性和欲望,而应该说是寂寞。

寂寞是一个杀手。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的夜晚更是如此。启发了作者完成本书的主人公欧阳雪说“在黑夜里,她是只妖艳的蝴蝶,风情万种”,而到天亮时分,“她的表情则像僵尸一样冷漠,永远是冷漠”。这样的悲凉情绪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女主人公身上,一位33岁的白领说自己“像极了那些树叶,色彩斑斓,却已枯萎”。而另外一个刚刚25岁的外企白领则相信自己“会永远这样在夜色中游荡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都是一些极度颓废的女人,一些不再思考明天和永远的女人,但是这样一种现象却像瘟疫一样在都市的男女中蔓延。或许这样很荒谬,或许在某些安静的夜晚她们也会觉得失落,甚至偶尔还会感到后悔,但是“就像吸毒一样,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不过这些都是表象,在整个阅读《天亮以后说分手》的过程中,荒谬感会逐渐被某种终极的无助感和悲凉感代替,并且终将弥漫在都市夜色和空气中。存在即合理,但是没有一种存在是合理的。归根结底,人终究是一个人,那种生生死死的恋情总是在小说和电视中出现,现实中,有谁不会成为一个人?

一个人的夜晚该多么寂寞。

一个人的夜晚会不会冷?

只是为了一点温暖,只是为了靠这点温暖度过一个漫漫的长夜,所以,天亮以后说分手——“后来他送我到楼下,抬手招了辆的士。他很绅士地给我开了门,看我坐好,后来又探进头,在我脸上一吻,然后拍拍我的肩说,不送你回家了。一切都很自然,仿佛我们是多年的朋友。谁也没有对谁说下一次,谁也不对谁说爱恋。车缓缓开走,渐渐远离了那个神情略显疲惫的成熟男人。我心想,就此,我们将相忘于江湖。一点痛惜的感觉也没有,一点眷恋也没有。我想,这样很好。”

有些时刻,我们多么脆弱。
 







疯狂边缘  

看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想杜拉斯的一句话,“当一个人决定独处的时候,他已经接近疯狂的边缘。”《天亮以后说分手》中的19个主人公都已接近疯狂的边缘了,只是她们并不愿意疯狂,所以在一个人的城市里,在一个的夜里,拒绝独处,拒绝冷。而我,一个总是站在T台上的男人,在望见阴影中的她们的时候,无端地怀念那些生命中最灿烂的华年。祝福她们。

丁录军,男,模特






浓缩的欲望  

看完这样一本书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的种种拧巴情缘之后,我的感觉是书的内容很值得一写,书里的经历很少可爱之处。看到这本书以后,应该有助于减少尝试都市一夜情的“性”趣。一夜情是欲望的浓缩,欲望无论是来自情还是来自性都不错;可惜在城市里结合了对现实不满、对生活期望过高、激情的丑陋发泄等种种沉重的东西变得像是一种都市女人的特殊刑罚。女人和男人本来就有偏重于情和偏重于性的区别,中国的城市女人更加像是游走于情欲与性欲、传统和现代、开放和保守之间的一群焦躁不堪的热锅上的蚂蚁,她们嘴里嚷着玩儿不起就别玩儿的潇洒口号给自己制造着种种困惑,她们是情欲转换之下的粗糙试验者,我能接受可是不能欣赏她们的做法。

我没有资格说可怜这个词。其实我也想过要实现无忧无虑的一夜情,我幻想我的一夜情发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